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1  No. 12 ( 2021 ), Article ID: 47674 , 9 pages
10.12677/AP.2021.1112335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五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 关系: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

吴南1,2,穆秀1,牟书1,2*

1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2北京联合大学儿童及青少年学习与心理发展研究所,北京

收稿日期:2021年11月22日;录用日期:2021年12月22日;发布日期:2021年12月31日

摘要

目的:探讨学前专业学生的大五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职业认同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某高校学前专业学生14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人格、亲社会行为以及职业认同分别进行测量。结果:1) 除神经质(P > 0.05)外,大五人格各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s < 0.05)。2) 责任心(β = 0.524, t = 6.930, P < 0.001)宜人性(β = 0.228, P = 0.003)、与外向性(β = 0.208, P=0.023)可显著地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3) 职业认同在人格的责任心维度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β = −1.739, P = 0.042),外在职业认同在人格的开放性维度和亲社会行为中发挥了调节作用(β = −0.225, P = 0.006)。结论: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五人格、职业认同和亲社会行为关系密切。2) 大五人格中责任心、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维度能够很好的正向预测学前专业学生的亲社会行为。3) 责任心和开放性人格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会因个体对学前教育职业认同的高低而有所差异。

关键词

人格,亲社会,职业认同,学前专业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Five Personal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oderating Role of Career Identity

Nan Wu1,2, Xiu Mu1, Shu Mu1,2*

1Teacher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2Learning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Nov. 22nd, 2021; accepted: Dec. 22nd, 2021; published: Dec. 31st, 2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five personal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role of career identity between them.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three studen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using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FFI), the prosocial behavior tendency inventory (PTM) and the free occupation identity inventory prospectively. Results: 1) All personality dimensions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prosocial behavior except neuroticism (p > 0.05). 2) Responsibility (β = 0.524, t = 6.930, P < 0.001) agreeableness (β = 0.228, P = 0.003), and extraversion (β = 0.208, P = 0.023)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predicted pro-social behavior. 3) Career identity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onsibility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β = −1.739, P = 0.042), and extrinsic occupational identity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in the openness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β = −0.225, P = 0.006). Conclusions: 1) Personality, career ident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2) Th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f responsibility, agreeableness, extraversion, and openness can positively predict students’ prosocial behavior well. 3) The predictive effect of responsible and open personality on prosocial behavior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individual’s career identification.

Keywords:Personality, Prosocial Behavior, Career Identity, Major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陪伴儿童成长的幼儿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行为能促进幼儿积极成长。近年,随着幼儿教师“暴打”、“虐待”幼儿等负性事件的增多,家长和社会对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转向幼儿教师的人格等心理特点,比如“有爱心,有耐心,有同理心”。这些心理特点集中表现为幼儿教师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发出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赵章留,寇彧,2006)。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输入幼儿教师行业的职前专业,关注其人格发展和亲社会行为塑造对于培养合格幼儿教师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非常有限。

亲社会行为有助于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维持和形成,促进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发现个体的人格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肖凤秋,郑志伟,陈英和,2014)。对于幼儿教师来讲,良好的人格特点能有效促进其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过往研究发现,人格中的宜人性和尽责性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ursell et al., 2008),外向性的个体也更多地表现出亲社会倾向。而与外向性相反的焦虑等则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李丹,2000)。针对幼儿教师的人格研究发现,人格中外向性和尽责性强的幼儿教师会调节增强自己的积极情绪,而高神经质,会较多的宣泄负面情绪(刘鑫鑫,但菲,2019),与此同时高开放性会让教师在课堂上对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欣赏与表扬行为(武朵朵,秦晓斐,张潮,2017)。一项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调查发现,外倾性、尽责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质能正向预测其班级管理效能感。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直接研究证据还不足,本研究首先探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幼儿教师的亲社会行为同样离不开其对幼儿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是教师在与其他职业比较中受政策、喜好、动机等影响,形成的对自身职业的积极态度和高度的认可接纳,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职业不断建构的一种动态认同过程(魏淑华,宋广文,张大均,2013)。教师职业认同可以从外在价值认同、内在价值认同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来进行测量。职业认同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Brock & Curby, 2014; 章飞,陈蓓,2020);一方面,职业认同可以直接促进教师的亲社会行为,喜欢教师职业,对教师职业认同度高的个体更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更多地表现出爱护等积极行为;反之,职业认同低低的个体则会对孩子形成刻板印象(太淘/太闹/烦人),对学生的反应性比较低 。另一方面,职业认同也可能通过提升幸福感促进亲社会行为,研究发现,职业认同感强的幼儿教师,对工作满意度更高,主观幸福感也更强(王钢,张大均,刘先强,2014),而较高的职业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会强化幼儿教师的耐心和爱心。这其中责任心强,外向性高的幼儿教师,会有较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沈雪萍,胡湜,2015),工作中多是积极、热情的体验,因此,也会和幼儿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以及亲社会行为。可以推测,进入大学阶段后,在人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职业认同教育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因而,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的职业认同,强化有爱有责,开朗积极人格品质,有利于他们在职后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但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人格类型和职业认同感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具体通路还不清楚。这将是本研究关注的第二个问题。

