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3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7690 , 9 pages
10.12677/AP.2023.136305

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质性研究

吕少博1,王晓燕2,张书皓3,李丽娜1,赵阳1,郑海英1,张惠榕1

1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唐山心理健康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唐山市脑与认知功能研究基础创新团队,河北 唐山

2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北 唐山

3华北理工大学团委,河北 唐山

收稿日期:2023年4月22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7日

摘要

目的: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普遍关注。本研究旨在揭示硕士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压力;方法:采用访谈法,对来自15所大学的共24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采用Nvivo11.0软件,运用扎根理论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放式登录结果表明,本次访谈资料包含42个节点;进一步的关联式登录结果发现了18个亚类属以及8个类属;最后核心式登录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包含学业压力、疫情影响、生活环境、未来发展、人际关系、生活压力、导师压力、压力反应等八个方面。结论: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业、未来发展、人际关系、导师要求、生活本身的压力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并且其压力受疫情影响,由此产生的压力反应包含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以及生理反应。

关键词

心理压力,研究生,质性研究,访谈法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Postgraduates

Shaobo Lyu1, Xiaoyan Wang2, Shuhao Zhang3, Lina Li1, Yang Zhao1, Haiying Zheng1, Huirong Zhang1

1Tangshan Basic Innovation Team of Brai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Research, Tangshan 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th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2Library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3Youth League Committ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Received: Apr. 22nd, 2023; accepted: Jun. 14th, 2023; published: Jun. 27th, 2023

ABSTRACT

Obje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postgraduates. Methods: A total of 24 postgraduates from 15 universities were interviewed by interview. Nvivo11.0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btained with grounded theory. Results: The results of open login showed that the interview materials included 42 nodes; Further correlation logging results showed that 18 subclasses and 8 genera were found; Finally, the core login foun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master’s students mainly included eight aspects, including academic pressure, epidemic impact, living environment, future develop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ife pressure, tutor pressure, and stress response. Conclusion: Postgraduates’ psychological stress mainly comes from their studies, future develop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utor’s requirements, life stres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ir stress is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he resulting stress responses include emotional,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Keywords:Stress, Postgraduate, Qualitative Research, Review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为面临毕业、就业、婚恋等多方面问题,研究生往往承担了较强的心理压力,使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有研究表明,目前而言,研究生的焦虑情绪突出(何云辉,赖小林,2008)、人际关系敏感以及不自信或自卑(林洁,2010;代凤,2013)。虽然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前人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大部分为量化研究,虽然能揭示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但是无法对这种压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更无法切实地挖掘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存联系。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GT)是一种从经验资料出发建立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Faber et al., 2022)。运用该方法,研究者可以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质性资料中进行归纳以及经验总结(孙晓娥,2011),近年来,扎根理论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质性研究中,对于理论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理论构建,深入分析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以期弥补前人在研究生心理健康领域研究中重量化轻质性的局限性。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滚雪球取样法,共访谈来自15所大学共24名硕士研究生,其中男性11人,女生13人;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17岁,标准差3.29岁;已婚4人,未婚20人;全日制21人,非全日制3人;一年级8人,二年级14人,三年级2人;学术硕士7人,专业硕士17人;被试来自包含工程管理、环境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应用心理、电子信息、汉语言文学、艺术、体育学、中医内科学、计算机专硕、中药分析、针灸推拿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医外科学、运动心理、农艺与种业、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在内的多个专业。见表1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表1. 被试基本信息

2.2. 访谈内容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通过跟受访者面对面交流或采用线上交流的方式展开问题。具体的访谈内容如下:

1) 您觉得自从上了研究生之后,您都面临着哪些压力?

2) 这些压力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包含身体上的或心理上的。

3) 您觉得这些上面这些压力中,哪些压力是研究生生活所特有的?

4) 您觉得研究生学习期间,除了上述说的压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您的身心健康?这些因素给您带来了哪些影响?包含身体上的或心理上的。

5) 除了上述所说的身体上的或心理上的症状,您觉得在研究生期间您还有哪些身体上的或心理上的不适?

