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8  No. 02 ( 2020 ), Article ID: 34702 , 8 pages
10.12677/ML.2020.82014

Lexical Features of Product Introduction and Its E-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ijun Li*#, Yingxue Li

School of Law and Humanit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Received: Feb. 14th, 2020; accepted: Mar. 17th, 2020; published: Mar. 24th, 2020

ABSTRACT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echnology products become more specialized and internationalized.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product specifies its property, capacity, installat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other key features which prove essential for the cir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oduct. To transfer such in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clearly,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s stylistic features and work ou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technology products, which include the wide use of nouns, positive adjectives, technical terms and abbreviations. It also sugges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regarding these lexical features, thus to guarantee authentic delivery of the source text and fulfill its function in product promotion.

Keywords:English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Product, Lexical Featur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科技产品简介的词汇特征及汉译策略

李丽君*#,李迎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外语系,北京

收稿日期:2020年2月14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24日

摘 要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技产品的国际性及技术互通性日渐显现,高质量的产品简介详细地介绍产品的性能、容量、安装、操作、维护等重要信息,对产品的流通、使用必不可少。本文以例证阐释的方法,分析了英文科技产品简介的词汇特征,包括大量使用名词、多用褒义色彩的形容词、多用专业术语和缩略语,并结合以上典型词汇特征提出相应翻译策略,以期更好地满足产品简介传递信息、促进消费的功能需求。

关键词 :英文科技产品简介,词汇特征,翻译策略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科技产品的更新,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在高科技产品进行跨国销售和应用的过程中,产品简介起着传播知识、交流技术、指导消费、宣传企业等重要作用。研究科技产品简介的文体特征以及翻译策略,有助于在正确理解原文本的基础上提升译文质量,从而有效实现其文本功能。

2. 科技产品简介的定义及作用

科技产品简介是指附着在科技产品外包装、网页、广告或其他宣传媒介上的,用于介绍科技产品特征、构成、性能、工作原理等的文字或图形以及二者的结合体。常见的科技产品简介多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科技产品的名称、型号和其他基本信息,以使消费者尽快了解该产品;第二部分是对科技产品“卖点”的详细介绍,重点突出产品的优越性或卓越之处。该部分在科技产品简介中占据绝大部分的篇幅,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通常会是一个号召性的结尾,引导消费者采取行动,购买产品。科技产品简介在陈述基本信息的同时,强调产品特色,使消费者能够区分该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或同系列的其他产品,从而吸引消费者,挖掘潜在的市场份额,增加产品销量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份优秀的科技产品简介不仅可以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科技知识的广告作用” [1]。此外,一份设计合理的产品简介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3. 英文科技产品简介的词汇特点

纽马克按体裁将文本划分为表达型(expressive)、信息型(informative)和呼唤型(vocative),其中呼唤型文本包括通告、说明书、宣传品、广告及通俗作品等 [2]。科技产品简介的功能在于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文本核心在读者层面而作者匿名,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 [3],其词汇选用具有鲜明特点。在详实介绍基本信息的同时,为潜在客户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引发读者想象,选词方面既体现专业性、准确性,同时也突显生动,表达饱满的情绪。英文科技产品简介具有以下突出的词汇特征:包含大量名词和褒义色彩的形容词,同时专业术语和缩略语的使用也比较普遍。以下将以iPhone XS双镜头系统的英文简介为例具体说明。

3.1. 大量使用名词

科技产品简介的基础构成部分是对科技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等基本信息的陈述,在说明过程中大量使用名词,清楚地呈现产品的主要规格功能等信息。例如portrait、picture、face detection等等。表1对该部分普通名词以及专业术语类名词的使用频率进行了统计。

Table 1. Word frequency of nouns and technical terms in English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product

表1. 产品简介中名词及业内术语词频统计

双镜头系统14个功能描述段落中名词的词频统计显示:名词占总词数的比例达50%以上,平均词频为39.5%。由此可见,名词在科技产品简介这一文体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大量使用名词,能够更加准确、客观介绍科技产品的相应规格、功能,提供详实具体的信息,从而使产品简介更具说服力。

