Overseas English Testing: Pedagogy and Research
Vol. 05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1800 , 31 pages
10.12677/OETPR.2023.51003

中国大学生托福听力备考课程设计

吴斯昊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北京

收稿日期:2023年1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24日

摘要

学习者参加英语课程的最常见目的之一是备考如雅思、托福等公共英语考试。笔者针对一组有此需求的大学生学习者进行了研究,通过调研问卷、访谈、诊断性测试等方式进行需求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设计了一期针对托福听力考试的备考课程,并对该课程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对于教师来讲,教授备考课程与教授综合英语课程有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因此本文也将针对备考课程的相关设计方法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考试教学,备考课程,课程设计

A TOEFL Listening Test-Prep Cours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ihao Wu

New Oriental Education & Technology Group, Beijing

Received: Jan. 20th, 2023; accepted: Feb. 16th, 2023; published: Feb. 24th, 2023

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why many learners take English courses is to prepare for public tests like IELTS and TOEFL. The author has proposed a course plan for a group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reparing for the TOEFL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needs analysis condu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with the learners and a diagnostic test.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ourse have been analyzed later. For teachers, teaching for test preparation can be similar to teaching general English, ye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ourses. Therefore, methodologies of teaching and course designing for exams will be discussed.

Keywords:Teaching for Exams, Test-Prep Courses, Course Design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课程简介

1.1. 考试教学中的要素

以下将首先讨论考试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的共同点与区别,教师与课程设计者在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1.1.1. 学习动力

根据Burgess和Head的理论,考试课程学习者通常有类似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也有比较强的成功意愿 [1] ,这是因为学习者期待考试获得学业或职业上的发展,因此考试对他们来说有着较高的重要性。与之对应,综合英语班的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总不尽相同,包括更好地在工作中交流,或者因为需要出国旅行等。然而,考试课程学习者的动力一定程度上是外在动力,因为他们通常是因为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参加考试,教师会因此面临一些挑战,外在动力通常不如内在动力持久,且一些学习者的备考时间非常有限(比如在考前三个月参加课程)。另外,如果学习者在短时间内看不到进步,很容易感到挫败而导致学习动力的丧失。因此课程设计者应注意:

• 课程目标应该是帮助学习者更接近目标分数;

• 尽量使用学习者感兴趣的材料来培养内在动力;

• 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习者的进步,以保持动力和成就感。

1.1.2. 学习预期

除了较强的学习动力以外,学习者也会对课程抱有较高的预期。首先,学习者期待课程内容与考试密切相关,也希望授课教师能对考试有深入研究,能给他们提供备考所需的帮助。同时,他们还希望能够通过模拟练习来适应考试场景。对课程设计者及教师来说:

• 过往试卷,或官方提供的模拟试卷可被用作课堂教学材料及课后练习材料,这既可以让学习者感受到课程内容与考试的直接联系,也可以使学习者熟悉考试内容和形式、适应考试条件,以减轻压力。

1.1.3. 平衡教学与测试

在备考课程中,测试与教学都很重要。一方面,学习者期待在课程中的模拟测试以适应考试场景及检测水平,对于教师来讲,测试结果也能帮助他们确定下一步该怎么做;但另一方面,根据Jim Scrivener的观点,仅仅通过测试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技能和其它必备的知识,因此学习者仍然需要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测试在课程中应该主要作为指导教学的工具 [2] 。因此,在设计备考课程时应该注意保持测试和知识讲授的平衡,包括:

• 课程的重点仍应该是教授语言知识与技能、考试技巧与策略,以帮助学习者准备考试;

• 为了让课程内容更贴近需求,需要提前进行需求分析与诊断性测试。

1.1.4. 发展学习者的自主性

本文根据学员需求及按照机构要求设计了20小时的课程,时间比较紧凑,因此课堂内容与时间安排都需要进行充分的优化,比如,在本课程中将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性的语言输入(包括针对语法、词汇的系统性教学)等,学习者在课后还需要进行自学,这也是大部分备考课程的共同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让学习者拥有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后续计划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根据Burgess & Head提出的理论 [1] ,以及笔者实际教学实践经验,教师需要帮助学习者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 持续地学习与练习的动力与习惯;

• 寻找和使用参考资料的正确方式;

• 反思自己在模拟测试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

• 设置任务让学习者提高自我认知;

• 为学习者提供参考资料的建议,以帮助学习者在课后继续学习。

1.1.5. 有效利用“反拨效应”

根据Prodromou的理论,“反拨效应”指“考试对教学手段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3] 。Pearson对此的解释是:考试本身会对教师、学习者和家长看待学习的态度、行为与动机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4] 。Pearson同时指出,“好”的考试一定程度上本身就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而“好”的课堂任务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测评作用。合理利用积极的“反拨效应”能帮助学习者提高能力,而不仅是提高考试中的表现;然而,消极的“反拨效应”可能会让教师和学习者采取“应试教育”的模式,只关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 [4] 。根据Cheng,Watanabe and Curtis的研究,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会忽视对通过考试没有直接帮助的内容或任务,而学生可能会停止批判性思考,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 [5]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利用积极的“反拨效应”,课程设计者及教师应当注意:

• 课程主要内容不应是考试策略,需要注重提高对学习者的语言技能;

• 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应该注意尽量贴近真实运用场景。

2. 需求分析

2.1. 学习者画像

笔者将为一个由3名学习者组成的学习小组设计针对托福iBT听力考试的课程,课时为20小时,以下为该小组学习者的整体情况:

• 学习者年龄:大学生;

• 大学专业:土木工程、金融、临床医学;

• 学习目标:在6个月内参加托福iBT考试,以申请海外院校研究生入学资格;

• 学习方式:面授课程;