综上,人格作为个体较为稳定的特质与行为对亲社会行为作用显著,而职业认同感则是在人格的影响下,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过程逐渐培养起来的。本文将重点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职业认同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的人格类型和职业认同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北京某大学中选取143名大一至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大一学生15人(11.6%),其中男生3人(20%),女生12人(80%);;大二学生27人(20.9%),男生2人(7.4%),女生25人(92.6%);大三学生16人(12.4%),男生1人(6%),女生15人(94%);大四学生71人(55.0%),男生2人(3%),女生69人(97%)。

2.2. 测量工具

2.2.1. 《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

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即神经质、开放性、外向性、宜人性和责任心,每个维度12道题目,共60题。采用5点量表的填答与计分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中,此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系数为0.618,与先前研究基本保持一致。

2.2.2. 《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

此量表用于测量青少年自我报告的六种亲社会倾向,为5点自陈量表,从1 (非常不像我)到5 (非常像我),有6个维度,共26个项目,分别测量公开的、匿名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性的和紧急的六类亲社会倾向。在本文使用此量表时内部一致性良好,系数为0.955。

2.2.3.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

本量表共包含3个维度,分别是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和意志行为认同,共15道题目,填答和计分方式采用四点量表形式。在本文中此量表系数为0.919,内部一致性同样表现较好。

2.3. 数据处理

通过SPSS 26.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和简单效应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

问卷数据源自被试的自我报告,因此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26个,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0.17 (<40),即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并不存在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2. 人格,亲社会行为和职业认同的描述统计及相关

对大五人格、五个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和以及职业认同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除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外,其他四个维度均和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外向性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 = 0.376, P < 0.001),开放性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 = 0.337, P < 0.001),宜人性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 = 0.280, P = 0.0013),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 = 0.524, P < 0.001)。

研究也发现了大五人格和职业认同关系的证据,其中,外向性和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r = 0.275, P = 0.002),开放性和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r = 0.190, P = 0.031),责任心和职业认同(r = 0.360, P < 0.001)呈显著正相关,宜人性、神经质两个维度和职业认同之间相关不显著(Ps > 0.05)。职业认同和亲社会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r = 0.450, P < 0.001)。(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适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Table 1. Descriptive and correlational statistics of all variables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

注:*P < 0.05,**P < 0.01,***P < 0.001。

3.3. 大五人格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使用分层回归分析法,将亲社会行为倾向得分作为因变量,第一层以大五人格中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维度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层将责任心作为自变量,第二层加入外向性(见表2)。

第一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2 = 0.375,F(5, 123) = 14.757,P < 0.001。其中,外向性人格可以预测亲社会行为(β =0.208, P = 0.023);宜人性人格可以显著地预测亲社会行为(β = 0.228, P = 0.003);责任心人格很好的预测了个体亲社会行为(β = 0.297, P < 0.001)。

第二层放入责任心人格维度时,回归方程显著,R2 = 0.274,adjusted R2 = 0.269,F = 48.027,P <0.001。具体来看,责任心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显著,β = 0.524,t = 6.930,P < 0.001,说明责任心人格维度对亲社会行为预测显著。

第三层再放入外向性后,回归方程仍然显著,R2 = 0.304,adjusted R2 = 0.293,F = 27.483,P < 0.001。具体而言,责任心人格维度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显著,β = 0.444,t = 5.421,P < 0.001;外向性人格维度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也显著,β = 0.189,t = 2.304,P = 0.023。说明控制了责任心的影响后,外向性与亲社会行为的预测关系仍然显著,两者可以共同解释亲社会行为倾向得分29.3 的方差变异性。

Table 2.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from big-five personality to prosocial behavior

表2. 大五人格各维度对亲社会行为的分层回归

3.4. 职业认同在大五人格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利用分层回归分析,考察职业认同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五人格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首先中心化处理人格各维度得分、职业认同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再将中心化的人格维度和职业认同得分的乘积作为第二层变量放入回归方程,探究人格各维度与职业认同的交互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即考察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见表3)。

