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4834 , 7 pages
10.12677/CES.2023.114131

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 思政课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分析

李宗芝

南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23年3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15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28日

摘要

新媒体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已广泛使用,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其学习、生活、社交都深受新媒体的影响,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支撑。基于新媒体背景下,通过运用文献法、实证调研等方法,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总结探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的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综合能力素养、提高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四史”教育的自主性、丰富新媒体多元化的“四史”教育形式三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来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新媒体,“四史”教育,现状,路径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Four History”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Status Quo and Path Analysis

Zongzhi Li

School of Marxism, Nanning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Mar. 16th, 2023; accepted: Apr. 15th, 2023; published: Apr. 28th, 2023

ABSTRACT

New media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audience of new media, their study, life, social media a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new media,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ir li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etting up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our history”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ums up and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our history”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cavat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ed way to promote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our history”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to carry out the “Four history” education by using the new media, improving the autonom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Four history” education by using the new media, and enriching the diversified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forms by the new media.

Keywords:New Media, “Four History”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ath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多次作出部署,多次重申“四史”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将“四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抖音等程序为代表的新媒体广泛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群体,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浏览信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表达情绪、反映意见的重要载体,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人生的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2018年4月,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1]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利用新媒体等媒介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课题。200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通知指出:“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善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2]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式、手段等创新。” [3] 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中指出:“要统筹用好新媒体、新媒体、融媒体、‘两微一端’开展生动多样的学习宣传。” [4] 国家相继出台的指导意见和政策,从战略层面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于此,本文着眼于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探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总结探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的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求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路径。

2. 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状况,对包含广西大学、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学院等在内的10所驻邕高校在校的951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以下两个个方面内容:一是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等,二是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应用新媒体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基本情况调查

2.1.1.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频率高且目的差异化明显

2023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5] 。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力军,在网络信息以及新媒体应用方面使用频率极高。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长在1小时以下的有89人,占比9.36%;1~3小时(含3小时)之间的有478人,占比50.26%;3~5小时(含5小时)之间的有328人,占比34.49%;5小时以上的有人56,占比5.89%。使用时间越长,越表明大学生受新媒体的影响越大。另外,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目的呈现差异化、个性化的特点。76.9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时政热点”,选择“休闲娱乐”的占78.16%,选择“购物消费”的占68.23%,选择“趣味笑话”的占49.57%,选择“潮流时尚”的占41.59%。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体育资讯、旅游出行等方面。这说明,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和行为选择产生较大影响 [6] 。

2.1.2. 大学生对在思政课中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认可度较高

新媒体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这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能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与思政课教育的相关知识。网络问卷表明,在“如何看待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融入思政课教育”的问题上58.68%的学生选择了“内容丰富,有吸引力”。新媒体的普及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特别对于“四史”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到思政课的教育当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愿意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反映较好。

2.1.3. 高校重视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融入思政课教育

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育时须重视新媒体的力量,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问卷调查显示,在“如何评价学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课教育的方式”的问题上,47.53%的学生认为“方式新颖,乐于接收”。可见,目前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高校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多方式多案例开展思政课教育,并不断融入“四史”教育的内容,不断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提高运用新媒体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的效果。

2.2. 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综上,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育产生的影响逐渐扩大,正改变着、重塑着思政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这给高校思政课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已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育以及如何融入“四史”教育的重要性,主动运用新媒体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并在实际中取得较好效果。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2.1. 思政课教师利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能力素养有待提高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主体,其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效的大小。调查显示,越来越多思政课教师重视运用新媒体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大学生对新媒体在思政课的运用认可度比较高。但调查也表明,少数思政课教师对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利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效果不佳。问卷调查显示,在“如何评价思政课教师利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方式”上,30.81%的学生认为“方式新颖,效果一般”,15.98%的学生认为“用与不用都一样”,而5.68%的学生认为“不了解”。可见,尽管有的教师已经利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另外,调查显示,在“思政老师在上课时是否使用过新媒体开展教学”时,29.02%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使用”,34.07%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使用”,27.34%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使用”,8.94%的学生选择了“从未使用”。这表明,是否采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素养。

2.2.2. 大学生对利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接受意愿有待加强

新媒体的普及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不少学生通过新媒体快速了解世界形势、国家大事、社会事件,并能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平台发表观点、阐明立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腐倡廉、一带一路、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等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但调查也显示,部分学生对利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接受意愿不高。尽管新媒体提供了快捷、方便地交流平台,但有些学生不乐意在通过新媒体接受包括“四史”在内的思政教育,个别学生甚至产生反感和排斥的情绪。在“你是否愿意通过新媒体接受思政课教育”上,只有18.19%的学生选择了“很乐意”,21.14%的学生选择了“可以接受”,47.53%的学生选择了“无奈接受”,13.14%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

2.2.3. 新媒体在“四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有待丰富

新媒体在“四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有待加强。当前新媒体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程度不够,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比较喜欢用课件、视频的方式进行授课,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用不充分。在“你觉得学校目前利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内容如何”上,27.87%的学生选择了“内容丰富有吸引力”,55.31%的学生选择了“内容单一”,而10.20%的学生认为“乏味,没新意”,6.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这表明,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的内容参差不齐,部分内容缺乏吸引力,方式也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够,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没能充分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高校的思政课教育大多还是仅停留在运用新媒体作为教育媒介进行教学授课,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作为“四史”教育载体的优势和功能,主要教育方式也没能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新媒体平台丰富的教育内容和资源无法有效地融入“四史”教育的课堂内,由此便不可避免地反复出现思政课课堂仍然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状。

