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Vol. 13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73292 , 8 pages
10.12677/ORF.2023.135447

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

——基于CGSS2021的实证研究

郁雯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8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8日

摘要

大学生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学业的成就,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而社会信任感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特征和基础,它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以CGSS2021年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探究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升社会整体信任水平、提高制度信任水平等措施,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社会信任感,大学生,健康状况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Trust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GSS2021 Data

Wenhui Yu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Aug. 7th, 2023; accepted: Sep. 21st, 2023; published: Sep. 28th, 2023

ABSTRACT

The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own academic achieveme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The sense of social trust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and basis of social relation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CGSS2021 and SPSS 26.0 statistical softwa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social trust on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stat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social trust on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status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social trust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status. Therefore, we can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trust in society by improving the overall trust level of society and improving the trust level of the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Social Trust,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Statu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关键指标。健康在具有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还被认为具有工具性的价值。其工具性价值体现在对社会各行业能起到促进作用,比如说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增长、提升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居民人均收入、扩大了居民受教育的机会等等 [1] 。而作为我国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建设中的栋梁,为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状况是确保大学生发挥智慧贡献的首要前提。所以大学生健康状况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

“信”,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通常我们所说的社会信任感是指人们对于除了家庭成员以外的社会人员的信任度。社会信任感是对国家体制、社会体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可靠度、可信度的正向信念,是如今社会活动中众多联结结构的必要元素之一 [2] 。因此,探究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在下文中以CGSS2021年代替)的问卷数据为基础,通过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对于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上,是否社会信任感也存在其中,同时探究是否满足线性回归关系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提升社会信任感和提高大学生健康状况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社会信任感的研究通常集中在对社会信任感的影响因素上。从微观角度研究来看,李涛 [3] 、王佳 [4] 等人经过多次研究调查认为年纪、婚姻状态、工资收入、宗教信仰情况等个人因素会直接对居民的社会信任感产生影响。黄健 [5] 等人的研究认为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信任感,此外李俊青 [6] 等人认为感染过传染病会明显降低居民的社会信任感,并且感染的次数越多则信任感越低。从宏观角度研究来看,刘军强 [7] 认为平等观念这个因素尤其重要,在更平等的国家其社会信任水平也更高,在相对不平等的国家其社会信任水平也较低。也就是说,是否相信“善恶是否有报”可以预测居民的社会信任感。

关于健康状况在社会领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健康视为一项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具有特定的含义,它表明社会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个人和国家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二是一个国家国民的健康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学者们对于健康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一是针对不同群体的健康专项研究。最多的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方向华等人 [8] 研究表明自评健康是社会调查研究中表示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的最常用指标。或者以性别分样本研究,如翟淑云 [9] 的研究结果表示男性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比女性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更好。二是探讨了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比如,穆滢潭 [10] 认为医疗卫生治理体系水平会对居民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想彻底解决健康不平等等此类问题,首先需要健全医疗卫生治理的内在体系,从而提高医疗治理水平。此外,张检 [11] 认为居民个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对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越高越可以有效促进个人健康水平。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回顾,发现虽然有很多对于社会信任感和健康状况的研究,但更多的是分别从对其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论述,研究社会信任感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则相对较少,而聚焦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即CGSS2021年度的数据资料,以问卷中涉及社会信任感相关题目为出发点,系统地探讨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作用机制,为提高社会信任感和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提出研究假设:社会信任感与大学生健康状况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提高社会信任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

3. 数据选择和变量测定

(一) 数据选择

本文的数据样本来自于CGSS2021年的统计数据,从该数据中选取最高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样本,共采用1671份数据。样本中男性为804人,占比48.1%,女性867人,占比51.9%;在民族上汉族有1567人,占比93.8%,少数民族有104人,占比6.2%;在宗教信仰上,只有4.7%的人信仰宗教;在政治面貌上,大多为非党员,占比75.3%,党员仅为24.7%;在户口状况上,没有户口的人很少,仅占比1.1% (详情请参照表1)。

Table 1. Overall sample characteristics

表1. 总体样本特征

(二) 变量界定

在本文中选取最高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样本,共获得1671份有效数据,在CGSS2021年的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是A板块的第7a题;将健康状况设置为因变量,在CGSS2021年的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是A板块的第15题;将社会信任感设置为自变量,在CGSS2021年的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是A板块的第33题;将研究主题的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和户口状况共5项人口学变量设置为此次研究的控制变量。

(三)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GSS202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单因素ANOVA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来探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

4. 实证研究

(一) 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基本情况

本文在CGSS2021年的统计数据中的1671份有效样本中,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总体而言,认为自己不健康的人有74人,占比4.5%,认为自己健康的人有1212人,占比72.5%,认为自己一般健康的人有385人,占比23%,可以看出有七成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健康(详情请参照图1)。

Figure 1.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2021

图1. 2021大学生健康状况直方图

(二) 社会信任感的基本情况

本文在1671个有效样本中,通过对CGSS2021年的统计数据中的社会信任感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在“您同不同意在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这问题上,不同意的人有238人,占比14.2%,说不上同意不同意的人共有248人,占比14.9%,同意的人共1185人,占比70.9%,可以看出有七成左右的大学生同意这个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详情请参照图2)。