结果发现,责任心人格维度与职业认同总分交互显著(β = −1.739, R2 = 0.374, P = 0.042),说明职业认同在大五人格责任心维度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其他人格维度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说明在除责任心外的其他人格维度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不受整体职业认同的影响。具体看调节效应的作用,对自变量责任心维度和调节变量职业认同按高/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分为高/低组,进行2 × 2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责任心维度主效应显著(F = 28.654, P < 0.001, η2 = 0.688),而职业认同的主效应不显著(F = 0.225, P = 0.643, η2 = 0.017),两者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 = 2.845, P = 0.055, η2 = 0.180)。简单效应(LSD)分析发现(图1),对于职业认同低分组,责任心高分组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责任心低分组的亲社会行为(P < 0.001);对于职业认同高分组,责任心高分组的亲社会行和责任心低分组的亲社会行为差异不显著(P = 0.071)。

此外,还发现开放性人格与外在职业认同交互作用显著(β = −0.225, R2 = 0.227, P = 0.006),说明外在职业认同在大五人格开放性维度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对自变量开放性人格和调节变量外在职业认同按高/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分为高/低组,进行2 × 2多因素方差分析来进一步检验调节效应。发现开放性主效应显著(F = 21.681, P < 0.001, η2 = 0.561),外在职业认同主效应显著(F = 16.401, P = 0.001, η2 = 0.491),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 = 6.442, P = 0.021, η2 = 0.275)。简单效应(LSD)分析发现(图2),对于外在职业认同低分组,开放性高分组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开放性低分组的亲社会行为(P < 0.001);对于外在职业认同高分组,开放性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亲社会行为上无显著差异(P = 0.115)。

Table 3.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from big-f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identity to prosocial behavior

表3. 职业认同在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多层回归分析

Figure 1. Moderating role of career identity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responsibil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图1. 职业认同总分在责任心人格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Figure 2. Moderating role of extrinsic career identity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openes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图2. 外在职业认同在开放性人格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五人格各维度、职业认同、亲社会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格、职业认同和亲社会行为关系密切,人格中责任心、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维度能够很好的正向预测学前专业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责任心和开放性人格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会因个体对学前教育职业认同的高低而有所差异。

4.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和职业认同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五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紧密,责任心、宜人性、外向性人格维度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可见,个体的人格特质与其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倾向有密切关系,这一点与先前研究结果一致(Pursell et al., 2008)。一方面,不同人格特质的特点是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基础。责任心的特点是尽职尽责、强调公正、追求胜任感和成就等特质,具有高责任心的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会更用心的照顾幼儿,而关注到幼儿出现需要帮助的行为后,教师又会尽职的对其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宜人性的特点是具有利他倾向、信任感等特质,拥有利他倾向的教师会对幼儿产生共情并对其做出适当的积极的亲社会行为。外向性的特点是具有情感丰富,富有创造、想象,追求新异等特质,外向性得分高的个体喜欢别人陪伴,喜欢接受更多的刺激,有较高的活力水平(杨明月,2017),高外向性的个体容易获得较多的正性情绪(张兴贵,郑雪,2005),幼儿教师处于正性情绪与幸福感的前提下会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同时,本文研究显示,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越高,亲社会行为也越多。已有研究发现,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强的个体,在幼儿的哭闹和寻求帮助时,会表现出更及时地安慰和援助行为;另一些幼儿教师则会给家长提供更多地反馈和高效地家园沟通(刘鑫鑫,但菲,2019)。另一方面,职业认同也可以通过强化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王钢,张大均,刘先强,2014;卫少迪,关金凤,王淑敏等2021)。作为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和工作热情,具有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会伴随着积极的认知与正向的情感,从而保证心理资源能有效投入到幼儿的需求上并及时提供情感与行为的支持。

4.2. 职业认同对大五人格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调节

本研究发现大五人格外向性、开放性和责任心与职业认同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且职业认同调节了大五人格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首先,职业认同在责任心人格维度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发挥了调节作用。人格中的责任心维度对于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是相对稳定的,对于高责任心强的个体,不管职业认同高低,其亲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比较稳定,诸多教育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责任感强的幼儿教师,不论是否被他人认同,所处环境如何,待遇如何,都会对孩子保有基本的爱和同情,关心孩子,无论处在多么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也不会对儿童做出出格的行为(张晓辉,2010)。本研究中,高责任心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程度如何,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亲社会行为。但对于低责任心的幼儿教师,他们的职业行为则受到了职业认同的调节。即,对于一个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的个体,若职业认同程度也低,则对幼儿的同情、理解心理以及帮助、安慰行为最少;但只要对幼师职业的认识清楚,幼师职业的情感和热爱程度越高,内心认可该职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也很高。其次,外在职业认同维度对开放性人格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也存在调节作用。因为外向性人格特质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际,人际关系。外向个体会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因此,职业认同越高的个体,对于自己的职业会有更深的动机去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因此,即使幼儿教师的人格特质比较内向,退缩;但若他们的工作经常被他人鼓励,表扬,认可,他们在工作上的表现也是积极的,也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孩子更多的安慰和帮助行为(叶晓力,欧阳光华,曾双,2021)。

