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0649 , 11 pages
10.12677/ML.2023.118468

基于HSK语料库的定时时间副词 “曾经”习得研究

牛春燕

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 烟台

收稿日期:2023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5日

摘要

时间副词在二语习得中使用较多,其中定时时间副词“曾经”属于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提取中、高、超高三级学习者时间副词“曾经”的语料,对不同级别学习者的“曾经”构式习得与偏误状况进行描写分析,发现规律性现象并归纳影响因素。

关键词

“曾经”,时间副词,二语习得,习得偏误

A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Adverb of Timed Time “Ever” Based on HSK Corpus

Chunyan Niu

College of Arts,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Received: Jul. 4th, 2023; accepted: Aug. 2nd, 2023; published: Aug. 15th, 2023

ABSTRACT

The adverbs of time are commonly use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adverb of timed time “ever”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corpus of adverb of timed time “ever” from learners of intermediate, high and high levels from the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acquisition and bias of the “ever” construction of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finds the regularity and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Keywords:“Ever”, Adverb of Tim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earned Bia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时间副词是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或动作发生的快慢、久暂的副词 [1] 。在现代汉语中,时间副词约有130个左右,几乎占整个副词的30%。《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将时间副词划分为定时时间副词和不定时时间副词 [2] ,其中定时时间副词较少,只能用于说在某一特定时间存在或发生的事。“曾经”作为其中之一,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情况在说话之前存在或发生过,在书面或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然而,由于受多种条件限定以及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二语习得与教学中,定时时间副词“曾经”成为了一个使用频率高但偏误频出的重点词汇 [3] 。

目前,学界已有的对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一些学者从语言的本体出发,对定时时间副词“曾经”与其易混淆的不定时时间副词“已经”进行对比辨析,如《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 [4] 从语法意义、时间限定及语用搭配等方面阐述了“曾经”、“已经”之间的差异性,王文娟(2005)对新兴语言现象“曾经 + 的 + NP”的搭配,从形成原因、条件及NP的语义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5] ,并对几种用法进行商榷;另一层面是在二语习得与教学领域,陆晔(2009) [6] 、刘梦灵(2017) [7] 、尹芳芳(2019) [8] 、夏卉(2019) [9] 等学者在对“曾经”及其同义易混淆词语的对比辨析中,对其偏误状况及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对中文国际教育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可见,当前二语习得领域对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多集中于横向、共时的同义易混淆词的对比研究,而对其纵向、历时的二语学习者时间副词“曾经”习得研究缺乏重视。

本文遵循《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中对时间副词的划分,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版本)”,对汉语二语习得与教学中定时时间副词“曾经”这一重难点问题进行描写、分析与归纳,主要问题如下:

1) 二语学习者对“曾经”的不同构式习得状况有何规律?

2) 二语学习者对“曾经”的使用偏误有何规律?

3) “曾经”的习得与偏误规律受哪些因素影响?

2. 本文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研究范围及语料来源

“曾经”作为定时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一样,可以作状语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且在句子使用时,常与动态助词“着”、“了”、“过”搭配使用,因此结合语料库中的语料,我们将包含“曾经”的单句划分为下列构式一至三;参考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搭配方式“曾经 + 的 + 中心语”,结合具体语料,设立了构式四;由于时间副词“曾经”在句子主谓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设立了构式五。构式及例句见表1

我们将学习者按照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的证书等级进行划分,将无证书的学习者归为中级,证书等级为B、C的学习者归为高级,证书等级为A的学习者归为超高级,以此作为时间线索,对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的习得与偏误进行分析考察。

本文数据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版”(后文简称“语料库”)。从424万字的书面语语料中,通过字符串一般检索输入关键词“曾经”,提取到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404条包含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的语料。经过整理、筛选,删除重复、表意模糊的句子,将单句中有错字但不影响“曾经”构式表达的句子

Table 1. Five constructions and example sentences containing “ever”

表1. 含“曾经”的五种构式及例句

也归入正确构式,最终保留包含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的单句396条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中级128条,高级255条,超高级13条,在此基础上进行后文的描写与分析。

3. “曾经”构式习得状况分析

(一) “曾经”构式使用状况分析

在对包含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的单句语料进行分析归纳中发现,中、高、超高三种等级的学习者对“曾经”五种构式的使用偏好和准确率各有差异。表2即为时间副词“曾经”五种构式在三级学习者中的使用情况,表3为“曾经”五种构式在三级学习者中的偏误数、正确数及准确率。

