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3889 , 6 pages
10.12677/ASS.2023.1210789

高校本科生考研弃考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某“双一流”高校经管学院为例

龚昆朋

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23年8月29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

摘要

近年来,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快速提升,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考研弃考逐渐成为常态,这也成为高校提升考研率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某经管学院的考研数据并对弃考的学生开展调研和访谈,发现考试前弃考的学生占比多于考试中弃考的学生,分析原因主要受招考形势、个人因素、就业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高校应从考研宣传引导、学风建设、保障服务以及家校联动四个维度改进现有的考研指导策略,助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考研弃考,指导策略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bandoning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s in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 “Double First-Rat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Kunpeng Gong

Business School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Aug. 29th, 2023; accepted: Oct. 6th, 2023; published: Oct. 18th, 202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mand for highly educated talents in society has rapidly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applicants for graduate exams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t the same time, abandon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orm, which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rat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data of a certa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conducts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who abandoned the exam.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ho abandoned the exam before the exam is higher than those who abandoned the exam during the exam. The analysi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recruitment situation, personal factors, and employment choic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ir existing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guidance strategies from four dimensions: promotion and guidance, academic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guarantee services, and home-school linkage,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Abandon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Guiding Strateg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最新的发展战略下对高学历层次人才需求旺盛,就业门槛一提再提,加之学生为提升自身专业实力和就业竞争力等内因驱动下选择考研,“考研热”现象不断升温。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考研报名人数从2021年的377万人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474万人,但考研录取人数增长缓慢,仅从2021年的100万人提升到2023年的130万人 [1] 。在每年平均超过300万的考研失利学生中,弃考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考研有147万考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加考试,上海公布部分院校的实际应考率达70%左右,上海交大的弃考率达31% [2] 。考研弃考学生的大量增加延缓了整体的就业进度,加剧次年的求职及考研竞争,由于高压力与低成功率,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焦虑,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 。

考研率是评价一个大学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维度 [4] 。学校为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开展多项举措并出台激励政策来鼓励学生考研,但实际执行时重点在于考研报名前提升考研人数以及考研结束后对考研成功学生的宣传报道,忽视了从考研失利学生群体视角进行分析,尤其是日益增长的弃考学生。本文研究的弃考学生包括考试前弃考和考试中弃考:考试前弃考是指学生报名研究生入学考试却未参加,考试中弃考是指实际参加了考试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完成规定科目数量的考生。本文通过对弃考学生开展调研和访谈,研究考研弃考现状,分析学生弃考原因,对高校调整现有的考研指导工作、提升考研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考研弃考学生现状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以考研氛围营造为切入口,通过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学长结对、考研咨询等举措,学院本科生考研报考率从2018年的38%快速提升到2022年的56%,考研录取率也从2018年的8.60%提升到24.13%。考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通过对比数据以及跟踪调研,发现在考研失利的学生中,考研弃考学生比例也在逐年增长。

以2022年为例,本科毕业生601人,报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有370人,最后有89人弃考,占所有报考人数的24%。通过问卷和访谈,弃考学生最终的就业去向有企业直接就业、留学、考公考编和创业等类型,其中企业就业人数有68人,占比超过76%。细分数据如表1,考试中放弃的人数多于考试前放弃的人数,考试前弃考的人数主要集中在去企业直接就业,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甚至有学生在考前就直接选择二战。

可见,想要进一步提升整体考研录取率,一味地提升考研报考率肯定是不行的,也要分析学生弃考的内外原因,调整现有的考研举措,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Table 1. Statistics of graduation destinations of students who abandoned the examination in 2022

表1. 2022年弃考学生毕业去向统计

3. 考研学生弃考的原因分析

3.1. 招考形势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办学类型向研究型大学转变,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招录也有大幅的变化。一般来说,学生考研备考时间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但是随着考研的内卷化以及家长的紧迫感,越来越多的学生大三上学期甚至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通常来讲,招考单位每年8月开始陆续发布该年度的招生简章,若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招考人数、学费等关键因素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是否选择考研、院校级别的选择以及后续的复习计划。实际上,考研学生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专心复习,不可能实时查看院校官网公告,研究最新的招生政策,调研发现,部分学生直到10月初正式报名时才发现招生简章有重大变化,最终导致弃考。在访谈中,考研学生由于招考形势导致弃考的现象如下:1) 招生人数变化。招生人数是学生考研报考的主要选择因素,“学校去年该专业招录18人,但今年只招录9人,且已经推免了3人,名额太少考上概率不大”;2) 初试主要科目变化。学生备考初期均只能按照上一年的招生简章中公布的考试科目来准备,部分院校由于学科建设等因素会临时调整考试科目,如数学和专业课会突然变化,“备考到8月底,看到考试科目数学三变成了396经济类联考,考试内容变化太大已经来不及重新复习,更换学校我也不太甘心”、“专业课从初级调整到比较难的中级课程,复习难度较高,没有信心”;3) 学费调整导致经济成本太高。“原来我以为和本校的学费一样都是8000,结果今年涨到了50,000一年,读不起”、“我考研时只选了学校就开始准备,等到了正式报名我才发现学校要20万一年,还是放弃了”。

