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1
(
2022
), Article ID:
47972
,
13
pages
10.12677/ML.2022.101003
维吾尔语的前置核心结构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从诗歌语言谈起
吾尔开西·阿布力孜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13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4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14日

摘要
维吾尔语是典型的核心后置语言,以往研究对此已有比较充分的描写与解释。但维吾尔语中还有一些前置核心结构,目前尚未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对xuddi、bä’äyni、goya/goyaki等三个词进行考察发现,其在诗歌等特殊语体中可以充当前置介词。文章的后半部分综合分析维吾尔语复合句,认为维吾尔语-ki型复合句是一种非常规语序的句型,具有突出某一话题、引起听话人注意的功能。
关键词
维吾尔语,前置核心结构,语言类型,介词,复合句

Pre-Head Constructions in Uyghur
—From the Poetic Language under the Linguistic Typology
Örkesh Abliz
School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Dec. 13th, 2021; accepted: Jan. 4th, 2022; published: Jan. 14th, 2022

ABSTRACT
Uyghur is a typical post-head languag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ully described and explained this, but so far it has not been notic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e-head constructions in Uyghu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ree words xuddi, bä’äyni, goya/goyaki, and finds that they are used as prepositions in special styles such as poetry. The second half of the article examines Uyghur compound sentences and finds that Uyghur -ki compound sentence is a sentence pattern with unconventional word order,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highlighting a certain topic and attracting the listener’s attention.
Keywords:Uyghur, Pre-Head Constructions, Linguistic Typology, Adposition, Compound Sentenc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自Greenberg等学者建立语言类型学后,学界逐渐认识到,一种语言的类型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倾向性、概率性的。就如汉语是不典型的SVO型语言,但存在后置介词等倾向于在SOV型语言中使用的语言单位;印欧语系语言本来的语序应该属于SVO型,但波斯语的语序受到区域语言的影响,演变为SOV型,既表现出SVO型语言的本质特点,也具有SOV型语言的表现形式。
学界一般认为维吾尔语是典型的SOV型语言,同时也是核心后置语言。因深受这一观点的限制,目前尚未有学者从核心与从属的相对语序问题出发,关注到维吾尔语中的前置核心结构。本文以变异性比较大的诗歌语言作为语料,试谈维吾尔语前置核心结构。
2. 维吾尔语的一般类型特征及本文语料来源
2.1. 维吾尔语的一般类型特征
