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Vol. 10  No. 02 ( 2022 ), Article ID: 52335 , 6 pages
10.12677/WLS.2022.102015

《金英哲传》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张青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收稿日期:2022年3月13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3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13日

摘要

《金英哲传》是一篇人物纪实类小说,作者以十七世纪明朝辽宁省为背景,讲述了沈河战役战俘出身的金英哲(1599~1684)曲折坎坷的一生。作者对1625年至1631年这7年间,金英哲先后离开建州、定居登州,又逃离登州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简要描述。此前,已有学者从地理学角度或传统叙事学的角度,对《金英哲传》中主人公在建州、登州时期的发展历程和处世经验作了阐述,而非作为空间叙事学范畴中的“故事空间”加以论述。由此可见,关于《金英哲传》空间叙事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故本文将从空间叙事学的角度,对小说中出现的故事空间加以分析,探讨《金英哲传》中的空间叙事类型及对主题表达的功能体现。

关键词

《金英哲传》,空间叙事学,故事空间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The Biography of Kim Yeong-Cheol

Qing Zh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Received: Mar. 13th, 2022; accepted: Jun. 3rd, 2022; published: Jun. 13th, 2022

ABSTRACT

The Biography of Kim Yeong-Cheol is a character documentary novel. The author was based on the Liaoning Province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old the tortuous life of Kim Yeong-Cheol (1599~1684), who was a prisoner of war at the Battle of Shenhe. The author briefly described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Kim Yeong-Cheol who left Jianzhou, settled in Dengzhou, and fled Dengzhou in the seven years from 1625 to 1631. Previously, scholars have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life experienc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Biography of Kim Yeong-Che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or traditional narratology during the Jianzhou and Dengzhou periods. But no one discussed “story space” as a category of spatial narratolog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narrative of The Biography of Kim Yeong-Cheol is very promis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story space that appears in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narratology, and discuss the type of spatial narration and the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Keywords:The Biography of Kim Yeong-Cheol, Spatial Narratology, Story Spac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金英哲传》是一篇人物纪实类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金英哲出身于朝鲜,年少从军,在明朝与后金的沈河战役中战败被俘,滞留建州,后逃离建州来到登州,又再次逃离,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回到故乡的故事。但由于小说是由金英哲口述、作者记录完成的,此时的金英哲已至暮年,或许记忆力稍退,对年轻时作为俘虏辗转中国古代的建州、登州,以及所经历的故事细节记忆不够清晰,再加上作者在同金英哲分别之后,独自创作小说过程中也有记忆出现偏差,或是加入了自己主观判断的可能。因此,无法确保小说所有细节的真实性,也不能排除作者是以使行录为基础,构思和叙述了金英哲逃离建州和定居登州后又逃离的可能性。考虑到这些,本文将以多个版本的小说文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包括金应元版、洪世泰版。

二十世纪下半叶,学者们逐渐开始重视故事文本中的空间形式,着力研究起小说中的空间问题,空间叙事理论也由此兴起 [1]。空间叙事理论的出现为研究小说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2]。对于研究《金英哲传》中故事空间的叙事功能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作为“行为的地点”,小说中的故事空间与人物活动一起组成小说的基本骨骼——空间场景,以此创造出小说叙事的基本骨架、叙事脉络;另一方面,作为“行动着的地点”,故事空间由于其各自特有的规定性,参与到小说叙事中,从而凸显了小说的叙事意蕴 [3]。关于《金英哲传》的叙事学研究,前人主要还是集中于从传统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这篇小说,探讨小说在人物塑造、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层面的艺术特色 [4]。虽也有学者对金英哲在建州和登州时期的经历进行具体阐述,但也只是对其加以传统的叙事,抑或是从地理学角度,结合小说内容或者其他汉诗作品,对登州这一地方进行描述,加深读者对此地的印象和了解 [5]。由此可见,从空间叙事学的范畴,对小说中出现的“故事空间”进行的探讨尚有所缺,关于《金英哲传》空间叙事的研究前景还十分广阔。故本文将从空间叙事学的角度,对小说中出现的故事空间加以分析,探讨《金英哲传》中的空间叙事特点及其对叙事的影响关系,并试图探究在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下,小说所蕴含的思想主题和重要意义。