6) 您身边的研究生同学或您知道的研究生同学都面临哪些压力?他们会有哪些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适?有什么例子没有?

2.3. 访谈过程

研究人员对访谈主试进行培训,之后,主试与受访者约定时间进行访谈。在正式访谈之前,受访者阅读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被试都同意对访谈进行录音。

2.4. 资料编码

访谈结束后,由主试对文本进行转录,在转录过程中隐去受访者姓名,核对转录后的文字资料,最终获得约5万字的文字资料。将文字资料导入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文字资料进行编码、类属分析进而提取相关的主题分析,抽象出研究主题。该过程包含三级编码: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以及核心式登录。

3. 结果

3.1. 开放式登录结果

在一级编码中,也就是开放式登录中,本研究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节点抽取,其中每个节点包含一个或多个资料参考点,即原始资料中涉及到该节点的访谈内容。经过分析发现,本次访谈共包含求职压力、毕业去向选择、考博、毕业论文、毕业考试、课题研究、课程压力、医患关系、恋爱压力、住宿条件、同学关系、自我提升、照顾家庭、经济压力、同学竞争、医院环境、缺乏锻炼、颓废、疫情干扰学业节奏、疫情影响经济收入、熬夜、疫情影响就业、导师布置工作、导师风格、导师沟通、发表论文、情绪波动、规培任务、身体健康、实习压力、食欲问题、睡眠问题、学习生活失衡、疫情程度、疫情封控、焦虑、恐惧、伤心、无奈、孤独感、脾气暴躁、其他人际关系等42个节点。见表2

Table 2. Examples of concept nodes and reference points of open coding

表2. 开放式登录的概念节点与参考点示例

Table 3. Axial cod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ncept categories

表3. 关联式登录结果及概念类属间关系

3.2. 关联式登录结果

在关联式登录分析中,通过多次选择和对比,本研究建立了各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了包含职业发展、升学、亲密关系、师生关系、一般人际关系、居住环境、学习环境、疫情间接影响、疫情直接影响、学术压力、课业压力、竞争压力、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家庭压力、经济压力、导师管理等在内的18个亚类属以及包含未来发展、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疫情影响、学业压力、压力反应等在内的8个类属。见表3

3.3. 核心式登录

通过将对总结出的概念类属进行深入分析,将所有类属集中到可以统领的核心类属上,结果发现研究生的压力主要包含学业压力、疫情影响、生活环境、未来发展、人际关系、生活压力、导师压力、压力反应等八个方面。见图1

Figure 1. Stress of postgraduates

图1. 硕士研究生压力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24名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对研究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压力反应进行了揭示,对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提供了质性资料补充,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发现,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是其承受的主要压力之一,其来源有学术压力、课业压力以及竞争压力。其中学术压力是指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面临的压力,包含发表论文、毕业论文以及课题研究等三个方面。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除了要完成必要的科目的学习之外,其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类似,均要完成相关的科学研究,完成毕业设计,除此之外,大部分院校对研究生的要求除毕业设计之外还会要求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程利娜,吴筱玫,2006;高耀,2022)。

除学术压力之外,少部分学生还面临着竞争压力(于航,2017)。所谓竞争压力即指在学习与科研过程中,感受到的来自同学的压力。从本研究来看,这种压力主要也侧重于学术研究,但是与纯粹的学术研究还是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与同学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对比而产生的压力。

本研究发现,研究生对于未来发展的压力也是其承受的主要压力之一。该方面的压力涉及到求职、考博以及在这两方面的选择与权衡本身带来的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本科毕业的学生为了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而选择考研(黄宇施,顾倩,宋晓丹,2021),也就是说,其读研本身的目的就是更好的就业。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亦不乐观,这导致许多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季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压力。除了就业之外,考博也是研究生未来的选择之一。然而,相对于硕士研究生考试,博士研究生的考试要求更高,条件更复杂,这也会让考博的学生随之产生较大压力。

