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10  No. 03 ( 2021 ), Article ID: 41638 , 6 pages
10.12677/TCM.2021.103042

“治未病”理论在中医防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袁明1,孙玺媛2,尹钢2,魏冬梅2,陈宏1,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中医老年病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收稿日期:2021年3月5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12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19日

摘要

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其防治工作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对于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均有重要临床意义。恶性肿瘤的防治,强调“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医学在古代文献中大量记载了“早治”的内容,并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学术思想,成为中医预防学及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超前理念在疾病预防医学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人类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中医药在预防癌症发生、转移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治未病在恶性肿瘤防治方面入手,即“未病先防”——预防癌症的发生、“既病防变”——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瘥后防复”——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治未病”理论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

治未病,中医,防治,恶性肿瘤

The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he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n Malignant Tumor

Ming Yuan1, Xiyuan Sun2, Gang Yin2, Dongmei Wei2, Hong Chen1,2*

1T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eriatric Medicine, The First Hospital of Qiqihar, Qiqihar Heilongjiang

Received: Mar. 5th, 2021; accepted: Apr. 12th, 2021; published: Apr. 19th, 2021

ABSTRACT

The impact of malignant tumor on human life and health cannot be ignored, and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s a global problem to be solved. The though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Huangdi Neij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apply the though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perio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emphasizes “early preven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corded a large number of contents of “early treatment” in ancient litera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t academic though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concept of adva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disease prevention medicine,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rate of human malignant tumors. Chinese medicine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preventing cancer occurrence and metastasis.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from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prevention of cancer, “preventing disease from changing” ——block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prevention of disease recurrence after recovering health”——prevention of cance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these three par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heor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Keywords: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Cure, Malignant Tumor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长期以来,伴随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出不断增长态势,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负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如何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医药是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防治疾病注重维护正气,其指导思想来源于内经“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是中医防病保健的理论精髓之一。包括以下三方面涵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1]。“既病防变”属于“治未病”的一个阶段。“治未病”作为中医的特色理论,在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防止病后传变和康复后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治未病”理论在中医防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2. “治未病”理论的起源

“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难经》言:“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 [3],概括了何为“治未病”。刘胡同等 [4] 将“治未病”理论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大理论体系。

3. “治未病”理论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体现

3.1. 未病先防是防治肿瘤的基础

未病先防即在肿瘤发生之前,通过对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的调节,达到阴阳气血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至”,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未病先防”在肿瘤防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戒烟预防肺癌,合理膳食预防大肠癌,接种疫苗以防结肠癌等,以及行为学(运动)的干预等 [5]。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6],告知我们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周雍明等 [7] 免疫、遗传等因素与肿瘤发生相关,脾肾虚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配合一些补脾益肾药物进行调养,调补人体正气,充分调动人体免疫机能,从而抵挡外邪侵袭造成的伤害,使疾病发生率降低。

