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Journal of Legal Science
Vol. 09  No. 03 ( 2021 ), Article ID: 42231 , 7 pages
10.12677/OJLS.2021.93040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犯罪学分析

申家鑫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21年4月6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0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12日

摘要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犯罪,不光对吸食者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威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之间的接触会更加密切,一旦毒品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蔓延的范围会非常广泛。因此结合我国目前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现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犯罪学角度分析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毒品犯罪,犯罪学

Criminology Analysis of Juvenile Drug Crime

Jiaxin She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Apr. 6th, 2021; accepted: Apr. 20th, 2021; published: May 12th, 2021

ABSTRACT

As a global crime, drug crime not only causes serious damage to the body of the addict, but also poses a threat to the entire social order.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drug crimes are showing a trend of younger age. Compared with adults, the contact between young people will be closer. Once the drug spreads among young people, the scope of spread will be very wide. Therefore,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juvenile drug crimes in our country, combin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alyze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rug cr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ology,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a targeted manner.

Keywords:Juvenile Delinquency, Drug Crime, Criminolog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吸收国外优秀有益的产品技术外,难免会有许多糟粕一同流入国内,毒品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毒品具有高昂的利润,许多不法分子通过贩卖毒品以获取钱财,同时为了能够使获取钱财的来源相对固定,毒贩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引诱他人吸毒,当被引诱者对毒品上瘾后,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价钱从毒贩手中购买毒品,从而出现“以贩养吸”的现象。毒品的类型也随着实验室合成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得多样,从早期的天然毒品例如鸦片、大麻,到以海洛因(吗啡类毒品)为代表的半合成毒品,再到现在以冰毒为代表的合成毒品,再到现在许多具有迷惑性外观的以“邮票”“笑气”为代表的L.S.D致幻剂毒品。

早些年间,毒品吸食的主体大都集中在成年人群体和极少数低学历的青少年群体之间吸食、相互贩卖,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交通的逐渐便利,社会发展的节奏逐渐加快,吸食毒品的主体逐渐年轻化。根据中国禁毒网发布的近几年(2016年~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可以得出数据:2016年我国吸毒总人数为250.5万,其中不满18岁的有2.2万人,占总人数的0.9%,18岁~35岁的有146.4万人,占总人数的58.4%;2017年我国吸毒总人数为255.3万,其中不满18岁的有1.5万人,占总人数的0.6%,18岁~35岁的有141.9万人,占总人数的55.6%;2018年我国吸毒总人数为240.4万,其中不满18岁的有1万人,占总人数的0.4%,18岁~35岁的有125万人,占总人数的52%;2019年我国吸毒总人数为214.8万人,其中不满18岁的有7151人,占总人数的0.3%,18岁~35岁的有104.5万人,占总人数的48.7%。从数据来看,青少年吸毒人数的所占比例确实是在下降的,但整体比例仍不容乐观,能够看出35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比例超过了半数,显然这个年龄段大都是青少年群体,因此这个群体也存在着毒品犯罪的高发风险。

2.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犯罪结构原因分析

毒品犯罪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青少年毒品犯罪更是会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更加严重的犯罪风险隐患,因此应当针对目前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现状进行犯罪学理论上的研究,分别从青少年个体和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2.1.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个体因素分析

由于“青少年”一词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理解,学者很难给“青少年”一词下定义,因此青少年的年龄段直到现在都比较模糊。笔者认为,青少年可以分为青年和少年,自《民法典》颁布以后,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降到了8周岁,这说明8周岁以上的公民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一定的限制责任,因此可以认为少年的年龄起点在8周岁;而对于青年,联合国给青年下的定义是“13周岁~24周岁”的群体,综合起来看,青少年的年龄段应当是在8周岁~24周岁。在我国,这个年龄段基本涵盖了初中、高中、大学三个阶段,同时也基本涵盖了青春期的全过程,因此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个体原因将从这些方面入手。