• 课后可额外用于学习的时间:2小时/天。

2.2. 课程限制

根据笔者所在机构要求,每次课程时长为两小时。

2.3. 学习者需求分析

在分析本组学习者学习需求时,使用了问卷、诊断性测试作为调研工具,以下将对每种工具的作用、特点及调研结果做分析。

2.3.1. 需求调研问卷

Richards指出,课程应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进行设计 [6] ,为了更好地确定学习者的(主观)需求,本组学习者在课程开始前填写了一份需求调研问卷(附件3问卷)。使用问卷进行调研的好处一方面在于,它比访谈更高效,因为班级里所有的学习者可以同时回答问题;另一个好处在于,学习者在填写问卷时受到因时间或面谈形式本身所带来的压力的影响较小,所以更容易进行冷静与深入的思考。问卷针对以下方面对学习者进行调研:

• 学习偏好

• 英语学习与考试经历

• 对英语学习与英语考试的态度

• 自我评估的优缺点

• 学习目标与对课程的期望

2.3.2. 主观需求分析

此部分仅将总结问卷中体现的重点信息,完整的分析结果请参考附件1:需求分析结果。

英语学习与考试经历

• 该组学习者在公立学校英语学习时间超过10年;

• 根据他们在标准化英语测试(CET-4/6)中的得分,该组学习者英语能力范围在B1~B2间;

• 仅有一位学习者参加过一次托福考试,学习者自我描述听力相对其他技能较弱;其他学习者反馈在学校学习时做的听力练习比较有限;

总的来说,对本组学习者而言,听力很可能是他们英语学习及考试中的难点。

学习目标及对课程的期望

本组学习者表示希望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听力技能和考试策略。其中部分学习者表示还希望能得到语法及词汇方面的输入。

学习偏好

• 在关于“是否喜欢在课堂中使用教科书”一题中,该组学习者整体对此表达了积极态度;

• 在有关课堂活动的问题中,他们表示喜欢参与互动式的课堂活动。

对英语学习及考试的态度

• 根据学习者在问卷中问题3与问题7的回答,可判断该组学习者并没有强烈的内在动力,但也没有明显表现出对英语学习和考试的消极态度。

自我评估的优缺点

• 两位学习者认为听力很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词及语速;

• 另一位认为他主要的失误因素是对考题本身的理解。

2.3.3. 学习目标分析

此部分将会结合托福iBT听力考试的难度、要求、以及考题特征,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进行分析。

语言能力目标

学习者的目标分数为总分100分,根据ETS所提供的数据,此分数对应的CEFR级别为C1及以上。《托福iBT考试官方指南》(The Official Guide to the TOEFL iBT Test)中建议,此分数对应的听力目标分数应为27分——即考生需要回答正确至少23个问题(共28题) [7] 。

考题特征

在托福iBT考试听力板块中,听力材料节选自不同学术领域及场景下的对话或讲座,其中话题包括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自然科学。听力考试中所有题目均为多项选择题,其中包含四类不同任务:

• 单选题

• 多选题

• 排序题

• 匹配题

从考点上可将题型分为三大类,这三类题目与它们所考察的听力技能分别是:

• 基础理解题,考察理解:

○ 讲座主旨

○ 讲话人的主要目的

○ 对话与讲座细节

• 情景理解题,考察理解:

○ 讲话者讲述内容的功能

○ 讲话者的态度

• 衔接信息题,考察是否能:

○ 理解听力文段结构

○ 衔接对话、讲座内信息间的关系

○ 根据听到的信息做出推论

考试策略

学习者除了需要了解考试的基本信息,包括考试内容、任务类型、问题数量和时间限制以外,他们还需要掌握基本的考试策略,包括应对听力考试所需的笔记策略与时间管理策略。

2.3.4. 诊断性测试

Hughes建议在确定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时使用诊断性测试 [8] 。针对本组学习者所使用的诊断性测试(附件4)符合托福iBT听力考试的要求:使用了学术场景中各种话题的对话和讲座的片段,题目任务的设置参考了托福考试的题型与任务分类,且对每一个托福听力考试测试的技能进行检测。

2.3.5. 测试后调查问卷

学习者在测试结束后再次完成一份调查问卷(附件5),在问卷的引导下学习者对测试中的表现进行回顾。这份问卷有助于教师分析学习者擅长与不擅长的方面,并帮助教师提高对诊断性测试结果的判断准确度;同时,这份问卷能体现学习者对自身情况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

2.3.6. 诊断性测试结果

此部分主要总结学习者需要提高的方面,各学习者在诊断性测试中的具体表现可查看附件1。

学习者还需加强的方面有:

• 考试基本知识:对考试内容和任务类型的了解,以及记笔记的策略。

• 听力技能

○ 细节理解,特别是在出现以下情况时:

• 信息密度大

• 句子结构复杂

• 有连读现象,如元音–辅音连接,或弱读等

• 话题不熟悉

○ 根据听到的信息做推断

○ 衔接对话或讲座信息间的关系,特别是原因和结果

○ 理解听力文段结构

• 语言和背景知识

○ 关于各种话题的词汇和背景知识,特别是地质学和艺术相关的词汇与背景知识

2.4. 课程重点

20小时的课程并不能充分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因此需要在覆盖面尽量广的同时优先解决最核心与最重要的问题。如前文所述,系统性的语言知识输入将不会作为课程重点。另外,因话题知识过于宽泛,亦不适合作为短期课程的学习重点,但同时,话题将会作为编排课程的主要逻辑之一,一方面帮助学习者积累相关背景知识与词汇,另一方面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以下为本课程重点:

3. 课程规划

3.1. 课程目标

本课程(课程大纲见附件2)的总体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技能、了解托福iBT考试的相关信息,从而为托福iBT (听力部分)做准备。Richards指出,课程目标是对“(学习者的)具体变化”的描述,是对整体目标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分析 [6] 。也就是说,课程目标是教师所期待的学习者身上所能体现出来的改变。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需求分析结果,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

1) 更了解托福听力考试,包括其考试内容和形式;

2) 能够更好地理解对话与讲座的细节,即使存在以下情况:

• 信息密度大;

• 句子结构复杂;

• 有连读现象,如元音–辅音连接,或弱读等;

• 话题不熟悉;

3) 能够根据听到的信息更好地进行推论;

4) 能够更好地理解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原因和结果;

