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3195 , 4 pages
10.12677/CES.2023.113092

西藏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素描课程的教改模式

李文博,苏迅帆,邢震

西藏农牧学院,西藏人居环境研究中心,西藏 林芝

收稿日期:2023年2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8日

摘要

素描课程是西藏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对西藏农林高校园林专业素描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兴趣等方面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查)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模式,旨在为西藏园林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建议。

关键词

西藏,农林高校,素描,教改模式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l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 in Tibet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Wenbo Li, Xunfan Su, Zhen Xing

Tibet Human Settlement Research Center, Tibe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Nyingchi Tibet

Received: Feb. 13th, 2023; accepted: Mar. 21st, 2023; published: Mar. 28th, 2023

ABSTRACT

Sketch course is the basic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ibe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location in the garde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is paper, the sketch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ibe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interes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analyze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utlin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reform model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ibet.

Keywords:Tibe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Sketching, Teaching Reform Mod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素描主要解决物体造型、透视、光影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园林专业来说,素描是基础课程,在整个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1] 。素描课程的开设,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素描空间表现、画面布局、结构表现和光影效果的表达,掌握几何立体素描表现、静物写生中的空间布局和素描关系处理、风景写生中空间层次表现,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表达和对事物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西藏农牧学院园林专业《素描》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兴趣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探讨建议,旨在为西藏园林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建议,为西藏农林高校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借鉴。

2. 西藏农林类高校素描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背景

西藏农林类高校素描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后期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如空间思维、造型、透视训练等内容均与《设计初步》、《色彩》、《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联系紧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当下,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人才培养角度,单一课程知识点已不能满足当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西藏农林高校素描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即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要摆脱过去单纯考虑素描的专业性和表现性,转为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从课程设计角度,传统教学中造型训练、临摹、写生等环节是素描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专业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任课教师须在有限课时前提下,在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基础上,还须拓展学生学习途径,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想象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从专业定位角度,西藏农林高校园林专业是培养身心健康、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美术学专业不同,要符合“农”、“林”专业特点和地方实际,以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 教学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素描是艺术领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极强的表现力,对于学生的认知、感知能力提升具有很好的效果。它的研究与应用对于藏式园林建筑的构造、审美、保护与传承,对于人居环境中景观设计美感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考试(考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逐一探讨。

3.1.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析

西藏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素描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32学时(2学分),是园林专业必修课,主要对构图、透视、写生等环节进行讲解与训练。由于课时较少且教学要求又比较高,导致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中产生一定的矛盾关系。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能完全对课程进行理解与掌握,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3.2. 教学方法分析

西藏农林类高校生源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教育背景差异性较大,90%左右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基础,教学进度缓慢,在课程设计上,由于课程总学时少,在教学方法上,为使教学内容全部完成,不得不沿用“大锅饭”的教学方法,没有实行层次教学方法,导致吸收快的同学提升不高,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理念没有体现出来。

3.3. 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西藏农林类高校所招生的学生有区内和区外学生两部分,基础教学质量的差异性导致很多学生教育背景差异性较大,由于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素描课,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和作业量的增加,致使学生在主观方面对专业的学习产生了排斥心理,从而影响专业学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低。

4. 西藏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素描课程的创新模式

4.1. 教学大纲的更新

2022年园林教学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进行了修定,新制定的素描课程教学大纲,主要体现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三大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增强了课程元素丰富度。

4.2. 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园林教学团队依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一是在课程设计环节上,加强了素描课程元素的贴合性和实际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素描的乐趣,增强课程体验感;二是在课程作业安排环节,因人而异安排课程作业,由于生源的教学背景不同,学生对于教学接受能力不同,针对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在完成必修的课程后单独安排难度程度高的课程作业,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在授课内容中,增加民族特色课程内容,如在透视环节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藏式建筑透视训练,丰富了教学环节中对于透视的练习内容;四是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重点增加了“临摹 + 写生”的实践训练环节,强调学生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训练,为今后继续进行后期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五是在感知能力培养上,增加了艺术修养鉴赏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名画的鉴赏,感知和欣赏经典名画的线条、构思、造型,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感知力。

4.3. 教学方法的创新

1) 传统教学的教授与创新

素描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给了我们极大的便利,对于初学者来说,传统教学有积极的一面,对于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具有积极意义。传统教学中“教与学”“教与临”“教与摹”的几种方法,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具有很好的作用,能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正向作用,但对于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相对不够的同学,这类方法的适用性就显得“捉襟见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现场教学方法,进行示范性教学,可以很好地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及时“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专业学习水平。

2) 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部分学生不能在线下进行上课,针对这一情况,园林教学团队积极加入到网络课程的教学部署当中,采用“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利用QQ课堂、微信、腾讯会议等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多渠道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线上教学的优点是资源丰富,能够很好地弥补现场教学的不足,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线下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认知水平,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2] 。

4.4. 考试方法的创新

课程考试(考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结合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按要求独立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考试改革,注重教学过程,细化教学模式,考核采用课堂习作成绩(40%) + 平时成绩(10%) + 期末考试作业(50%)三部分构成,以此强化学生对绘画技法的掌握及应用。

5. 结语

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的素描课程与传统美术院校和综合院校的素描课程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园林专业的素描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构图、透视、造型、认知等能力,为后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2022年11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3] ,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但同时素描作为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也为学生们打开了新的认知大门,增强了学生利用美学思维模式,解决相关问题的科学能力,在“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跨专业、跨学科建设成为农林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发展途径,艺术的融入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

西藏人居环境教学团队项目(20191[2022]-1)、西藏自治区园林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0111)。

文章引用

李文博,苏迅帆,邢 震. 西藏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素描课程的教改模式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l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 in Tibet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3): 570-57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3092

参考文献

  1. 1. 包成香. 素描和色彩基础教学的方法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4): 130.

  2. 2. 姚正阳, 李桂荣, 乔丽芳, 郑树景, 赵梦蕾, 张毅川. 新农科背景下生态景观规划一流课程建设路径探析[J]. 高教学刊, 2022, 8(28): 46-49+53.

  3. 3.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2212/t20221201_1009975.html, 2023-02-0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