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0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7992 , 7 pages
10.12677/AR.2023.102045

浅析人口老龄化下的“中国模式”

吴萌1,张宇露1,夏淑红2,许峰2

1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浙江 宁波

2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工作部,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23年4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2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30日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不可以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老龄化社会,我们应该主动借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优势和物质基础等条件因素,我国已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目标,逐步构建适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特色的“中国模式”。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的冲击,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现存的一大阻力,我们要更加重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倾听老人的真实想法,带他们摆脱年龄的枷锁。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经验,“中国模式”,现存阻力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

Meng Wu1, Yulu Zhang1, Shuhong Xia2, Feng Xu2

1Business School,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2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Apr. 3rd, 2023; accepted: Jun. 22nd, 2023; published: Jun. 30th, 2023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is the resul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 reflection of social progress, we cannot look at the aging society with tinted glasses, and we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o deal with population aging. Considering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and material basis and other condition factors, China has made dealing with population aging a long-term strategic goal, and gradually build suitable Chinese population 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del”. Facing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new crown pneumonia, which is a major existing resistance to solving the aging problem in China,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listen to their real thoughts and take them out of the shackles of age.

Keywords:Population Aging,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ese Model”, Existing Resistan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研究意义

在人口学上,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则被界定为“老龄化社会”,按照该标准,我国于2000年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总量大、人口结构失衡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几年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受老龄化加剧的影响,面临着基金耗尽问题的挑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为之克服的一项重大任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平均年龄38.8岁,我国低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重超过一半,健康状况与劳动水平相对良好,说明我国目前劳动力仍然处于“年富力强”的状态,我们应该正视老龄化社会的规律性,理性看待相关问题。国家已从多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具有极大的积极价值,逐步构建起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本文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下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采取的措施,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人口老龄化下的“中国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当前形势下的阻力分析

2.1. 疫情当前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科学简报显示,新冠肺炎大流行第一年,全球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病例增加27.6%,抑郁症(Alzheimer’s disease)病例增加25.6% [1] 。相比其他年龄段的群体,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弱,大部分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础性疾病,因此老年群体成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易致重症和死亡的高度风险群体,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柳叶刀在2022年2月发布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中指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会被忽视,被归为正常的衰老、机能损伤或身体疾病。根据57个国家83,034人的调查,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全球年龄歧视问题报告》显示,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持有中度或高度的年龄歧视,从而会导致在老年群体上一定程度上不负责任行为出现。

老年人正在遭受很多心理上或身体上的健康不平等问题,对感染的恐惧、疾病带来的耻辱感和自责感、隔离期间带来的孤独感,滋生了抑郁、焦虑等重大心理问题,在目前的特殊社会场景下,我们应该铭记,和身边的老年人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帮助老年人排解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顾虑。

政法制度的出台可以对公民的行为做出引导作用,维护稳定地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却有它又触之不及的地方,百善孝为先的可贵之处远远大于冰冷的执法条例,传承孝德传统,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流畅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政法制度为我们行为做事指引方向,孝老爱亲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触动。

2.2. 误入“废物式”养老的绑架圈套

“人不该活在年龄的枷锁里,老年人也可以是人群中最闪亮的星”,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往往会矫枉过正,只要满足老人对生活和物质上的需求,就是对长辈最大的孝顺,殊不知,这种“废物式”养老其实是对老年人生活的一种绑架。老年人想要传递的,其实是老人与年轻人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的理念,而不是去区别对待。前不久,在大连地铁上出现了一位“硬核老人”,他是76岁的刘增盛,头发花白的他在拉着扶手,站的笔直,在他的腰间挂着一个写有“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不是老人就需要让座的,身板硬朗的,80岁也可以不让座,但如果有需要,即便是年轻人,也该给他们让座”,真正的尊重,是倾听老人的真实想法,让老人开心,尊重他们的意愿。

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孤独和不被需要的感觉是最悲惨的贫困”,目前,65岁以上的老人,是经历过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代人,他们的青春充满热血,步入老年时期,也要烟熠闪光,对老人来说,年龄的增长是不可避的,但只要自己还有用,还能发挥余热,生活就依然充满有意义,这同时也恰恰契合我国老龄工作目标当中的“老有所为”,我们要让老年人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乐”紧紧联在一起,让他们活出自己的风采,拥有他们的“硬核”老年时光。

3. 分析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思路

理解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养老模式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当中少走弯路,对我国银发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以综合我国国情为基础,并学习相关国家经验,以此采取的措施可靠有效。