5) 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文段结构。

3.2. 教学大纲

White对“教学大纲”的描述是“课程的具体内容与顺序” [9] 。在语言教学中,有不同类型的教学大纲,对应了不同的内容偏重与排序逻辑,例如,偏重语言结构的、偏重语用功能的。本课程选择将学术场景交流中所需要的不同听力技能作为主要内容与排序逻辑,这一大纲比较类似于Munby所描述的“交际型”(communicative)或“技能型”(skills)大纲 [10] 。

3.3. 教学方法

“测试–教学–测试(Test-Teach-Test)”的教学设计在每节课贯穿始终,其中“测试1”将用于诊断学习者某一方面的掌握情况,为教师调整课堂内容提供数据;然后,在“教学”(知识点讲授)之后,将进行“测试2”,以评估学习者的进步,并诊断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还有不足。

3.4. 课程材料

由ETS (托福iBT考试的出题机构)所提供的练习试卷(Test Practice Online)将会作为主要的课程材料,选择这类材料是因为其贴近考试,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适应考试的难度。同时,为了使课程更具有趣味性及实用性,其他材料,比如节选自不同主题的纪录片和讲座的片段也会在课程中使用,例如,作为课程引入,或作为“测试–教学–测试”闭环中的一部分。

材料排列顺序

根据学习者的客观及主观需求,以上课程材料将会以多重逻辑编排,包括根据技能的复杂程度、学习者对主题的熟悉程度编排,以及根据材料文本的逻辑结构编排。以下将对每一种排列逻辑进行说明。

听力技能

学习者将首先强化更“容易”的技能,再挑战更“复杂”的技能,例如,第一单元的任务侧重于理解主旨及与之相关的重要细节,这是本课程中相对比较“容易”的技能;其他更加复杂而挑战的技能将会建立在此类“容易”的技能之上,例如“衔接对话或讲座信息间的关系”,以及在第七课中的“根据听到的信息做推断”,都要求学习者首先能准确地理解主旨、细节等信息。同时,在前序课程中学到的技能和策略将在后面的课程中循环出现,以巩固加强。

话题

为了使课程内容与学术交流场景更贴切,并使课程更加有趣,材料的话题也将作为编排逻辑之一。根据需求调研问卷与诊断性测试结果,学习者不熟悉的话题将会被编排在学习者相对熟悉的话题之后,例如,对话话题之“校园服务”和讲座话题“生物学”将会出现在在第一、二单元,但“艺术史”话题将出现在第七单元。这样排序是希望学习者的听力技能与考试策略能在相对简单与熟悉的场景中逐步提升,最终能更好地应对陌生话题的材料。

文段结构

另一个排序逻辑是文段材料的结构与逻辑(比如对话的规律和讲座的结构),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对不同的文段结构与逻辑的熟悉度与理解能力。

3.5. 任务类型

本部分介绍课程中的任务及其学习目标。

听力练习

每节课的听力练习材料主要来源于ETS所提供的练习试卷(Test Practice Online),这些练习将构成“测试-教学-测试”闭环的一部分。例如,在第二课的听力练习中,学习者将会听到生物学的讲座片段,并利用他们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录来帮助他们回答问题,这样的流程模拟了考试场景。这几个步骤构成了该单元“测试-教学-测试”闭环中的“测试1”。这一课的“测试2”将会使用其他生物学讲座片段来检测学习者在理解讲座要点与事实信息方面能力(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提高。

反思任务(Reflection Tasks)

在“测试1”与“测试2”之间,是主要由反思任务构成的“教学”阶段,引导学习者思考“测试”中的表现,反思从听到完成题目的步骤和遇到的困难。再次以第课为例,在“测试1”后,学习者需要回答“什么内容让你确定了讲座的主题?是否有哪些短语或表达方式帮助你注意到了讲座的主题?”等思考题。针对学习者遇到的难点,教师需要在此进行输入与讲解。因为学习者的参与贯穿始终,且对自己的表现与进步持续观察,学习者的自主性也将有所提高,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自我提升和备考(如P.1.2.4所述)。

词汇任务

词汇任务是为了帮助学习者从听力材料中积累与各种话题相关、运用于各种学术场景的词汇与短语表达。例如,其中一个词汇任务是猜字谜(quiz),要求学习者阅读定义并猜测是材料中的什么词;另一个例子是句子填空,即学习者使用讲座中的单词来完成句子。这样的练习方式使单一的生词有了学习者相对熟悉的语境,更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

“解码”任务(Decoding Tasks)

这些任务可帮助学习者加强自下而上(bottom-up)的听觉信息处理能力。其中一些任务可帮助学习者提升对连读、省音、同化等语音现象的意识与辨识能力;有些任务可促进学习者“解码”单词和句子的过程,例如在各个单元中常见的“听力填空”任务,有助于学习者练习在单词及句子层面上的“解码”。

输出任务(Productive Tasks)

在每个单元中,学习者都将完成口语输出任务,其中一部分将作为课堂引入,以激发学习者对该主题的兴趣,另一部分将设置在听力任务完成后,进一步让学习者提升对话题与背景知识的熟悉度,也让学习者从相对紧张的听力任务中放松下来。

4. 测评

4.1. 测评手段

根据Brown的理论,“测评”是指评估学生表现的过程。考试是一种常见手段,但是同时还存在其他的测评方法,例如,观察课堂表现、评估口语或写作任务完成情况,或者仅通过问答来评估 [11] 。测评在备考课程中的很重要(见P1.1.1的内容),它可以衡量学习者的技能水平,从而有助于教师帮助学习者提高;另一方面,根据Baxter的理论,它还可以帮助教师与课程设计者评估教学计划是否取得良好效果,从而帮助教师调整或优化教学计划 [12] 。以下将讨论常用于考试课程的测评手段:

4.1.1. 正式测评

Brown将“正式测评”描述为“为挖掘学习者知识与技能储备所设计的任务或流程” [11] 。考试就是正式测评最直接的形式,其他形式还包括建立学习者课堂书面或口头任务的档案,或对学习者某一方面的表现进行系统地观察。其中,考试也有不同的类型,例如,阶段性测试、能力测试等。根据Baxter的理论,一个好的考试应具有以下特质:

有效性(validity)高:好的考试应能测试它应该测试的内容;

可靠性(reliability)高:好的考试的结果应该具有一致性;

实用性(practicality)高:好的考试应该有着简单方便的操作流程;。

具有积极“反拨效应”:好的考试不应对教与学产生负面影响 [12] 。

Brown还指出,教师和课程设计者应明确了解测评的两种最常见的功能,即作为形成性测评(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测评(summative assessment) [11] 。

4.1.2. 非正式测评

非正式测评在日常教学中非常常见,例如,概念检查(concept checking)或指令检查(instruction checking),限制性练习(controlled practice),甚至是自由交流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Brown [11] 指出,非正式测评可以以课堂任务的形式出现,但其关键特点是测评者不会对学习者的能力与表现进行正式的记录。

4.1.3. 自我评估

McNamara建议教师在课程中引导学习者做自我评估 [13] ,因为其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对备考有重要作用。

4.1.4. 形成性测评

形成性测评通常在课程中进行以评估学习者的进步,并帮助教师修改教学计划。根据Hugh的理论,一些非正式的小测试(quiz),以及课程进行中对学习者的观察都是形成性测评的常用工具 [8] 。Brown (2003: 6)指出,其关键在于教师的适当反馈和学习者对反馈的内化 [11] 。

4.1.5. 总结性测评

根据Hugh的理论,总结性测评通常是指在课程或课程的某一阶段结束时,用于评估或总结学习者所取得的成果的正式测试,典型的总结性测评包括期终测试等 [8] 。

4.2. 本课程的测评手段

本课程将采用以上探讨的测评手段来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促进学习者进步,同时评估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以下将具体分析:

4.2.1. 学习进度评估

听力任务

学习者在每节课上都会完成的听力任务中,也就是“测试–教学–测试”循环中的“测试”(见3.3和3.4.1),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习者的任务表现,了解学习者对相关技能与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学习者的进步。

小测试

每堂课结束后,学习者将完成小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匹配题等。这些任务将会检测学习者对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考试技巧的掌握情况。同时,作为自我评估的方式之一,学习者将为自己的测试评分,并完成一个能力自查表(can-do checklist)。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将参考课堂小测试的结果。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也将作为形成性测评手段之一,并且,为了让课后练习更好地促进学习,每个学习者的课后练习略有不同,具体内容将根据他们在课堂任务中的表现、每节课结束时的小测试结果来安排。

阶段性测试(Progress tests)

阶段性测试将会作为正式的形成性测评(formal and formative)的手段之一,因此这些测试将会被评分,并且在测试之后会有辅导课程由教师对测试任务进行反馈并给出学习建议。其中,学习者将在期中与期末参加一次完整的模拟测试(mock test),测试环境与要求将会模拟真实的托福考试,这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与习惯考试场景(见P1.2.2和P1.2.3),并让他们有机会在与实境中练习应用所学习的考试策略。同时,这些测试也有助于教师评估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4.2.2. 学习成果评估

总结性测试

在课程结束时,学习者将会参加托福考试,作为正式的、总结性的测试(formal and summative)。

4.2.3. 课程评估

课程结束后,学习者将会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学习者将会评估该课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们的学习目标,以及在帮助他们备考托福(听力)时的有效性。

5. 结论

5.1. 关键原则

在设计本课程时,参考了第一部分中概述的考试课程的要素,以下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5.1.1. 充足的动力

在课程材料上,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以及帮助学习者保持充足的动力,本课程使用了与托福听力考试密切相关的官方测试练习等材料;同时,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学习者的内在动力,使用了真实的纪录片、讲座片段等。此外,任务的设计也以学生为中心,以更好地吸引和激励学习者。

5.1.2. “教学”和“测试”的平衡

课程中保持了“教学”与“测试”的平衡,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准备考试。该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熟悉考试策略,测试在课程中有所运用,但主要目的是指导教学,以及评估学习者的进步。

5.1.3. 考虑反拨效应的影响

托福考试本身的信效度和设计的合理性对反拨效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不做讨论,但课程设计时,考虑到了如何减少消极的反拨效应,比如,课程中的测试是用来评估学习者的优势、劣势和指导教学的工具,而非只关注结果而给学习者留下“被评判”的印象,这有利于减少消极反拨效应的影响。

5.1.4. 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

课程的设计尽可能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堂任务形式保证了学习者的参与度,其中每节课程中的反思任务、能力自查表等工具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

5.2. 该课程的优点

学习者将从以下方面从本课程受益:

• 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听力过程,对听力技能有更好的认识,并且养成更好的听力习惯;

• 通过不断评估自己的表现,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听力技能和考试技巧方面的优缺点;

• 通过反复的“解码”任务,更好地识别和理解出现连读现象的语句;

• 通过分析文本结构,熟悉讲座的逻辑;

• 通过模拟考试,更习惯于考试场景,从而减少焦虑。

5.3. 该课程的局限

该课程有以下局限:

• 由于机构的限制,此20小时的课程仅包含听力考试相关内容,另外的部分将由另外三位教师设计并完成,其余的课时也将平均分配给三位教师。这是一种不自然的语言学习方式,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共同而非独立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习者全面地提升语言能力;

• 机构要求每节课时长为两个小时,对部分学习者来说,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将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来说,如何持续让学习者保持较高的参与度也是一个挑战。

文章引用

吴斯昊. 中国大学生托福听力备考课程设计
A TOEFL Listening Test-Prep Cours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3, 05(01): 23-53. https://doi.org/10.12677/OETPR.2023.51003

参考文献

  1. 1. Burgess, S. and Head, K. (2005) How to Teach for Exams. Pearson Longman, Harlow, 8-11.

  2. 2. Scrivener, J. (2005) Learning Teaching. Macmillan, Oxford, 327.

  3. 3. Prodromou, L. (1995) The Backwash Effect: From Testing to Teaching. ELTJ, 49, 13. https://doi.org/10.1093/elt/49.1.13

  4. 4. Pearson, I. (1988) Test as Levers for Change. ESP in the Classroom: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107.