2. 空间建构叙事脉络

空间叙事功能是指空间对小说叙事的影响与作用。在传统叙事学研究者看来,故事中的空间往往只是一个行动的地点、一个容纳人物行动的容器而已,但米克·巴尔认为,故事空间不仅仅是一个承载行动的场所,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空间常被‘主题化’,自身就成为描述的对象本身。这样,空间就成为一个‘行动着的地点’而非‘行为的地点’。它影响到素材,而素材成为空间描述的附属。‘这件事发生在这儿’这一事实与‘事情在这里的存在方式’一样重要,后者使这些事件得以发生” [6]。龙迪勇在其2008年出版的著作《空间叙事学》中,指出“故事空间是指叙事作品中写到的那种‘物理空间’,其实也就是事件发生的场所与地点” [7]。所以,在空间叙事学的理论范畴中,空间既体现为静态形式,同时还具有动态性功能,发挥着“背景”和“情境”作用。空间作为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它不仅仅为故事发生提供一个场景,它还对小说的情节推进、人物形象塑造及作品整体风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叙事中,空间与情节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空间可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动力因素,另一方面,空间可作为人物行为转换的动机,继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

2.1.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金英哲传》全篇建立在全知视角上,俯视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事物。无论是英哲在朝鲜还是在建州,抑或是在登州,都把他的人生经历处在“低位”,读者便置于“高处”,以第三人的视角,把握全篇内容,继而了解金英哲的一生经历。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离不开时空的,即时间和空间。事件发生必然有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因为万事万物的发生与存在,都是在运动着的,而要完成运动,必定需要时间,空间亦如此。尤其当一个事件中包括了两个及以上的事物,并且事物之间发生一些动作或关系时,此时的故事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且不容忽视。

小说中,金英哲离开故国家乡,参军作战,后成为俘虏来到建州,一番努力下,先后定居登州、逃离登州、回到家乡,包括两次成家,生下四子。这一系列流程中,出现的故事空间,诸如阿罗那家、田有年家、英哲本人在登州的家,甚至是建州、登州、故乡,这些总和起来,共同构成了小说《金英哲传》的主体叙事框架,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基本骨骼。有了故事空间框架之后,可以自然而然地顺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说故事空间是“骨骼”的话,那么故事情节就相当于“血肉”,是故事的填充物,换句话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依托在这个框架里的。正如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当拿到“朝鲜–建州–登州–朝鲜”这个空间框架的时候,读者大体是可以猜想到故事的内容的。因为框架中的首尾都在主人公的故国朝鲜,那么故事的情节必定是先要离开故乡,后又回到故乡的。而中间穿插的两个异国之地,说明其在离开故乡之后,大概率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些辗转,周旋在多个空间中,最终又回归故乡的。那么,对这个故事空间框架有了初步了解和思考过后,再回头来看这篇小说中主人公的一生经历,大体就可以分为:离开故乡,定居建州;逃离建州,定居登州;逃离登州,回到故乡。如此一来,作品叙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也能更快地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

2.2. 推动人物心理转变

《金英哲传》中,主人公金英哲的故乡,即朝鲜平安道这一故事空间就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促使人物心理变化、展开行动的直接诱因。他的一生经历纷繁复杂,心理转变必定也频频发生。就这篇小说而言,他的心理发生转变主要体现了两次,一次是英哲决定逃离建州,去往登州时,另一次则是他决心再次出逃,势必要重返故乡时。

第一次心理转变的发生,是英哲在建州阿罗那家为奴时。英哲在建州时,因受阿罗那一家的庇护,虽为其家奴,但生活尚可,并且在此娶妻生子。如果英哲选择满足于当下,不再想着返回家乡的话,他还是可以过上较为安稳的生活。但是,同为俘虏的田有年邀请英哲一同逃离建州,随其前往有年的家乡登州,且为了防止英哲犹豫不决,有年还做出许诺,答应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英哲。其实,即使有年不做额外许诺,英哲多半也是会跟随其逃离建州的。首先,建州这一故事空间,就代表了英哲远离故乡,被敌军俘虏,失去人身自由的现状。从微观角度来看,此时的故事空间还发生在后金将阿罗那的家里,英哲的身份则是其家奴,那么,在此空间下,英哲必定是愤愤不可终日的。对英哲而言,建州这一故事空间也蕴含着难以排解的愤慨和压抑。因此,当有年发出出逃邀请时,英哲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哪怕未来不可知,但只要逃离这一空间,便可以抒发心中郁结。这是他心理第一次发生较大转变的时空状态。