美国201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 of 1935),引入公共养老保障制度,在二战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2] ,第一支柱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为全体就业人员提供的公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主体是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雇主,雇主为雇员提供的辅助性补充养老计划(如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第三支柱的主体个人,每个人皆拥有个人的储蓄养老金。美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度,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不仅设立了老龄化问题管理机构,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均由国家以及个人两者共同创办,拥有大大小小的养老服务机构有2万余家,且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了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各类运动俱乐部。专业学习班的创办,为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创建了合适的条件。与此同时,美国注重吸纳青壮年移民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龄化进程。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下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国家。改革退休制度,推迟退休年龄,并为年长劳动者提供合理的保障制度,2000年英国和其他欧盟各成员通过了《就业指令》,于2006年10月正式执行《指令》,法律保障为劳动者继续在工作岗位上放心工作给予了结实的保障 [3]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贵族式精英教育的摇篮的英国,在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放宽原有限制移民政策下,造成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2007年牛津大学教授科尔曼(Coleman)在一次讨论会上表示,两年内新移民经增204,000人,使英国的人口总数上升了0.6个百分点。联合国2009年公布报告,在移民人口持续增长的大势下,英国预计到2050年总人数将达7240万人,成为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由此看来移民在很大程度上缓减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英国实施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社会政策解决了国内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在提高应对老龄化挑战的能力建设问题上也是不言而喻的。

1970年到2000年是日本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30年,为让全国人民进一步关心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每年9月15日认定为“尊敬老人日,9月15日至21日为”老人福利周,同时设立了各种老年大学、训练班以及专业讲座,让老人充分发挥特长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上来。日本政府还专门设立了老人福利机构,在身体上和精神上提供帮助。日本国家养老产业标准共有29项,人口学家黑田俊夫认为如今的老龄人口体力和精力远远超过了过去,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内学者的赞赏,日本政府将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期望有能力的老年劳动者弥补劳动力短缺问题 [4] ,正式实施的《老年人就业稳定法》,明确企业主有义务确保员工可以工作到70岁日本就业存在一个隐性的趋势:相对轻柔的工作会留给老年人,将稀缺的年轻人从中释放出来,让他们去做更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就像当地的出租车行业,司机普遍年龄都很老,据2022年日本总务省统计,日本汽车修理工的平均年龄是36.8岁,工程师的平均年龄是38.5岁,而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年龄高达59.4岁,接近60岁,这一现象充分宣扬了我国“老有所用,自食其力”主张。

4. “中国模式”下的应对措施

4.1. 政府:不可替代的“掌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 [5] ,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在养老服务中我国政府积极承担起了“准公共物品”的养老服务的供给责任,养老事业正在有序展开,不仅在法规制定、资金投入方面加以重视,还不断加大国企在养老事业中发挥的作用。2021年我国的公共预算支出总额为246,322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33,867亿元,同比增长3.4% [6] ,可见政府在逐渐加大养老事业稳定的财政支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积极转型,政府职能定位清晰。由于老龄化加速的挑战,我国的第一支柱只能保障人民基本的生活条件了,想要老人的退休生活丰富起来,单靠第一支柱的保障是然不够。完善的养老金体系可以改善未来个人老年生活的保障,减少因养老压力带来的焦虑问题,提升个人和家庭在当下的消费能力。为推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2022年4月21日,《关于推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文件成功发布,该文件主要从制度模式、适用范围、缴费原则、税收政策、个人养老金投资水平等多方面提出意见。养老服务是一项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福利事业,个人养老金制度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产品,还可以短期中期长期组合。第三支柱的补充完善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4.2. 服务结构的多元化趋势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家庭则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转变,我国的养老模式经历了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社会变迁。一路走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十九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同时国家在政策法规方面也颇有建设: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2019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旨在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做实做强居家养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委联合商讨并出台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尽快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推动养老、家政、托育、文化和旅游、体育、健康等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与试点示范。

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够弥补政府在供给结构方面的不足,避免“政府失灵”现象的发生。在实践中,我国基本养老模式得到了初步确立,构建起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融合发展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已经进行了多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尝试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繁荣街道小溪社区积极探索“社区 + 食堂”养老服务模式:向辖区内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众提供餐食服务,成功打造出“15分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这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

社会居家养老是现阶段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体系,依托社区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齐全的医疗卫生设施,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来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社会性需求,营造了社会和谐、老人满意、子女欢迎的良性养老格局。传统的故土文化,让老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但以前老人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不给他们添麻烦,不得不选择养老院,而居家养老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这一心理问题,他们不再仅仅通过入住养老院或护工帮助的方式养老,该养老模式深受老人的欢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解决了生活照料问题,还会提供多诉求的养老服务,不同生活水平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存在着差异,比如政府机关退休的老年人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为公众服务:基层退休人员则更倾向于回归家庭,社区居家养老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延伸服务范围,引入第三方企业为社区养老提供个性化、便利化的需求,比如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山颐养中心,他们会依据老人需求而组织各种活动,如打太极拳、练书法、跳华尔兹舞蹈,跟伙伴们到农场去体验农活,与工作人员学习做茶。养老服务供需问题归根结底是老龄化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了科学定位、错位运营、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生态链机制。