从类型学上讲,维吾尔语一般被看作核心后置语言 [1]。现代维吾尔语有十个格,附着于名词后;有六十多个介词,绝大部分都是后置介词(先前研究认为所有介词都属于后置介词);动词位于宾语后,格短语和介词短语位于动词前,动词的语态语缀缀接于动词词干;助动词附着于主动词后,大部分表示体意义。修饰词位于核心前,如副词在动词前;形容词、数量短语在名词前;领有者在领属物之前;关系小句在被关系化名词之前;状语小句在主句前。维吾尔语中既有核心标注,也有从属标注,也存在核心–从属同时标注的情况。如:
“吐尔逊的二哥去了一个大城市,因为一个月领七千块钱工资,常常给家里人寄钱。”
“因为吐尔逊和弟弟阿里木打架了,他妈妈用棍子狠狠地打了他。”
从例(1)、(2)可以看到,维吾尔语的基本语序确实是核心后置。标注方式上,既有向格(DAT)、时位格(LOC)等附着在从属成分名词上;也有时、体等附着在核心成分动词上;还有从属标注和核心标注同时存在的领属–从属结构,即领有者(从属成分)以领属格(GEN)标注,被领有者(核心成分)以从属语缀(POS)标注。
2.2. 本文语料来源
目前,相关维吾尔语研究基本上以书面散文体(非诗歌体)作为观察材料。其原因在于维吾尔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语序可以相对灵活,维吾尔语诗歌则为了满足韵律、修辞以及感情等的表达,往往会打乱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一般语序组成诗行,而这类语序混乱且人工操作痕迹比较严重的语体一般认为不能作为自然语言研究的材料。尽管Ibrahim Muti’i先生 [2] 曾呼吁学界加强对诗歌语言的研究,但收效甚微。我们认为诗歌语言中含有在一般语体中罕见或不易察觉的语言结构;作为一种极具研究价值的语体,诗歌语言理应纳入到语言研究中来。因此,本文以比较特殊的诗歌语言作为观察材料。
本文除没有标明来源的例句为作者自拟外,其他例句基本取自《水浒传》诗词维吾尔文译文。
3. 维吾尔语的前置介词
3.1. 世界语言的介词类型
介词(adposition)是引进间接题元的主要手段之一。介词和形态格、一致关系一起构词最狭义或最核心的句法的几种主要形式手段( [3], p. 10)。根据刘丹青 [3] 的研究,世界语言的介词类型一般分为三种:前置介词(preposition)、后置介词(postposition)、框式介词(circumposition)。前置介词如汉语“在、用、给”,英语“in, on, at, from, for”等;后置介词如汉语“里、上”等;框式介词如汉语“跟……一样”等。从语言类型学的蕴含条件来看,介词的前置后置与动词和名词的语序有着密切联系:动词后置于受事名词,则介词一般也位于名词后;动词前置于受事名词,则介词一般也在名词前。Tsunda等 [4] 基于130种语言的调查得出结论——人类语言可分为前置介词语言和后置介词语言,介词的相对语序应该作为语序类型的的核心参项。
关于介词在语序类型学中与其他参项的蕴含共性,刘丹青 [3] 根据Dik [5] 的研究认为,“联系项原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参考语法化的相关研究,介词一般有两个来源:动词和被领有者名词。在核心后置语言中,动词和被领有者名词一般后置于宾语和领有者,因此介词类型一般为后置词。
3.2. 学界对维吾尔语介词类型的看法
学界目前普遍认为维吾尔语的介词都是后置词。哈米提先生 [6] [7] 曾高瞻远瞩地提到,维吾尔语的后置介词(原文称arqa yardämči或tirkälmä)应该算作一种分析型格,因为其功能、语法位置与格完全一致。力提甫·托乎提( [8], pp. 206-207)则提到:“维吾尔语作为核心语在后的语言,使用不少后置词,它起的是核心语在前语言里的前置词一样的作用……后置词要求名词类以及相关短语作自己的必有成分,因此它是支配者,即中心词”。两位先生各自指出了20个后置介词,并简单描述了其语义和用法,但两位先生所描写的后置介词成员方面存在一些出入。根据我们对《现代维吾尔语详解词典》 [9] 中词性标注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可得到69个后置介词,但是,除Aminem Memtimin [10] 简单讨论了从其他语言整体复制(借贷)进入维吾尔语的介词短语taäbät和misli以外,目前尚未看到有学者系统地提出维吾尔语存在其他类型的介词。另外,她提出的misli在现代维吾尔语中其实是由第三人称从属成分缀接在misl“例”后而产生,作名词用。taäbät在源语中虽然是介词短语,但在维吾尔语中其内部结构是不透明的,因此不宜作为前置介词讨论。且维吾尔语中taäbät并不支配其他成分,只是作为状语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如:
“等闲打破永平城,千载功勋可敬!” [11]
“我的祖国啊,你是我爱护的母亲,我的所有都奉献与你;我的愿望是永远都忠诚于你。” [9]
因此,前人研究中零星出现的所谓“前置介词”观点不能成立。可以认为先贤关于维吾尔语介词的研究只涉及到后置词。