首先,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第一,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个好奇心主要是指对那种不健康的、受到社会批评的行为或者事件产生剧烈的好奇,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到,并且越是否定,越是想去尝试;第二,存在极强的对立情绪,主要变现为青少年对其正面的引导,会产生非常大的厌烦甚至是抵触心理,并且无动于衷,认为这是一种虚情假意,对其行为的吹毛求疵;第三,是一种变相的心理需求,与第一种表现类似,对于越无法得到的东西就越想要得到,对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就越想接触,对越是不能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并且由于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理智会变差,冲动易怒,这种心理需求就会更加强烈。毒品恰好符合上述所有的条件:毒品毫无疑问是一种受到社会严厉批评的东西,但对于这类物品,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对这类被严厉禁止的东西反而会产生认同感,并且产生极大的心理需求感,因此有数据表明,近70%的青少年吸毒是由于自己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家长老师明确说明不允许接触的毒品存在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一步步的沾染毒瘾,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次,尤其是处在初中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其心理、生理还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分析和辨认程度还非常低,非常容易产生盲目追从的心理。青少年群体有聚集性的特征,一旦有一人沾染毒品,群体成员为了表示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目的而盲从吸毒,从这方面看,吸毒行为非常容易在这类群体中传播,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青少年吸食毒品和在毒品犯罪中,都具有群体性的特点。盲目追从还体现在对崇拜对象的盲从学习,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娱乐园的演艺人员越来越多的出现吸毒的现象,而青少年又往往将这些人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在得知自己的偶像存在吸毒的行为后,为了能够与偶像保持一致性,盲目的学习偶像的吸毒行为,进而染上毒瘾。另外,由于青少年自身对“个性”问题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他们认为吸毒这种行为是一种非常“酷”和“个性”的行为,这种错误的认识会不断误导青少年。以上这些都是因为青少年心理、生理的不健全而导致。

再次,由于课业压力的增大,青少年急需寻找发泄口。相对来说,中国小学教育的课业压力相对较小,但是初中、高中的课业压力,尤其是高中的压力会成倍的增长,相较于心理问题和压力宣泄,家长普遍更为关心成绩,在目前依旧看重成绩的大环境下,青少年的课业压力非常大,如果不及时的将压力释放出来,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毒品则能够让他们在压力中短暂的释放,因为新型毒品冰毒在吸食过后能够使吸食者产生短暂的精神亢奋,身心愉悦,致幻剂L.S.D在吸食后产生幻觉,使得吸食者产生对周围事物不同于以往的感官体验,这些吸食后的症状能够大大缓解青少年的课业压力,并且这两种毒品还能够使吸食者变得异常兴奋,从而造成一种非常有活力且积极向上的假象,但长此以往不但会吸食上瘾,甚至还会因为吸食毒品而违法犯罪。

最后,随着我国社会的激烈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抑郁症患者激增,其中很多青少年因为无法适应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成为现代社会抑郁症的多发年龄段,并且在临近中高考的时期和进入大学的时期发病率最高,原因在于临近中高考时期会格外注重自己的成绩,成绩稍有起伏就会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再加上学业压力巨大,内心脆弱,并且无处宣泄,就会导致抑郁;刚进入大学时期是因为环境突然变化,导致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极度不适应,另外从一个几乎只依据成绩好坏评判标准的高中进入另一个对成绩不那么看重的大学,虽然考入大学的成绩非常好,但是由于大学并不只在注重成绩,加上自身对环境的不适应,就会导致成绩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对自尊心的打击极大,这样也会产生抑郁心理。抑郁心理的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心情低落、自卑忧郁,而带有兴奋作用的毒品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视线,为了吸食毒品也会存在违法犯罪的风险。

2.2.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家庭、学校因素分析

菲利教授认为,犯罪的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密集、公共舆论、公共态度、宗教、家庭情况、教育制度、工业状况、酗酒情况、经济和政治状况、公共管理、司法、警察、一般立法情况、民事和刑事法律制度等 [1]。但是笔者认为家庭状况和教育制度也就是学校状况,对青少年的影响相对来说比一般的社会因素要大得多,因此单独列举进行分析,其他主要的社会因素会在后面进行论述。

家庭状况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首先一个良好的家庭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都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其中家庭结构的完整是最重要的。家庭结构完整能够保证家庭功能的完整,大多数吸毒的青少年背后,家庭结构都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父母离异、死亡、长期分居等,都会使得青少年心中产生极大的自卑和抑郁感,对其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周遭事物的兴趣,转而触碰毒品去寻求短暂的放松;其次,留守儿童家庭也是青少年吸毒和毒品犯罪的高发地带。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家庭为了想要给孩子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父母纷纷迈向城市,将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抚养,但老人由于年迈体弱、教育观念的不同,无法给留守儿童以正确的引导和管教,父母忙于赚钱又缺乏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因此这部分青少年在人格形成初期就会有畸形发育的潜在风险,影响其心理健康,再加上年龄小,易被外人引诱、唆使,非常容易沾染毒品;最后,父母给青少年树立的不良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一些行为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如果存在抽烟、酗酒、赌博等恶习,会不自觉地影响青少年的生活习惯,有研究显示,子女往往在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并且吸烟的青少年更容易沾染毒品 [2]。因此父母自身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避免青少年沾染毒品。

