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1922 , 8 pages
10.12677/CES.2023.112055

基于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衔接发展模型的大学生农创客项目研究

王季,应菊英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28日

摘要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将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衔接,让学生“真学”、“真做”中提升技能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对于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了从案例库、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三大学习场境的高校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衔接的发展模型,并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农创客基地活动进行实证检验,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改革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实训基地,产教融合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Farmers and Makers” Proje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ocial Service

Ji Wang, Juying Ying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Zhejia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Dec. 12th, 2022; accepted: Feb. 20th, 2023; published: Feb. 28th, 2023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s a significant approach to the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nnecting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social servi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skills while creating social value in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ituational learning,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ocial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three learning fields of case base, practice field and practice community, 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test with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armers and makers” base in Zhejia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providing a path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ocial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al Teaching, Social Services, Training Bas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教育 [1]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当前实践教学存在过程缺乏行业专家深度参与,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需求,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短板等问题 [2]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课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校热企冷”问题,表面上看是企业的经营状态和理念与教育观念有一定差距,校企合作中对企业激励性不强、校企合作的风险责任不明确等造成的 [3] ,根本原因是校企双方没有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

将自身丰富的资源直接用于解决社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提供服务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社会服务的方式有从独立服务走向嵌入教学与科研当中的趋势 [4]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项目衔接,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开放型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真做”、“真学”,同时创造社会价值;一方面,在社会服务项目实施中,让行业专家、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与课程开发,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共赢的目标。

本文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尝试建构一种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衔接的发展模型,并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农创客基地活动为例进行实证检验,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模式改革提供路径参考。

2. 理论模型构建

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5] ,这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认同。然而,实践教学涉及影响因素非常多,社会服务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要深入分析其活动机制,需要构建更为清晰的理论模型。

2.1. 从案例库、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

巴拉布(Sasha A. Barab)、达菲(Thomas M. Duffy)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情境理论融合,坚持知识是通过经验而情境化的观点,提出了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的学习环境理论模型 [5] 。本文基于该理论模型,结合案例库学习的深刻内涵,建构了一个从案例库、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的学习理论模型(图1)。

Figure 1. The model of from case base, practice field to practice community

图1. 从案例库、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学习场境理论模型

本模型中包含案例库、实习场、实践共同体三个学习场境。在这些场境中为学习者创设三种不同参与程度、不同复杂程度的学习条件。学生通过在不同场境的学习与实践,不断发展自身的认识能力,提高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从学生、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身份转换。

2.2. 不同学习场境及其意义

案例库。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 [6] 。案例的作用是它填补了学生在经验上的空缺。案例呈现了他人应用概念和技能的经验,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提供决策参考。案例库就是案例资源的集合。研究证明,在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活动时,案例库作为提供所需信息的资源能发挥最大作用 [7] 。

实习场。实习场把真实的活动安置在一种涵盖了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将遇到的大多数认知需求。在这个情境脉络中,学习者虽然不是真实活动的参与者,却能够实践那些他们将在校外遇到的活动 [5] 。如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抛锚式教学以及认知学徒制都是实习场概念应用的例子。

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是一类依托项目(或活动)而建立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活动为载体,蕴涵着实践者在社会交互中的多种层次参与。它提供给实践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社会交互的机会,通过边缘的和核心的参与,形成共同体的共识性知识 [8] 。项目作为维系学习者的集合,是更大系统的一个部分,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共同体中个体(实践者)承担着项目的社会职责。

2.3. 参与者身份转变

学生。学生多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涉入到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身份限制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无论人们如何呼吁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现实的情况就是,学生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相对于教师和成人,学生明显处于弱者的态势,他们的任务就是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9] 。

学习者。从身份的教育来理解,当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时,个体实际经历了一种转变,即由学生身份向学习者身份的转变。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走向对“学习力”的关注,即更关注学习者知识和经验、策略和反思、意志和进取等基本素质,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活动、协作和交往,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学习者全面、个性发展的目标 [10] 。

实践者。在真实学习场境中,个体作为具有共享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真实任务的共同体成员,随着不断进行再生产活动,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熟实践的示范者轨迹前进,从新手逐步到熟手再到专家 [11] 。个体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共同体中的参与获得身份发展和再生产,实现从学习者到实践者身份转变。实践者与学习者最大的差异在于,不仅对自身发展负责,更要承担实践活动结果的社会责任。

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衔接的模型

3.1. 从案例教学、实习实训到项目实践

根据从案例库、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发展理论模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应该遵循从案例教学、实习实训到项目实践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与社会服务相衔接。其进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由于大学生在入学时,没有什么相关专业实践背景,参加相关课程学习,只能书本上获得相关专业理念与知识。在这个阶段,发挥相关案例作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是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认知的必然途径。

其次,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获得一些专业相关基础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必须组织学生进行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该创建结构不良的、提供学生反思机会等的实习实训场景,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思维技能的指导和建模,通过合作性和社会性学习,发展学生综合问题解决能力。这是学生思维发展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必由路径。