3.3. xuddi、bä’äyni、goya的句法特征与词性
维吾尔语中的xuddi、bä’äyni、goya等词,在诗歌以及谚语等韵律性语言中有特殊的语法特征。但是,学界对这几个词的认识尚不充分,相关研究并没有揭示其本质。
3.3.1. xuddi的描写及其语法特征
哈米提先生( [12], p. 446)认为xuddi是语气助词(yüklimä),并指出:“jümliniŋ oxšašliqni bildüridiğan böläkliriniŋ aldida kelip, oxšašliqni küčäytiš rolini oynaydu出现在句子中表示相似性的成分之前,起加强相似性的作用”。如:
“他说的跟亲眼见到的似的。” [12]
“bäzidä xäwär bolup kälgän isim yaki isim birikmiliriniŋ aldida kelip oxšašliqni bildürüši mumkin‘有时可能出现在作谓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前,表示相似性’”( [12], p. 446)。如:
“你摸一下我的手,跟冰一样冷。” [12]
力提甫·托乎提先生认为xuddi是比喻语气助词,“表示所比喻的两件事物的相似性很高”( [8], p. 242)。力提甫先生的例句与哈米提先生的基本一致。其他几部具有代表性的语法著作中关于xuddi的描述或与以上两位先生基本一致( [13], p. 285),或直接忽略了该词 [14] [15] [16]。除存在xuddi为语气词的观点之外,《现代维吾尔语详解词典》( [17], p. 870)中该词词性标注为副词,相关的三个义项实际上都描述为xuddi与形似格-Däk或oxšaš等表示相似性的成分搭配,表示加强相似性意义。
我们的看法与此不同。上文已经说到,各种因素会影响语言的类型特征进而破坏其内部的一致性,核心前置语言(如汉语)含有核心后置结构(如后置介词),核心后置语言同样也可以包含核心前置结构。在语言类型的背景下考察xuddi的分布及句法特征,可以看到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一) xuddi作副词,修饰oxša-等动词短语。如:
“那孩子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17]
例(7)中xuddi修饰dadisiğila oxša-这一动词短语,作副词。
(二) xuddi与形似格-Däk或oxšaš、käbi等表示相似性的成分(我们认为oxšaš等词实际上正在向后置词演变,käbi则是公认的后置介词)搭配,形成框式介词。维吾尔语中xuddi的大部分用例属于这一情况。如 [11]:
“路遥行走疾如飞。” [11]
例(8)中xuddi与形似格共现,形成框式介词结构。当然,这里的xuddi依然可以看作副词,处于语法化的过渡阶段。
(三) xuddi出现在名词前,名词后没有格或后置介词等管辖成分,xuddi直接支配名词组成介词短语。如:
“空中雪下似梨花。” [11]
“指头嫩似莲塘藕。” [11]
“时间和箭矢一样,从来没有返回过”。(谚语)
可以看到,例(9)中xuddi管辖näšpüt čečiki,而后整体被系动词-Dur管辖;例(10)中nelupär做xuddi的介词宾语,介词短语整体与主语uniŋ barmaqliri形成主-表结构,而后由系动词-Dur管辖,构成句子;例(11)中xuddi是介词,管辖其后的atqan oq。xuddi与其所管辖名词的一般顺序为xuddi在前,被管辖名词在后。介词相对于介词宾语是核心,这在语言学上毋庸置疑。因此可以确定xuddi作前置介词,是前置核心。需要注意的是,xuddi一般只在诗歌或谚语等对韵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语体中作为前置介词出现,且xuddi作为前置介词出现的句子往往是静词谓语句。维吾尔语静词谓语句的未完成现在时系动词-Dur已基本脱落,因此本应作表语的静词会直接出现在谓语位置上,获得句调,以上例(9)、(10)、(11)均属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xuddi在诗歌体静词谓语句中表现出前置介词的句法特征,是违反维吾尔语后置核心类型的特殊前置核心结构。
3.3.2. bä’äyni的描写及其语法特征
关于bä’äyni一词,学界的看法基本与上述xuddi一致。哈米提先生 [12] 谈到xuddi时认为,bä’äyni可以代替xuddi出现,二者同为语气词。力提甫·托乎提先生 [8] 也持此说。《现代维吾尔语详解词典》( [18], p. 412)则将该词词性标注为副词。
通过考察语料发现,bä’äyni一词的语法特征与xuddi一致,同样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 bä’äyni作副词,修饰oxša-等动词短语。如:
“巴图尔的脸型酷似他爸爸。” [18]
(二) bä’äyni与形似格-Däk或oxšaš、käbi等表示相似性的后置介词性成分搭配出现,形成框式介词。维吾尔语中bä’äyni的大部分用例属于以上两种情况。如:
“素体馨香。” [11]
例(13)中,bä’äyni和形似格-Däk从两头框起名词süt,形成了框式介词结构。(维吾尔文译文对“素体馨香”做了处理,因此意义有所差异。)
(三) bääyni出现在名词前,名词后没有格或后置介词等管辖成分,bääyni支配名词组成介词短语。
“似着朱砂两眼红。” [11]
“腰肢如杨柳袅东风。” [11]
“这个是三分内张飞出世。” [11]
“滴溜溜两耳悬珠。” [11]
可以看到,例(15)中bääyni位于被管辖名词tal-čiwiq之前;例(17)中bä’äyni管辖其后的名词göhär。但在例(14)和例(16)中bääyni似乎在所支配的名词gil和jaŋ fey之后,这是由于诗歌的格律等要求而造成的修辞性语序调整。因此仍应该将其中的bä’äyni还原到名词前的位置,即这两个句子的一般语序应该如下:
“他的眼睛酷似朱砂,任何时候都红红的。”
“一个酷似张飞——三国的上乘人物。”
例(18) bä’äyni管辖名词gil,而后介词短语整体被系动词-Dur管辖;例(19)jaŋ fey作bääyni的介词宾语。由此来看,bääyni出现的语境与xuddi基本一致(请参见上文),尚未发现有本质差别。
3.3.3. goya的描写及其语法特征
关于goya一词,哈米提先生 [12] 认为其语法特征和功能与xuddi、bä’äyni一致,可以互换。力提甫·托乎提先生 [8] 的看法与此一致。《维吾尔语详解词典》 [19] 中将goya的词性标注为语气词,该词另有goyaki变体。goya/goyaki的语法表征如下:
(一) goya/goyaki作副词,修饰oxša-等动词短语。如:
“他走路和他爸爸一模一样。”
(二) goya/goyaki与形似格-Däk或oxšaš、käbi等表示相似性的后置介词性成分结合,形成框式介词。维吾尔语中goya在非诗歌体语料中的大部分用例属于以上两种情况。如:
“她如同山川中在自由的春风里摇摆的马兰花一样,精致且优雅。” [19]
(三) goya/goyaki出现在名词前,名词后没有格或后置介词等管辖成分,goya/goyaki支配名词组成介词短语。
“悬空似险,削如平。” [11]
“直截横冲,似中箭投崖虎豹。” [11]
“粉青毡笠,似倒立荷叶高擎。” [11]
例(22)中形容词mu’älläq被goya管辖,作goya的介词宾语。该句中虽然被管辖成分mu’älläq在前而goya在后,但一般语序是goya在前,被管辖成分mu’älläq在后,这里的反常语序是诗歌韵律要求所致。例(23)中goya后的u是主语,不受goya管辖,短语oq tegip aljiğan qaplan整体作goya的介词宾语,位于goya之后。例(24)中前一句整体作主语,goyaki管辖其后的短语düm turğan yapraq。另外,我们注意到,《维吾尔语详解词典》为goya给出的例句比较特殊:
“天黑了,周围由如同死亡的寂静一样的寂静接管的时候,他们出了山洞。” [19]
例(25)的情况似乎不能归为以上三种类型,因为句中既无oxša-等动词,也无形似格标记,更没有出现goya的介词宾语。我们认为,这种句子或可看做一种经过缩省的变异句式,比喻主体被省略,只保留喻体。其来源句式似乎本应该如下:
“天黑了,周围由如同死亡的寂静一样的寂静接管的时候,他们出了山洞。”
也就是说,goya/goyaki仍不宜分析为语气词。例(26)变为例(25)是语言经济原则所致。例(26)中goya应与上文所说的goya的第二种语法表现一致,例(25)中的goya则与第一种情况非常相近。这启示我们:goya应该是从第二种情况经过构式化,由框式介词中的前半部分演变为副词。
4. 维吾尔语-ki型主从复合句
4.1. 维吾尔语主从复合句的一般类型
维吾尔语的复句要求其所含分句都有语气,而像英语等语言中常见的从句在维吾尔语中一般处理为短语。根据分句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复合句分为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由主句(main clause)和从属句(subordinate clause)构成。维吾尔语中复合句不发达,典型的复合句有条件假设句,如: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不去上班。”
例(27)中的条件从属句在前,主句在后。这是维吾尔语主从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属句的一般语序,也符合维吾尔语作为核心后置语言的类型特征。
4.2. 维吾尔语-ki标记的主从复合句
