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11 ( 2021 ), Article ID: 46208 , 6 pages
10.12677/ASS.2021.1011409

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分析

曲若仪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1年10月6日;录用日期:2021年10月26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3日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因此,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其中有历史、现实、理论三重逻辑支撑。历史逻辑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根脉和重要地位,汲取历史经验,分析新时代加强这一工作的历史必然性。现实逻辑彰显了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将其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揭示其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理论逻辑则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和价值出发,分析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合理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

The Triple Logic Analysi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Ruoyi Qu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Oct. 6th, 2021; accepted: Oct. 26th, 2021; published: Nov. 3rd, 2021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party, earnestly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and steadfastly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party, which is supported by historical, realistic and theoretical logic. The historical logic reflects the root and important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100-year cour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raw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strengthening this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realistic logic shows the realistic basis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puts 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overall strategic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great changes the world has not seen in a century. It reveals its importance in maintain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building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Theoretical logic start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the orientation and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rationality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storical Logic, Realistic Logic, Theoretical Logic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历史条件、主要矛盾等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历史机遇应运而生的。厘清蕴含于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是全面理解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2. 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逻辑

2.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兴党的重要武器

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同时也是一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五四运动之后,虽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便已经处于萌芽阶段。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救亡图存的现实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纷纷撰写文章、创办研究团体,通过各式各样的宣传教育形式迅速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物,也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 [2] 自此之后,黄埔军校的讲堂、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土地革命时期的军队等等都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红旗打到哪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便进行到哪里。三湾改编创造性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生命线”论断、延安整风运动都足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中凝聚心志、团结人心、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3]

建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清除落后思想残余、使党的思想上升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贡献极大,为巩固和发展新生社会制度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在之后的建设、改革的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的原则,面向不同群体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企业职工、农村、军队、学校等各条战线相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不同群体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精神。同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即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的中心任务而展开,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尽管在一段时间内经历过挫折和低潮,但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也重新步入正轨,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并且随时代发展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征程中建党、兴党的重要武器。

2.2. 以史为鉴,开创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新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纵览百年党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2]。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当时社会思想统一、人心凝聚以及道德文明发展的程度。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挑战。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更应该树立强烈的历史自觉意识,借鉴优秀历史经验,继续发挥好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的重要作用,继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巩固政治根基的有力武器。要把握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多重“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对于思想教育的内容,既要有一以贯之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也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更新的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既要坚持对象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又要注重调查研究,分析出其中的特殊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要坚持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又要注重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的多样和创新。同时,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双管齐下”,不仅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继续学科化和科学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构,通过理论创新进一步对实践加以指导。在新时代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全党工作大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并使其在新时代呈现出让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思想道德成长规律的多种形式,开创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新未来。

3. 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逻辑

3.1.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而当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时,我们同样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更多的风险、更多的难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则更要在此时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前进路上的一切难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政治领导。” [5] 因此就势必要求新时代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其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这一本质属性,有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切实增强自身政治意识,紧密团结于中国共产党周围,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重要思想保障。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广泛而全面,在做好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充实内容以开展教育,例如“我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 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将全国人民的思想精神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之下,并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使人民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其三,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能够彰显这一特点。它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始终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出发,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进一步筑牢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精神之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合格的人才支撑。

3.2. 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是人类两大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博弈,是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的深刻调整,未来将会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走向。总体来说,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突出的特点是“东升西降”。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之下,“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 [5]。由此,中国共产党身处如此历史环境之中,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其一要加强自身建设,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确保党的内部不变色、不变质。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中国共产党想要勇立世界潮头,首先要守稳内部阵地,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扎实党员理论功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在党内开展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的突出问题,增强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只有进一步巩固党的根基,清除党内不纯洁因素,才能在如此变局中充分掌握战略主动权。

其二要保持战略定力,无论外部环境发生如何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都要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必胜信念。要想脚踏实地,始终做好自己的事,首先要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政治免疫力”,排除外界干扰和各种错误观点、思潮,坚持正确前进方向。其次要对当前局势以及自身发展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战略思维思考问题,全面、普遍、系统地看待问题,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党员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和实质,学精学通理论以武装自身,并将之运用于工作之中。同时要对战略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这就要求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深对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的认识,全力以赴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总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

3.3.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6] 其中,文化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灵魂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的前路和未来所在,因此文化安全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重大课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当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呈现出鲜明的不平等性,表现出不平等的输出和接受关系。” [7]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企图将自身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包装成“普世价值”强加于人,各种敌对势力仍企图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资本主义思想仍有一定市场。同时国内部分极端分子仍妄图从文化方面入手以达到国家分裂的目的,诸如新疆暴恐事件、“乱港”事件的背后都是文化、意识形态教育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总体来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多部门协作配合、多方面统筹兼顾,而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真正让其走进人民心中,坚定文化自信,杜绝“言必称希腊”的现象。还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传递时代正能量,不断提升公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所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好全社会意识形态关。“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7] 如果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了导向性的错误,对于国家而言则是颠覆性的破坏。因此进行正确且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从另一条路径来讲,维护文化安全就要坚持发展先进文化,“文化的先进性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天然屏障” [7]。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而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

4.1. 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8]。即经济发展状况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诸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一个。但历史唯物主义又并非简单的经济决定论,其承认历史发展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同时承认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恩格斯在晚年的书信中曾言:“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 [8] 这一论断对当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也是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当前社会发展已经不能将GDP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需要注重社会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发展。习近平同志曾言:“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9]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直接作用于经济领域,而是通过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提升人民思想觉悟,使其意识形态始终处于正确方向,从而充分发挥思想领域的积极能动作用,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使全体人民提高自身奉献的积极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因此,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理论角度,在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思想上层建筑积极能动作用的必然要求。

4.2.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和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本质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通俗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是“人的思想”的工作。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和价值,都应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考虑。概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和谐安定、有序发展的“卫士”,是人自身实现全面发展的“引擎”。

从社会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扬主流意识、推行某种规范体系、整合多种利益目标,从而调节社会共同体的运行秩序,使社会始终能够保持平衡协调、化解矛盾和风险、形成社会合力,最终对社会成员形成深入人心的“软管理”。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集体认同度、群体协同力和团体稳定性的基本而重要的手段” [10]。因此,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社会良性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从个人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增长人的专业知识,而是致力于解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之间存在的差距的主要矛盾。它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法治观等的教育,实现人的思想层面的塑造与建构,引导人们以更加理性的思维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完成人在思想上质的飞跃。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完成人的有效社会化和政治化,规约人的正确发展方向,促使人自身能够严格划清“应该做”与“不应该做”、“能够做”与“不能够做”的界限,从而使人与社会接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在社会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章引用

曲若仪. 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分析
The Triple Logic Analysi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1): 2995-300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11409

参考文献

  1. 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 编.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9, 11, 135

  2. 2. 王树荫.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 第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13-14, 198.

  3. 3.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094.

  4. 4.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1, 34(14): 5.

  5.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83, 537.

  6.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8: 252.

  7. 7. 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4, 9, 11.

  8. 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 编.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598, 604.

  9.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153.

  10. 10. 王学俭, 郭绍均.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再探讨[J]. 教学与研究, 2012, 60(12): 6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