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9291 , 6 pages
10.12677/ML.2023.117407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红”系颜色翻译 研究——以杨译本、霍译本为例

张艳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4日

摘要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喜庆、富贵及热闹等象征意义。《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书中也运用了大量的“红”系颜色。本研究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统计《红楼梦》中与“红”系颜色有关的词语出现的频率,并从服饰、诗词、书名、地名四个方面对杨译本与霍译本中“红”系颜色的英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译者的文化观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对译者的翻译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红楼梦》,“红”系颜色,杨译本,霍译本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Red” Series Color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aking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es as Examples

Yan Zh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n. 5th, 2023; accepted: Jul. 13th, 2023; published: Jul. 24th, 2023

ABSTRACT

Red has symbolic meanings such as auspiciousness, festivity, wealth, and livelin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a masterpiece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uses a large number of “red” series colors in the book.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 of corpus linguistics to count the frequency of the words related to the “red” color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studi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red” series color in translation versions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es from four aspects: clothing, poetry, book names, and place names.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ranslators’ 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the environment of society and culture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ir translation perspective. Translators need to fully consider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Key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d” Series Colors, Translation Versions by Yang Hsien-Yi, Translation Versions by David Hawk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红楼梦》是千古第一奇书,它不仅描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而且还包含了建筑、美食、服饰、医学、玄学、园林、书画等领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与精神财富。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红楼梦》:“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赞《红楼梦》:“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这些评价足可见《红楼梦》一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红楼梦》不仅对中国有着“阳春白雪”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学也有着深远影响。1910年版《大英百科全书》如是评价《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级的作品,它的情节复杂而富有独创性。”《红楼梦》现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其中英文的全译本共三种,成书出版的是两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霍克思、闵福德合译的“霍译本”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两人合译的“杨译本”。作为《红楼梦》最有影响力的两个译本,学术界关于杨译本、霍译本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因此本研究也沿袭这种学术传统,对霍译本以及杨译本中的相关翻译进行研究。笔者通读红楼后发现,曹公在《红楼梦》中运用大量的“红”系颜色描写,本研究正是以《红楼梦》的“红”系颜色翻译为语料,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杨宪益译本与霍克斯译本中《红楼梦》的颜色翻译。

2. 文献综述

语料库语言学这种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传播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人文社科领域,为挖掘话语意义提供了坚实基础 [1] 。将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用于文学研究,形成了一门新的子学科:语料库文体学。胡开宝在其论文中将语料库文体学定义为:“采用语料库方法,在分析文学文本的语言特征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文学文本特征、作家风格以及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2] 。语料库文体学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文体风格,文学的文本特征等。从学界现有研究来看,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红楼梦》进行的研究并不少见。叶文兴(202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2004)译文以及霍克思、闵福德(2012)译文中对“死亡隐喻”表达的翻译为语料,研究译者对于“死亡隐喻”表达的翻译认知路径 [3] 。刘泽权、汤洁(2022)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王际真和麦克休姐妹的节译本为例,对比《红楼梦》两部英语节译本的风格 [4] 。杜若凡(2021)自建《红楼梦》诗词英汉平行语料库,运用语料语言学方法,借助语料库软件Word Smith Tools 6.0以及Power GREP 4.6.3从词汇层面对《红楼梦》霍克斯和闵福德合译本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本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5] 。从学界先有研究来看,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运用于《红楼梦》的研究多从翻译视角与对比研究的角度切入。本研究也不外如是,从霍译本与杨译本的译者风格对比切入,研究《红楼梦》中的颜色翻译。

3. 研究设计

《红楼梦》 [6] 中与“红”有关的关键词有:红、霞、丹、胭脂、绛、朱、赤、茜、玫瑰、荔、猩、藕合、樱、杨妃色、蜜合、赭石、南赭。本研究将《红楼梦》txt文本导入AntConc语料库分析软件,对“红”字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与“红”相关的关键词共出现728处,除了“红”字,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有“霞”“丹”“胭脂”以及“绛”,在全书中分别出现51、40、25、23次。