维吾尔语存在一种以-ki连接的主从复合句。力提甫·托乎提 [8] 先生认为,-ki附加在主句最后一个词的末尾,引出一个解释性的句子。如:
“我们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
学界普遍认为-ki之前的分句是主句,-ki之后的分句是从属句。虽然有一些学者曾提出相反的看法,但目前尚未获得认可。
4.2.2. 从语言类型学看-ki标记的主从复合句
主从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属句的相对语序一般有“主句在前、从属句在后”和“从属句在前,主句在后”两种可能性。在蕴含共性的制约下,作为核心后置语言的维吾尔语里,常规的或无标记的主从复合句中分句的相对语序应属于后一种,这在例(27)中已经体现。然而,在长期与其他类型语言的接触及相互作用下,维吾尔语自古代维吾尔语时期开始出现以kim作引导词的非常规主从复合句,其中作为核心的主句在前,从属句在后。如:
“你的贪欲是所有从天上降到地上的恶魔的子孙。”( [20], p. 169)
“有此等圣灵不焚于火之事。”( [21], p. 464)
这种非常规主从复合句在近古维吾尔语中更常见,有ki和kim两种标记。Bodrogligeti ( [22], p. 372)认为由ki引导的从属句修饰ki之前分句中的某个名词性成分。如:
“哎,如花一般的美人,没有花瓣的时候我将休息一会儿,我可不是夜莺。” [22]
现代维吾尔语则只有-ki作为这种非常规主从复合句的标记。-ki型复合句中主句叙述一个事件,从属句叙述主句的某个补充信息。从属句有时可以还原为主句中某个成分的修饰语。如:
“走骠骑闻香须住马。” [11]
“须知豪杰同心处,利断坚金不用疑。” [11]
“月淡风清九江晓。” [11]
例(33)可还原为例(35)。
“你要知道:‘英雄如果在任何地方想法都一样,就能割断任何坚硬的金子,这个无需怀疑’。”
从属句有时不能还原到主句的内部结构中,只能作为主句中某个成分的同指成分看待。如果强行还原,则需要删除主句中的同指成分。如例(28)中从属句实际上与主句中的šu同指,按照一般语序,该句应如例(36):
“我们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维吾尔语-ki型主从复合句是一种非常规语序的主从复合句。其机制主要是为突出某一成分而前置,属于一种信息包装(information packeging)手段。其突出成分的选择可以是单一词汇,如例(29);可以是分句,如例(32)、例(34);也可以是引用句,如例(28)和例(33)。
-ki除了可以作连词以外,还可以作语气词,表示强调;诗歌中还可以作音节填充成分。但这两种功能与句法的关系不大,故本文不作讨论。另有一个-ki连接在领属格之后,强调归属,也可以起到名物化的作用,与本文所讨论的-ki分布不同,因此应该区别对待。
5. 结语
综上所述,以后置核心结构为典型特征的维吾尔语,也存在一些非常规的前置核心结构。我们认为,这些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结构应该是语言接触、信息结构、语用因素、修辞构式等原因所致。承认维吾尔语中存在前置核心结构,一方面能够促进维吾尔语的本体研究,阐明以往研究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为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研究提供案例。这需要学界破除一种语言只含单一类型的隐形观念枷锁,以包容的、跨语言的研究视角去观察语言。本文没有涉及维吾尔语以上前置核心结构的来源及其演变等问题,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译文的接受、影响及其数据库建设”(19ZDA283)的阶段性成果;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从梁山到天山:《水浒传》诗词维吾尔文翻译研究”(SZKY2021045)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吾尔开西•阿布力孜. 维吾尔语的前置核心结构——语言类型学视角下从诗歌语言谈起
Pre-Head Constructions in Uyghur—From the Poetic Language under the Linguistic Typology[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1): 15-2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003
参考文献
- 1. 力提甫•托乎提. 最简方案: 阿尔泰语言的句法结构[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7.