Figure 2. Histogram of Social trust in 2021

图2. 2021社会信任感直方图

(三) 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各人口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各人口变量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差异在健康状况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论男女都会追求良好的健康状态;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差异在健康状况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汉族比少数民族更想要获得健康的身心;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在健康状况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没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更想追求健康;不同政治面貌的差异在健康状况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共青团员的大学生越容易追求健康;不同户口状况的差异在健康状况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军籍户口的大学生更追求良好的健康状态(详情请参照表2)。

Table 2.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single factor ANOVA analysis

表2. 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

(四) 社会信任感与各人口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社会信任感与各人口变量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差异在社会信任感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论男女都会对社会产生信任感;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差异在社会信任感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会有社会信任感;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在社会信任感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没有宗教信仰都会有社会信任感;不同政治面貌的差异在社会信任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共产党员的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感更高;不同户口状况的差异在社会信任感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任何户口状态的大学生都会对社会产生信任感(详情请参照表3)。

Table 3.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single factor ANOVA analysis

表3. 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

(五) 社会信任感与大学生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CGSS2021年的统计数据中的社会信任感和大学生健康状况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社会信任感和大学生健康状况呈正相关(P < 0.01且相关性系数大于0),即社会信任感越高,越能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反之亦然(详情请参照表4)。

Table 4.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4. Pearson相关性分析

**.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六) 社会信任感和大学生健康状况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CGSS2021年的统计数据,以大学生健康状况为因变量,以社会信任感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β = 0.097, P < 0.01),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有正向预测作用(详情请参照表5)。

Table 5.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表5. 线性回归分析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上述对于CGSS2021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可以得出:认为自己不健康的大学生有74人,占比4.5%,认为自己健康的大学生有1212人,占比72.5%,认为自己一般健康的大学生有385人,占比23%,可以看出有七成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健康的。对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各人口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得出:虽然性别在大学生健康状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不管男女都有可能会追求良好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以及户口状况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汉族、没有宗教信仰,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和户口为军籍的大学生越追求健康的身心。对社会信任感与各人口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得出: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和户口状况对于社会信任感均无显著差异,只有在政治面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政治面貌为共产党员的大学生的社会信任感更高。对社会信任感和大学生健康状况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社会信任感和大学生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关系,可以说明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有着正向影响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关系,又以大学生健康状况为因变量,以社会信任感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有正向预测作用。

基于上述对于CGSS2021的相关数据的讨论结果,针对如何提升社会信任感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提升社会整体信任水平,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这需要从民俗文化入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诚信、人格修养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在大学生的个人信赖行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政府、社会和媒体都是社会信任体系建设的支撑者,他们要结合现实情况,积极地开展加强社会信任文化传播活动,把诚信文化与活动内容相融合,以此来传递理念、凝聚力量,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行之有效的信任体系建设环境,让社会的秩序变得更加稳定。

提高制度信任水平,从而改善健康公共环境。第一,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组织要强化自身管理,注重专业能力培训,健全信息披露等程序。第二,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和健全诚信档案,并制定相应的监管和处罚制度,尽快健全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法律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加违法行为的成本。第三,要加强对民生的关注,如医疗卫生、教育资源、住房保障等,以减少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首先是立足于民众的角度,以赢得民众的信任,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政策执行管理体系,使所有的政策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是要主动响应民意,对民意关注的问题和政策进行耐心讲解,逐渐提高他们对于外界的信任,优化健康公共环境,进而助力大学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

文章引用

郁雯慧. 社会信任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基于CGSS2021的实证研究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Trust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GSS2021 Data[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05): 4470-4477.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5447

参考文献

  1. 1. 王曲, 刘民权. 健康的价值及若干决定因素: 文献综述[J]. 经济学(季刊), 2005(4): 1-52.

  2. 2. 王泓. 新时代我国社会信任的构建与发展[J]. 甘肃社会科学, 2019(1): 200-205. https://doi.org/10.15891/j.cnki.cn62-1093/c.2019.01.028

  3. 3. 李涛, 黄纯纯, 何兴强, 等. 什么影响了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来自广东省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 2008(1): 137-152.

  4. 4. 王佳, 司徒剑萍. 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人际信任[J]. 世界宗教文化, 2010(4): 78-85.

  5. 5. 黄健, 邓燕华. 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 基于中英调查数据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12(11): 98-111+205-206.

  6. 6. 李俊青, 李响. 传染病经历对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 41(10): 42-58. https://doi.org/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20.10.004

  7. 7. 刘军强, 熊谋林, 苏阳. 经济增长时期的国民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追踪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12(12): 82-102+207-208.

  8. 8. 孟琛, 汤哲, 方向华, 等. 北京老年人认知功能对生存率影响的八年随访观察[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7): 66-68.

  9. 9. 翟淑云.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分析[J]. 特区经济, 2014(9): 226-228.

  10. 10. 穆滢潭, 袁笛. 医疗治理体系、经济社会资本与居民健康——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J]. 公共行政评论, 2018, 11(4): 29-51+178-179.

  11. 11. 张检, 蔡金龙, 何中臣, 等. 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20, 47(12): 2215-2218+224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