如果说英哲第一次心理转变是在有年的引导下发生的,那么其第二次的转变却是他主观选择的。首先,如前文提到的,英哲在登州的生活过得还算幸福安稳,但是归根结底,这里的故事空间不过是建州的延续。古人讲求“落叶归根”,“根”就是指故乡,即人的一生,要像树叶落到地上最后糅在树根里,百年归老,最好的归宿还是埋入故乡的土地里。那么便好理解,登州这一故事空间对英哲而言象征着什么。登州于故乡而言,仍然是他乡;明朝于祖国而言,仍然是异国。远离父母亲朋孤身一人流落异国他乡,即使重新成家立业结交良朋,他的内心始终是空虚、无所依的。因此,当听闻朝鲜的使行团抵达登州时,他的心理开始了强烈的转变。这是对“故乡”这一空间炙热的渴望而引发的主人公不自觉的主观冲动,并在此冲动的激励下,他最终如愿潜入使行的船只,随同回到了家乡。

3. 空间凸显叙事意蕴

从现实的物理空间角度出发,以空间的大小作为划分依据,可将空间划分为区域空间、具体空间,在叙事上各有其作用。区域空间是指作品中故事发生地的区域地理位置,是故事发生的大的地理背景,如朝鲜、建州、登州;具体空间是指可供人物活动的某个建筑或物体内部的全部空间,如金英哲家、阿罗那家、田有年家、船上等。二者在叙事功能上有所区别,故分而论之。

3.1. 区域空间的意蕴营造

区域空间是指作品中故事发生地的区域地理位置,是故事发生的大的地理背景。区域空间是指作品中故事发生地的区域地理位置,但区域空间的概念并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它并不是一个干瘪的地点,正如迈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学》中所说的那样:“人对‘地区’的亲近说明归属感对于人类是至关重要的。生活地理的基本意义并不是封存在地图格子所表明的意义中,它向外延伸,超出地点的概念,因此也超出了对地点进行研究的学科知识领域” [9]。在《金英哲传》中,朝鲜、建州与登州分别具有不同的区域空间特色,营造着不同的故事氛围。

朝鲜、平安道。金英哲出生于朝鲜平安道永柔县中宗里,家族世代为武科,耳濡目染下,他自幼喜爱骑马射箭。1618年后金崛起,为讨伐建州俘虏,明朝大举发兵,征兵于朝鲜,英哲随其祖父一同参军,被召集到了讨伐后金的军队。1619年离开朝鲜,与明朝军队会合,3月4日沈河战役大败,被后金军俘虏,之后开启了颠沛流离的一生。朝鲜是金英哲的祖国,而他的故乡平安道也是其精神赖以存在的地方,因此,这一物理空间在小说中是以温暖、归宿性的形象出现的,营造出作为祖国所特有的归属感,对烘托小说主人公的思乡之情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建州。建州位于现在的中国吉林省,是明代女真族的聚集地。金英哲随祖父参军,祖父在战争中不幸牺牲,他也成为了后金的俘虏,幸存在建州,成为阿拉那将军的家奴。这一物理空间是主人公被俘后生活的城市,对英哲来说,是陌生而又抵触的。同时,整体上营造出来的备受压迫的氛围也促使着英哲日后不惜丢掉性命,仍毅然决然地三次踏上逃离之路。但不可忽视的是,英哲在建州时,和后金的女人结了婚,生下两个儿子,度过了几年较为安稳的日子。而他在逃离后对妻儿是有思念和愧疚之意的。

登州。1626年2月,英哲一行人抵达山东登州,暂住于田有年的家里,与其妹妹相识,结婚生子后定居在了登州。在此期间,英哲不仅收到了朝廷的丰厚赏赐,他本人还靠演奏朝鲜歌舞以维持生计,且广受登州人民的赞扬。小说中更是提到,有气度不凡的公子不辞长途奔波,特意前来一睹其演出时的风采。因此,不难看出,金英哲在登州,是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的。但是不久后的1630年秋,朝鲜前往明朝进贺的使行船停靠在登州港口,英哲在船上见到了故乡的朋友,听到了故乡的消息,第二年春天,他悄悄躲进朝鲜的使行船,一同返回到了祖国。至此,他的登州生活结束。登州这一物理空间不单单渲染了主人公身处异国家乡的孤寂感和迫切想要逃离的心情,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温馨的生活氛围。