  5. 5. Cheng, L., Watanabe, Y. and Curtis, A. (2008)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ahwah, NJ, 9.

  6. 6. Richards, J.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32, 120.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667220

  7. 7.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2021) The Official Guide to the TOEFL iBT Test. Sixth Edition, Vol. 1, MacGrow Hill, New York, 117-129.

  8. 8. Hughes, A. (1989)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5, 15.

  9. 9. White, R.V. (1988) The ELT Curriculum: Desig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Blackwell, Oxford, 197.

  10. 10. Munby, J. (1978)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5.

  11. 11. Brown, H.D. (2010) Language Assessment, Principle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 Longman, London, 4-6.

  12. 12. Baxter, A. (1997) Evaluating your Students. Richmond Publishing, London, 8, 19.

  13. 13. McNamara, T. (2000)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7.

附件1:需求分析及诊断性测试结果

1) 问卷1需求分析问卷结果

问题1至4关于学习经验和习惯,其中:

• 问题2关于公立学校是否是该组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唯一场所;

• 问题3帮助预测他们对“听”英语的习惯程度

• 问题4关于他们的学习经验,以及受经验影响形成的学习偏好,对学习所持有的态度。

结论:

• 该小组由不同专业(包括金融、工程、医学等)的大学生组成,有相似的学习经验(公立学校、统一高考)、时间安排,但熟悉于不同的背景知识;

• 所有学习者都在公立学校有10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验,有个别学习者在培训机构参加过短期课程;

• 所有学习者都曾在参加英语考试前练习听力,但在其他时间不会再进行听力训练;部分学习者会观看英文电影或电视节目;因此,很有可能学习者们因为缺乏训练,而会觉得听力具有难度;

• 根据问题4的回答,学习者给出的关键词包括语法讲解、阅读练习、讲座式课堂(lectures),例如,以下是学习者Yu的答案:“高中时,教师讲解语法、词汇,我们做练习,包括阅读练习。我认为语法课通常比较无聊,语法规则很复杂、很难记住。但我也必须学会它们,因为考试会考”。根据于同学的描述,他印象中的典型课堂使用了类似于结构性教学大纲(structural syllabus),也由教师为主导,主要关注“搭建”语言结构的底层逻辑;同时,该课程更偏重于阅读技能的搭建。

问题5和问题6关于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和英语考试的态度,以下是所有学习者给出的回答:(附表1)

Table S1. Learners’ answers to Question 6

表S1. 学习者对问题6的回答

结论:

• 该组学习者没有体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但也没有表现出对考试的明显的消极态度;

• 学员Yu相对其他两人对英语学习有更大的兴趣,但同时他也是唯一对“考试”给出消极评价的人。

问题7根据学习者做出的选择,描述出对他们来讲相对理想的英语课堂,其中,学员需要做出选择的内容关于:

• 学习目标

• 教材的使用

• 是否注重语言结构(语法和词汇等)

•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间的平衡

• 课堂的互动模式

学习者的回答:(附表2)

Table S2. Learners’ answers to Question 7

表S2. 学习者对问题7的回答

结论:

• 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教材的课堂;

• 学习者更倾向于认为语法和词汇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他们普遍觉得词汇和语法学习比较枯燥和困难;

• 学习者更倾向于认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都应该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

• 学习者希望在课堂中参与(互动式的)课堂活动。

问题8和问题9关于考试经验,其中问题9有助于评估学习者的整体能力。

结论:

• 整体对托福考试了解不多,仅有一名学习者(Zhou)参加过托福考试,后面会通过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 test)了解他们对本考试基本情况的掌握;

• 参加过(中国大陆高校)公共英语测试(大学英语测试4级、6级)。如将他们的成绩与CEFR相匹配,可看出他们的总体能力达到B2左右,这表明语言系统(language system)的搭建不应该是课程的主要焦点,而提高在考试中将被测试的技能、考试策略的熟悉应该是主要目的(附表3)。

Table S3. Scores of public language tes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EFR

表S3. 各公共英语测试成绩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的对照

问题10关于学习目标。

结论:

• 所有学习者都计划在三~四个月内参加托福考试,目标分数为100分(满分为120分)。根据ETS所提供的数据,相应的CEFR水平应为C1及以上;

• 该分数将用于申请美国研究生入学,其所需分数为100及以上。

问题11至13关于学习者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理解,其中问题11关于英语学习中的简单与困难之处。以下是所有学习者对英语学习中各种内容的困难程度给出的平均分数(分数越高,难度值越大):(附图1)

Figure S1. Each item’s level of difficulty

图S1. 各项学习内容的难度值

问题12关于学习者在听力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13关于听力测试中出现错误的可能原因,以及导致听力理解失败的可能原因。

结论:

• 根据问题11的答案,语法是学习者们认为难度最大的一项,虽然在问题12、13中,学习者没有表明语法导致听力理解的困难,因此需要诊断性测试来进一步确定语法对本组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

• 有两位学习者(Zhou和Zhu)表明听力理解能力受生词和语速的影响,并且因此影响他们的英语考试成绩;

• 学习者Yu不认为听力理解是具有挑战性的事,并认为在考试中影响他得分的是对考题的理解;

• 在诊断性测试的阶段,学习者将会被引导反思影响他们测试中的表现的主要因素,以此来证明他们是否对自己的能力有比较准确的认知。

问题14中列举了托福听力考试中常见的话题。由于一个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的了解会影响他/她对这一领域文章的理解,因此,了解学习者不熟悉的话题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与不足。

结论:

• 学习者表明不熟悉的话题包括艺术史、文学、考古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由于学习者在大学中均不是主修这些专业,同时公立高中里也不包含以上学科,学习者对这些话题感到陌生并不意外;

• 设计诊断性测试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即用于设计题目的材料将涉及包括上述话题的各种话题。同时,在设计课程时,选取相关话题的材料也很重要。

问题15关于学习者对本课程的期望。学习者结合自己对课程的期望对可能出现的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如果我们给排名第一的内容3分,排名第二2分,排名第三1分,我们就可以算出该小组最期望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是什么(附图2)。

Figure S2. What learners expect to learn

图S2. 学习者希望学习的内容

结论:

• 虽然在问卷一问题7中他们曾表示语法和词汇非常重要,但他们却并未在本题中把它们列为最想学习的内容;

• 诊断性测试将测试学习者的听力整体理解能力,并将结合他们所认为的最具挑战性的文段,分析导致听力理解困难的原因。

2) 诊断性测试结果

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测试学习者对托福考试的了解。

测试结果(绿色色块代表正确回答,红色色块代表错误回答) (附表4)

Table S4. Learners’ scores in Section I

表S4. 第一部分得分

结论:

该组学习者已了解:

• 托福iBT考试中听力材料的话题

• 听力材料的长度

• 考试中可能需要的技巧,例如笔记

该组学习者还需了解:

• 考试的考察形式与题型

• 学习者Zhu有参与托福考试的经验,但并未明显表现出比另外两位学习者对考试有更多的了解

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可一定程度上测试学习者的词汇知识,题目中的词取自托福线上模拟考试(TPO)的听力材料,均为每篇文章的部分关键词。如果学习者不能较准确地识别这些词,将可能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测试结果(附表5)

Table S5. Learners’ scores in Section II

表S5. 第二部分得分

结论:

• 这一任务实质上为“散点任务”(discrete-point task),因其仅仅能测试学习者是否能够将一个词的发音与词义相匹配,并未测试学习者对词汇使用的掌握。同时,题目中虽然要求学习者拼写词汇,但判卷时并不将拼写错误视为错误回答(如果词义判断正确);

• 在语境中,学习者可能会更容易解码(decode)词汇,但在现实情况中,在听力中“解码”会占用“精神资源”(mental resource),因而减慢信息处理的速度,引起理解不准确;

• 从测试接过来看,学习者需要积累不同话题的相关词汇,这也属于测试第一部分第14题中所提到的“背景知识”。

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测试题有助于确定学习者在听力中的优势与劣势。听力材料来自于托福线上模拟考试,测试题目将测试学习者对托福考试所考察的听力技能(包括对基本信息的理解、实用性信息以及连接和综合信息的技能)的利用情况。

任务1

此对话为“校园服务”场景对话,是托福考试中常出现的两类对话场景之一。此任务仅要求学习者在听完对话后选择而非写出答案,因此他们可以把注意力尽可能放在理解内容上,而非组织语言上,因此此任务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中,第1题与第3题未基本信息(细节)理解题;问题2为情景理解题(讲话者的目的)。

测试结果(附表6)

Table S6. Learners’ scores in Section III Task 1

表S6. 第三部分任务1得分

结论:

学习者在此项任务中表现较好,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他们在校园服务场景的对话中能够较好地运用相关技能理解对话的重要信息,包括讲话者的目的,以及其他细节信息,比如讲话者的身份、引起问题的原因等。

任务2

任务2的材料为一个学生和一位生物学教授之间的对话。其中,该学生希望能获取一些论文写作的指导与帮助。此类学术服务场景为托福听力考试中常出现的另一场景。

测试结果(附表7)

Table S7. Learners’ scores in Section III Task 2

表S7. 第三部分任务2得分

结论:

• 第1题和第2题为情景理解题(说话人的目的与态度);

• 第3题为衔接信息题(推断讲话者接下来的计划),在此任务中,学习者需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推断,辨识到关键短语“既然你已经来了”(表明教授很可能会给学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学习者Zhou在问题3中选择CD两个选项,而其他两个问题他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说明他可能明白对话中的学生的问题是“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因此需要这方面的帮助”,但未能准确理解这些“信息”的话题(鲸鱼的呼吸)。在对话中,讲话者并未提到选项C中的“上一篇论文”,这说明学习者的选择可能是猜测的结果。

任务3

任务3所利用的材料节选自一场关于海鸥的大学讲座。此任务主要测试学习者的基础信息理解(细节与具体信息)。

测试结果(附表8)

Table S8. Learners’ scores in Section III Task 3

表S8. 第三部分任务3得分

结论:

• 讲座片段中的某些细节信息对于该组学习者来说有理解难度,例如,他们没有理解讲座中教授给出了“一个特殊的信天翁种类”作为例子(问题1),这可能是因为不认识或者未听懂“一个物种”(one species)这类关键词所导致;

• 导致第1题正确率较低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文本中信息的密度,关于特殊种类的信息在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主题后不久即出现,一些学习者未能有效地注意到这些信息;

• 第6题中,部分学习者似乎错过了“信天翁一次只产一个蛋”(albatross lay one egg at a time)这一关键信息,可能因为连读(one egg at a几个词之间的连读)而未能听清,也可能是没有注意到用于引入另一个理由的句子“另一个因素是”(another factor is)。根据以上情况,学习者需要提高对话题转换、例子引入、介绍原因等语言的熟悉程度。

任务4

• 任务4的材料节选自关于艺术史的大学讲座,介绍了蓝色颜料的演变史;

• 其中第1题测试学习者衔接信息的技能;

• 第2、3题测试基本信息理解(主旨与细节)。

测试结果(附表9)

Table S9. Learners’ scores in Section III Task 4

表S9. 第三部分任务4得分

结论:

• 在问卷二中,一位学习者(Yu,金融学大学生)表示此材料是本次测试中最难的材料,因为材料中有许多有关艺术的和名称,影响了他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 其中两位学习者未能正确完成第3题,可能原因有:

• 受复杂句影响,比如:“a process was demonstrated where a combination of coal,sulphur,and other cheap,commonplace substances were heated,creating a suitable synthetic substitute for lapis lazuli”(演示了一个将煤、硫磺和其他廉价的普通物质结合起来加热,创造出合适的合成青金石替代品的过程),所以他们无法理解到第3题需要的信息,即“法国政府的行为促进了天青石替代品的发明”;

• 未能准确理解题目中的选项“It facilita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ffordable blue pigment”(它促进了开发廉价蓝色颜料的进程)。