3.2. 学生个人因素

考研既需要外部资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人的努力和坚持。内在动机的缺失使其难以维持热情,树立过高乃至不切实际的目标,缺乏与目标相匹配的努力,且论文答辩、毕业活动等其他事务持续分散着时间与精力,生活重心容易从考研偏移 [5] 。在弃考学生的访谈中,主要集中于以下类型:1) 盲目考研。“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考研,自己不考研就好像与他们疏远了,于是也便跟着他们的步伐选择考研”、“我一开始就是单纯的随大流,盲目跟风,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缺乏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以为我基础好,随便学学就能考上,结果后面发现要复习的内容太多了,来不及复习”;2) 自我定位不准确。“选择学校一定要本校好就行,财经类名校也可以的”、“就只想报考当时高考时就想去的985名校,后悔当时没有仔细看往年本校的学长学姐的毕业去向”、“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劝我降低目标,但是我觉得有足够的实力”;3) 缺少复习计划。考研是一个时间长、跨度大、科目多的复杂项目,同时大家在备考时还会被各种琐碎的事情所困扰。“没有抓住暑假整块的复习时间”、“对数学轻视了,平常觉得看视频教学觉得都会,但是到了考场上基本交了白卷,下午专业课没考直接放弃了”、“专业课有3本参考书很厚,复习到10月份才看完2本,复习不完”;4) 心理素质差。“备考过程中,经常过度迷茫和焦虑,质疑自己是否能考上”、“有时候会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内耗中,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进而影响自己备考的状态”、“碰到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挫折,会突然觉得自己考不上了,有直接弃考的想法”。

3.3. 就业选择的诱惑

考研备考时间跨度长,中间也有直接就业、留学、考公考编等机会。当学生面临太多机会选择时,一方面学生会不知如何选择而陷入反复纠结中,另一方面学生经不住诱惑放弃考研初心,中途放弃。一般来说,考研报名时间是每年9月底至10月上旬,这段时间也是招聘会、考公考编报名以及申请留学等活动最密集的时间段,也是学生直面就业诱惑最强烈的阶段。每年都有很多考研学生因为上岸信心不足,为了给自己考研失败后留有更多的选择项,就赶着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前签订工作。同时,部分录用通知也有附加的用人条件,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极度缺人的单位,会要求学生尽快去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学生经不住名企的邀约也会放弃考研。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对社会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悲观预期的宣传报道,学生极易盲目相信媒体输出的类似于“读研三年后还不如目前找到的工作好,甚至找不到工作”等观点的影响,扰乱了学生的心态,也打乱了学生既有的复习的节奏,部分学生主动放弃考研甚至引导身边的同学放弃考研。在后疫情时代,在媒体的推动下,部分考生将目光放在了“体制内”,若能考上如事业编制、公务员以及国企等岗位,有一个稳定的岗位且符合家人的预期,学生也会放弃考研。

3.4. 家庭和学校因素

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保障也是学生考研成功的必要因素,但两者的过分关心也会变成负担。家庭方面,家长过高的期望、对院校选择的干预等问题较为突出。“我选择熟悉的本校,但家长希望我考985或者财经类名校”、“我想跨专业读法学,但是父母希望我继续攻读商科专业,未来去金融行业”、“我想选择北方985学校读书,但父母不希望我离开长三角地区”、“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父母的期望给我压力太大,导致我过度焦虑”。学校方面,课程分布以及实习实践时间安排等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大四的实习实践、论文开题等时间安排在了考研冲刺的关键时期,忙于学校琐事影响了复习节奏”、“大四学期还有6门课,每天上课导致没有整块的复习时间,加上考研时间和期末考试复习时间叠加,导致上课和复习都没做好”、“专业课学得不深入,考研专业课要求更高,相当于我又自学了一遍”、“考研冲刺期心态有点波动,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寻求专项心理疏导服务”。