“未病先防”的思想在肿瘤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临床上普遍应用中药外敷、外用熏洗等疗法,结合埋线、针灸、推拿等手段预防肿瘤 [8]。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针对此种情况,可事先采用加味理中丸等中药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9]。研究发现,清热解毒、益肾利湿类疗法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的免疫力,进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10]。徐力教授 [11] 认为,针对胃上皮瘤变,应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功效的药物,以达到预防胃癌发生的目的。体检和临床筛查是预防肿瘤发生的重要手段,即“治未病”,对于有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甚至癌前病变等潜在危险因素的重点人群,通过中药饮片、理疗等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进而纠正体内紊乱状态,抑制肿瘤的形成 [12]。王莹莹等 [13] 对戒烟者针刺足三里、列缺等穴位进行干预治疗,实践证明针刺与药物干预效果一致,能够改善吸烟人群对烟草的依赖性,缓解烟草戒断症状,从而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对于宫颈上皮瘤变和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为达到逆转癌前病变的效果常运用抗生素联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 [14]。刘尚义 [15] 认为癌前病变时人体正气尚盛,痰瘀交阻尚轻,使用活血袪瘀散结类药物,如莪术、白花蛇舌草、浙贝母等,促进机体气血流通,阻断疾病发展趋势,防其癌变。林洪生等 [16] 基于“先安未受邪之地”理论基础研究如何高效预防肿瘤的转移。肖俐等 [17] 基于“未病先防”理论,针对放化疗之后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前采取药物或者饮食等措施,以避免副作用的发生。朱克俭教授 [18] 根据肝癌发病特点,根据未病先防理念,学习和践行中医养生理念,保持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生理,从根本上防止肺癌的发生。实验研究表明,健脾活血类药物可阻断慢性胃炎患者发展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趋势,养阴药物如沙参、麦冬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桃仁、红花等组成的方剂有防治恶性肿瘤癌前病变的作用,党参、枸杞子等补脾益肾类药物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而产生抗癌作用 [19]。强直性脊柱炎可以通过做强脊操来预防,针对有发病隐患的高危人群,进行强脊操训练,使关节炎部位气血流通,滑利关节,同时可以增强体质,帮助机体抗邪,降低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病率 [20]。“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通常可以通过某些外在的特征显现出来,“未病先防”对于恶性肿瘤的预防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恶性肿瘤未发生前即可针对机体细微变化做出预判,采取措施以阻断疾病发生的源头。

3.2. 既病防变是防治的关卡

《灵枢·病传》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肾……” [21]。《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 [3],以上均与疾病的传变相关,同时也说明了“治未病”思想内涵“既病防变”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中医认为虽然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可使患者体内癌细胞清除,但这种“以毒攻毒”的疗法伤及人体正气,损害脏腑,导致气血阴阳虚损,应用中医手段在防治其毒副反应、加速术后康复、减少转移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22]。术后病人多有瘀滞存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鸡血藤、延胡索、水蛭对肿瘤细胞转移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若同时配合补益收敛药、清热解毒药、利水燥湿药等,可更好的发挥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23]。段富津教授 [24] 发现方药补中益气汤可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年限。现代研究发现苓桂术甘汤联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能够减少放化疗过程中精微物质的流失,从而防止胸腔积液的产生,真武汤可用来改善脾肾阳虚型肝癌患者腹水情况 [25]。临床上治疗肝癌常采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肺癌多遵循调肝理肺原则,补肾健脾法应用于治疗胃癌等 [26],以上均是对“既病防变”思想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发现 [27] 临床多采用苏梗、桑叶等中药阻断肺癌转移,化疗药物联合小柴胡汤,不仅可以调畅气机,还能有效消除堆积的病理产物,降低血液黏滞程度,减少肝癌发生转移的概率。何津等 [28] 研究发现由苦参、白土苓提取的注射液可降低肝癌患者切除术后复发率。徐振晔教授 [29] 分阶段论治肺癌,在精准辩证的基础上应用解毒、散结、化瘀等治法,选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瓜蒌、芦根、杏仁、浙贝母等中药,致力于祛除肺癌局部病灶及预防癌细胞的扩散转移。此外,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在进行放化疗疗法后,由于个体差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此时可采用化瘀解毒散结等中医疗法,清除余邪,防止复发 [30]。沈昌明等 [31] 发现扶正类药物对肿瘤的治疗起着协同作用,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使生存年限有一定延长。肺癌发病初期使用西洋参、石斛等益气养阴之品可调整免疫功能,阻断肺肿瘤证候的演化趋,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山慈菇等通过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来预防肿瘤转移 [32]。肿瘤发生转移的关键因素是转移前微环境,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研究表明肺转移结果与肺转移前微环境密切相关,可见调控转移前微环境是防治转移的关键 [5]。

3.3. 瘥后防复是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灵枢·百病始生篇》云:“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33]。

“瘥后防复”是在疾病稳定期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预防,以避免已经临床治愈的疾病再次发作。早期或者中期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可通过手术、免疫等疗法,使症状消失,达到临床缓解,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中有大部分患者仍出现了复发或转移,以至于此类患者五年内生存率较低 [34]。