其三,在前两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该提供真实环境的项目,从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到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实施,并对项目实施结果负责。让学生在完全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以及在情境化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与积累经验,并在现实情境问题解决中,获得自我激励与实现自我发展。同时,通过真实场境的实践达成项目实施目标,提供对社会有价值的服务。

3.2. 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要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或实训基地)要构建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的学习场境,其主要目标是将学生以学习者身份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的边缘参与,发展成为实践共同体中核心专家。结合上文实践教学发展模型来看,实训活动应该包含三方面要求:一是实训场境的复杂程度。实训现场要创设与现实环境相一致或者相似的复杂场境。从完成基于简单场境的任务,发展到基于复杂场境的任务。二是完成实训工作任务。根据相关程序与复杂的规则,在教师指导下,逐步达到现实场景中生产经营要实现的目标,完成实训工作任务,创造社会价值。三是学生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提高程度。学生在整个实训环节中,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得到预期的提高,实现从边缘参与者到专家的角色转变。实训活动三方面要求的达成程度,可以用来衡量实训活动的难易程度。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该拥有企业实训环境,专业的实训教师队伍,先进的操作设备以及良好的管理规章制度 [12] 。在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两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实训基地硬件条件,包括场所、设施、设备、工具等。实训基地软件条件,包括教学指导人员、实训方案、实训教材、操作手册、基地管理模式等。高校实训活动在基地硬件条件的支撑下,通过不断完善实训运行模式,使参与实训学生在学校与企业联合创设的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场境中开展学习,通过训练成为合格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实训成果(包括生产的产品或实现的销售额等)应该具有相应价值,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4.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农创客”项目

4.1. “大学生农创客”培育基地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农创客”培育基地是在当前我国倡导培育“农创客”“新农人”的背景下,依托学校供销系统行业背景,在前期开展“农创客”活动积累的经验基础上,于2021年正式挂牌成立的。学校负责社会服务的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供销系统农产品流通体系成员企业创建生产经营实训环境,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合作经济学院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专业以及应用工程学院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组织师生团队参与基地建设。

4.2. 基地的“三新”“三共”特点

“三新”是指学校以互联网+校园展、+社区展为主要形式,贯彻新供销、新农创、新零售理念,推动农创客培育活动的深入、可持续实施。新供销,即在数字农业大发展背景下学校主动承担供销系统助力乡村振兴职责,即依托供销系统智慧庄稼医院、共富大蓬车等平台,发展农村新型流通体系;新农创,即在我国大力倡导开展“农创客”培育的背景下,承担培育经贸特色“农创客”社会责任;新零售,即在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智慧健康饮食理念,探索发展社群营销等互联网+农产品新销售体系,拓展产销对接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三共”是指学校大学生农创客培育项目“共建、共创、共服”的实施模式,即基于学校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开展“校企共建”,通过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实行“师生共创”,基地实现服务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校企师生生产生活的“三方共服”目标(图2)。

Figure 2.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iagram of “three new concept” and “three cooperation”

图2. “三新”、“三共”结构功能示意图

4.3. 农创客培育活动情况

2020年以来,学校先后组建二十多支“大学生农创客”队伍,参与在校大学生以及农民学员累计80余人,开展了以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竞赛活动、农产品入校园展销活动、农产品销售路演活动为典型的教学改革活动共48次,推动优质农产品进校园、进社区、进杭城。

4.3.1. 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竞赛活动

活动主要面向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在完成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理论与操作规程培训的基础上,采用竞赛方式,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检验。学员从了解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开始,到通过实操掌握快速检测技术。整个教学过程由应用工程学院食品与营养专业教师指导。

实训过程由讲解、演示,分组实训、检测,撰写报告,评定分数,评定奖项五个步骤组成。参照从案例库、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模型,活动整个过程基本涵盖了三个学习场境。

案例教学:老师演示操作过程,并进行详细讲解。

实习实训: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农产品的检测过程。

项目实践:学生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各人按照自己的分工完成相关的操作,最终达成项目结果,即形成检测报告。

根据上述实训基地三大要求评价本活动的特点:一是本场景属于简化的场景,环境复杂度不高;二是活动完成了实训要求,但相关的程序与规则比较简单,现场实践要求不高。三是学生在整个实训的过程,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提升的程度有限,学生未能实现从边缘参与者到专家的角色转变。因此,活动属于初级农创客活动。

4.3.2. 农产品入校园展销活动

本活动参与者是校内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在供销系统相关商家提供农产品货源清单的基础上,学生参与经营活动,经历农产品进校园销售的实践过程,以达到掌握农产品营销各项技术并获得实操经验的目标。活动聘请了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展销活动的方法过程由导师做适当指导。

整个实训过程由准备阶段的选品、宣传推广、团购、订购货品统计;实施阶段订购商品的对接、货品的运输、货物清点、货物整理、提货、货品的储存、收款;总结阶段的资金结算、剩余货物处理、工作总结等步骤组成。从整个过程分析,涵盖了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的流程。

实习实训:学生从选品到收款结算整个过程,自己动手经营农产品。过程中,导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具体指导。

