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5359 , 7 pages
10.12677/ML.2023.1111677

屏南方言“有无X”疑问句式

陆雯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8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摘要

“有无X”是闽东方言独具特色的疑问句式,“有无X”的使用频率甚至远远高于普通话以“吗、呢、吧”结尾的疑问句。“有无X”的使用频率高、分布范围广,除了闽东地区大量使用“有无X”句式外,闽南地区也或多或少涉及“有无X”疑问句式的使用,但是在用法上存在差别。本文将从“有无X”在屏南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有无X”疑问句中“X”的类型分析等几个方面出发,在分析的过程中探索“有无X”疑问句式在屏南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

屏南方言,“有无X”,疑问句式

Pingnan Dialect “With or Without X” Question Sentence Pattern

Wen Lu

School of Literatur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Oct. 8th, 2023; accepted: Nov. 6th, 2023; published: Nov. 15th, 2023

ABSTRACT

“With or Without X” is a unique question pattern in Mindong dialect, and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With or Without X” is even much higher than the question ending with “ma, what, ba” in Mandarin. “With or without X” has a high frequency of use and a wide range of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to a large number of “With or Without X” sentence patterns in eastern Fujian, southern Fujian also involves more or less the use of “With or Without X” doubt sentence patterns,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usage.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use of “With or Without X” in Pingnan dialect and the type analysis of “X” in “With or Without X” interrogative question, and explore the use of “have or not X” interrogative sentence pattern in Pingnan dialect and its evolution rule.

Keywords:Pingnan Dialect, “With or Without X”, Question Sentence Patter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霍童溪、古田溪上游,因旧县治双溪位于屏山之南,所以雍正皇帝赐名“屏南”。《屏南县志》记载:“毘陵沈师之治吾屏也,盖有四难焉……吏役悉由古田分出,吾师来皆裹襆被从行……” [1] ,屏南原属于古田县,清雍正年(1734年)屏南建县后,属福州府。1970年7月,屏南划入福安专区,专属驻福安;1971年6月,福安专区改为宁德地区,地区行蜀驻宁德,屏南属之。2000年12月,宁德撤地建市,屏南属之,至今不变。屏南县辖5镇6乡:双溪镇、代溪镇、古峰镇、长桥镇、棠口镇、屏城乡、岭下乡、甘棠乡、煕岭乡、路下乡、寿山乡。

屏南方言属于闽语闽东区侯官片。在屏南方言中,“有”和“无”经常对举外加“X”构成疑问句。例如:

例1:汝上昼有食包囝无?歪食了。(你早上有没有吃包子?我吃了。) (括号里的都是例句对应的普通话表达,下同。)

例2:明旦伊囝有无去学校上课?无,伊囝请假了。(明天他儿子有没有去学校上课?没有去,他儿子请假了。)

例3:汝各人有无去过上海?伊有去过,歪无去过。(你们大家有没有去过上海?他去了,我没有去。)

“无[mo]”(相当于粤语的否定词“冇”)是“有”字的否定形式,相当于普通话的“没有”,闽东方言保留了大量中古汉语的词汇特点,沿用了单音节词汇“无”来表示“没有” [2] 。观察以上三个例句,“无”可以放在句末,构成“有X无”疑问句式(无读轻声),也可以直接放在“有”后面构成“有无X”句式,这两种疑问句式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可以替换使用,如;汝上昼有食包囝无 = 汝上昼有无食包囝。但是如果“X”所要陈述的内容过于冗长,则只能使用“有无X”这种疑问句式,而不使用“有X无”,这不仅会造成说话人叙述的困难,也不利于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要表达意思的理解。例如:

例4:汝有无听说隔壁村有一头鸡母一窝就生了三十个鸡卵,不知道介头鸡母是不是从阿华回囝买的?(你有没有听说隔壁村有一只母鸡一窝就生了三十个三十个鸡蛋,不知道这只母鸡是不是从阿华那里买的?)