1、由表2~3可以发现:构式一、二在中、高、超高三个等级中的使用数量远超其他三个构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构式二(234条),占比59.1%,其次是构式一(106条),占比26.8%。而构式三、四、五在语料中出现较少,其中构式三(1条)占比0.25%、构式四(30条)占比7.5%、构式五(25条)占比6.3%。综上可以看出,与构式一、二相比,构式三、四、五的使用不足,尤其是构式三。

Table 2. The usage number and usage rate of the “ever” construction in the third level

表2. 三级中“曾经”构式的使用数量和使用率

Table 3. The number of errors, correctness, and accuracy rate of the “ever” construction in the third level

表3. 三级中“曾经”构式的偏误数、正确数及准确率

2、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 “曾经”作为时间副词,最常用的功能就是作状语来修饰限定动词、形容词,表达的意义为某种行为动作或情况在说话之前存在或发生过,因此相较于形容词,更多修饰限制动词,且常与表示动作完成的助动词“了”、“过”等搭配使用。因而在语料中,构式一、二的使用更为频繁,而构式三则较少出现。2) 相比于副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作定语修饰名词的用法比较少见,且受多种条件的限制,近年来才兴起了“曾经 + 的 + 名词”的用法,因此构式四的数量也较少。3) 在学习初期,汉语学习者更倾向于简单易学的“主谓宾”结构,而有意回避复杂易出错的句型,且在句类上多选择陈述句,较少使用祈使句和感叹句,这也解释了学习者对五种构式的使用状况。

3、因构式三在396条语料中只出现了1条,且为正确使用,因此在下文中不再对构式三单独进行习得和偏误分析。

Figure 1. Usage rate of formula one

图1. 构式一使用率

Figure 2. Accuracy rate of formula one

图2. 构式一准确率

(二) 中、高、超高三级学习者“曾经”构式习得分析

因三级学习者对“曾经”的五种构式习得状况各有差异,因此下面将对四种构式(构式三除外)的习得进行逐一分析。

1、定时时间副词“曾经”构式一习得过程分析

图1可以看出,构式一在三级学习者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较为稳定,保持在20%~30%之间。构式一属于“主谓宾”的简单结构,在汉语中使用频率高且易于学习和掌握,汉语学习者在接触汉语之初,倾向于使用这种简单基础的句型,因此其使用率保持在较高且稳定的水平。

图2显示,构式一在使用中的正确率较高,其中中、高、超高三级分别为93.1%、90.5%和100%,呈现略有下降然后升高的趋势。

中级学习者汉语水平较低,其在写作中多是对教材的模仿和套用,因此更多选用结构简单清晰的单句,例如:

例1 老师曾经给我们一些作业。

例2 我曾经是北京大学文科系的学生。

例3 我曾经亲眼看到亲人与疾病的斗争。

例4*1 两位曾经没有来这个地方。

例1~例3都是“主谓宾”的简单单句,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单层定语或状语修饰名词或动词,对学习者来说语法简单,不易出错,因此准确率较高。而例4中,中级学习者对“曾经”的否定形式掌握不足,仅是在肯定句中加上了否定副词“没有”,而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没有”可以与“不曾”、“未曾”替代使用,因此,“曾经”与“没有”在句中共现,导致了冗余,形成了偏误,可将“曾经没有”改为“未曾”。且“曾经”表示动作或情况在说话前已存在或发生过,因此“来”的后面应加上助动词“过”,来表示动作的完成,即“两位未曾来过这个地方”。

到了高级和超高级阶段,由于对“曾经”掌握能力的提高,学习者开始使用结构更为复杂且更长的句子,例如:

例5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因为高考失败而一度有自杀的念头。

例6 曾经我的老奶奶就是因为吸烟患癌致死,所以可知尼古丁的危害有多大!

例7*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以为吸烟的人看起来很好看。

例5~例7中,学习者不再只是使用结构简单的单句,句式及句中成分也更为复杂,因此在高级阶段,准确率有所下降。在例7中,“曾经”和“有一段时间”都在句中作状语,而两者的位置关系,学习者并未能准确把握。句中“曾经”修饰限制的是谓语“以为”,而非一段时间,因此导致了语序错误的偏误。而到了超高级阶段,随着学习者对复杂句式的掌握水平和熟练程度的提高,准确率又呈现上升趋势。

2、定时时间副词“曾经”构式二习得过程分析

构式二是在构式一的基础上,增加助动词“着/了/过”,帮助表示过去的时态,其在五种构式中,使用频率最高,其中,中级62.5%,高级57.6%,超高级53.8%。而在准确率上,中级77.5%,高级90.4%,超高级85.7%,统计结果见图3图4

