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7 ( 2022 ), Article ID: 53396 , 5 pages
10.12677/CES.2022.107238

论中国革命精神进思政课堂的“故事化”教学

索海杰,杜俊华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2年6月6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30日;发布日期:2022年7月7日

摘要

中国革命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模式将革命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中,更好发挥思政课程育人效果,不断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模式。本文以红岩精神进思政课堂为例,探索“故事化”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

中国革命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化教学

On the “Story-Based”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Haijie Suo, Junhua Du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n. 6th, 2022; accepted: Jun. 30th, 2022; published: Jul. 7th, 2022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The teaching mode of “storytelling” should be adopted to integrate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better play the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educating people, and constantly innovate the teaching practice mod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Hongyan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based” teach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torytelling Teaching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红岩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铸就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具有独特魅力的精神。以高校思政课堂为载体,“故事讲述”作为教学手段,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实现协同育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故事化”教学在中国革命精神进课堂中的重要性

2.1. “故事化”教学的含义

“故事化”教学,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深入挖掘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与历史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再现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等,以故事的叙述带动理论分析与阐释,利用故事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领悟理论生成的历史逻辑,明晰理论内容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一个擅于将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的教师,就能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红岩精神进思政课堂过程中,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打破思政课堂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弘扬和继承革命精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故事化”教学在中国革命精神进课堂中的重要性

思政课程不仅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且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多的是价值层面的引领和启发。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根据既定的目标选择预设的思路去讲授内容,教师和学生是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2],在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采用“故事化”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动具体的故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故事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被严格约束的高中生活到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因此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故事化”教学不仅要求老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替代理论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站上讲台,用不同的教学视角和教学风格上一节思政课,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故事化教学能促进革命精神的弘扬与继承。革命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经历生死、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而铸就的,其中包含着无数个英雄事迹。深入挖掘革命精神中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们的革命故事,以讲述的方式融入到思政课堂中,以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渲染课堂,寓教于乐,坚定学生们的理想信念,使革命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红岩精神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非常感人和精彩,通过“故事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学习革命者的英雄事迹,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3. “故事化”教学需坚持的原则

“故事化”教学既需要弘扬革命精神,体现思政课理论的深度,又需要突破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迫听向主动听、愿意听的转变。因此在故事选择方面,故事内容应与教学主题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故事讲述与理论升华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讲—悟”相结合。

3.1. 故事内容与教学主题相结合

进行“故事化”教学,最重要的是故事的选择。首先应该选择紧扣教学主题的故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革命精神在思政课程中的体现为主,故事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革命先辈们展现的伟大精神和人格力量。如果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而漫无目的的讲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故事,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随意穿插一些故事,那么也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前选择的故事应紧贴教学主题,将教学主题与革命故事相结合,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讲清事实、升华理论知识,引起学生共鸣。其次,所选择的故事应符合历史事实,不能选择被改编或虚假的故事。故事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应是深化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想的重要教学载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采用一些未被证实的野史、趣闻轶事,或者是被改编的网络段子。故事内容本身应是有理有据、经得起考究的,同时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并具有一定时代意义。

3.2. 故事讲述与理论升华相结合

“故事化”教学要求在讲述生动具体的故事时,不断挖掘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所体现的中国精神、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并与思政课结合起来,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升华,用革命先辈们所体现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首先,不能将故事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理论内容相割裂。讲故事作为上好思政课的辅助教学手段,离开了思政课的故事内容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事讲述是为了增进思政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因此要把控故事讲述的时间和方法,不能将故事满堂灌,使讲故事反客为主。其次,要将革命故事与理论内容深度融合。上好一堂思政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更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而发挥思政课堂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作用。教师将人生哲理、家国情怀、远大理想、处世之道融入到故事的讲述中,学生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知原理、学经典、悟思想。比如,讲述红岩精神中的坚定理想信念时,除了讲解红岩烈士的故事这种传统的教学外,还应注重讲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接触到的抗战时期战斗在红岩村的“红色女特工”沈安娜的故事,增加新鲜感和有趣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加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沈安娜,中国共产党优秀的红色女特工,先后从事特工工作14年,其中有7年战斗在抗战时期中国的战时首都和陪都重庆。因为字写得好写得快,加之性格沉稳,被国民党选拔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的速记员,号称“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在会上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很快也会被沈安娜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周恩来,再通过红岩村的电台传递给延安,使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行动提前做好部署。由于战斗在国民党最核心的地方——国民党中常委,军统、中统等特务机构以及国民党宪兵警察随时都在暗中调查,随时有可能暴露并招致生命危险,但她没有因为危险而退缩,仍然长期战斗在“魔窟”,是什么支撑着她呢?毫无疑问,是其坚若磐石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