此外,对于“有无X”疑问句式的回答,可以直接回答“有”或者“无”。也可以完整地回答“有X”或者“无X”。屏南方言中“无”就是“有”的否定形式,用来表示“没有”。

“有无X”句式还可以进行变形来表示疑问,“无”和“有”对举,重复X内容,构成“有X无X”疑问句式,还可以在“有X无X”前加上语气词“固是”和“啊”构成“有X,固是无X”复句形式和“有X啊无X”的紧缩形式,语义不变,都是用来表示疑问。例如:

例5:汝有食无食茶囝?(你喝不喝药?这里的“茶囝”是闽东方言对于“药的称呼,是民间避讳疾病的一种说法)

例6:伊有去啊无去北京上大学?(她到底有没有去北京上大学?) (闽东方言第二人称代词“伊”沿用了上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男、女不分的习惯)

例7:汝昨暝有做作业,固是无做作业?(你昨晚上到底有没有做作业?)

是从感情色彩来看,变形之后的这两种句式含有“不耐烦、厌恶”甚至“威胁”的语气,如:“汝有食无食茶囝”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你最好把药喝了,不然我就要……”包含有威胁的语气。

2. “有无X”中的“X”

“有无X”疑问句中“X”部分既可以是体词性的又可以是谓词性的,还可以是体词性 + 谓词性,无论是从语法结构还是从语义色彩角度分析,由于“X”词性的不同,“有无X”疑问句所表达的意思存在巨大的差异。以下分情况进行说明。

2.1. 有无 + V/VP

当“X”部分为动词或者动词短语时,“有无VP”疑问句就等同于现代汉语书面语句式“有没有VP”,如:汝到底有无吃过 = 汝到底有没有吃过(你到底有没有吃过?)。但是,这种说法是不规范的,普通话的正确表达应该是“你到底吃过没有”。“有没有V/VP”是闽东地区才经常使用的一种疑问结构,但是这一句式已经有进入普通话的趋势,在现代文学期刊(如《当代》和《收获》两大文学期刊)上可以见到很多“有没有VP”疑问句,如“戏演坏是要遭到公开批评的,你有没有想过这一点!”(陆文夫《临街的窗》)、“……墙上有没有请宝像……”(公刘《井》,《收获》1985年第2期163页)、“但是,你们有没有看到,另一种像瘟疫……”(朱联忠《友谊地久天长》,《收获》1986年第2期195页)。

总而言之,“有无VP”(考虑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文中的“有无 + V/VP”一律写成“有无VP”)是对听话人提出的疑问,希望对方作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类进行讨论。

1) 问行为实现的经验性

“有无VP”是询问动作是否已经进行或已经完成,对译成普通话为“是否曾经”。例如:

例8:昨暝汝各人有无去过小溪边玩水?(昨晚上你们大家有没有/是否曾经去过小溪边玩水?)

例9:去年伊诸娘囝有无考上过北京大学?(去年他女儿有没有/是否曾经考上过北京大学?)

例10:这么多年来伊伢郎罢囝有无回过老家?(这么多年来他们父子有没有/是否曾经回过老家?)

以上三个屏南方言例句“有无VP”都可以翻译成“是否曾经”也可以翻译成“有没有VP”,且大多在动词后面加上“过”来表示完成时态,因此,句子中一般也是用表示过去的时间,如“昨暝(昨晚上)”、“去年”、“这么多年来”,而不能出现表示未来的时间,如“伊明旦下昼有无去过岭下?”(你明天下午是否去过岭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 问行为实现的已然性

相当于普通话的“是否已经”,VP必须是指非反复出现的一次性行为,如:

例11:小红有无结婚?(小红是否已经结婚?)

例12:做年啦!汝伢厝有无贴春联?(过年啦!你们家是否已经贴了春联?) [3]

例13:三点了,飞机有无起飞?(三点了,飞机是否已经起飞?)