职业认同在大五人格(责任心和开放性)和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对于我们的启示有两点:第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认同教育要做好顶层设计,注意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大一新生抱着对大学的期望和专业的幻想,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尚不成熟,感性成分偏多。从大二开始接受专业课开始,学习压力和学习付出增加,对幼儿教师积极的态度可能会受到冲击;到了大三和大四,当面临实习,就业等一系列更复杂的环境时,对幼儿教师的认知和情感都会受到现实的挑战。基于这一事实,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职业认同和生涯规划的内容上应做好从感性到理性,从认知到情感和行为实践方面系统性的设计。第二,职业认同教育要考虑到人格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低责任心和内向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和价值观引导,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讨论和职业实践,肯定他们的学业成就(Ray & Smith, 2010);对于低责任心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职业情感,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行动指南,强化内部学习动力和学习效能非常有必要(段碧花,2021)。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亲社会行为本身的道德价值,使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的社会赞许效应不可避免。本研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各个维度得分都比较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选择这个专业学生的亲社会性确实较强,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这量表的社会赞许效应所致。此外,被试量和被试的选取范围也应进一步扩大。采用实验研究的范式在更大样本上的验证研究将是我们下一步的方向。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五人格、职业认同和亲社会行为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格责任心、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维度能够很好的正向预测学前专业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责任心和开放性人格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会因个体对学前教育职业认同的高低而有所差异。

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8JYC027)和北京联合大学科研项目(JS10202002)资助。

文章引用

吴 南,穆 秀,牟 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五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Five Personal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oderating Role of Career Identity[J]. 心理学进展, 2021, 11(12): 2937-2945. https://doi.org/10.12677/AP.2021.1112335

参考文献

  1. 1. 段碧花(2021). 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与提升建议. 学前教育研究, 2, 71-74.

  2. 2. 李丹(2000).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 心理科学, 23(3), 285-288.

  3. 3. 刘鑫鑫, 但菲(2019). 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4), 600-604.

  4. 4. 沈雪萍, 胡湜(2015).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求职清晰度的关系: 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1), 166-170.

  5. 5. 王钢, 张大均, 刘先强(2014).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0(4), 442-448.

  6. 6. 卫少迪, 关金凤, 王淑敏, 等(2021).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情绪劳动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9(9), 1367-1371.

  7. 7. 魏淑华, 宋广文, 张大均(2013).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 教师教育研究, 25(1), 7.

  8. 8. 武朵朵, 秦晓斐, 张潮(2017). 师范生人格特质对现实利他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5(7), 1025-1029.

  9. 9. 肖凤秋, 郑志伟, 陈英和(2014). 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神经基础. 心理发展与教育, 30(2), 208-215.

  10. 10. 杨明月(2017). 人格、共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恕道的心理学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11. 11. 叶晓力, 欧阳光华, 曾双(2021). 师范生自我概念与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 学习性投入的中介作用. 教师教育研究, 33(3), 83-89.

  12. 12. 张晓辉(2010).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学前教育研究, (3), 55-57.

  13. 13. 张兴贵, 郑雪(2005). 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1(2), 98-103.

  14. 14. 章飞, 陈蓓(2020).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动力机制与强化路径. 黑龙江高教研究, 38(1), 5-9.

  15. 15. 赵章留, 寇彧(2006). 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1), 117-121.

  16. 16. Brock, L. L., & Curby, T. W. (2014). Emotional Support Consistency and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Forecast Social Competence and Problem Behaviors in Prekindergarten and Kindergarten.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25, 661-680. https://doi.org/10.1080/10409289.2014.866020

  17. 17. Pursell, G. R., Laursen, B., Rubin, K. H. et al. (2008).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Prosocial Behavior, Personality,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2, 472-481. https://doi.org/10.1016/j.jrp.2007.06.003

  18. 18. Ray, K., & Smith, M. C. (2010). The Kindergarten Child: What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Need to Know to Promote Academic Success in All Children? Early Child Education, 38, 5-18. https://doi.org/10.1007/s10643-010-0383-3

  19.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