学校的教育管理对青少年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学校是教育学生,陶冶情操的地方,但也由于学校属于青少年聚集的地区,如何对大批量聚集的青少年进行管理,保护他们不受社会闲杂人士的骚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初中和高中的校园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不免会出现一些与社会闲杂人士有交流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架起了学校同学与社会闲杂人士的桥梁,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管理,很有可能这些问题学生会将社会闲杂人士的不良习惯,甚至是毒品传入校园中,后果不堪设想。

2.3.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社会因素分析

菲利教授认为,犯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现代概念,在某些方面,尤其是以某些特定的形态,已经直接涌现出来了 [3]。因此对犯罪的社会原因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现实情况,其犯罪的社会因素应当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是毒品来源逐渐多样。最早的毒品传入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在那时主要通过海上从国外输入,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毒品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毒品的来源也逐渐从单一的境外输入变成境外输入和国内自产结合,境外输入也从单一的海运变成陆海空三运结合。根据中国禁毒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境外的毒品来源主要有“金三角”地区、“金新月”地区、南非以及北美,这四个地区对我国的毒品走私渗透逐渐加剧,其中“金三角”地区最为严重,2018年,中国共缴获“金三角”各类毒品29.6吨,同比上升17.6%,其中晶体冰毒4.6吨、氯胺酮1.4吨,分别占两类毒品全国缴获总量的43.6%和23.9%,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35倍 [4]。毒品来源逐步扩张影响全国,并且随着毒品消费市场不断的在扩大,从之前的“金三角”地区蔓延至全国,青少年群体势必会受到影响。

其次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被称为“信息革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整个互联网,包括各种以正当名义开展的聊天室却暗地里聚众吸食毒品。不难看出互联网成为了毒品传播的新途径,青少年的社交也多以互联网为主,因此这种以互联网形式传播毒品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青少年所遭受毒品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线上支付平台的兴起,毒品交易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早在中国禁毒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提出,毒品的贩运交易就已经开示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而时至今日,线上交易毒品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群体的青睐。李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信息存在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较广的特点,许多毒贩还会利用互联网发布制毒工艺和贩毒信息,并且阅读者很容易就找到信息发布者,这又会给青少年吸食毒品、贩卖毒品提供了一个相当便利的渠道。

最后是社会亚文化的冲击。文化可以对人的精神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对塑造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仍处于发育的状态,而此时社会亚文化的兴起将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例如海外输入的哥特文化、疼痛文学、血腥文学和暴力文学等等,这些文化大多带有忧郁、恐怖、暴力等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负面情绪,一旦产生认同后,会对这种文化进行盲目的追从,并且上述提到青少年大都具有叛逆心理,而这种文化正好符合青少年的叛逆,从而将这种文化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并将这些亚文化的生活方式标榜为“有个性”“非常酷”,包括吸食毒品,同样根据中国禁毒网发布的《毒品易感人群搜索大数据分析报告》中显示,90后和00后最关注明星吸毒、大麻在中国合法化、吸毒减肥等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以娱乐的心态看待吸毒,这也正体现了青少年没有坚定的是非观,对吸毒现象的容忍度较高,社会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巨大负面影响。

3.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规制与防范

在明确了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个体和社会原因之后,应当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规制和防范建议,以促进青少年毒品犯罪率的下降。

3.1. 个人防范

吸毒与毒品犯罪如影随形,在沾染毒品上瘾之后就会不停的用各种借口借钱甚至是偷家里的钱去购买毒品,久而久之甚至会通过抢劫、盗窃的方式去获取钱财。因此自身应当首先对毒品有足够的警惕。

青少年自身要做到不盲目追从,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警惕陌生人给予的巧克力、糖果、奶茶粉、可乐、贴画等物品,因为现在的新型毒品都可能会通过这些物品进行伪装,一旦尝试后就会掉入毒品的陷阱。其次要压制住自己的逆反心理,要听得进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是绝对不能做与家长老师教导相反的行为;然后要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在课业压力大时要及时的与同学、家长和老师沟通,及时排解压力,如果怀疑因为压力大而由一些心理问题时,要及时的与家长和老师说明,并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及时主动的去医院就医,而不是通过吸食毒品缓解压力。