3.2. 具体空间的叙事作用

具体空间是指可供人物活动的某个建筑或物体内部的全部空间。在《金英哲传》中,具体空间主要指上文所提到的金英哲的家、阿罗那家、田有年家等具体的建筑空间,它们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相互交往之地,在调控叙事节奏、构建立体人物、安排故事结构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金英哲在朝鲜的家。这一空间下讲述了金英哲的出生、长大、从军过程,承载了他参军前无忧无虑的美好记忆。沈河战争之前,他的父母、祖父、亲朋都聚集于此,共享幸福而平淡的生活。因此,这个空间代表着团聚、代表了幸福,英哲被俘流连辗转时期,这里是他心灵的向往之地,也是他日夜牵挂的地方。故乡向来是一个人思想和灵魂的寄托之处,对金英哲而言更是如此。

阿罗那家。金英哲在建州被俘,本来要被处死,但由于后金的将军阿罗那觉得他长相神似自己在战争中去世的弟弟,不忍将其处决,于是向主将求情饶了英哲一命,并把他带回家做家奴。从小说中的描述也不难看出,阿罗那的家人也惊讶于英哲的相貌,以为死者复生1。这个空间是英哲作为战俘和家奴所处的地方,这一特质自带了叙事功能,即英哲的内心必定是备受压抑和煎熬的,在这里,他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寄人篱下的日子对英哲来说也是异常痛苦,因此他迫切想要逃离这一境况,哪怕被捕回施了刖刑,但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出逃。

田有年家。英哲与田有年关系极为亲厚,二人相互支持共同逃离建州来到有年家里。在这个空间里,英哲的心绪是可以得到片刻安宁的。英哲在这里,有田有年对他的扶持和把自己的妹妹嫁予他的许诺。田有年家境殷实,家人待英哲也同亲人一般,并且此时的英哲备受朝廷喜爱,受衣食和银钱赏赐。这里,不仅使英哲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立体,田有年守信重义的形象也得到更好的刻画。

金英哲在登州的家。如前文所述,在有年和其父母的支持下,英哲与有年的妹妹结婚成家。英哲的妻子通情达理,且极具孝心,她还专门找画师为英哲的父母作了画像,每日拜见。此时的英哲,和妻子生育了两个儿子,家庭幸福美满,还擅长朝鲜歌舞,来观看者人山人海,受尽喜爱,因此收入颇丰,生活殷实的。但是在此地的英哲,在美满的生活映衬下,他开始思考亲人的生活,担心他们是否顺心如意,两相对比,故事开始转向主人公的第三次“出逃”。

4. 结语

对《金英哲传》中的故事空间展开分析,是从空间叙事学的角度研究文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金英哲传》中,故事空间对建构整体的叙事结构和文章脉络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空间还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转变历程准备了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另外,本文还从现实的物理空间角度出发,以空间的大小作为划分依据,将空间划分为区域空间、具体空间,并分析二者在叙事上各自具备的不同作用。因此,在小说叙事中,故事空间不仅可以为叙事构建出整体的框架,使文章脉络变得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故事空间本身同样蕴含着人物心理状态、故事情节发展方向等。笔者期望能借此揭示这部小说在空间叙事层面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从而为《金英哲传》的叙事学研究补充一些新的内容,同时也希冀能为丰富空间叙事领域内古代汉文小说的文本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文章引用

张 青. 《金英哲传》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The Biography of Kim Yeong-Cheol[J]. 世界文学研究, 2022, 10(02): 99-104. https://doi.org/10.12677/WLS.2022.102015

参考文献

  1. 1. 龙迪勇. 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 64-71.

  2. 2. 龙迪勇.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 江西社会科学, 2006(10): 61-72.

  3. 3. 吴昌林, 丑送. 《南柯太守传》故事空间探幽[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4(5): 91-97.

  4. 4. 권혁래. <김영철전>의 등주 시절 스토리텔링. http://www.riss.kr/link?id=A100501018

  5. 5. 권혁래. 문학지리학의 관점에서 본 등주. 국어국문학, (154), 2010, 4, 93-119 (27 p.).

  6. 6. 米克•巴尔. 叙事学: 叙事理论导论[M]. 谭君强,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60-161.

  7. 7. 龙迪勇. 空间叙事学[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563.

  8. 8. 张欣. 电影《寄生虫》的空间叙事功能解读[J]. 品位•经典, 2021(16): 1-3+30.

  9. 9. 迈克•克朗. 文化地理学[M]. 杨淑华, 宋慧敏,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30-131.

  10. NOTES

    1洪世泰。《金英哲传》。“英哲当斩,虏将阿罗那执英哲,前言虏主曰:‘吾弟死于战. 此人貌,类吾弟,请免而役之。’虏主许之……其家人见英哲大惊,以为死者复生。”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