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6930 , 6 pages
10.12677/ML.2023.116314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杨金金,周小青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4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2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一书中就采用了大量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来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林语堂先生通过翻译这些汉语文化负载词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本文在分析林语堂先生《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后,将其与原文进行对比,找出这些翻译策略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Load Words

—Tak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n Yutang’s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as an Example

Jinjin Yang, Xiaoqing Zho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Apr. 13th, 2023; accepted: May 30th, 2023; published: Jun. 12th, 202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more and more Chinese cultural works are going out of China and into the world. Mr. Lin Yutang, a famous translator in China, has use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cultural load words in his book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to introduc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foreign readers. Mr. Lin Yutang translates these Chinese cultural load words to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In this paper, after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cultural load word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Mr. Lin Yutang’s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we compare them with the original text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deriv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cultural load word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load words.

Keywords: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Cultural Load Words, Translation Strateg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随笔集,全书共有六卷。作品以作者及其夫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通过夫妻二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的艺术审美趣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1] 。该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广受读者喜爱。该书中有大量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这些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后,如何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译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浮生六记》时,采用了增译、减译和归化等翻译策略,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文信息。当然,这些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浮生六记》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期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2.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2]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我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体现着我国传统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要想向外国读者全面、准确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准确地翻译这些汉语文化负载词。汉语文化负载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关注的重点。由于汉语词汇数量庞大,难以用单一的语言表达出来。汉语中有许多表达方式,如谐音、象形字等。因此有必要通过翻译来传达这些信息。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词语本身的语义,还要考虑其文化含义。因此,翻译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来传达其真正含义,才能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3. 《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林语堂先生的翻译策略是“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归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例如“吃完饭再写文章”,这种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约定俗成的说法,已经被中国人接受和认可。而“异化”则是指将源语文本中的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翻译为目的语,从而达到让外国读者理解源语文本的目的。在翻译《浮生六记》时,林语堂先生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他认为,如果不考虑中国文化内涵,直译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从而造成文化交流的障碍。而在翻译时,他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在保留源语文本原有文化元素的同时,又能使外国读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在《浮生六记》中有大量文化负载词,为尽可能传递文化并保留汉语文化的特色以及汉语诗意的语言,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时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 [3] 。下面以该书为例,通过具体译例分析来展示译文的翻译策略。

3.1. 转译策略

转译策略是指将汉语文化负载词直接音译或意译成目标语中的词语或短语,以达到翻译的效果。这种翻译策略通常用于汉语中不存在与之相应的目标语词汇的情况下,或是为了避免引起目标语读者的歧义或困惑 [4] 。比如:

例1:余生乾隆癸未冬卜一月二十有二日。

译文:I was born in 1763, under the reign of Ch’ien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

例2: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译文:The country was then in the heyday of peace and, moreover, I was born in a scholars’ family, living by the side of the Ts’anglang Pavilion in Soochow. So altogether I may say the gods have been unusually kind to me.

这两个句子的转译策略主要是通过翻译原文中的时间和地点信息,以及解释衣冠之家的含义,来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份。例1中英译本中采用了直译的策略,将中文中的“乾隆癸未冬卜一月二十有二日”翻译成了“1763, under the reign of Ch’ien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直接将时间信息转译成了英语,便于读者理解。同时,在中文中使用了“余生”来表达出生,英译本则直接使用了“I was born”来表达,使读者更易理解。

例2中则采用了“转译 + 注释”的策略。林语堂他用“heyday of peace”来替换原文中的“太平盛世”,通过转译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同时又注释了“heyday”指的是国家的太平盛世,强调了这个时期的和平繁荣。其次,将“后苏州沧浪亭畔”翻译成了“living by the side of the Ts’anglang Pavilion in Soochow”,不仅保留了原文中的地点信息,还更加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的居所。同时,英译本还加入了“altogether I may say the gods have been unusually kind to me.”这一句话,强调了作者的幸运之处,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慨。他还用“scholars’ family”来替换原文中的“衣冠之家”,同样通过转译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后面的“Ts’anglang Pavilion in Soochow”直接用英文表示,注释了这个地名的具体位置,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背景。整个句子的表述更加流畅、通顺,也更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总的来说,转译策略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策略,旨在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转译策略,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3.2. 注释策略

注释策略是指在翻译中加入注释来解释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含义或者背景信息,使得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原文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5] 。例如:

例3: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六联中取第一者即为后任主考,第二者为誊录。

译文:Of these couplets submitted, three of the seven-word lines and three of the five-word lines were to be chosen as the best. The one who turned in the best of these six chosen couplets would then be the official examiner for the next round, and the second best would be the official recorder.

例4:每人有两联不取者罚钱二十文,取一联者免罚十文,过限者倍罚。一场,主考得香钱百文。

译文:One who had two couplets failing to be chosen would be fined twenty cash, one failing in one couplet fined ten cash, and failures handed in beyond the time limit would be fined twice the amount. The official examiner would get one hundred cash “incense money”.

