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3892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4272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的 关系

何莹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14日

摘要

近年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都有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究。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密切相关、二者互补。因此,本文将试图探讨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语言教学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Ying 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r. 10th, 2023; accepted: Apr. 7th, 2023; published: Apr. 14th, 202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opic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instruction and culture instruction has been a frequent subject of debat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ing of Chinese. Numerous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ve conducted fruitful investigation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In general,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two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separable. Therefore,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cond Language, Language Teach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跨文化交际学早期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美国,但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创新和社会发展,研究者们不断汲取国外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与我国实际紧密结合,在思想哲学、语言学、对比文学、中国外语教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了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基于国内外先进理论的指导,我国研究者们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胡文仲(1994)在《文化与交际》中指出,语言词汇是负载文化信息、体现人类文化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 [1] 。因此,研究二语习得中外语词汇的文化含义,对于深入理解语言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观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指出,文化词汇不仅能够传承文化内容和意识,而且还能够揭示出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义位移研究》一文中,魏春木(1993)将文本语义划分为“语言的自身意义”和“语言的文化意义” [2] 。如果交流双方无法共同理解语言的文化含义,就会导致语义位移,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并最终造成交流障碍。“语义标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偏差,并为外文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语义位移问题。“文化语境”则是胡壮麟(1994)在《语言的衔接和贯通》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胡壮麟指出,文化背景对于理解语篇至关重要。文化背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有利的情境,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 [3]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刍议》是一项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研究,作者何自然(1993)指出,为了避免“离格”现象,除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外,还应该加强“第二文化”的学习,以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的挑战 [4] 。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民族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因此,交往也受到各种文化的限制,即有同文化交流,也有跨文化交流,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不容忽视。在我们的观念中,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探讨问题或讨论现象,交换想法,传递情感。但实际上,语言交流只是交流的一部分。交际不仅仅是语言交流,它还包括非语言交流,这些交流需要非语言的形式(如思维方式、礼貌表达等)来完成。伴随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现象。各种社会文化中间的互通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换,更重要的是文化差别和观念区别。由于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人或许会用同一种语言(如英文、汉语等国际通用语言)进行沟通,但由于背景的差别,同一个词或短语恐怕会有截然不同的语意表达,这或许会导致理解上的偏离或误会。因此,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语言交流的能力。语言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社会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认识到社会文化是第二语言学习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的关系

2.1. 通过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有多种目的,但是每个人都必须致力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学习不同文化背景,并能够适应这些文化环境。第二则是要学习与本土人开展高效的交流。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两点目的,第二语言教学应当重点关注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型的专业技能,它涉及文字能力、非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教师在教授第二语言时,要知道他们的工作是构设沟通中外交际的“桥梁”,应该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流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此,他们必须不断努力,将“桥梁”中的两种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而最好地实现交流。一个具有跨文化交流才能的人,不仅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和环境进行交流,而且能够通过尊重和肯定对方的多种文化背景来实现自己的交流目标。这种能力体现在他们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开展有效的沟通,并能够有效地识别文化差异,从而避免文化冲突,并取得成功。

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也是文化课教师的责任。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在讨论中国文化知识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但这两者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语言和文化两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如果偏离其中任何一方面,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学,将两者对立起来更是不行的。如果中国文化背景知识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交际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历史文化根源和厚重的中国文化根基,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国。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礼貌交际规则,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人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渊源,以便更好地认识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文化认知。因此,研究和培养蕴含在话语中的社会文化元素和引导人际交往活动的人际交往规律,必须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否则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活力和效能。

2.2.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必要条件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理解和承认人类具有各自创造其独特文化的基本能力社会不同,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各异。“跨文化意识”旨在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它鼓励人们敏锐地发现问题并进行科学分析,同时也提倡人们有意识地消除影响,以高效和得体的方式解决。强调了人类在社会中应当尊重和理解各种文化差异,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接纳和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以此来促进高效的跨文化交流。拥有跨文化意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全面了解各种社会文化是很困难的,而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社会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以及文化偏见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因此,第二语言课程应该与中国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并将其置身于跨文化交际生活环境中。透过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交流的关联,以及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他们与不同背景的人开展有效交流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身为第二语言教师,我们应该首先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意识。这需要我们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母语和目标语文化的特征,并认真完成两个重要的目标:其一,协助学生成功经历社会冲击阶段,并成功经历社会文化适应阶段。其二,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适应阶段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相互之间的同步发展问题,重点关注第二语言教学。