4. 针对考研弃考的对策

4.1. 做好考研宣传引导和规划

学校应从入学教育、职业规划、毕业就业选择以及日常引导等方面开展引导。入学教育是学生树立目标的关键一环,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开展系列讲座,为学生讲解考研情况和专业就业前景,让学生树立考研的长远目标 [6] 。学校应在低年级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尤其是考研学生确定考研的院校目标,基于目标驱动会让学生在学习、科研和实践中更投入,为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是学生做毕业就业选择的关键阶段,学校精心设计开展系列深造讲座,可辅助开展就业、考研和留学咨询专场,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理性选择院校层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院任课教师利用第一课堂,班主任和辅导员利用考研主题班会、师生交流会以及谈心谈话,高年级学长学姐利用系列主题分享讲座讲述个人的考研备考、研究生生活、研究生学习对个人带来的提升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更多学生选择深造并坚定考研的决心。

4.2. 抓好学生学风建设

优秀学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发挥模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地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和学习环境,为学生未来考研打造坚实基础。学校要开展目标教育,学习目标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制定分阶段的学习规划和目标,学院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联动,监督学生的学习并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指导。班级内应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开展培训和引导,在学生团体内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带动班级同学积极学习,强化班风学风建设。学校要积极开展朋辈引领举措,邀请往届考研录取的学生分享在校学习方法、备考心得、读研感受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比赛竞赛,学生能够在备赛中,发挥专业所学,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创新创业的经历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履历,提升学生在考研复试面试中的自信心。

4.3. 做好学生考研的服务保障

考研弃考关键是过程跟踪帮扶和服务保障的不到位。在“三全育人”理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的大背景下,考研应全体参与,凝聚全员育人合力 [7] 。学院应积极动员学院教师以及往届已录取的优秀学生,建立考研导师库,对考研导师开展培训并定期开展师生结对活动,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考研导师能够更好地跟踪和指导结对的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在考研备考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状态。学校应统筹考虑学生考研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延迟毕业生的实习、论文开题等时间,减少因时间冲突带来的情绪波动,保障学生有充足的复习备考时间。从硬件上,学校可以增设考研自习室、通宵自习室等满足学生需求的场地;从软件上,学院可以建立线上的交流群和考试资料共享群,邀请往届学长学姐答疑解惑并分享学习资料等。最后,有效的激励措施也能影响考研学生的选择,考虑到考研的经济成本,学校以及二级学院可设立考研升学奖学金,在每年考研录取结束后定期开展表彰大会,并开展宣传报道。

4.4. 加强家校联动

在就业选择以及考研指导关键环节,落实主体主要以高校为主,在家校联动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在就读期间,学校通过“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期成绩单寄送”、“家长调查问卷”等活动已经较好地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所以加强家校联动,能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座谈会,利用学校公众号向学生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更新自身就业观念,引导家长鼓励学生深造并尊重其择校意愿,避免盲目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以班级单位建立家长微信群,定期反馈学生备考情况、思想状况和在校表现,如学生碰到困难,家校及时沟通交流,合力帮助学生解决备考过程中的困难。

5. 结语

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以上举措,考研弃考率较去年下降18%,通过积极转化申请留学,学院今年成功深造人数突破200人,整体达到34.5%,较2022年提升5个百分点。

在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校追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需进一步提升学生深造率。在关注考研报名人数提升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不断攀升的考研弃考学生数量,本文从群体视角分析学生弃考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从宣传教育、家校协同、学风建设以及服务保障四个维度调整高校当前的考研指导策略,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文章引用

龚昆朋. 高校本科生考研弃考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某“双一流”高校经管学院为例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bandoning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s in Universities—Taking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 “Double First-Rat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0): 5760-576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789

参考文献

  1. 1. 王峰, 韩甜. 2023年考研冲刺报名人数或再创新高天价培训班性价比争议[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9-09(006).

  2. 2. 474万人报考169万人弃考, 2023考研弃考率公布! [EB/OL]. 内蒙古日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9215016083412475&wfr=spider&for=pc, 2023-06-20.

  3. 3. 张燕. 考研热度攀升, 上岸愈卷愈难[J]. 中国经济周刊, 2022(11): 43-45.

  4. 4. 韩鹏. 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考研报考率与录取率的有效途径——以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34): 7-9.

  5. 5. 田浩然, 宫颢韵. 考研为何“越战越勇”——基于多次考研“上岸”学生的扎根理论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23(5): 85-96.

  6. 6. 陈广云, 商春雪.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考研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大学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17): 157-159.

  7. 7. 魏彦吉.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J]. 人民论坛, 2020(15): 204-20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