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11  No. 01 ( 2022 ), Article ID: 47828 , 6 pages
10.12677/TCM.2022.111003

李云君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 经验总结

聂少云1,李云君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1年11月10日;录用日期:2021年12月29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10日

摘要

李云君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姜惠中的学术带头人,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有独特见解,临床效果显著,本人有幸师从学习,现将李云君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简述于下。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经验

Professor Li Yunjun’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rimary Dysmenorrhe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oyun Nie1, Yunjun Li2*

1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Wuhan Hubei

Received: Nov. 10th, 2021; accepted: Dec. 29th, 2021; published: Jan. 10th, 2022

ABSTRACT

Professor Li Yunjun is an academic leader of Jiang Huizhong, a famous veteran TCM doctor in China. He is good at treating various gynecological diseases b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has unique insights o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I am lucky to learn from him.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Li Yunju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is briefly described below.

Keywords:Primary Dysmenorrhea,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Specialist Experienc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疾病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痛经严重干扰育龄期女性身心健康,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以止痛为主。中医善于辨证论治痛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李云君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系中医药管理局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姜惠中教授学术继承人,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对痛经疾病治疗有独特见解,临床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丰,现将李云君教授治疗痛经经验简述并分享。

2. 病因病机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现代研究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因素、前列腺素、缩宫素、雌孕激素、体质因素等有关 [1]。

中医对痛经研究由来已久,最早论述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张仲景认为此病乃瘀血阻滞所致;后世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将痛经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总结其病位在胞宫、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2]。

2.1. 不通则痛

2.1.1. 气滞血瘀

“女子以肝为先天,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因女性容易情绪激动或多郁,导致肝失疏泻,血行失畅,瘀阻胞宫,因而“不通则痛”。

2.1.2. 寒凝血瘀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客冲任,与血相搏,以致冲任气血失常,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

2.1.3. 湿热瘀阻

素体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相搏,流注冲任,蕴结胞宫,气血失畅,每因经血下注,子宫、冲任气血壅滞更甚,“不通则痛”,致使经行腹痛。

2.2. 不荣则痛

2.2.1. 气血虚弱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女性常处于气血相对不足的状态,行经后气血愈虚,不能温煦濡养冲任、胞宫,兼之气虚无力流通血气,因而发为痛经。

2.2.2. 肾气亏损

《傅青主女科》言:“妇人有少腹疼于行经之后,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肾藏精,主生殖。先天肾气不足,或多产房劳损伤,精血不足,经后血海空虚,冲任、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发为痛经。

3. 治疗

3.1. 中医辨证施治

李云君教授强调,临床首先应当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寒热虚实。一般而言,痛发生于经前或行经之初,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多属虚。辨痛之部位以察病位在肝在肾在肾、在气在血,如痛在一侧或双侧少腹多属气滞,病在肝;小腹是子宫所居之处,其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若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察看疼痛的性质、程度是痛经辩证的重要内容,隐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属实。灼痛得热反剧属热,绞痛、冷痛得热减轻属寒。痛甚于胀,持续作痛属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属气滞。临证须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体质和病史综合分析。

3.1.1. 内治法

李云君教授强调,不论是由于失养或是受阻所致的“不通”,治疗原则均以“通”为主,故活血活血化瘀当为治疗痛经大法。周丽华等 [3] 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治疗31例痛经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55%,并证实“不通则痛”的发病机理与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李云君教授喜用用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基本方:当归20 g,白芍15 g,熟地15 g,川芎10 g,桃仁20 g,红花15 g,延胡索15 g,甘草6 g。辨证加减:气滞血瘀型加香附,枳壳,柴胡;寒凝血瘀型加小茴香,干姜,吴茱萸,乌药;湿热瘀阻型原方中熟地易生地、白芍易赤芍,加栀子,黄芩;气血虚弱型加党参,黄芪,桂枝,生姜,鸡血藤;肾气亏损者,根据肝肾虚损偏重以重补肾精、温肾阳或补肾疏肝。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成药携带、服用方便且有效,受到患者的青睐。李云君教授善于运用散结镇痛胶囊、定坤丹、龙鹿胶囊、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痛经,这些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主要有当归、红花、肉桂、莪术、丹参、五灵脂、木香、三七等,多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等作用。庞莉 [4] 通过90例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消炎痛,可更好地改善经期血浆PGF2α水平。定坤丹对原发性痛经有滋补气血、调经舒郁、通阳行水之功。王燕 [5] 用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300例,总有效率达90.0%。马堃等 [6] 通过对75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发现,定坤丹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GPF2α,ET,PAF水平,减少子宫动脉血流PI、RI,增加子宫血流灌注,纠正局部组织缺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龙鹿胶囊临床治疗阳虚精亏型痛经,疗效明显。李萍等 [7] 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90例,总有效率88% (79/90)。

3.1.2. 外治法

➢ 针灸

李云君教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穴位选择以中脘、三阴交、关元、气海、地机、足三里、血海、中极、太冲为主,根据兼证配以相应腧穴,对于有寒证的患者配伍灸法,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针灸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上,向来具有优势。例如廖柏丹等 [8] 观察120例随机对照实验,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共4个月经周期,发现对照组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郝仓仓等 [9] 发现用隔姜灸神阙穴联合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有效率83.33%)。李云君教授推荐使用隔姜灸,因为病人接受度高,疗效明显。考虑病人的经济顾虑,李云君教授一般会指导病人使用艾灸仪器,方便其在家自行理疗。

➢ 中药封包治疗

湖北省中医药自制中药敷包消症散,临床用于痛经、盆腔炎等,效果较好,也是李云君教授在痛经治疗中推荐使用的治法,其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消症散为医院自制药,具有消瘀止痛的功效。使用时将其隔水蒸热,然后敷小腹,初用时用毛巾包裹隔热,防止烫伤皮肤,待温度降至37℃以下时,可去除毛巾。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使用,经期若月经量少也可使用,月经量多则停用。