Figure 3. Usage rate of formula two

图3. 构式二使用率

Figure 4. Accuracy rate of formula two

图4. 构式二准确率

根据图3,构式二在中、高、超高三级中的使用率是呈下降趋势的,构式二作为“曾经”的经典用法,且与构式一同属“主谓宾”的简单结构,易于学习掌握,因此在中、高级阶段使用较多,而随着水平的提高,可替代的句式增多,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根据图4,构式二在三级中的准确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级阶段,其偏误多为语序错误或是将“曾经”与其他近义词误用,例如:

例8* 我曾经搬家过5次。

例9* 这个传说我好像已经听说过。

到了高级、超高级阶段,已基本克服了中级阶段的错误,准确率有所上升,而在学习的后期,偏误类型主要集中于误加“曾经”或误加与“曾经”搭配的成分,准确率略有下降但总体仍较高。

3、定时时间副词“曾经”构式四习得过程分析

构式四在语料中的基数较小,共有30条。其中、高、超高三级的使用率分别为7.8%、7.5%和7.7%,准确率分别为90%、94.7%和100%,具体状况见图5图6

Figure 5. Usage rate of formula four

图5. 构式四使用率

Figure 6. Accuracy rate of formula four

图6. 构式四准确率

如上图所示,构式四在语料中的使用率较低且较为稳定,在7%~8%之间。时间副词“曾经”的典型用法为作状语修饰动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情况少见且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三级中的使用率都较低。

图6所示,构式四在三级中的准确率是稳定上升的,且都在90%以上。由于语料较少,在中级、高级阶段都只有一条偏误,分别为误加“曾经”和语序错误,其形成原因与上文提到的偏误原因一致,此处不再多加赘述。构式四句型稳定,变化形式少,因此偏误较少,且准确率随汉语水平提高而升高。

4、定时时间副词“曾经”构式五习得过程分析

构式五属于时间副词“曾经”在句子主谓之间的一种特殊用法,使用率不高,三级均在在20%以下,准确率分别为77.8%、78.6%和100%。统计数据见图7图8

Figure 7. Usage rate of formula five

图7. 构式五使用率

Figure 8. Accuracy rate of formula five

图8. 构式五准确率

构式五作为一种特殊用法,在三级中的使用率呈现曲折升高的趋势,中、高级使用较少,超高级使用频率有所升高。汉语学习初期,学习者往往遵从教材和词典中的固定结构,套用“主语 + 状语 + 谓语 + 宾语”的形式,将时间副词“曾经”置于主谓之间,因此对构式五的使用较少且对这种特殊形式的理解掌握不充分,偏误率较高。随着汉语等级的升高,学习者对这种用法的使用越发熟悉,准确率也就随之升高。

5、小结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构式三和构式四的准确率变化一致,都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进一步总结“曾经”构式的认知规律:

1) 在使用率上,构式一、二在中、高级使用较多,超高级中使用较少;构式四、五则是在中级、超高级中使用较多,高级中使用较少。这是因为中、高级的学习者对汉语句型和语法的掌握不足,往往直接套用教材或工具书中简单句型,构式一、二都属于“主谓宾”的简单结构,因此中级、高级使用较多,而到了超高级阶段,可替换的句式增多,对其使用就有所降低;构式四、构式五在中级阶段使用较多,但由于偏误较多,因此学习者在高级阶段有意识地回避这种易错用法,而到了超高级阶段,汉语水平提高,对这种句型的出错率降低,使用率又升高了。

2) 准确率上,构式一和构式二的准确率都呈现波动趋势,其中构式一是先降低后升高,构式二先升高后降低。构式一作为“曾经”的经典用法,其在中级阶段多以简单单句的形式出现,语法简单,不易出错。而到了高级阶段,学习者试图摆脱教材,使用较复杂的词汇、句式,因此偏误增多,直到超高级阶段,准确率才回升上去;构式二在构式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助动词“着/了/过”,结构更为固定,因此在中、高级阶段准确率都较高,到了超高级阶段,出现了一些误加“曾经”的现象,但整体准确率仍较高,并非习得效果变差。

3) 构式四、五在准确率上,都随着高级的升高,而对句型的把握越发成熟,准确率也就随之提高,这与语言习得的规律相符,此处不再多加赘述。

4. 语料库中“曾经”的偏误分析

时间副词“曾经”在三级中的准确率总体较高,但在使用中仍存在不同方面的偏误,下表4即为对偏误类型的统计。

Table 4. The types of errors in the five constructions of “ever” in the third level