2.3. 跨文化交际存在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各个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汉语知识了,而是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作重要核心目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汉语发音、单词、文法和句型的内部组织和形成原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它包括理解语言学原理、掌握语言交流技巧以及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师才能成功地进行教学,并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在教授对外汉语时,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从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出发进行语言学习和交流。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母语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破坏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将文化融入之中。“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是两个不同的语言引导方法,前者旨在通过教授语言来让学生接触目标语言;而后者则是通过使用语言媒介来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言。

交流是一种跨文化的过程,发音、单词和文法只是表面原因,传统文化习惯才是深入原因。老师应该协助学生打好语言根基,培育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应对文化冲突,关注父母和目标语言的思维方式差异,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语言运用的环境,让他们了解适当的文化背景知识。1) 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高级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和交流技巧,并能够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在这些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需要讲授一点中国古代文化。2) 通过文字教育,我们可以逼真地展示各区域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情况,让中外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文化传统,并与本地人进行文化交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和历史。3) 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背景,它们在交往过程中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误解或冲突。相比之下,知识文化则更加宽泛,更加包容。4) 词语文化和非词语文化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差异。

总而言之,跨文化交际与第二母语教学密切相关。在教授对外汉语时,我们必须重视跨文化交流,并将文化因素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3.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第二语言教学策略

3.1. 将文化因素引入语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引入文化因素到语言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还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化因素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彻于全部教学。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浓厚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认同感,从而成功地学习第二语言。

3.1.1. 课堂教学活动的渗透

在当今的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是学习者了解汉语的重要场所,教师会带领全班学生按照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从音节到篇章依次进行学习。然而,如果缺乏目标语言文化的引入,学习者可能会遇到认知上的困难,甚至出现语义认识上的偏差,这都会影响他们了解第二语言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教学方案,将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积极地、有意识地接受新的文化环境。这些方式包含依据各种材料回答问题、选择连接词、综合填空、查看地图找位置、总结中心思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了解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才能。

3.1.2. 课外教学活动的渗透

为了加强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第二语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体验真实语境。例如,在英汉两者中,大量的习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例如,“小菜一碟”通常被用来描述做事的容易程度。“a piece of cake”是一个英语习语,但它并不代表汉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语文化,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进行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如表演、合唱等方式,这样他们就能借助现代语言来了解社会习俗和交际方式,并培养文化意识。

3.2. 提供更多接触文化信息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扩大学生课外了解第二语言文化信息的范围,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语言习得原则,唯有当学习者了解到比他们已有语文能力更高的第二种话语输入时,才能真正实现语言习得。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日常生活中,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往往会很快地将自己的文化融入到外国文化中。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外国文化,除了在课堂上灌输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在课后安排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逐渐形成对第二语言的文化依附。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第二语言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科学、社会历史和地理学等领域方面的科学知识,提升语言文化鉴赏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习者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第二语言的语言文化内涵。

其次为了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我们可以创造一种良性的语言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电视节目,如诗歌朗诵、讲座辩论赛等,并通过观看TV栏目和影视剧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欣赏水平。

最后,通过利用网络新媒体和图书馆,可以帮助学生搜索与第二语言课文相关的资料,并将其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以此来丰富学生对第二语言文化的了解,拓宽他们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3.3. 提高第二语言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语言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这需要他们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并且能够满足国家对第二语言教育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第二语言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在中国,包礼钱不能用黑白纸或黑色纸,因为这些颜色代表死亡和凶兆。相比之下,西洋人相信白色是高贵圣洁的标志,代表着纯真无邪。因此,教师在教授第二语言时应该善于发现语料中的差异,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文化偏差和语言障碍。只有通过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流技巧,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并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多支持。

4. 结语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从研究背景、意义、关系、培养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讨论,这仅仅是一些个人的议论,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还缺乏对系统定量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所谈看法在具体教学中的可行性也尚待研究,无法确定这些观点在实际教学中是否可行。此外,关于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之间的关系也不只限于本文中所谈及的内容。

文章引用

何 莹.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J]. 教育进展, 2023, 13(04): 1705-170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272

参考文献

  1. 1.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 2. 魏春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义位移研究[J]. 外语教学, 1993(1): 23-28.

  3. 3. 胡壮麟. 语言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 4. 何自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刍议[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3(2): 1-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