这种情况下,动词后面一般不加“过”,加了“过”之后语义会发生变化,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句子1:飞机有无按时起飞?(飞机是否已经按时起飞?)

句子2:飞机有无按时起飞过?(飞机有没有按时起飞过?)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需要拿出来进行讨论。当V是形容词时,这个形容词具有了动作的意义,不再指向形容词本身的性质, [4] 如“介个苹果有无红?”(这个苹果有没有变红)这个例子中的形容词就不是指向“红色”的本义,形容词动词化,应该翻译为“变成红色,使苹果具有红的性质”且不翻译为“是否曾经”。但是,在屏南话中很少使用这种表达方式,而是使用“V (了)末”相当于普通话“V了(过)没有”这种句式,如“介个苹果红了末?”(这个苹果红了没有?)。

3) 问行为实现的延续性

相当于普通话的“是否还在……”、“是否仍在……”,这种疑问句式通常还可以扩展为“有无 + 在 + VP”句式,用来询问行为是否已经并且正在发生,此时的“在”需读轻声,如:

例14:汝去看一下阿明有无身体烧?汝去看一下阿明有无在身体烧?(你去看一下阿明是不是在发烧?)

例15:妹姎,汝郎娘有无在做卫生?(妹妹,你的妈妈在打扫卫生吗?)

以上两个例子都在强调某个行为已经开始并且持续发生这一情况,所以“有无”后加的“VP”必须是延续性动词,而非短暂性动词,如“昨暝天气那么冷,汝去看看歪伢厝猫囝有无在死?”(昨晚上天气那么冷,你去看看咱家小猫有没有在死掉?)这个例句中,“死”是短暂性动词,猫不可能反复在死,所以这个例句的表达是不成立的。

另外,“有无 + 在 + VP”这种句式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变为“固(相当于普通话“还”) + 有无 + 在 + VP”,如例14可以改为“汝去看一下阿明固有无在身体烧?”两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几乎相同,只是加了“固”之后的疑问句,更加强调动作的延续性。

最后,“有无V”可以改变位置变成“有V无”句式,相当于屏南话“V伓V”。该句式包含两种意义。A:表示询问的未完成式B:表示询问的完成式,如:

例16:上昼的会汝有无去?(上午的会议你去参加了吗?)去了,歪和小张一起去的。(去了,我和小张一起去的)

例17:下昼的会汝有没有?(下午的会议你会去参加吗?)不去,歪下昼要去种菜。(不去,我下午要去种菜。)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好区分的,只要根据文中出现的时间名词就可以判断要询问的是未完成式还是完成式,如果出现了如“昨天”、“去年”、“上个月”等过去式的时间名词。则表示询问的完成式,如果出现了如“下午”、“明天”、“明年”等未来式的时间名词则是表示询问的未完成式。

此外,例16、例17都可以改成句式“V伓V”,即:上昼的会汝有无去 = 上昼的会汝去伓去(例17等同,不再赘述)但是“V伓V”这种句式在使用时有局限性,只有在非动作的单音节动词,表示“来”、“去”等和表示判断的“是”以外,多数情况下都不能使用这种句式。

综上所述,区分“有无 + V/VP”是要表达行为实现的已然性、经验性还是延续性,需要结合具体的上下语境进行判断,可以根据一些判断标记词进行区别,如具体的时间词:“过”、“在”、“固”等, [5] 有时候一句话可能包含几个不同的意思,如“小亮有无食饭?”可以表达以下几个意思:A 小亮吃不吃饭?B 小亮吃过饭吗?C 小亮吃饭了没有?具体的意思要根据具体的对话语境进行判断。

2.2. 有无 + N/NP

当“有无”后面跟的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时,“有无 + N/NP”用来询问领有或存在,相当于普通话的“有N/NP吗”或“有N/NP没有”。

1) 表示领有或不领有,例如:

例18:汝有无阿哥?(你有没有哥哥?你有哥哥吗?你有哥哥没有?)

例19:张洋有无妗子?(张洋有没有舅妈?张洋有舅妈吗?张洋有舅妈没有?)