3.2. 多用专业术语

由于科技产品往往是新发现、新技术的载体,因此产品简介中多见专业性较高的词汇。在表1中可以看到,专业术语在名词中的占比高达60%以上,平均词频为64.5%。这些专业术语提高了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增强了简介的贴切度和专业性。

在具体详述iPhone XS双镜头系统的强大功能时,构成iPhone XS双镜头系统的基本配件采用专业术语一一呈现,包括各个部件的准确类别、型号和具体参数,例如“depth of field”、“Neural Engine”、“TrueDepth”等等。精确的专业术语列出这些功能所依托的实际载体,更加体现了产品的先进性、科技感和高端性,证明了功能的可实现性。专业术语的高频使用不仅增加了消费者所获取信息的丰富度,更能对行业内专业人士产生说服力。此外,也从侧面反映出生产商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3.3. 多用带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

科技产品简介属于呼唤型文本。呼唤型文本以读者为中心、以引导和感染受众最终促其行动为目的 [4],使用带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刺激,唤起购买欲望,例如smart HDR,adjustable depth of field,enhanced bokeh effect等等。

选文对iPhone XS双镜头系统14个功能用14个段落逐一描述,其中的14个小标题有9个用了褒义形容词;14个小标题共50个单词,共使用10个褒义形容词,其中6词采用了比较级的形式。这些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恰当使用,不仅更好地为消费者呈现出iPhone XS双镜头系统强大的功能,而且突出了它相对于其他手机的优势,从而让iPhone XS的优越性和卓越之处显而易见,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让产品简介更好发挥提升销量的作用。

3.4. 多用缩略语

法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语言学家马丁内(A. Martinet)提出“语言经济”原则,即以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为前提,同时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 [5]。在英文科技产品简介中,一些特定的名词、术语或者新概念在上下文中不断出现,这些词往往是由专业词汇组成的短语,如果重复出现,会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另外表示单位的词,如使用全称,既不符合科技文体行文范例,也同样会增加阅读负荷,降低产品简介的可读性。这都是违反“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因此科技产品简介大量使用缩略语。缩略语能够在完整传达信息的基础上,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加强句子紧凑度的同时,提高文本可读性,也有利于产品简介语篇功能的实现。

在对iPhone XS双镜头系统的正文介绍中,除去小标题和并列短语,共有24个完整句,其中6句中出现了HDR或者ISP等缩略语。缩略语的高频使用可以完整简洁地把产品特点和优势介绍给消费者,同时也让原本较长的句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减轻了消费者的阅读负荷,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

4. 产品简介汉译策略

基于英文科技产品简介的词汇特点及其语篇功能,翻译该类文本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实现精准传递产品信息,有力提升产品销量的目的。

4.1. 名词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大致分为普通名词和专业术语两大类。普通名词是指表示同一类人或物所共有的名称的词,如coat (外衣),cup (杯子)等。专业术语是相对日常用语而言的,指特定领域内对一些特定事物的业内称谓,一般为该领域的业内人士所熟知 [6]。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事物,产生新的概念,许多普通名词会被赋予专业的含义,而专业术语又会趋于日常化。在英文科技产品简介的翻译中,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这一类名词。

A. 普通名词专业化:科技产品简介中一部分普通名词在用于具体产品的介绍时会被赋予特定的专业化意义,进而来准确描述产品的属性规格。翻译时应该基于其基本意思,根据所涉及专业引申出其专业化词义。

例1. Reduced noise in low-light shots

在低光下减少噪点

“noise”在日常用语中译为“噪音、杂音”,而在iPhone XS双镜头系统的介绍中,该词就引申为摄影行业的一个专业化词义“噪点”,指的是视觉检测设备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

例2. Advanced color management automatically displays your content in wide color

先进的色彩管理技术会自动以广色域进行显示

“color”在日常用语中译为“颜色、色彩”,但在该句中,若直译为“宽广的色彩”明显不符合语义。所以在摄影行业,该词的意义应专业化为“广色域”指的是一种进阶的色彩背光技术,国际标准是色彩覆盖率能达到NTSC92%的即为广色域。