4.3. 高度重视“智慧养老”的参与价值

“智慧养老”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的,即老人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去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养老事业起步较晚,智慧养老产业是在传统的养老产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家政等一系列贴近老人生活的智慧养老产品。二十一世纪,大数据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与革新,互联网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上,我国大力发展了许多政策措施,例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2020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3.75万亿元,其中智慧养老信息化产品(智能硬件、智能软件系统以及应用平台) 3785亿元:中游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企业产品及服务) 16,022亿元;下游智慧健康养老对象(吃、穿、住、行等) 17,693亿元,并预计未来3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0%左右,到2022年底有望突破5万亿元。

利用信息化模式构建智能平台,打破时空界限,把公共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在养老服务行业运用科技知识,将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创造契机,为智慧养老提供技术支持。河南省开封市当地民政局为高龄老人配置机顶盒,这个机顶盒是一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专用设备,与其他软件不同,这个平台既有手机APP,也有电视机顶盒和热线电话,专门服务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以随时做到与医生咨询,该平台可以预约各种线下服务,比如帮助老年人进行家政服务、通过平台预约一日三餐,让老年人从锅碗瓢盆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生活时间,同时,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大厅里,专门设有手工活动室、形体训练室、银发顾问服务发展中心,既是信息化服务平台,也是老年人活动娱乐和教育培训的基地,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充分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服务化需求。

我国老龄化科技产品融入了有温度的人文关怀,老人的精神诉求已逐渐成为核心诉求之一。智能科技产品具有实时监测的功能,在老人的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在门脚、床头、玄关处安放红外线体征检测仪和传感器,为老人在夜间行走提供了安全保障,将老人的行动轨迹形成实时记录,上传至家人或护工的手机上,这类设备真正做到了让老人生活舒心、子女放心。在广州,当地市民对“平安通”都不会陌生,它是一种电子设备,依托智能终端,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着全方位的关爱,一键可以进行呼叫救援、测量心率血压,当老人发生跌倒事故时会进行报警,还具有实时定位、电子围栏功能,十分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床和轮椅时他们的主要生活用具,拥有一张能够辅助翻身、带有助便功能的床,成了养老机构和家庭的期望,广州市焕思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一款智能护理机器人,床体的各个零部件,可以帮助老人完成抬腿、坐起的行动,智能马桶和排污收纳系统,可以是老人在床上如厕,且实现清洁卫生的效果,该机器大大减轻了陪护人员的压力,降低了老人跌倒、损伤的风险。

“人本,创新,协同,开放,共享”是现阶段智慧养老的核心理念,二十一世纪,将是科学家的创业时代,我国在智慧养老方面拥有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其实所有理所当然的现在,都是曾经不可思议的未来,对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正是方兴未艾之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养老产业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建设。

4.4. 充分发挥公益组织的优势

守护老人,需要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体系,各地普遍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活动,充分发挥低龄老人优势,形成有感染力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2021年,山西省红十字情缘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一项“窗帘行动”,这是一项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的约定:每天早晨,如果窗帘拉开,表明老人起居正常:如果没有拉开,志愿者就会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自强不息、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公益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在我国的养老事业中,公益组织的参与能够降低养老服务的人力成本与资源成本,有效缓减养老压力。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探索时间银行等做法,大力培养志愿者队伍。我国高校学生数量庞大,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大学生的时间充裕、自由度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给老人带来更多的活力,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完善社区养老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将高校作为养老志愿服务团队是十分明智之举,志愿服务对于社会的进步其有积极影响的,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参加志愿活动是我们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思想上的渗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我国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

5. 展望

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这既是对我国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检验我国面对困难时临危不惧的能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充分展示出我国的综合能力与大国形象。目前,我国背景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从多方面展开应对策略,人口老龄化的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以服务为基础的产业链条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模式”。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面对这一国情,举国上下将会继续拧成一股绳,从容看待老龄化社会问题,灵活应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形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风尚,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化模式。

基金项目

共同富裕试验区中社会养老服务品质提升的策略研究。

文章引用

吴 萌,张宇露,夏淑红,许 峰. 浅析人口老龄化下的“中国模式”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02): 345-35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2045

参考文献

  1. 1. Coid Jeremy, R.E. (2023) Impact of COVID-19 on Mental Health Research: Is This the Breaking Point?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 222, 44. https://doi.org/10.1192/bjp.2022.146

  2. 2. 张翼. 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升——解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6): 55.

  3. 3. 赵立新. 英国养老保障制度[J]. 中国人大, 2018(21): 51-54.

  4. 4. 何家华.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https://doi.org/10.27157/d.cnki.ghzku.2019.004932

  5. 5. 丁路. 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8.70% [N]. 中国老年报, 2021-10-21(001). https://doi.org/10.28108/n.cnki.nclnb.2021.000686

  6. 6. 魏倩. 我国政府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6989/d.cnki.gdlhu.2022.00084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