2) 表示存在或不存在,例如:

例20:厦门有无海洋馆?(厦门有没有海洋馆?厦门有海洋馆吗?厦门有海洋馆没有?)

例21:屏南有无高中?(屏南有没有高中?屏南有高中吗?屏南有高中没有?)

2.3. 有无 + A/AP

首先,当“有无”后面跟的是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时,这个形容词就具有了动作的意义,不再指向形容词本身的性质,如:

例22:“介个苹果有无红?”(这个苹果有没有变红)

这个例子中的形容词就不是指向“红色”的本义,形容词动词化,应该翻译为“变成红色,使苹果具有红的性质”且不翻译为“是否曾经”。但是,在屏南话中很少使用这种表达方式,而是使用“V (了)末”相当于普通话“V了(过)没有”这种句式,如“介个苹果红了末?”(这个苹果红了没有?)。

其次,可以在形容词后面加“其”或者“起”,即“有无 + A/AP + 其/起”,如:

例23:先生批评汝,汝面有无红其?(老师批评你的时候,你的脸有没有变红?)

例24:伊囝每天食介么多汉堡包,有无胖起?(你儿子每天吃这么多汉堡包,变胖了没有?)

“有无 + A/AP + 其/起”用法和例22的用法一致,这个句式的疑问句不是询问形容词本身的状态性质,而是询问是否出现了这个形容词状态性质和变化,这时的形容词已经动词化了。屏南方言要询问形容词本身的性质状态,则要用到另一种句式“会□[mie53] (闽方言‘勿会’的合音)……”,如:

例24:伊囝会□[mie53]胖?(他儿子胖不胖?)

例25:介个西瓜会□[mie53]甜?(这个西瓜甜不甜?)

例26:歪的面会£[mie53]红?(我的脸红不红?)

最后,可以在“A/AP”前面加“这么、那么”或者数量词,用来作比较,如:

例27:小张诸娘囝有无这么高?(小张的女儿有没有这么高?)

例28:小亮有无小明那么壮?(小亮有没有小明那么强壮?)

例29:重庆有无福州这么热?(重庆有没有福州这么热?)

例30:介头鸭母有无十斤这么重?(这只鸭子有没有十斤重?)

例31:介块布有无三米这么长?(这块布有没有三米长?)

例27~例29都是询问性质是否达到某种程度,AP前面的修饰成分“这么”、“那么”不可以省略,否则就不能成句了。例30和例31前面出现数量词,询问性质是否达到某个数量,可以删去,意思不变。但是,当表示询问是否达到某个数量,形容词必须是“长、重、厚、高”等,而不能是与之相对应的“短、轻、薄、矮”等, [6] 普通话也有这种用法,如“这只鸭子有没有十斤重”不能表述为“这只鸭子有没有十斤轻”。

综上所述,“有无 + A/AP”是屏南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疑问句式,它既有普通话疑问句的共性,又有闽方言的特性,特别是在形容词后面加“其”和“起”这种用法在普通话疑问句中是不存在的,只有细心体会屏南话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当地居民才能更好的掌握普通话,推动普通话在闽方言地区的推广工作。

2.4. 有无 + 够/够……

1) 有无 + 够

当“有无”后面加“够”时,询问是否满足要求,该疑问句的肯定回答是“有够”,否定回答是“无够”,如:

例32:介些饭有无够?有够。(这些饭够吗?够。)

例33:汝拿一百块钱有无够?无够。(你拿一百块钱够了吗?不够。)

2) 有无 + 够……

当“有无”后面加“够……”时,“够”后面可以是N/NP、V/VP、A/AP,如:

例34:歪报北京大学有无够分数?有够。(我报考北京大学够不够分数?够分数。)

例35:两万块钱有无够买一台冰箱?有狗。(两万块钱够买一台冰箱吗?够了。)

例36:介量衣服洗得有无够干净?(这件衣服洗得够干净吗?)