B. 抽象名词具体化:抽象名词主要指一些抽象概念的名称,表示性质、状态、动作、概念等。科技文献中经常使用一些含义比较笼统和抽象的英语词汇,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会显得晦涩难懂。由于科技产品简介的目标读者在认知层面上各有不同,有时会需要更具体的解释,这时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将抽象名词作具体化处理。

例3. Sharper action shots

动态画面更清晰明锐

“shot”本意有“镜头”的意思,但在此句中若直译为“动态镜头”,则表达较为抽象,对读者认知要求较高,不易被理解和感知,所以翻译时可选“画面”一词,更为具体可感,从而引发读者想象。

例4. Accurately separates your subject from the background

准确区分拍摄主体和背景

“subject”常见词义为“主题,对象”,因为该句描述的是摄像头的功能,所以翻译时应将其具体化为“拍摄主体”,避免造成歧义。

4.2. 专业术语的翻译

专业术语在英文科技产品简介的用词占比虽然不高,但这些词汇却表征出产品的专业性,翻译时需要仔细斟酌,选用合宜的翻译策略。

A. 技术词直译或音译:纯技术词汇专业性很强,意义狭窄、单一,用于某一专业范围内时词义一般比较稳定,而不会因为使用频繁或文化发展而引起词义变化或造成歧义 [7]。对于这类名词,通常直译即可。

例5. Enhanced bokeh effect

增强的焦外成像效果

“bokeh”是专门用于摄影行业的一个技术性名词“焦外”,是指相对于焦点位置,焦点前与焦点后的被拍摄物体会显得模糊,这个模糊区域即焦外。焦外的模糊程度还受到镜头中镜片单体和组合的物理特性影响,形成了由镜头不同而得到的不同的焦点外图像,这便是“焦外成像”。鉴于“bokeh”一词的专业性非常强,几乎不用于其他行业,所以此处精确地直译即可。

例6. Support for Dolby Vision

支持杜比视界

“Dolby Vision”是美国杜比实验室推出的影像画质技术,通过提升亮度、扩展动态范围来提升影像效果。它可以提升视频信号保真度,从而让图像无论从亮度、色彩还是对比度看都非常逼真。该词属于外来词 [8],目的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术语,形成词汇“空缺” [9]。解决“空缺”的最佳方法是“拿来主义”,拿来的东西可以直接使用,省却很多麻烦 [10],因此业内将这个专业名词音译为“杜比视界”。在翻译时,若遇到其他类似的新学科、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时,也可以参照业内规范进行音译 [11]。

B. 次技术词意译:次技术词源于普通日常词汇,同一个英语单词在不同的专业中有不同的专业概念,甚至在同一专业中也会有不同的词义。这类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照搬词典,而要结合语篇具体分析,分析原文所属的专业门类、学科类别,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常用搭配习惯,对词义加以引申,使译文精准、简明,符合该学科专业的表达习惯。

例7. Make it even more amazing with Depth Control

你可以通过景深控制功能为你的得意之作锦上添花

“Depth Control”在句中大写,根据句意理解应为一项专业功能。如按照字面翻译为“深度控制”,明显不符合语义。结合上文,该段的小标题“Adjustable depth of field”,意为“可调整的景深”,是对“景深”功能的具体描述。由此判断,在此句中首字母大写的“Depth”所指为“depth of field”,即“景深功能”,“Depth Control”译为“景深控制功能”。

例8. A new sensor creates better image fidelity, greater color accuracy

新的感光元件可提升图像保真度和色彩显示精准度

“sensor”,“fidelity”,“accuracy”的常用词义分别为“传感器,敏感元件”,“保真度;精确”以及“[数]精确度,准确性”。结合语境分析,此句介绍了双镜头系统的摄像头,所以应该选用摄影行业的专业词义。“sensor”是对光敏感的元器件,可翻译为“感光元件”;“fidelity”与“图像”搭配,在此处为指向一个属性,属于概念类范畴,所以选用词义“保真度”;“accuracy”在此处与“色彩”搭配,也要起到概括作用,所以选择词义“精准度”更合适。同时,原文中“better image fidelity”,“greater color accuracy”采用了平行结构,译文“保真度”和“精准度”也兼顾了平行原则。

