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1  No. 10 ( 2022 ), Article ID: 56948 , 5 pages
10.12677/ASS.2022.111059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王明霞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收稿日期:2022年8月15日;录用日期:2022年10月12日;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0日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校园文化有导向功能、意志激励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和创新功能。目前校园文化在各具体形态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牵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ngxia Wa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Aug. 15th, 2022; accepted: Oct. 12th, 2022; published: Oct. 20th, 202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progres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mor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the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has the function of guidance, the function of will encouragement, the function of behavior norm and the function of innov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each specific form, which limit its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ampus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整个大学范围内形成的,由师生、管理者共同创造出来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整合、创造、实践而形成的,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同样也是个整体。高校不仅要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养、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为教学目的,而且要在美丽的校园环境和独特的校园精神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以严谨的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培育良好行为习惯为途径,目标是建构优质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体系 [1]。

2. 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

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通过物质、行为、制度等表现出来的大学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受到熏陶,接着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发生改变,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笔者将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导向功能

在各种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了指引,这就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在学校里,一旦集体中的主导意识和价值取向形成了,整个集体就会以这样的主导意识和价值取向为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就像是约定俗成一样,以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是非对错。摸索出既符合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又满足自身成长需求的行为模式,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第一,政治导向。大学生们的社会经历一般来说都是很欠缺的,对待事情也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事情比较片面,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和思想的鼓动,造成政治立场不坚定。大学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例如:举办庆祝建党建国的晚会,参观革命根据地,周末理论大讲坛等等。进入新媒体时代,校园媒体也不断发展起来,大学有自己的官网、微博和微信,通过浏览上面的信息,大学生可以获得许多正能量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

第二,价值导向。随着学生们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多层次的需要不断凸显出来。目前,“00后”这一群体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文化起到了价值引导的作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会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各种思想进行辨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面临重大现实问题时能够坚守主流价值。

2.2. 激励功能

个体激励。每一个个体都是群体中的一员,校园文化由群体到个体,将普适性的思想传达给每一个个体,人人都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激励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群体激励。每一个个体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都处于集体之中。集体中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集体中的成员都受到这一共同价值的引导,使整个集体共同进步,在校园文化气氛的激励下,整个学校师生都受到精神激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3. 规范作用

在大学校园中,明文规定的制度是约束学生的一方面,还有一部分看不见摸不着的约束力就是校园文化的约束力。大家对校园文化的认同使学生有一种向心力,依照同样的秩序来做事,如果有违背了这种秩序的行为出现,就会受到集体的排斥。校园文化由内而外,由思想到行为,不断调整规范大学生的一举-动,使他们向社会要求靠近。并且,社会外界的评价和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也强化了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

2.4. 创新功能

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包括美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大学里,是学生的“众创空间”,大学生可以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大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政治,伦理知识的了解,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还能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四个自信,有助于大学生传承和创新主流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校园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的同时能够修养身心和增长知识,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根深蒂固,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补充。

3. 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3.1. 重物质呈现,轻文化内核

在大学里,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遇到的每一个建筑都是带有文化属性的,是校园文化物化的表现。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更多的是注重外在的呈现,轻视了内在所包含的思想。在基础设施教学硬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而在“从有到用”上缺乏考虑。例如,这些建设有没有符合学校办学理念,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作用,是否只是为了美观。目前确实有存在很美观但对学习没什么用处的设施,这些设施大多用来对外宣传展示,从而造成一些浪费现象。文化景观方面,在设计上面就更是千校一面、设计同质化。许多大学会建造名人雕塑等单一景观,这种设计往往就会因没有什么青春活力而缺乏吸引力。还有一些大学尝试新奇的创新设计,这又难以继承大学校园求真务实的精神,削弱了人文启迪的作用。