表4. 三级中“曾经”五种构式的偏误类型

表4可以发现:

1) 从偏误数量来看,时间副词“曾经”最常出现的偏误是错序和误加与“曾经”搭配的成分。例如:例如:

例10 曾经有个学者研究了成功人士的童年。

例11* 曾经我学过四年的茶道。

例12* 我也曾经羡慕了乡村的生活。

例13* 我曾经决心过好好学习。

从结构来看,例10、例11都属于构式五,但其在语义上略有不同。例10中,“曾经”作为状语,修饰限制整句,表达的是“学者研究了成功人士的童年”这件事发生在过去且已完成。而在例11中,“我学过四年的茶道”本身就有过去完成义,再将“曾经”置于句首修饰整句便会重复。因此,应将其置于主谓之间,修饰谓语“学”。若要将其置于句首,应在“曾经”后加“,”,使其作为独立的句首副词出现。

例12、例13都属于成分的误加,例12误加了“了”,羡慕是一个非持续性的动作,只发生在曾经那个时间点上,因此不应与“了”连用,可以将其省略或是换成表“完成 + 非持续”的“过”;例13误加了“过”,“决心好好学习”是从曾经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而“过”在上文中说过,表示“完成 + 非持续”,因此不应出现在此处。

2) 中、高级阶段中,偏误主要表现为错序及将“曾经”与其他词误用,错序已在上文阐释,下面重点说“曾经”的误用,例如:

例14* 这个传说我好像已经听说过。

例15* 他们曾经没有逼我学习过。

其中,例14应将“已经”改为“曾经”,两者都是表过去的时间副词,而“曾经”为定时时间副词,表示事情发生在过去,过去如此,现在并非如此;而“已经”为不定时时间副词,包含“已然”义,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动作都是已经完成、无法改变的事实 [10] 。因此,例句中的“好像听说过”应与“曾经”搭配。例15中,根据句义,从过去到现在,笔者都没有被逼迫学习过,因此,此处应将“曾经”改为“从来”。超高级阶段由于语料较少,只出现了一处偏误,为“曾经”的误加,将其删掉便可,并不影响句义,此处不再具体阐释。

3) 总体来看,“曾经”最常见的偏误是错序、误加和误用,与学习者对语义把握不清和词语搭配能力不够有关。其出现偏误的数量随汉语等级的升高而减少,这种规律与汉语学习者的习得规律相符,符合中介语理论。开始阶段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只需及时改正、勤加练习,便能在后来的学习中避免偏误,精进汉语水平。

5. 结论

本文对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的习得和偏误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使用率、准确率和偏误类型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时间副词“曾经”的习得过程是有规律的,根据构式的难易程度,习得规律略有不同。除此之外,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也会对其习得规律产生影响。

2) 偏误在三级中的出现同样具有规律,其中出错较多的偏误类型主要为错序、误加和误用,其与学习者对“曾经”构式的熟悉程度、母语负迁移以及对语境、语义的理解都有关联。

3) 针对不同构式,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对症下药,更有利于学习者克服母语负迁移、情感过滤等因素的影响,减少偏误的出现,提升时间副词“曾经”使用中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

文章引用

牛春燕. 基于HSK语料库的定时时间副词“曾经”习得研究
A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Adverb of Timed Time “Ever” Based on HSK Corpus[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8): 3454-346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8468

参考文献

  1. 1. 曹音, 杜占先. 古汉语“副词”举要(续二) [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1): 33-41.

  2. 2. 陆俭明, 马真.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9: 98-99.

  3. 3. 刘思琪. 汉语未然类时间副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2.

  4. 4.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110-111.

  5. 5. 王文娟. “曾经 + 的 + NP”浅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10): 63-65.

  6. 6. 陆晔. 留学生学习时间副词“曾经”的偏误分析[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9, 27(4): 70-73.

  7. 7. 刘梦灵. 外国学生汉语副词“曾经”和“已经”的习得特点与偏误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7.

  8. 8. 尹芳芳. “曾经” “已经”的对比分析及二语习得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9. 9. 夏卉. 外国学生“曾经”及其同义词习得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 扬州大学, 2019.

  10. 10. 曹凤霞. 副词“曾经”与“已经”的语法意义及其他[J]. 学术交流, 2003(11): 140-143.

  11. NOTES

    1句子前带*表示该句子为偏误语句,下同。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