Table 1. The frequency of keywords related to the color “red”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表1. 《红楼梦》“红”字相关的关键词出现频率

4. 《红楼梦》中颜色词“红”字翻译研究

“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喜气、吉祥、权威、富贵、热闹祥和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图腾和精神皈依。“红”颜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时候对太阳神的虔诚崇拜。汉代最早的祭祀服是红色的。在汉代,太阳象征着光明、温暖和希望。至此,“红”有了象征意义流传至今。《红楼梦》写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其也可视作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曹公也将红色视为一种积极文化象征,在书中运用多处关于“红”系颜色描写。

(一) 服饰中的红

例1:“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锦裙”中“杨妃色绣花锦裙”。(曹雪芹《红楼梦》八十九回)

例1出现在《红楼梦》第八十九回,描写的是黛玉的穿着。书中的黛玉除了穿着“杨妃色绣花锦裙”,还有“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和“银鼠坎肩”,这样的色彩搭配更显人物的空灵与清新,将黛玉的柔美与美好品味展现出来了。“杨妃色”即淡绯色,是粉红色的意思。在“杨妃色绣花锦裙”的处理中,杨宪益与霍克斯均将其译为“pink”,其中杨译本还着重强调是杨妃穿的粉色。杨妃色这个颜色与杨玉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颜色最初的名字为荔枝色,后来人人都知道杨贵妃爱吃荔枝,于是就被叫成杨妃色了。霍译本简洁明了,杨译本还将色彩背后的典故与传统文化翻译出来,各具特色。

例2:“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中“穿红着绿”。(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例2中“穿红着绿”,杨宪益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而霍克斯采用意译的方法。霍克斯先生将“穿红着绿”理解为衣着华丽,颜色丰富,在翻译中将其处理为“gaily-dressed”,意思为“衣着华丽的”。《红楼梦》第三回是红楼幻梦起始的部分,那时候的贾府富贵繁华、堆金砌玉,沿袭百年富贵。第三回中林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的那些三等奴仆,吃穿用度俱是不凡。因此在这个成语的处理上,霍克斯更考虑到目标受众,直接明了地表达了贾府的富贵气象与显赫家世,更能与后期贾府没落、走向衰亡形成鲜明对比。而杨译本的直译方法并没有完全考虑到目标语受众,他们会理解成丫头们穿着红色与绿色的衣服,读完会感觉很困惑。文学翻译中,既要忠实原文,也要考虑到源语言与目标受众之间的文化鸿沟。

(二) 诗词中的红

例3:“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中的“一朝春尽红颜老”。(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红楼梦》中黛玉所吟诵的《葬花吟》的最后一句,意思是春天到尽头了,美人也垂暮了,花落了、人逝去了,互相也不再知道彼此了。这句诗颇有繁华过后一切成空的悲伤忧郁之感。霍克斯将“一朝春尽红颜老”译为“one day when spring has gone and youth has fled”,可以从中看出霍克斯翻译时注重时光流逝,岁月不再,重点强调“一朝春尽”。而杨宪益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一朝春尽红颜老”译为“the day that spring takes wing and beauty fades”,更侧重于女子青春容颜不再,但其中也表达了时光荏苒之意。但无论是杨译本还是霍译本,均没有将红颜直译为“red face”,均采用意译的方法描述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美人垂暮。

例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中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例4的诗词来源于《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所作的《红豆词》。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红豆为“相思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相思。霍克斯将红豆译为“red love-beans”,杨宪益则省译了红豆,进行了意译。笔者觉得,在翻译“红豆”时,可加上注释,让目标语受众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与内涵。

(三) 《红楼梦》中的“红”

书名《红楼梦》中的“红”字,涵盖了变幻无常的世态人情,“楼”字喻指小小红尘,演绎着无尽的缠绵悱恻与爱情悲剧,一个“梦”字更是直截了当的告知世人一切不过繁华落幕太虚幻境红楼梦一场。

例5:关于书名《红楼梦》的翻译:

霍克斯和杨宪益在处理书名时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霍克斯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将《红楼梦》翻译为“The Story of Stone”,这是由于《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根据《红楼梦》第一回所述,贾宝玉的前身便是女娲补天剩在青埂峰的一块顽石,后入红尘经历人情冷暖,终又回到青埂峰。后一空空道人看到青埂峰所记录的密密麻麻的字迹,抄录现世,因此《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而杨宪益则采取了直译的翻译策略,直接将《红楼梦》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中的“红”具有流血、牺牲与生命凋零等负面象征,因此杨译本的翻译会令西方人有迷惑之感,因此在《红楼梦》的翻译上,霍译本更胜一筹。

(四) 地名中的红

例6:“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中的“赤瑕宫”。(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赤瑕宫”是一个地名,是神届存放美玉及其看护者神瑛侍者居住的宫殿。贾宝玉的前身为神瑛侍者,林黛玉为绛珠草,前世贾宝玉以甘露灌溉绛珠草,这便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霍克斯将“赤瑕宫”译为“Sunset Glow Palace”,回避“赤”字的翻译,将“赤瑕”译作晚霞之意,采用了意译的方法。杨宪益将“赤瑕宫”译为“the Palace of Red Jade”,采用了直译的方法。笔者认为杨译本与霍译本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

例7:“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红楼梦》所撰写的是一场由女性的光彩所映照着的人生幻梦。悼红轩是《红楼梦》中的地名,是曹公投入全部的深情和心血撰写《红楼梦》的地方,悼红轩中的“红”并非指颜色,而是指美丽的女子。在翻译“悼红轩”的过程中,霍克斯采用了归化译法,省译了“红”字,将其译为“Nostalgia Studio”。而杨宪益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其译为“Mourning-the-Red Studio”,西方读者在读到这个翻译时,会觉得十分困惑,因为“红”在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的蕴含意义,笔者认为杨译本在此翻译的处理中稍微欠妥。

5. 结语

“红”字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中国自古以来都把红色看成是喜庆吉祥和好运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具有流血、牺牲、生命之花凋零等负面的象征意义,因此英文中的红色常常会与生气、激怒、血腥暴力联系在一起,如“see red”意为“大发雷霆”等。在英国著名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中,女主人公海斯特因犯罪胸口有一个赤红色的“A”字,足见红色在中西方文化的含义差异。本研究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统计《红楼梦》中“红”颜色关键词出现频次,发现《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与“红”颜色有关的词语,如:霞、丹、胭脂、绛、朱、赤、茜、杨妃色等。接着笔者从服饰、诗词、书名、地名中的“红”颜色的翻译入手,举例分析霍译本和杨译本中翻译方法及效果的差异。译者的文化观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一定会影响译者的翻译观,让西方世界如实地了解中国文化是杨宪益一直以来的翻译原则 [7] ,而霍克斯更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更加注重西方人民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也因文化鸿沟的原因,霍译本中少见关于“红”颜色的直译。笔者始终认为,翻译主要是为了宣扬源语言文化,在保证原文准确性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到源语言与目标语受众之间的文化认知差异,方能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文章引用

张 艳.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红”系颜色翻译研究——以杨译本、霍译本为例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Red” Series Color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aking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es as Examples[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7): 2993-299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7407

参考文献

  1. 1. 许家金.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语料库语言学路径[J]. 中国外语, 2023, 20(1): 1, 12-19.

  2. 2. 胡开宝, 杨枫.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 内涵与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49(5): 143-156.

  3. 3. 叶文兴. 译者翻译过程认知路径——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红楼梦》“死亡隐喻”翻译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 31(1): 101-105.

  4. 4. 刘泽权, 汤洁.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语节译本风格对比——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 红楼梦学刊, 2022(2): 255-277.

  5. 5. 杜若凡.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诗词英译本译者风格对比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72-79.

  6. 6. 曹雪芹. 红楼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7. 7. 党争胜.《红楼梦》英译艺术比较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