3.3. 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讲–悟”相结合

“故事化”讲学不仅要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更要从故事讲述中启发、感悟学生。因此,教师在故事讲述中要坚持讲与悟的结合,给予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通过挖掘故事发生的背景,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将故事讲述与故事感悟有机融合,以生动具体、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渲染课堂,调动学生热情,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推动思政知识理论体系内化于心。比如,通过讲肖林“三块银元”的故事,使学生通过聆听故事感悟川东地下党员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肖林是抗战时期的川东地下党员,接受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交给他的任务——在重庆建立华谊公司赚钱为党筹措经费,长期周旋于国民党高官、商人、国民党特务之间,通过辛苦和不懈的努力,为党筹措了大量的经费并几乎全部上缴党组织,最后只给自己留了三块银元作为永久的纪念。当然,在“故事化教学”中要注重故事讲述的时间长短。若故事讲述时间太长,就会造成学生沉迷于听故事,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造成教学内容边缘化、教学效果下降、教学主题淡化的现象。

4. “故事化”教学在中国革命精神进课堂中的运用

为更好的利用故事化教学手段,促进中国革命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知识素养和故事挖掘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故事的相互转换;同时也要利用讲故事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再次,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教师应借助影像化的多媒体开展教学,再现故事情境,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变为鲜活、具体的故事剧情,推动教学目的的实现。

4.1. 推动理论与故事的相互转换

中国革命精神进思政课堂,既要深入挖掘革命精神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又要从理论内容延伸扩展到革命精神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尽可能的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了解中国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需要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故事讲述的中介作用,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以红岩精神进思政课堂为例,红岩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 [3]。教师在教学准备前,深入挖掘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与敌军奋勇拼搏、舍身为国,并将从中挖掘的故事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从而在弘扬红岩精神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例如在讲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内容时,以地下党员江竹筠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遭受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仍不出卖组织为导课内容,并提出问题:是什么让烈士们甘愿牺牲,舍生忘死?从而引出学习主题:理想信念。接着继续讲述江竹筠、陈然等共产党员是如何在种种折磨中宁死不屈的英雄故事。最后做出总结:作为大学生更要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在红岩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2. 创设情景教学环境

将情景式教学引入思政课堂,为学生创设情景故事教学环境,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革命精神的力量和思政课堂的魅力。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抗战时期周恩来利用《新华日报》与国民党虚与委蛇的相关资料,并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演绎出国民党对新四军、共产党员的迫害,以及共产党员如何不顾生死、保家卫国的情景。通过情景体验,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战争之残酷、英雄之伟大;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3. 借助影像化的多媒体技术再现故事情景

高校思政课教学视角应从注重受教育者接受多少知识转为注重学生的感官教化、思维养成、行为引导 [4],借助影视、电脑课件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再现故事情境,将抽象化为具体、单一走向多元、静态变为动态,发挥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效应,增强思政课堂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影视音画、数字图片等趣味性的呈现,将抽象的转变为直观的、复杂的变成简单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积极性 [5]。选取的视频既可以作为导课内容,用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穿插契合教学主题的影视作品,将理论性的内容变得更加通俗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文化类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其中一期节目取自于小说《红岩》,将其中的经典片段搬上荧幕。另外,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的永生》和豫剧《江姐》也都可以被当作教学素材。通过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从“听课”向“看课”的转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更加丰富完整的历史事件呈现出来,改变了思政课枯燥无味的教学状态,也能让学生接收到更多教材中无法了解的内容,以此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

5. 结语

“故事化”教学是把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有效途径,能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有声有色的展现出来,为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思政课的有效性、趣味性。因此,在思政课堂中应坚持“故事化”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取代传统说教,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实现思政课堂的教学相长。

基金项目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改项目《中国革命精神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2021MY06)。

文章引用

索海杰,杜俊华. 论中国革命精神进思政课堂的“故事化”教学
On the “Story-Based”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7): 1492-1496.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7238

参考文献

  1. 1. 赵国营. 学术性与大众化之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化”教学初探——以“概论”课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8): 110-113.

  2. 2. 牟杰.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以“对分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 23(1): 113-117.

  3. 3. 张鸣. 传承弘扬红岩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J]. 党建, 2021(12): 24-26.

  4. 4. 程文. “互联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境遇及优化路径[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 23(1): 101-104.

  5. 5. 常智勇. 多媒体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 2022, 51(5): 140-14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