4.3. 形容词的翻译

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性质方面的重大差异,即英语有严格而明显的词性标记,而汉语词汇的词性标记约束力并不显著,可以适当将源语词汇的词性转换为译语中的不同词性,以使译语表达更加符合译语语言结构要求 [12]。形容词词义往往因前后搭配的不同而异,词性也可以做灵活调整,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及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做出恰当的选择。

A. 形容词动词化:奈达指出动态对等就是指“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的心理反应要极为相似” [13]。形容词在英文科技产品简介中所承载的功能是创造丰富的画面感,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而汉语则多用动词实现呼唤功能,激发相应的行动。根据动态对等原则,在汉译时可以将这类形容词译为动词,从而简洁生动、形象有力地表述产品功能,提升产品形象,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有效实现产品简介的文本功能。

例9. Make it even more amazing

为你的得意之作锦上添花

“amazing”本意为“令人惊叹的”,这里用比较级,有增强的含义。翻译时选用了一个具有动词词性的成语“锦上添花”,给消费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正在使用手机拍照,通过调整景深让照片更加精美,使得该段所介绍的“景深功能”之强大跃然眼前。

例10. A new sensor creates better image fidelity, greater color accuracy

新的感光元件可提升图像保真度和色彩显示精准度。

若将“better”,“greater”译为形容词,虽可保留原文的偏正结构,但读者的阅读重点将放在“图像保真度”和“色彩显示精准度”这两个词上。这两个词专业性较高较为抽象,并不能给读者直观的感受和强烈的情感冲击,甚至不易为一般读者所理解。将两个形容词合并译为动词“提升”,既实现了简练准确,也将读者的阅读重点带入产品改进这一动态化过程,更能让消费者体会其优良性能的步步提升。

4.4. 缩略语的翻译

科技产品简介中的缩略语一般都是业内术语行话,一方面方便阅读,另一方面体现了产品的专业与高端。在翻译缩略语时,些许偏差都可能产生负面效果,让整篇产品简介都黯然失色。翻译缩略语要根据语境,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A. 缩略语意译或音译:翻译缩略语,首先要理解文章所属行业、该词所处的语境,进而确定其全称是什么,这是形成准确译文的关键;其次要查阅专业文档,确认该缩略语是否有业内广泛认同的译法;如有,应该严格遵循专业表达方式;对非规范的缩略语,可以采用意译法,但要确保源语和译入语的意义对等并符合表达习惯;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术语时可以用音译。

例11. PVD color process

物理气相沉积(PVD)着色工艺

查阅PDV代表的全称,可以看到在医学行业,PDV代表“polyhedra-derived virus”(多角体衍生病毒)或“Prune Dwarf Virus”(李矮缩病毒);在互联网行业PDV代表“packet delay variation”(分组时延偏差)或“path delay value”(通路延迟值);在工业中PDV代表“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是一种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下文说的是“着色工艺”,与“物理气相沉积”在含义上相通,由此该缩略语的全称定为“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同时在业内有专门的译文规定,即“物理气相沉积”,在首次翻译时,书写为“物理气相沉积(PVD)”,括号标注缩写方便之后出现同一缩略语时,译文不译而直接用缩略语表示。

例12. HDR, and true blacks

支持高动态光照渲染(HDR)显示,并能呈现真实深邃的黑色

HDR在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含义,重工业中是“Hot Direct Rolling”(直接热轧制),在电子行业是“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光照渲染),该技术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真实环境中的视觉效果。结合下文“呈现真实深邃的黑色”,与“高动态光照渲染”在含义上相通,所以该缩略语的全称定为“High-Dynamic Range”,同样按照业内的专用术语将该缩略语译为“高动态光照渲染(HDR)”。