“有无 + 够……”用于询问满足是否满足所需要的数量、程度和标准等 [7] 。对于这种句式的回答也是“有够”或者“无够”,若用在日常对话中,“有够”和“无够”还经常简化为“有”或者“无”。

3. “有无X”的特殊用法

“有无X”除了上述的几种用法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

3.1. “有无”离句独用

这种情况下“有无”连用,后面不加其他成分,可以离句独立,成为插入语,表达辩驳的语气或提醒对方注意,如:

例37:昨暝,有无,汝郎娘就提醒过汝把衣服收起来,今旦衣服就不会又被雨打湿了!(昨天,是吧,你妈妈就喊把衣服收起来了,今天衣服就不会又被雨打湿了!)

例38:考书前,歪就和汝说过要好好复习,有无?(考试前,我就和你说过要好好复习,对不对?)

这种情况下,“有无”相当于普通话的“是吧”、“对不对”,带有一些生气、无奈的情绪在里面。

3.2. “有无X”表示揣测义

“有无”在叙述句中还可以表示一种揣测的语气,相当于普通话的“怕是”、“会不会是”。如:

例39:看介张相片,李老师有无可能是张老师其徒弟?(看这张照片,李老师会不会是是张老师的徒弟?)

例40:伊还未来读书,有无是发烧了?(他还没来读书,怕是发烧了?)

4. 余论

本文以“有无X”疑问句式作为出发点,研究了“X”部分不同词性在该疑问句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其中“有无 + V/VP”句式的分析占据了比较大的篇幅。“有无X”是屏南话独具特色的疑问句式,不仅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也高于普通话一般疑问句“吗、呢、呀”,带有鲜明的闽方言色彩。

邢福义指出:“一个方言形式为普通话所接纳,包含了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因 + 外因 = 可接纳性”(《“有没有VP”疑问句式》,1990年) [8] 。本来,“有无VP”句式只在东南沿海广泛使用,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人们也有了各种渠道接触外国华人(大部分华人都是闽人下南洋定居海外,所以普遍讲客家话和闽语),闽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属于社会外因;从闽语自身发展来看,周振鹤、游汝杰在《方言与中国文化》(2006)提到:“闽语的主要渊源应该是东汉末三国时期的吴语……这一时期的吴语与当地闽越族语言经过交融后,逐渐形成了与今日吴语大不相同的的闽语” [9] ,这里提到的闽越族就是指的古百越族,今日的闽语就是唐代以前的吴语与百越族相融合才逐渐形成的。闽方言形成于中古时期,因为地势崎岖,地处偏远,所以大量保留了中古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对于整个汉语史来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是内因,内因 + 外因 = 可接纳性 [10] ,所以现在闽方言也越来越能被普通话所接纳,同时受到普通话的规范作用,两者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方言正是语言的活化石,福建人民应该在传承好闽方言的基础上学好普通话,促进普通话在闽东地区的推广。

文章引用

陆 雯. 屏南方言“有无X”疑问句式
Pingnan Dialect “With or Without X” Question Sentence Pattern[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5039-504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677

参考文献

  1. 1. 甘代寿. 屏南县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6.

  2. 2. 李如龙. 闽南话的“有”和“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2): 76-83.

  3. 3. 李蓝. 中国方志中语言资料集成[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174.

  4. 4. 陈法今. 闽南语“有” “无”字句[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2): 113-120.

  5. 5. 陈丽冰. 宁德方言“有无X”疑问句式[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4): 66-69.

  6. 6. 郑懿德. 福州方言“有”字句[J]. 方言, 1985(4): 309-313.

  7. 7. 李延瑞. 福州话反复问句的特点[J]. 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3): 94-102.

  8. 8. 邢福义. “有没有VP”疑问句式[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1): 82-87.

  9. 9. 周振鹤, 游汝杰. 方言与中国文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12.

  10. 10. 汪大明. “有(无) + VP”结构补议[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5): 71-7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