任务5

此材料主题为地质学,这对该组学习者来说也是相对陌生的。此任务中的题目主要也测试学习者的基本信息理解(细节),包括洞穴的特点、形成过程等。为了更准确地测试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而不是测试学习者的词汇掌握,在判卷时,一些相对模糊、但能体现学习者已理解其细节信息的答案也会被判断为正确答案,如第2 (7)题中的“gas”,和第2 (6)题中的“eat”。

测试结果(附表10)

Table S10. Learners’ scores in Section III Task 5

表S10. 第三部分任务5得分

结论:

学习者Zhou在此任务中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同学,他在测试后的问卷中表示,这是对他来讲最具挑战的任务,主要是因为他在听讲座片段时无法赶上讲述者的进度,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细节信息的密度

• 语速

• 困难的、陌生的专业术语

• 连读

第四部分

在听力中,“解码”(decoding)是很重要的,它是理解内容的基础,只有在学习者听力“解码”过程足够熟练、自动化时,他们才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意义(meaning)的构建。这一部分将测试学习者在单词和句子层面的“解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能成功地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单词、短语和句子,同时一定程度上能体现连读对他们的“解码”有多大影响。

测试结果(黄色色块表示部分正确) (附表11)

Table S11. Learners’ scores in Section IV

表S11. 第四部分得分

结论:

整体来说,该组学习者在“解码”上还需要提高,特别是在当受到连读的影响,他们的解码的准确率和速度都会下降,以下是结合任务中句子的分析,对学习者解码过程的特点进行的分析:

• 句子1涉及辅音-元音连读(省音/elision),比如“rise up”和“of a”之间的连读;

• 句子2:在短语“life of a”中存在连读(省音)现象。另外,一些学习者也未能成功解码“a layer of”,而将其记录成“near a”,一方面可能因为学习者在区分/n/和/l/音有困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习者结合上下文进行自我修正(self-revising)时也会有困难;

• 句子3:有学习者漏掉了“captured”中的“-ed”,如要准确解码,需要听到现在完成时态的标志词“have”,以及注意到“capture”和“the”两词之间存在的喉塞音(glottal stop);同时,需要对时态、句型结构的熟悉来帮助进行解码。这也说明,学习者需要更好地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与和修正能力;

• 句子4:学习者均未能解码“in-text”一词,有学习者拼写出了“intex”或“index”,证明他们能清楚地解码这个词的两个音节,但可能并不知道“in-text”这个词;

• 句子5:学习者解码出的词汇有语法上的不准确,这同样显示了自动修正的问题,虽然这在真实场景中不一定会造成交流的障碍;

• 句子6:弱读也会影响解码,例如“planet of mystery”中的“of”,以及“fascinated about”中的“about”;

• 句子8对该组学习者来说难度较大,有学习者将“foreign”记录为“far”,同时所有学习者均将“led you”记录为“let you”。一方面,音节、词汇解码本身是一个问题,但同时也能体现学习者词汇知识上的漏洞;此外,这些错误再次表明,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和和自我修正能力还不完全足以帮助他们区分相近发音的词汇。

3. 问卷2

Questionnaire II

这一问卷用于诊断性之后引导学习者反思自己在测试中的表现。

• 问题2、3主要探讨诊断性测试中的任务,用于找出可能导致错误回答的原因;

• 问题4、5主要探讨听力理解中具体困难;

根据他们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在诊断性测试中的实际表现、以及问卷一的分析结果,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并以此优化课程设计。

其中:

• 两位学习者(Yu、Zhou)认为第三部分任务1 (“校园服务”场景对话)是难度最小的任务(内容容易理解);

• 学习者Zhu认为第四部分(解码任务)是最简单的,因为“答案中的单词都很容易”。然而,从得分上看,他并没有明显优于其他同学,且有着类似的正误规律,这意味着他对“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很确信,虽然这并不代表他能对所听内容进行准确的解码与理解。

附件2:课程大纲

附录3:问卷一

1) 你现在大学几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E. 其他:___________

2) 你学习英语有多久了?

3) 你学习英语的方式/途径有?(可多选)

A. 在公立学校学习 B. 在培训机构学习 C. 自学 D. 在国外生活和学习

4) 你能描述一下一堂你印象中的典型英语课吗?

5) 当你想到“考试”时,你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为什么?

6) 你曾经参加过托福考试吗?(如果有,是什么时候?你的成绩是?)

7) 你还参加过哪些公共英语测试?你的成绩是多少?

8) 你打算什么时候参加托福考试?目标分数是?

9) 你需要这个托福成绩的原因是?

10) 你认为导致你在听力考试中出错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单选)?

A. 未听懂

B. 信息遗忘

C. 对题目的误解

D. 注意力不集中

E. 其他

11) 你认为听力困难吗?(如果是,导致的原因有?可多选)

A. 生词

B. 长难句

C. 语速

D. 连读

E. 讲话者口音或其他发音相关问题

F. 其他:________________

G. 不难

12) 你对以下哪个话题最不熟悉?

A. 植物学

B. 动物学

C. 艺术史

D. 文学

E. 考古学

F. 天文学

G. 地质学

H. 心理学

附件4:诊断性测试

Section I 第一部分

Read the statements below about TOEFL listening test. Decide whether each statement is true (T) or false (F).

阅读以下关于托福听力考试的描述,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 The listening section is before the reading section.

2) In the listening section, I listen to two conversations and four lectures.

3) The conversations can be about campus life or academic topics.

4) The lectures can be as long as five minutes.

5) I may need to take notes because I can see the question items only after the listening material has been played.

6) There are 28 questions in total in every listening test.

7) I have to typ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Section II 第二部分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several words. Write down the words you hear and the meanings. If a word has several meanings, write down any one of them.

请写出你听到的词语及词义(如果一个词有多个义项,写出任意一项即可)。

(accommodation

counselor

employment

internship

portrait

metabolism

mammal

pottery

satellite

irrigate

mineral

emperor)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

Section III 第三部分

Task 1 任务1

Listen to part of a conversati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听对话,选择正确的选项回答以下问题。

Question 1

Who is the student talking to?

A) A professor in the university

B) An employee at the library

C) An administrator at the students’ center

D) An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

Question 2

Why does the man go to talk to the woman?