例13. Dual 12MP rear cameras

1200 万像素后置双镜头

此句中MP是一个非规范的缩略词,M代表“million”百万,P代表“pixels”像素,翻译时结合数字译法及汉语表达习惯,全部译出,即“1200万像素”。

B. 缩略语不译:缩略语翻译时采用不译策略的有两种情况,一是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已经译出了全称,并用括号标出了英文缩略符号,在之后出现时就可以不译,直接用原缩略语;二是该缩略语已经大众化,在目的语文化中为消费者所熟知而不需要再译。

例14. The custom OLED displays on iPhone XS deliver the most accurate color in the industry, HDR, and true blacks

它们经过精心定制,是iPhone色彩精准度最高的OLED显示屏,支持HDR显示,并能呈现真实深邃的黑色

“OLED”,“HDR”在文中首次出现时采用了全称的译法,因为这两个缩写的全称生涩拗口,之后再出现时,如果重复翻译,会降低阅读时的流畅度。因此,在首次出现全称翻译之后,下文再次出现同一缩略语时推介采用不译的策略,直接在译文中用原缩略语,避免增加读者的阅读负荷,影响可读性。

C. 缩略语混译:有些缩略语已为普通大众所熟知且应用范围非常广,在特定语篇中需要与限定词汇共同出现才可以准确表达文本内容。这时可以采用混译,即对限定词进行翻译而不译大众熟知的缩略词。

随着科技文本的读者群体扩大,科技文本更趋向于自然生动,充满激情,向着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方向改变。“不译”,“混译”翻译策略的应用,既可以让译文更加活泼生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也是针对呼唤型文本采用的交际翻译策略 [14]。

例15. Face ID

面容ID

“ID”是“Identity (身份)”的缩写,在现代社会该词已经广为人知,不仅有“ID号”,还有“指纹ID”,“虹膜ID”等等,所以“ID”不需要翻译。而在此处是说iPhone手机的智能面部识别功能,有了具体限定,所以“Face ID”作为一个整体,每次出现时都译为“面容ID”。

5. 总结

综上所述,科技产品简介的主要功能是向消费者或者读者介绍某种产品,在选词方面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突出特点。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大量使用可以精准描述产品特点,增强产品简介的说服力;褒义色彩的形容词可以为消费者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引发共鸣,刺激消费;缩略语在保证信息完整度的同时,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产品简介的可读性,吸引更多潜在顾客。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对英文科技产品简介进行精准翻译,有利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流通和推广,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

文章引用

李丽君,李迎雪. 科技产品简介的词汇特征及汉译策略
Lexical Features of Product Introduction and Its E-C Translation Strategies[J]. 现代语言学, 2020, 08(02): 96-10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2014

参考文献

  1. 1. 张文英, 张晔. 英语科技应用文翻译实践教程[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2. 2. 方梦之. 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3. 3. Newmark, P. 翻译问题探讨[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 4. 李玉英, 邱晴. 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12): 176-179.

  5. 5. Martinet, A. (1961) A Function View of Language. Clarendon Press, Oxford.

  6. 6. 张干周, 郭社森. 科技英语翻译[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7. 7. 黄健平, 邓亮. EST术语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策略——以土木工程英语为例[J]. 外国语文, 2012, 28(6): 129-131.

  8. 8. 冯世梅, 杜耀文. 现代科技英语词汇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2(4): 52-54.

  9. 9. 彭增安. 语用∙修辞∙文化[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98.

  10. 10. 吴永波. 缩略语/外来词及其翻译中的懒惰现象[J].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5(1): 33-37.

  11. 11. 牛灵安. 科技英语翻译词义的确定[J]. 中国科技翻译, 2004, 17(1): 14-16.

  12. 12. 张威, 董娜. 英汉互译策略对比与应用[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1.

  13. 13. Nida, E.A. and Taber, C.R. 翻译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14. 14. 丁杰, 孙勇强. 从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看科技英语文体翻译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2): 362-36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