项目实践: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一个经营主体(即实践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根据前期项目分析形成的任务清单进行分工。各人按照分工完成相关的操作,最终达成项目结果,实现了农产品销售。教师在活动期间只做适当指导。

根据实训基地的三大要求评价本活动特点:一是本场景环境比较复杂度,对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决策可控性小,但前期调查缩小了选品范围;二是相关的程序与规则比较复杂,现场实施的要求较高。三是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有较大提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助于实现从边缘参与者到专家的角色转变。由于客观条件影响,活动过程复杂程度、学生参与程度、学生自主程度均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活动属于中级农创客活动。

4.3.3. 农产品销售路演活动

活动参与者是农民学员(即学员就是农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者),基于前期教学学到农产品经营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参与整个实战活动。在活动中农民学员以经营者身份参与营销路演活动。活动还聘请了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并聘请农产品运营公司的负责人担任企业导师。

活动的选品、宣传推广、订购货品、商品的对接、货品的运输、货物清点、货物整理、货品的储存、收款、剩余货物的处理等过程均由农民学员负责。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只在选品、宣传等关键环节提供参考意见。从整个过程分析看,本活动实施了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的流程。

实习实训:农民学员是营销活动的主体,企业与学校导师只做适当指导。

项目实践:由2~4名成员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各人按照自己的分工完成相关的操作,最终达成项目结果,实现了农产品销售。

根据实训基地的三大要求评价本活动特点:一是本场景环境复杂度,对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决策完成没有可控性;二是相关的程序与规则比较复杂,现场实现的要求较高,达成活动目标的难度大。三是学员通过活动,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有较大提升。这些学员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经验,有助于实现从边缘参与者到专家的角色转变。因此,此活动属于高级农创客活动。

4.4. 项目成效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农创客”培育基地活动检验了本实践教学发展模型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培育了一批以农产品营销专业学生为主,校内大学生与农民学员相结合的“农创客”队伍。二是开展活动近50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模式缓解居民买菜难、破解农民学员卖菜难,累计公益销售农产品100多万斤,为20多个社区提供了数万斤零利润优质食材。三是活动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浙江教育报、浙江工人日报、中华合作时报等多家媒体以《浙经贸职院:创新涉农服务助力共富》、《浙江经贸职院产教融合助力共富把山区好产品带出大山》等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

5. 结论

5.1. “三共”大学生新农创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支撑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三共”大学生新农创校内实践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创设真实场景的人才培养环境,创新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实施推动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项目通过“三共”大学生新农创校内实践基地开展了多次活动,实践证明基地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项目实施成效也助力了企业发展,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

5.2. 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结合模式有助于持续培养技能实战型人才

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跨界的产教融合。高校和企业将各自的一部分资源拿出来进行合作共建,达到资源互补、发展共赢目的。真正的校企合作一定是基于共赢的。因此,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能否帮助企业发展,为企业带来价值,是校企合作能否持续开展的关键所在。

“三共”大学生新农创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就是将人才培养的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合,让高校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充分了解与深刻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完整过程,提升实战技能。同时,企业可以利用产教活动创造价值,如生产合格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培育企业预备员工等,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5.3. 本实践教学发展模型的研究价值

通过研究,构建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衔接发展模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一,本项目构建了高校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衔接的发展模型,深入阐述了案例库、实习场、实践共同体的意义及在实践教学中的要求,为实践教学改革中不同教学场景的创设提供了参考。其二,高校创设不同学习场境,通过案例教学、实习实训到项目实践,实现参与个体从学生到学习者,进而成为实践者的身份转换,将学习者从项目的边缘性参与到成为行家里手,适时为社会输送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社会价值,为企业持续参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在当前我国倡导“工匠精神”的背景下,本模型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改革提供路径参考,也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大国工匠”的打造指明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基金项目

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科研项目(编号:ZJCV2022B02),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1108)。

文章引用

王 季,应菊英. 基于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衔接发展模型的大学生农创客项目研究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Farmers and Makers” Proje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ocial Service[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2): 332-33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2055

参考文献

  1. 1. 肖少平. 培养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124-125.

  2. 2. 曾贵, 徐运保, 李轶敏. 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与优化——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H的金融工程专业为例[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20, 159(1): 107-111.

  3. 3. 许毅.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4): 205-206.

  4. 4. 王东芳, 管蕾. 我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定位与方式——基于112所高校《大学章程》的分析[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下). 天津: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5. 5. (美)戴维∙H∙乔纳森, 等, 编.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郑太年, 任友群, 等,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4-53.

  6. 6. 郭敏. 基于案例学习的道路网智能选取方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 56.

  7. 7. 冯锐, 杨红美. 基于案例推理的问题解决[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1(2): 14-21.

  8. 8. 赵健. 学习共同体[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72.

  9. 9. 邱德峰. 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建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8: 83.

  10. 10. 裴娣娜. 学习力: 诠释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视野[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36(7): 3-9.

  11. 11. J∙莱夫, E∙温格. 情境学习: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 王文静,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2. 12. 刘欣月.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1: 8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