3. 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面对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1. 教育主体: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的影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这就对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在思政课中融入“四史”教育,教师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二者缺一不可。从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来看,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教师尚未普及,存在着要求和能力不匹配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新媒体应用到“四史”教育的内容、形式、过程和效果。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差距。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的结构水平不尽合理,在年龄、职称、学历、经验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以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无法及时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无法适应网络信息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以致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到位和不充分,无法熟练掌握新媒体技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2. 教育客体:大学生价值认知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与局限性

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新媒体在思政课中融入“四史”教育的效果。大学生从高中生阶段来,其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必然带有高中生特点。在高中阶段,繁重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使得学生更重视知识素养的养成,对政治素养重视不够。大学生对思政课以及“四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新媒体中各种信息缺乏足够的政治敏感度,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从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当今大学生校园乃至课堂上,都能看到很多的“低头族”,大学生拿着手机刷抖音、看微博屡见不鲜。新媒体平台中每天有大量娱乐新闻、搞笑信息甚者恶搞短视频在传播,这些内容往往标题醒目、时长短,容易带给人观感的愉悦。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追求心身的放松,心情的愉悦,这正好与新媒体偏娱乐化的信息传播内容相契合,极易让大学生长期沉迷在新媒体中寻求自我解放的快感。大学生在自我表达和价值追求上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容易给大学生造成对新媒体自由应用的误解,这不利于对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3. 教育介体:网络平台建设内容的匮乏与形式的单调

随着新媒体在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决定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必然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高校在新媒体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上相对落后,未能满足在新媒体之下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的需要 [7] 。一是在新媒体阵地硬件建设上,部分高校对新媒体平台建设投入不足,缺乏专业人员和团队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管理和运营。二是在新媒体平台软件建设上,部分高校在新媒体平台中关于“四史”教育的内容趋于形式化、固定化,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不够,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三是在新媒体平台“四史”教育资源整合上,部分高校没能充分认识新媒体平台资源的重要性,对平台中的“四史”教育资源挖掘和分类不够充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以致在进行思政课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四史”教育缺乏形象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内容。

4. 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育,寻找“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优化路径。从应用的师生主客体、介体等维度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具体路径。即,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综合能力素养,提高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四史”教育的自主性,丰富新媒体多元化的“四史”教育形式。

4.1.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综合能力素养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主体,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政课教育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8] 教育者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紧跟时代发展转变教育观念,自觉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新事物适应能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综合政治理论素养,通过理论学习、各类培训活动、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为思政课教育业务工作做好理论储备。二是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的教育理念。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转变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关注新媒体上各种热点话题,掌握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新地运用新媒体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三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有效运用新媒体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时效性问题,可以利用新媒体即时互动的优势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推动线上引导教育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充分融合,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和教育成效。

4.2. 提高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四史”教育的自主性

主体意识是指作实践主体的个体,“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 [9]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体现在了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大学生在接受和利用新媒体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有独立的学习选择权和主动权。一方面高校通过有意识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特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新媒体作为教育载体的作用,合理运用新媒体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完整健全的自主意识,增强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主体性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自身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判断和回应、信息筛选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意识,提升大学生主动应对和处理新媒体平台各种信息资源的技能,通过对新媒体信息内容的甄别、筛选、整理,增强大学生从新媒体平台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技巧,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四史”教育的自主性。

4.3. 丰富新媒体多元化的“四史”教育形式

为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育双主体综合能力和提升“四史”教育的实效,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中海量教育资源的优势,搭载新媒体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及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新媒体多元化的“四史”教育形式,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吸引力。一是优化新媒体平台内容设计。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设各类主题式的“四史”教育专题栏目,选取优秀的“四史”教育案例以图文并茂、微视频等方式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推介,定期更新推送,营造浓厚的“四史”教育学习氛围。例如可以进行优秀作品展示,大学生自主创设的微党课视频、结合“四史”教育自导自演拍摄的微型电影、大学生讲“四史”故事等,都是值得推送和宣扬的内容,既增加了“四史”教育的学习内容,也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二是搭建新媒体线上“四史”教育课堂。传统思政课课堂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可以创新地运用新媒体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线上“四史”教育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结合“四史”教育,由校团委、图书馆等各部门联合开展抖音主播之“我最喜爱的红色书籍”直播推介,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新媒体运用技能,也达到升华活动的目的。三是利用新媒体深挖“四史”教育资源。新媒体平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为高校“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保障。高校必须紧跟网络信息时代发展,充分深入挖掘有利于“四史”教育资源,并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整理,实现对“四史”教育资源及时有效的更新和挖掘,为大学生的“四史”教育做好资源保障。

5. 小结

新媒体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和青睐,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本文探讨了新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分析、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路径。新媒体深刻改变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载体。因此,运用新媒体开展“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不断提升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功效。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2022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路径与研究”(项目编号:2206028602202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李宗芝. 新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分析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Four History”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Status Quo and Path Analysis[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4): 849-85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4131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8/moe_27/tnull_455.html, 2002.

  3.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第3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306.

  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7/zhggs_other/201809/t20180914_348818.html, 2018-9-14.

  5.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s://cnnic.cn/n4/2023/0302/c199-10755.html, 2023-03-02.

  6. 6. 王晓霞. 当代大学生网络运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2): 106-111.

  7. 7. 龚强, 侯士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应用现状及其优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3): 81-84.

  8.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第3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330.

  9. 9. 赵雪红. 浅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J]. 教育与职业, 2013(36): 67-6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