3.2. 主流文化引领力不足,传统文化影响力弱化

马克思指出“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2] 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不断深入发展,并且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基础决定观念上层建筑,这些都导致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人们的认知观念发生改变。各种思潮席卷而来,与中华文明交织在起,其中的文化良莠不齐,有好有坏。这些文明给我们的主流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其实我国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知识还不是完全了解,但对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却是了解的很深入。这反映出了多元文化的渗透导致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收到了干扰,使他们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间接表明主流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引领力不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丰富的德育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大学生的品德塑造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宝库,大学校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阵地。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是特别理想,很多大学生特别是理科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大学生的成长缺乏传统文化熏陶,传统文化在在感低,致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浅薄,认知上的匮乏导致高校无法很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大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缺乏完整的体系,没有良好地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由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活动通常所影响的范围比较小,相关课程体系也缺乏一定的专业性。

3.3. 重制度化管理,轻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高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学生对校规校纪的遵守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积极健康的制度文化可以帮助创新校园文化,促使高校不断改革发展。目前,高校在不断地变革学校的制度,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但是制度文化的发展不是很有成效。决策者和大学生是促使制度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双方的认知不一致会导致制度文化建设落后。首先,决策者追求管理权威,在管理中比较轻视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利益诉求。其次,学生在受到约束后,感觉自己处于被支配地位,不满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无法完整实现个体价值,所以导致个人与制度之间产生冲突。并且,这种冲突没有得到及时的良性沟通,学生的认知跟不上,客观上限制了制度文化的建设。

3.4. 知行不一致,功利倾向突出

在大学里,学生更倾向于参加那些娱乐性的文化活动,对于科研竞赛、人文艺术类的活动积极性不是很强,并且,很大一部分同学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理由是简单有趣还容易获得加分奖励。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文化活动,大多同学的更是应学校要求才参加的,而且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并不是很积极主动。这体现了大学生的行为选择比较偏行功利主义,思想和行为有些脱轨。也体现了校园文化在表现方式上有些偏向娱乐方向,大学生大多注重身心愉悦,而忽视了文化内在更深层次的意蕴。

3.5. 网络亚文化在校园网络盛行

随着互联网地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种具有一定流行趋势的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这种文化叫做网络亚文化。它有别于其他网络主流文化,是带有独特地审美观和价值观,可以满足大学生地不一样地文化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思潮在校园网络中散播开来,例如泛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为了使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大学里常常利用社交媒体、视听应用等媒介举办丰富多彩地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更加注重表现形式和活动规模,而忽略了活动蕴含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教育意义。例如通过改编主旋律影视作品来获得大学生的喜爱,不可否认,这使校园文化活动有了新的形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但是还是需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新鲜,一味迎合学生地喜好,要时刻坚守教育的初衷。优秀的文化一般来说都是与低级趣味脱离的,可以使人有崇高的价值体验和更完整的人生规划。一旦低俗的文化在大学里肆意的泛滥,优秀的校园文化就会受到侵蚀,消解校园精神的教化功能。

4. 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4.1. 坚持正确引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

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大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例如,举办周末理论大讲坛、集中参观革命文化根据地、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这些活动寓学于思,寓学于乐,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加深入青年学生的内心。要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需要的是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和监督,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广泛传播。

4.2. 紧跟时代需要发展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大学校园文化要以社会文化为依托,紧跟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建设大学校园文化高校可以与社会文化部门建立联系,共创共建共享项目,双方进行良性互动,将社会先进文化资源运用到校园文化中,当然也要杜绝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来补充校园文化中的不足之处。

4.3. 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从规范行为习惯到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维护校园秩序,宣传良好的学习风气 [4]。在校内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能够自在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发展的奠基。

4.4. 紧握高校网络文化主动权

随着校园网络的广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阵地,这就需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将网络文化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适当的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那些不良信息在校园网络上流传。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多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多发布一些健康积极、充满正能量、凸显正确价值观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这个途径将老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老师也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积极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为学生排除思想困扰。

5.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致力于发挥好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德树人、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生机 [5]。

文章引用

王明霞.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0): 4334-433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0591

参考文献

  1.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 思想教育研究, 2004(10): 58-59.

  2.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 3. 张烁.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4. 4.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 5. 杨智圆.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1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