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7 No.08(2018), Article ID:26491,4 pages
10.12677/ASS.2018.78197

Exploring the Path of ESP Curriculum Refor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n a Case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ei W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 Shaanxi

Received: Jul. 30th, 2018; accepted: Aug. 13th, 2018; published: Aug. 20th, 2018

ABSTRACT

The new situation, new background and new requirements have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pread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under the strategic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of the leaders of the party, which requires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re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reform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ow to make changes in teaching, and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who can use language tool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spread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Key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SP Courses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ESP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王薇

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18年7月30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13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20日

摘 要

新形势、新背景、新要求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加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是把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中去的现实要求。本文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论述了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ESP (专门用途)课程的改革,教学上如何做出转变,培养出真正能够运用语言工具和专业知识用来传播中医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医文化,ESP课程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是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如何利用这个平台作为通向国际化世界舞台推广中医药文化是我们应该思考和研究的。

在我国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化发展不断加快时,我们仍面临着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许多困境和挑战,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缺乏 [1]。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培养不仅有丰富的中医文化知识储备而且拥有高水平的外语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双语人才是加快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有力途径。全国中医药类的院校承担着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ESP课程在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需求,也是实现“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2. ESP在中医类院校现状

2.1. ESP课程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的现状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Halliday与Mcintosh and Strevens在1964年合著了《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一书,ESP的概念在此书中正式提出。我国学者也在《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一书中定义了ESP,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学习和掌握某种特定职业、科目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 [2]。中医药类院校的ESP类课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批开设,表明了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对ESP课程的需求和发展需要。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医院校也相继开设ESP课程。例如陕西中医药大坐落于古城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陕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肩负着传承中医药文化,对外发扬,培养中医药国际传播人才的重要使命。现开设24个专业,其中除了人文学院外,其他所有学院的21个医学类专业都开设ESP类科技专业英语的课程,于本科生第五、六学期开设,共72个课时;其中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管理英语课程,于本科生第五学期开设,共36个课时。由此可以看出,本校的ESP课程主要在学生完成大学英语学习和尝试四六级考试后开设的。前四个学期各专业均学习大学英语,学习内容为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为其后面的专业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在后续ESP课程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由语言学习为主的英文原材料转为专业英语材料的阅读和词汇术语积累,使学生对其专业领域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培养学生将来进行专业领域方面文献阅读能力和并为其进行国外医学研究学习打下基础。

2.2. ESP课程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各大中医药类院校ESP课程不断发展进步,但ESP课程的开设的范围和种类上相对比较有限,分类不够精细,专业的针对性并不强,需进一步完善。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首先本校的ESP课程设置门类相对比较单一,对于医学类专业开设的只有科技专业英语,和市场营销类开设管理英语课程,学生的选择性较少,针对性并不强。甘肃中医药大学设有中医英语翻译、医护情景英语等八门ESP课程 [3],是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所设置的,范围更广,门类也更完整。其次本校的ESP课程均为必修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并不强。甘肃中医药大学的ESP课程中分为必修和选修,每学期都开设公共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进行选择。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堂不断变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但ESP课程的教学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开设的ESP课程为医学英语课程,课堂教学内容以医学词汇讲解和课文翻译,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性,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低等问题。教学形式单一,与大学英语的区别性不强 [4]。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本校的医学课程为科技专业英语,以医学英语术语教学为主,主要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也为医学类科普文章,缺乏和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 中医药院校ESP课程改革途径探索

3.1. 加强ESP教学研究和课程设置

尽管ESP课程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但ESP相关的课程研究还是比较有限,尤其是中医类相关的特殊用途英语课程的研究,各大中医高等院校对ESP课程的重视不够,ESP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如ESP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性,课程长短、课程目标等缺乏统一性。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各大中医高校应该增加对ESP教学的投入,在ESP课程开设时,进行科学性的研讨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来设立课程,而在设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与中医文化交流与发展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即专业需求和中医药传播 [2]。此外高校可以建立ESP课程管理中心对于ESP课程设置进行科学性研究,并且可以和专业老师开展课程合作和教学研讨,同时关注国内外ESP课程的研究动态,不断更新ESP教学理念并能够迅速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3.2.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ESP教学

专业用途英语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要求更高,ESP教学相对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更重视学生学习的动机,利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ESP的教学方法是更加有效,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ESP教师在课堂授课方式上面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或者情景式教学法,结合专业性和语言的趣味性,如在医学专业英语的课堂上可以开展病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对话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ESP课堂的主导者。

3.3. 采取ESP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当下在教育部推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着力推进高校慕课建设发展的情况下,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能逐渐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流,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习效率效果的有效方式。在这种主流的教学模式下,ESP课程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和微课等网络课程资源 [5],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线上课程的自主学习。同时ESP教师可搭建网络在线答疑平台,能够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提高ESP课堂的效率和效果。

3.4. 凸显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类院校ESP课堂的重要性

各大中医院校在学生大一时就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中医诊断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同时还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类课程,对医学基本知识和中医基本理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ESP教学设置在这些理论课完成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的课程应不仅仅在医学英语的词汇和术语学习上面,更应该在中医文化传播上面发挥作用。因此在ESP教学中,在基础医学英语词汇和术语学习的基础上,用中医药文化内容作为载体,用英文这门语言作为工具,让学生通过中医传统文化的翻译和英文写作的练习来传输中医文化 [4]。当中医药走出国门向世界推广时,中医药类的毕业生的对外输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用来正确解释中医的概念、理论和临床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如今各大中医院校都在与国外积极搭建中医药研究平台,例如陕西中医药大学证在积极建设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出去”、国外现代医学技术“走进来”,共同助力传统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因此,中医药类ESP类课程教学应该增加对中医药类材料的阅读以及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以及经典材料的翻译。这样就要求ESP教学的老师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即对中医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在中医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例如我校某位资深教授曾举例通过对“doctrine”一词的解释引入阴阳学说,引出阴阳学说“对立、互根、消长、平衡”的基本内容的翻译,即opposition,interdependence,waxing and waning,equilibrium。并且该教授对阴阳学说理论的理解十分到位,这种凸显中医药文化教学的英语课堂不但拉近了学生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6]。因此加强ESP师资专业知识的培训十分关键,使ESP教师可以在中医类的ESP课堂凸显中医文化。

4. 结语

ESP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延伸,是衔接学生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使用语言工具服务专业能力的关键课程 [4]。本文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ESP课程在中医药类院校中的现状,探索了ESP课程在中医药院校的课程改革路径。中医药类院校应该凸显中医相关专业英语的特色,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传承并且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

文章引用

王 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ESP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Exploring the Path of ESP Curriculum Refor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n a Case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7(08): 1341-134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8197

参考文献

  1. 1. 李朝, 何占义, 宿哲骞. ESP发展中的瓶颈: 师资, 课程——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2): 156-162.

  2. 2. 卢喆, 张文奕. 高等中医药院校ESP课程的定位及发展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26): 53-54.

  3. 3. 刘成, 王小芳, 金晓飞. 高等中医院校ESP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教学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27): 109.

  4. 4. 郭亚银, 师育兰, 周丽琴.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院校ESP课程探索——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为例[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9(3): 109-111.

  5. 5. 王岩.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ESP教学模式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 17(11): 130-132.

  6. 6. 李永安. 了解学生专业知识, 助力大学英语教学[J]. 文教资料, 2016(33): 177-17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