这两个句子中都包含了一些特定的词汇和文化背景,可能对一些读者不太容易理解。因此,使用注释策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句子。例3中“seven-word lines”和“five-word lines”指的是七言和五言的对联,其中最好的三组将被选中。而“official examiner”和“official recorder”则是指后续考试的官方考官和记录员。句中的“七言三联”、“五言三联”、“六联”、“主考”和“誊录”这些词汇都是和文学创作和科举考试相关的术语,需要进行注释。在这里,注释策略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例4中“每人”指的是每位参赛者,如果有两组对联都没有被选中,将被罚款二十文,如果只有一组被选中,将免除十文罚款。如果超过规定时间提交或提交的对联未达到要求,则会被罚款两倍。而“主考”则是指考试中的官方考官,他将获得香钱一百文。句中的“罚钱”、“香钱”、“文”等词汇也是需要注释。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因此需要进行注释。在这里,注释策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句子,特别是句子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数字和单位的含义。

3.3. 适应策略

适应策略指在翻译时结合目标语文化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将源语文化负载词转化为目标语中较为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词语,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理解度 [6] 。例如:

例5:友人某向渠借五十金,乞余作保,余以情有难却,允焉。而某竟挟资远遁。

译文:There was a friend of mine who wanted to borrow fifty dollars from him and asked me to guarantee the loan. I could not refuse him and consented, but my friend eventually ran away with the money.

例6:西人惟保是问,时来饶舌,初以笔墨为抵,渐至无物可偿。

译文:The European, of course, came to me as the guarantor for the money, and made a lot of fuss about it. At first, I tried to pay back a part of the loan with my painting, but finally I just had nothing left to offer him in place of cash.

例5采用了直译的策略,保留了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其中,“某”在翻译中直接使用了“my friend”来指代,使得整个句子更具可读性和连贯性。同时,翻译中也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说明了友人向自己借了钱并请求担保,自己同意了,但是最终友人却拿着钱远走高飞,违背了承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些文化负载词,比如“金”、“借”、“作保”、“情有难却”等。翻译者将“金”译为“dollars”,用英语化的方式表达了财务数值,更符合英语读者的习惯。而“借”、“作保”、“情有难却”这些词则采用了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6采用了意译的策略,对原文进行了加工和转化,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其中,“西人”被翻译为“The European”,使用了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翻译中还增加了“made a lot of fuss about it”,这个表达方式更加地生动形象,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保证人的态度和情感。另外,在翻译“初以笔墨为抵”时,采用了“pay back a part of the loan with my painting”的方式,这种方式更能够让读者理解,而不至于把这个表达翻译得太字面化。最后,翻译中也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说明了起初自己试图用画作抵债,但最终由于没有别的财产可供抵押,只好无法偿还债务。这句话中同样包含了一些文化负载词,比如“保”、“笔墨”、“偿”等。翻译者将“保”译为“guarantor for the money”,这种表达方式更直接、更易懂。而“笔墨”则被翻译成了“painting”,这是因为在西方国家,绘画艺术被认为是一种很高雅的艺术形式,与“笔墨”在文化层面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偿”则被翻译为“in place of cash”,这是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此外,还使用了替换策略和加译策略。例如,“饶舌”一词被翻译为“made a lot of fuss about it”,这样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另外,“初以笔墨为抵,渐至无物可偿”这一复杂的句子结构也被翻译成了简单的英文表达,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总的来说,林语堂在两个句子中采用了不同的适应策略,使得翻译更加符合目标语文化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更加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3.4. 翻译策略异同点

林语堂的《浮生六记》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自传体小说,它通过对作者一生的经历和感悟的描写,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苦难历程。由于该书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它已经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其中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异同点对比分析如下:首先是语言风格不同,中文的《浮生六记》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古文风格,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语言富有诗意和哲理性,给读者带来了很高的阅读难度和阅读体验。而英译本则采用了更加现代化的语言风格,力求简洁明了,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其次是文化背景不同,中文原版中有很多涉及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专有名词和习语,而这些词语在英文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而英译本则需要考虑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程度,需要对一些细节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最后是翻译方法不同,中文原版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在英语中可能不是很好表达,因此英译本需要采用了注释等翻译方法来呈现原文的效果。总体而言,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时,采取了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策略。另外,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译者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是根据语境而定的,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目的语读者所处的环境和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文信息。中文原版和英译本之间存在很多异同点,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无论是中文版还是英译本,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4. 结语

从本文对林语堂译文中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翻译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处理相关文化要素时,归化和异化策略是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翻译目的灵活选取的,异化能更好地保留源语中的异国文化特色,而归化策略能帮助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尽可能获得和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因此,绝对的归化或者异化都是不可取的。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翻译策略的选取很重要,如何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也至关重要。林语堂译本中通过对文化负载词的探究,灵活运用音译、直译、意译、直译加注等这些方法,都旨在更好地翻译出这些文化负载词。

总结可知,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重视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诚如他在自撰的这副对联中所说,林语堂先生一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介绍和沟通,特别是在译介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成绩卓著,影响深远 [7]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以更开放的态度、更创新的翻译策略去进行实践,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

文章引用

杨金金,周小青.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Load Words—Tak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n Yutang’s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as an Example[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6): 2337-234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6314

参考文献

  1. 1. 闫冰. 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例[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 41(3): 68-69.

  2. 2. 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3. 3. 李新, 朱艳丽. 林语堂《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语用评估[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 108-113.

  4. 4. 李小亚. 《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分析[J]. 海外英语, 2014(13): 126-148.

  5. 5. 张琼方. 浅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11): 27-29.

  6. 6. 崔卓然.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看林版《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翻译[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1): 128-132.

  7. 7. 董晖. 老到圆熟出神入化——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赏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10(3): 11-1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