➢ 其他

临床亦有许多许多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例如李素荷等 [10] 采用耳针治疗原发性痛经54例,有效率达100%;张晓燕 [11]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68例,总有效率94.1% (需注意,人体肠道耐受吸收药效的最佳温度为37℃~40℃,因此灌肠时应严格控制灌肠药温度,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杨燕 [12] 用足浴疗法治疗50例痛经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6%。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因而对病人治疗手段丰富,往往能增加疾病的好转率。

李云君教授特别重视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认为只有心情舒畅,才能气血调和,故而事半功倍。曾有许多人都研究过心理治疗的医学作用,有时心理疗法胜于药物治疗。例如。周幼龙等 [13] 曾对266例原发性痛经大学生采用心理治疗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显示心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因此,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3.2. 现代技术

3.2.1. 西药

现代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物和口服避孕药。非甾体药物布洛芬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而减少PG的生物合成,但这类药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差,易引起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口服避孕药镇痛机制是抑制排卵,改变分泌期,但是该类药物在治疗痛经的过程中服用时间长,且服药后出现类早孕反应、月经量减少甚至停经、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另外,维生素E、维生素B6、去氧孕烯炔雌醇亦可有效控制痛经,联合用药效果更好。选择这些药物时,当根据患者情况,权衡利弊,予以选择。

3.2.2. 手术

对于顽固性痛经患者,可采取腹腔镜下神经切断术,阻断来自盆腔的痛觉信号传导通路,是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一种新选择。

4. 治疗特色

4.1. 分期疗法

李云君教授治疗痛经注重非经期的调治,一般在非月经时期予口服中药调理月经,而经期暂停治疗。若辩证患者为血瘀证型,则予消症散外敷,用法见上。月经来临则停服中药或调整中药;治疗痛经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规范治疗至少三个月经周期,并适时巩固。

4.2. 内外调治

李云君教授注重中医内调外治相结合,合理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同时注重药物治疗与精神调治相结合,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4.3. 中西医结合

对于少数顽固性痛经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可行西药止痛治疗,或者采取腹腔镜下神经切断术,以缓解痛经症状。

5. 病案举隅

刘某,女,28岁,2019年11月21就诊。主诉:经期小腹胀痛3年。初潮15岁,月经尚规则,周期28~35天,经期5天,月经量偏少,色深红,有血块,经期小腹胀痛,时或刺痛,经前乳房胀痛,平时情绪易激动。末次月经2019年11月15日。现患者感胸闷不舒,纳少,食后易腹胀,寐梦多,大便干,日一行,小便可。舌质暗,苔薄,脉弦。中医诊断:痛经病,证型: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药组成:制香附10 g,枳壳10 g,柴胡6 g,熟地黄20 g,当归10 g,川芎6 g,延胡索10 g,赤芍15 g,桃仁6 g,红花6 g,陈皮10 g,五灵脂10 g,砂仁6 g,甘草6 g,7付,日1剂,分两次服用。针灸治疗,选穴:太冲、合谷、三阴交、血海、气海、足三里、内关、子宫,隔日一次,经期停用,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因患者寐差,加用耳穴压豆:神门、内分泌、心、大肠、子宫、卵巢。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清淡饮食,适当运动。2019年11月28日二诊,服药后觉大便通畅,纳增。守上方加益母草15 g,皂角刺10 g,枸杞子15 g,14付,用法同前。2019年12月12日三诊,服药后感觉面部气色好转,睡眠改善,舌质红润。守上方去香附,加山茱萸15 g,3付,服至月经来潮停药,待月经干净后复诊。2019年12月24日四诊,患者诉2019年12月15日月经来潮,经期腹痛减轻,血块减少,睡眠好转。后连续此方加减服用3个月经周期,间断行针刺治疗,后巩固服药2个月,患者痛经明显好转。

6. 结语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和生活,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治疗本病当以活血化瘀为主,李云君教授善于针药并用,内外调治,并能结合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文章引用

聂少云,李云君. 李云君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总结
Professor Li Yunjun’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rimary Dysmenorrhe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 中医学, 2022, 11(01): 10-15.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2.111003

参考文献

  1. 1. 孙敏, 刘峰林, 任远. 原发性痛经的现代医学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7): 29-30.

  2. 2. 王艳英,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7): 2447-2449.

  3. 3. 周丽华, 钟琳, 周晓爱.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痛经31例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 2005, 46(3): 205-206.

  4. 4. 庞莉.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经期血浆PGF2α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 21(3): 57-58.

  5. 5. 王燕. 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300例[J]. 陕西中医, 2010, 31(3): 278-280.

  6. 6. 马堃, 陈燕霞, 王艳英. 定坤丹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血清GPF_2α, ET, PAF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 42(23): 4474-4480.

  7. 7. 李萍, 曹保利.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90例临床观察[J]. 天津药学, 2009, 21(1): 34.

  8. 8. 廖柏丹, 等. 艾灸神阙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9, 39(4): 367-370+376.

  9. 9. 郝仓仓, 王昕. 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36(3): 659-662.

  10. 10. 李素荷, 杜淑佳. 耳针治疗原发性痛经54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09, 18(3): 54-55.

  11. 11. 张晓燕.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J]. 临床医学, 2012, 32(2): 117-118.

  12. 12. 杨燕. 中药足浴治疗原发性痛经50例的效果观察[J]. 健康研究, 2016, 36(5): 600-601.

  13. 13. 周幼龙, 等. 心理因素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影响[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4): 253-256.

  14.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