- 2. 伊布拉音•穆提义. 论诗歌语言[M]//伊布拉音•穆提义, 著. 维吾尔文化研究点滴——伊布拉音•穆提义学术论文集. 哈力达•穆提义, 等, 译.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5: 112-143.
- 3. 刘丹青.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 4. Tsunda, T., Ueda, S. and Itoh, Y. (1995) Adpositions in Word-Order Typlogy. Linguistics, 33, 741-761. https://doi.org/10.1515/ling.1995.33.4.741
- 5. Dik, S.C. (1997)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Grammar. Part 1: The Structure of the Clause.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 New York.
- 6. Hämit Tömür. Uyğur Tilidiki Isimlarniŋ “Keliš” Kategoriyäsi Toğrisida [C]//Hämit Tömür. Hämit Tömür Ilmiy Maqaliliri. Beyjiŋ: Millätlär Näšriyati, 2006: 26-35.
- 7. Hämit Tömür (2006) Yänä Uyğur Tilidiki Isimlarniŋ Keliš Kategoriyäsi Toğrisida [C]//Hämit Tömür. Hämit Tömür Ilmiy Maqaliliri. Beyjiŋ: Millätlär Näšriyati, 2006: 36-64.
- 8. 力提甫•托乎提. 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 9. 海木都拉•阿布都热合曼•伊玛目, 帕尔哈提•努尔, 艾斯卡尔•阿布都卡德尔, 等. 维吾尔语详解词典(缩编本) [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1.
- 10. Memtimin, A. (2016) Language Contact in Modern Uyghur.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https://doi.org/10.2307/j.ctvc77101
- 11. 施耐庵, 罗贯中. 水浒传(全四卷)(维吾尔文) [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2.
- 12. Hämit Tömür. Hazirqi Zaman Uyğur Tili Girammatikisi (Morfologiyä) [M]. Beyjiŋ: Millätlär Näšriyati, 2011.
- 13. Sulayman Säpär. Hazirqi Zaman Uyğur Tili [M]. Ürümči: Šinjaŋ Xälq Näšriyati, 2000.
- 14. 程适良. 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
- 15. (前)苏联哈萨克斯坦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维吾尔语研究室. 现代维吾尔语(二) [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7.
- 16. 赵相如, 朱志宁. 维吾尔语简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5.
- 17. 阿布利孜•牙库甫, 等. 维吾尔语详解词典(二) (维吾尔文) [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1.
- 18. 阿布利孜•牙库甫, 等. 维吾尔语详解词典(一) (维吾尔文) [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0.
- 19. 阿布利孜•牙库甫, 等. 维吾尔语详解词典(四) (维吾尔文) [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4.
- 20. A.冯•加班. 古代突厥语语法[M]. 耿世民, 译. 呼和浩特: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4.
- 21. 马塞尔•厄达尔. 古突厥语语法[M]. 刘钊, 译.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7.
- 22. Bodrogligeti, A.J.E. (2001) A Grammar of Chagatay. LINCOM, München.
附录
缩略符号对照
1:第一人称
2:第二人称
3:第三人称
ABL:从格
ACC:宾格
ADJL:形容词化成分
ADVL:副词化成分
ADVN:先动体
ALL:向格(古代维吾尔语)
CAUS:使动态
COND:条件假设语气
CONN:连词
COP:系动词
DAT:向格(与格)
DISTR:周遍性成分
EVID:传据
GEN:领属格
IMPF:未完成体
INTR:重复体
LOC:时位格
LQ:时位标志格
MOOD:语气
NEG:否定
NMLZ:名词化成分
NPST:非过去时
OPT:愿望式
ORD:序数词标记
PASS:被动态
PL:复数
POS:从属
PP:后置介词
PROG:进行体
PST:过去时
RECIP:交互态
REFL:反身态
SML:形似格
SUPER:形容词加强级
TENT:尝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