中医药在“瘥后防复”这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医药价格相对较低,副作用少或无,并且可以针对患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又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抑制并清除癌细胞转移的环境因素,阻止肿瘤细胞转移、防止恶性肿瘤复发,临床上经过系统性治疗的肿瘤患者,常配合中药进行预后巩固,稳定机体平衡,预防或减少复发的概率 [35]。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疾病痊愈初期,正气尚未恢复,余邪仍在,虽然患者已经没有临床症状,但脏腑、阴阳、气血仍需要进一步调理,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另外,合理饮食、心理调养、理疗等多种后期调养方法相互配合,以巩固疗效,固护正气,减少乃至避免愈后复发 [36]。

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免疫、手术等疗法,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即五年无复发、转移。但是后期的摄生养护及辅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做到心情愉悦,起居有时,饮食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并且适当配合药物、药膳等方法扶助机体正气,避免病邪再度乘虚侵入引起肿瘤复发 [37]。林洪生教授 [38] 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阐述了肿瘤患者术后气血虚弱,应着重补气养血,并且稍加清热解毒类药如土茯苓、龙葵等,配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等药物,一方面有助于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另一方面可使残留得肿瘤细胞活性降低,减缓或阻断病情进展,对肿瘤复发、转移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周仲瑛教授 [39] 注重“邪去正安”的思想,临床上多采用八珍汤、沙参麦冬汤等扶正类方剂,莪术等抑毒类药物,以达到祛邪治病的效果。

4. 结语

“治未病”是中医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治未病”理论贯穿于肿瘤预防和治疗中,在我国防治肿瘤中已经形成特色与优势,指导着肿瘤不同阶段的防治策略。明确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总体方向和优势,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在预防肿瘤发生、复发、转移与肿瘤宿主环境方面开展研究;选择早期肿瘤术后、癌前阶段人群(高危人群或者易感人群)进行中医肿瘤预防方面的研究。肿瘤是发于局部的全身性疾病,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特性,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作用优势在于整体调节,强调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宏观的平衡。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总结、探讨“治未病”在肿瘤预防治疗中的应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的降低以期可待。

基金项目

2020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H2020H138)。

文章引用

袁 明,孙玺媛,尹 钢,魏冬梅,陈 宏. “治未病”理论在中医防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he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n Malignant Tumor[J]. 中医学, 2021, 10(03): 309-314.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1.103042

参考文献

  1. 1. 赵印涛, 贾丽荣, 吴金洋, 张树峰.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核心内涵浅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 36(1): 45-47.

  2. 2. 马烈光, 张新渝. 黄帝内经•素问[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1.

  3. 3. 刘渊, 吴潜智. 难经[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43.

  4. 4. 刘胡同, 方莹. 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构建廉洁医院——以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8(33): 158-159.

  5. 5. 刘瑞, 庞博, 侯炜, 花宝金.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研究中的实践及思考[J]. 北京中医药, 2018, 37(12): 1146-1148, 1151.

  6. 6. 王冰. 黄帝内经•素问[M]. 戴铭, 张淑贤, 林怡, 等, 校注.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1.

  7. 7. 周雍明, 朴炳奎. “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9): 2036-2038.

  8. 8. 陈壮忠, 林丽珠. 林丽珠运用中医药治未病思想防治肿瘤撷要[J]. 江西中医药, 2020, 51(9): 26-29.

  9. 9. 王闺娟, 王宁. “未病先防”防治肺癌化疗副反应的理论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43): 146, 155.

  10. 10. 严春玲, 缪醇, 李苹. 中医药在宫颈癌防治中的作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23): 152-154.

  11. 11. 鹿竞文, 徐力. 徐力教授“逆瘤方”逆转胃上皮内瘤变思路与经验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4): 1-5.

  12. 12. 陶灵佳, 靖琳, 臧明泉, 桂奕文, 张功, 任建琳. 中医“治未病”与结直肠肿瘤的防治[J]. 杏林中医药, 2018, 38(8): 897-900.

  13. 13. 王莹莹, 刘朝, 吴远, 佟帅, 苏李, 袁桂洪, 等. 针刺戒烟的随机对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1(7): 605-610.

