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11 ( 2021 ), Article ID: 46642 , 4 pages
10.12677/ASS.2021.1011437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出场及深层意蕴

齐道新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10月26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16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3日

摘要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概念,清晰地厘清其内涵和外延至关重要。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马克思一生从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这两个概念,而是以“这种历史观”代指“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容的。而“历史唯物主义”最初是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出场的,在批判、否定之后恩格斯又赋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史观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恩格斯在阐释和使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过程中更加强调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深层意蕴,唯物史观,原初语义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Its Deeper Implications

Daoxin Qi

School of Marx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Oct. 26th, 2021; accepted: Nov. 16th, 2021; published: Nov. 23rd, 2021

ABSTRAC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a fundamental concept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it is important to clearly clarify its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Marx never used the concept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in his life, but used “this conception of history” to refer to the content of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He never used the concept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in his life.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Engel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and using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uts more emphasis on class division and the class concep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Engels, in his interpretation and use of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lass division and class struggle.

Keywords:Historical Materialism, Deeper Implications, Materialist View of History, Primitive Semantics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概念,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一般来说,这种极端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应该具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且不宜与其他概念混淆串用。然而,在具体的学术研究和宣传运用过程中,学界及其他运用主体向来将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基础性概念不加区分地等同混用,不同主体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自己的喜好采选自认为合适的称谓,这难免导致许多误解和尴尬。历史唯物主义是否等同于唯物史观,二者之间是否有微妙的差异?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不仅关涉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概念的关系,还涉及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看待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必须进行仔细且深入的研究。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还原历史语境是厘清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只有回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初语境中才能辨识“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原初指涉,厘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其相关概念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增强“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使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出场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从一出场就天然地与唯物史观相联结,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初语义指涉就不得不首先探明唯物史观的真实意涵。唯物主义历史观(Diematerialistische Anschauung der Geschichte)与唯物史观(Materialistischer Geschichts Auffassung)两个概念内涵大体一致,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但在这部文献中他们未曾直接使用过唯物史观或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两个术语,而是以“这种历史观”来呈现的,“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 [1],在这里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将“这种历史观”理解为唯物主义历史观。那么“这种历史观”是什么意思?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言以蔽之。“这种历史观包括用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来描述真正的生产过程,把不同阶段的资产阶级社会设想为全部历史的基础,用资产阶级社会来描述各种理论产品和意识形式,并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1] 这段论述揭示了“这种历史观”认识历史的立足点、方法论原则及其基本原理,使之成为马克思哲学得以超越以往思辨哲学的关键。这里所提到的物质生产、市民社会、社会意识形式等基本要素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基础。马克思在这里虽从未提出和使用“唯物史观”这一词汇,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概念就已经算是初步形成了。“这种历史观”自然也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马克思虽对“唯物史观”多有论述,但“他再也没有回到唯物史观的概念上” [2]。历史唯物主义则出现于马克思逝世之后,其更是未曾提及。

与马克思不同,恩格斯多次在不同语境中提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概念。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恩格斯指出,“德国经济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 [3],换句话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剩余价值学说得以形成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产生的基础。1870年,他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指出:“这种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被马克思所发现的。” [3] 在这里,恩格斯很谦逊地表达了是马克思最先发现了由两人共同缔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1859年,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指出,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已经在本书的序言中简要地阐述了”。他在序言中转载的正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种历史概念”的基本内容。以此,我们可以大致清晰地确定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涵和外延。

与“唯物史观”一样“历史唯物主义”也并非由马克思提出来的,真正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丰富内涵的是恩格斯。从现有文献看,恩格斯第一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词汇是他在1890年8月至康·施米特的信件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指责“许许多多年轻的德国人” [3],恩格斯在这里批评一些德国青年学者将“唯物主义”当作一个标签,当这个标签与历史相结合时,历史唯物主义就诞生了,它是作为一个构造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套语出现的。恩格斯对德国青年学者的批评有其具体的历史原因,1890年德国学者保·巴尔特将唯物主义历史观误解为“经济唯物主义”、“经济史观”,即将经济因素误解为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力量,巴尔特的错误观点在社会民主党内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德国青年派学者加以模仿,为了抵制这种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歪曲,恩格斯对其加以批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唯心史观的批判导致唯物史观的出场,而对“经济唯物主义”的批判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出场的真实动因。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在这一历史语境中恩格斯所提到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所阐述的“这种历史观”基本内容并不一致。

令人意外的是,在之后的阐释中恩格斯开始在肯定意义上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词汇。1892年,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Historical Materialism)进行了初步阐释:“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词汇表述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他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是所有历史事件成为可能的原因和动力。” [4] 恩格斯第一次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的历史观。同年,恩格斯以《论历史唯物主义》为题将这一部分论述译成德文。此后,“历史唯物主义”便渐渐被用来表达唯物主义历史观了。

3.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深层意蕴

明确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深层意蕴同样不能抛开唯物史观。恩格斯在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后(恩格斯《致科恩–施密特的信》,1890年8月),他在给约尔格–布洛赫的信中再次提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 [5] 而在同一封信中,恩格斯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指出他在《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中已经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最详细的阐述” [4]。两年后,在《社会主义从思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他说:“这本书为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辩护。” [4],这是针对英国一些学者对唯物主义的反感所说的,这句话别有深意,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强硬地表示这里所提到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你们所讨厌的词汇;二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就是之前许许多多德国青年用来构造体系的套语;三是“我们”现在已经正式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并且我们现在捍卫它。同样,在这篇导言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思想作了唯一的直接陈述:“他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来表达那种把生产力发展、交换方式的变化、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视为所有历史事件得以产生的原因和动力的历史过程概念。” [5] 根据恩格斯所表达的内容,联系恩格斯《反杜林论》与《费尔巴哈论》中所表达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加入了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内容,并且指出要从政治上层建筑角度来看待重大历史事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的一个不同之处。

恩格斯如此赋予“历史唯物主义”更多意义,有特殊历史因素的影响。在阶级斗争成为主题的20世纪90年代,思想理论战线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恢复唯物史观的全面性,强调无产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只有首先让无产阶级接受革命思想和秉持阶级意识,无产阶级才可能有意识地坚持历史使命,进行革命运动。正因为此,恩格斯才在批判、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阶级斗争、政治上层建筑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重申物质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并把此归结成重大事件得以发生的动力和原因,这就是他为之辩护的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将《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的唯物史观思想附之于青年们用来构造体系的套语的“历史唯物主义”名下,既重申了他和马克思的思想,又利于通过德国青年易于接受的术语争取他们。自此之后,历史唯物主义便完全抛弃了原来的套语形态,以成熟的形态表达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合法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强调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是由恩格斯承认、阐释并赋予其合法性基础的,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却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在1893年给F. Schmuilhof的信中也说:“马克思的补充材料确实是一个来源!” [5] 材料即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手稿主要讲述实践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使得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同历史唯物主义所指连接起来,同时也指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源头问题。马克思虽然一生未曾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但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基金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重点项目“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溯源及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20ECNUMY03)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齐道新.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出场及深层意蕴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Its Deeper Implications[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1): 3197-320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11437

参考文献

  1.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44.

  2. 2. 张奎良. 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和特点[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2): 48-55.

  3.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97, 204, 772.

  4.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87, 591, 593.

  5.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08-509, 502, 508-50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