青少年在社交过程中要学会甄别,做到健康社交,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避免陷入不良社交圈和不良的社会习惯,把沾染毒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好,在课业压力大时可以通过一些兴趣爱好缓解压力,舒缓心情,而不是用毒品获取一时的轻松。认真学习,除了学习自己的课堂知识外,还应当扩展自己的视野,学习甄别有迷惑性外观的毒品类型以及如何防范自己沾染毒品。

3.2. 家庭与学校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对青少年避免吸食毒品和防范毒品犯罪有重要作用。首先在家庭方面,家庭关系要和谐,尽量避免在孩子青少年时期进行长期的吵架、分居甚至是家庭暴力,家长也要多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顺应子女的个人性格,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其性格和分析能力的发展。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应当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交关系,而不是一味的想赚钱,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教育子女,多陪伴孩子,避免青少年出现精神上的空虚,导致其染上毒品。作为父母也应当为子女树立起正面形象的榜样,戒除吸烟、酗酒、赌博等不良恶习,给予青少年以正面的引导。如果孩子不幸已经沾染了毒品,父母要及时将孩子送往相关部门戒毒,并在戒毒的过程中注意耐心开导,并且要给予充分的关心,避免青少年因缺少关爱而导致毒品复吸,前功尽弃。

学校方面要加强校内进入人员的管控,老师要对班上的同学状况进行深入了解,避免同学之间存在有传播毒品的隐患,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对同学一视同仁,避免伤害到青少年的心理从而产生不良行为。学校要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禁毒教育活动,由于一些新型毒品的制作方式简单且易携带,校园中隐蔽的角落很可能会成为传播毒品的多发地带,因此要让青少年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同时加强法制教育,避免青少年实施毒品犯罪。

3.3. 社会层面

毒品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在社会层面消灭毒品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只能是加强相关的管控,避免毒品由社会环境流入青少年手中。

首先要在社会上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性,提倡热爱生命,禁止吸毒。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与会代表一致同意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我们国家积极响应,也将每年的6月26日作为禁毒日,在这一天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尤其是要注意目前新型毒品的泛滥,多宣传新型毒品的种类以及鉴别方法。同时针对青少年,应当采取青少年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禁毒宣传。

其次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毒品本身也是属于医疗药品,例如吗啡、杜冷丁以及麻黄碱类感冒药,如果法律完全禁止该种药品也并不现实,但是如果管控不严就会导致该类药品流入社会中,并且由于这些毒品制作工艺简单,只要有原料自己就可以制作,因此在这类医疗用品的管控上要严格。另外由于新型毒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卫生部制定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和《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更新,因此一些用于治疗的药品被滥用后就产生于毒品一样的功能,例如“笑气”(一氧化二氮)的吸食会上瘾,但目前仍没有加入上述两类目录之中,因此应当加快法律法规的更新。

最后要加强互联网的管控。如前所述,现在进行线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已经很少,转而进行线上购买然后进行邮寄,这种双方互不见面的毒品交易方式一方面给侦查机关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还会扩大毒品的影响范围,因此要对线上交易平台进行严格管控。与此同时关于互联网传播的各种社会亚文化也要及时管控,虽然这些文化不会立刻对青少年产生作用,但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树立起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为了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而进行吸毒。因此加强互联网管控也是防止青少年吸毒,进行毒品犯罪的重要举措之一。

4. 结语

毒品是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毒品形势依旧很严峻,虽然35周岁以下登记吸毒人数已经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但所占比例仍超过半数,青少年的吸毒和毒品犯罪问题依旧非常紧迫,因此青少年个人、家庭与学校、社会三方面都需要重视毒品问题。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管控也有其特殊性,因此应当从多方渠道进行入手,确保管控手段的科学性、系统性,以保证有效防范青少年的吸毒和毒品犯罪问题。

文章引用

申家鑫.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犯罪学分析
Criminology Analysis of Juvenile Drug Crime[J]. 法学, 2021, 09(03): 288-294. https://doi.org/10.12677/OJLS.2021.93040

参考文献

  1. 1. [意]恩里科•菲利. 犯罪社会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50.

  2. 2. 刘永翼. 发挥家庭在预防青少年吸毒中的积极作用[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5(5): 280-282, 284.

  3. 3. [意]恩里科•菲利. 犯罪社会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48.

  4. 4. 中国禁毒网. 2018中国毒品形势报告[EB/OL]. http://www.nncc626.com/2019-06/17/c_1210161797.htm, 2019-06-1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