  14. 14. 倪育淳, 张志鹏. 中医思维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和思考[J]. 光明中医, 2018, 33(20): 3076-3077.

  15. 15. 叶瑜, 莫志红, 莫智旭, 徐红艳, 吴宁川, 胡莉娜. 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癌前病变“既病防变” 思想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11): 5163-5166.

  16. 16. 关靓, 周欢欢, 王学谦, 林洪生. 林洪生教授辨治小细胞肺癌经验[J]. 世界中医药, 2020, 15(8): 1187-1191.

  17. 17. 肖俐, 何秀兰. “治未病”理论在治疗放疗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 13(1): 66.

  18. 18. 胡琦, 朱定耀, 黄上, 潘永建, 蒋佳红, 朱克俭. 朱克俭教授辨治肝癌经验探析[J]. 世界中医药, 2020, 15(9): 1339-1341.

  19. 19. 吕志连. 中医药抗恶性肿瘤转移的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 1996, 1(3): 62-65.

  20. 20. 陈锐, 张华东, 吴长怡, 任赵洋, 杜晖, 陈祎, 等.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析强脊通督操在脊柱关节炎防治中的运用[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 9(11): 52-54.

  21. 21. 张新渝, 马烈光. 黄帝内经•灵枢[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91.

  22. 22. 邓生明. 中医治疗肺癌现状及研究进展[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 49(4): 83-84.

  23. 23. 唐德才. 活血化瘀药在抗肿瘤及转移中的运用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5(1): 1-4.

  24. 24. 徐慧馨, 刘丹丹, 贾海龙, 胡晓阳, 郑南, 赵雪莹, 等. 段富津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辨治胃癌术后验案举隅[J]. 中医药信息, 2014, 31(1): 59-60.

  25. 25. 李桐, 陈瑞, 宋燕娟, 黄琪, 梁凤霞. 应用“既病防变”思想防治肿瘤的研究思路探讨与展望[J]. 湖北中医药大学报, 2020, 22(5): 113-116.

  26. 26. 张俞, 王忠山. 基于《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理论指导肿瘤病的诊治[J]. 中医药导报, 2018, 24(1): 64-66.

  27. 27. 王能, 张奉学, 陈建萍, 向松涛, 司徒红林, 林毅, 等. 中医药干预恶性肿瘤转移新模式——靶向调控预转移龛[J]. 环球中医药, 2019, 12(3): 464-469.

  28. 28. 何津, 张大为, 张跃伟, 郝春海, 赵西凤, 马龙滨, 等. 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 中成药, 2018, 40(1): 243-244.

  29. 29. 潘志强, 王立芳. 徐振晔诊治肺癌核心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探析[J]. 新中医, 2020, 52(10): 199-203.

  30. 30. 李显红, 邝秀英. “治未病”思想与中医体质辨识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 (3): 7-11.

  31. 31. 沈昌明, 李清林, 章红燕, 李骏飞. 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处方用药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11): 2475-2477.

  32. 32. 李泽云, 陈芝强, 刘城鑫, 唐允婷, 曹洋. 中医药防治肺癌转移的研究进展[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 2(4): 1-6.

  33. 33. 张新渝, 马烈光. 黄帝内经•灵枢[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434.

  34. 34. 刘沈林. 再谈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时机[J]. 江苏中医药, 2020, 52(9): 1-3.

  35. 35. 田劭丹, 陈信义.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和优势[J]. 现代中医临床, 2019, 26(2): 8-17.

  36. 36. 吕海丽, 王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瘥后防复的几点建议[J]. 中医民间疗法, 2020, 28(13): 4-5.

  37. 37. 王河宝, 杨菲, 孙悦, 曹征, 丁成华.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全程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0(2): 18-20.

  38. 38. 王应天. 林洪生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辨治肿瘤经验探讨[J]. 北京中医药, 2019, 38(2): 123-125.

  39. 39. 李柳, 程海波, 叶放, 吴勉华, 周仲瑛. 国医大师周仲瑛谈中医肿瘤防治的若干问题[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36(3): 303-30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