A) To ask a question about his senior thesis.

B) To borrow a Sociology book from the library.

C) To see if he can work for the students’ center.

D) To find out if he needs to immediately return a book he borrowed.

Question 3

What causes the problem?

A) The student’s borrowing privileges have expired.

B) The student has signed out his sociology class.

C) A professor is requesting the book.

D) The sociology department needs it back.

Task 2 任务二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student and his biology professor.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听对话,并选择正确的选项回答以下问题。

Question 1

Why does the student go to see his professor?

A) To find out h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whale songs.

B) To request permission to change the topic of his paper.

C)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ing the Internet and using books to find sources.

D) To get help locating some information for his paper.

Question 2

What is the professor’s attitude toward the man’s question about the whales?

A) She thinks he does not need to spend a lot of time looking for the answer.

B) She is surprised because she has already addressed this question in class.

C) She dismisses it as unimportant.

D) She is pleased that he has a plan to obtain the answer himself.

Question 3

What do you think the professor might do next? [Choose two answers]

A) Explain to the student how whales hold their breath underwater.

B) Help the student to organ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C) Feedback on the student’s last paper.

D) Give the student advice on reading material.

Task 3 任务3

Listen to part of a lecture in a biology class. Decide whether the statements about albatross below are true (T) or false (F). 听生物学讲座片段,并判断以下关于信天翁的说法是否正确。

1) Most species of albatross need to fly several thousand miles everyday foraging for food.

2) Albatross store large quantities of food in the nest.

3) Predators inhabiting an island influence the albatross’s choice of nesting.

4) Albatross chicks are adapted to tolerate long intervals without food.

5) Albatross can fly a long distance because they have powerful wings.

6) Albatross raise only one chick at a time.

Task 4 任务4

Listen to part of a lecture in an art history class. The professor is talk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blue pigment.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听艺术史讲座片段,此片段中,教授将会介绍蓝色颜料的发展历史。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回答以下问题。

Lapis lazuli: a kind of stone to make ultramarine pigment

Question 1

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the wealthy people?

A) To illustrate that ultramarine pigment was very expensive.

B) To give an example of the use of ultramarine pigment.

C) To prove that paintings with ultramarine was very popular at the time.

D) To explain that ultramarine pigment was as expensive as gold.

Question 2

What two points does the professor make about the process of turning lapis lazuli into ultramarine?

A) It took a lot of time.

B) It required expensive tools.

C) It did not produce much pigment.

D) It was perfected by the French.

Question 3

Which statement about the French government below is true?

A) It sponsored the artists who used a lot of ultramarine in their paintings.

B) It lowered the price of ultramarine pigment.

C) It facilita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ffordable blue pigment.

D) It hosted art competitions and awarded the most talent artists.

Task 5 任务5

Listen to part of a lecture in a geology class.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听地质学讲座片段,回答以下问题。

Question 1

What’s special about Lechuguilla cave?

It’s one of the ____________ limestone caves in the world.

Question 2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or, how was Lechuguilla cave forme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next to the diagram below. Complete each gap with no more than TWO words.

Section IV 第四部分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excerpts from conversations or lectures.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you hear. Try to spell them even if you’re not completely sure. You can play the excerpts more than once. 听以下从对话、讲座中所提取的片段,并用你听到的内容(包括词汇、短语)完成以下句子,请尽可能地拼写出你所听到的内容,每个句子可以播放超过一次。

1) They found this site at the _______________ desert in Turkmenistan in central Asia where a series of mounds ______________ from the plains.

2) Careful excav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f _____________ mound can reveal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everyday ___________ people in a settlement over many periods of occupation.

3) So I haven’t ______________ the most critical influences, the influences that were most _______________ his political thinking?

4) Do you have a copy of the department’s document on the correct format for ___________ citations and references?

5) Selling food was also done in Shakespeare’s time. It’s related to the candles, actually. When the candles ________________, they stopped the play—so they ___________ bring out new ones—and that’s when they sold snacks. That’s how the custom of having an intermission started.

6) Many people have been ________________ Venus for centuries because of its thick cloud cover… the so-called “________________” and all of that. Well, what’s under those clouds? What’s the surface of the planet like?

7) Now, before you paint a single stroke, you’ve _____________ plan the composition of your painting—you know, the arrangement of the object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____________ the way you want it.

8) My family hosted a few 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while I was growing up… then I took part in an international summer program after I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I found I really like meeting people from all over, getting to know them…

9) Oh, OK. And that ______________ to our program.

附录5:问卷二

(测试后完成)

1) 测试的难度如何?(从0到10,10为最难)

2) 你认为最容易的任务是哪一个?为什么?

第一部分:判断(托福听力测试知识)

第二部分:词汇听写

第三部分 任务1:多项选择(学生与图书管理员的对话)

第三部分 任务2:多项选择(学生与教授的对话)

第三部分 任务3:判断(关于信天翁的讲座)

第三部分 任务4:多项选择(关于蓝色颜料的讲座)

第三部分 任务5:填空(关于山洞形成的讲座)

第四部分:填空(补全句子)

3) 你认为哪个任务是最难的?为什么?

第一部分:判断(托福听力测试知识)

第二部分:词汇听写

第三部分 任务1:多项选择(学生与图书管理员的对话)

第三部分 任务2:多项选择(学生与教授的对话)

第三部分 任务3:判断(关于信天翁的讲座)

第三部分 任务4:多项选择(关于蓝色颜料的讲座)

第三部分 任务5:填空(关于山洞形成的讲座)

第四部分:填空(补全句子)

4) 第三节部分中每篇文段的难度如何?(从0到10,10为最难)

文段1:在图书馆的对话

文段2:关于鲸鱼的对话

文段3:关于信天翁的讲座

文段4:关于蓝色颜料的讲座

文段5:关于山洞形成的讲座

5) 以上文段的难度在于以下哪些方面?请说明你指的是哪一篇文章

A) 生词 __________

B) 话题不熟悉 __________

C) 长难句 ___________

D) 语速 __________

E) 连读 __________

F) 讲话者的口音或其他发音问题 __________

G) 其他:__________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