本研究发现研究生也承受着较大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从频次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恋爱压力。大部分研究生已经步入适婚年龄,但是因为研究生期间来自课业以及学术方面的压力,使其较少有时间与精力专注于个人问题的解决,同时,研究生期间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并不稳定,这也给其正常的婚恋交往带来经济上的压力。综上种种,未婚研究生可能会感受到来自自身或来自于家庭的催婚而产生的恋爱压力(翟新倩,2012)。除了恋爱压力之外,研究生还承受着同学关系疏远方面带来的压力。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不同,一是班级规模较小,二是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不如本科生频繁,这导致研究生同学之间的沟通较少,正如本次访谈中所发现的,有些研究生感觉同学之间关系疏远,从而产生孤独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也是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之一。同样,与本科生的学习不同,研究生的学习是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的学习的各个环节,导师具有较大的话语权。一些不擅长人际交流的学生或者不适应其导师管理方式的学生可能存在与导师沟通交流上面的压力。

正因为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具有较强话语权,所以导师的管理也是许多研究生压力的重要来源。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当导师分配给研究生的项目较多,要求较严格,与研究生自身的论文关系较少,且没有经济上的回馈时,研究生感受到的压力较大。并且,如果导师对学生的表现倾向于给予负性的反馈时,研究生感受到的压力更大,并且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困扰,如有的研究生表示会“怀疑自己”,“感到茫然”,甚至“不再有考博的念头”。

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疫情也对研究生产生了较大的压力(Horgos, Soria, Chirikov et al., 2020)。这种压力可以分为直接压力与间接压力。所谓直接压力是指疫情本身带来的恐慌,而间接压力则表现为多个方面,比如疫情造成的就业机会的减少,失业的增多间接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徐夏帆,覃彩连,2022;谢芳,2022);疫情封控使学生自由受限,感受到压力等。

本研究还发现,除了这些压力之外,有的研究生还承担着家庭的压力与经济压力(杨雪花,陈万明,2016;Rahman, 2015)。家庭压力主要表现为有的研究生父母年纪较大,自己需要照顾家庭,而经济压力则表现为,研究生期间没有经济收入,而研究生本身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这使得一些研究生产生了经济上的压力。

本研究还发现,在面对诸多压力下,研究生的压力反应可以分为行为反应、生理反应以及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包含熬夜做课题、行为颓废、生活与学习失衡、无暇锻炼等多个方面;而生理反应则表现为失眠、身体健康以及食欲方面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食欲方面,压力带来的反应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食欲减退,如有的研究生表示食不知味,而有的研究生则采用暴饮暴食的方式来应对压力。在情绪反应方面,研究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惧、脾气暴躁、伤心、无奈、孤独感、情绪波动等。这些情绪反应与不同的压力相联系。比如,恐惧往往对应于未来的发展,而脾气暴躁、伤心、无奈、情绪波动更多的对应于导师的管理;孤独感对应于感受到的研究生期间人际关系的疏远等。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编号:SQ2021066)。

文章引用

吕少博,王晓燕,张书皓,李丽娜,赵 阳,郑海英,张惠榕. 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质性研究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Postgraduates[J]. 心理学进展, 2023, 13(06): 2473-2481.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6305

参考文献

  1. 1. 程利娜, 吴筱玫(2006). 研究生心理压力源量表的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4(1), 17-19.

  2. 2. 代凤(2013).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3. 3. 翟新倩(2012). 高校硕士研究生婚恋压力调查与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4. 4. 高耀(2022). 论文发表激励与硕士生能力增值——基于2021年“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数据的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 43(4), 53-65.

  5. 5. 何云辉, 赖小林(2008). 研究生焦虑情绪及其缓解对策研究.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2(4), 17-19.

  6. 6. 黄宇施, 顾倩, 宋晓丹(2021). 基于考研动机调查的大学生就业观探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 (10), 48-53.

  7. 7. 林洁. 福州市硕士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8. 8. 孙晓娥(2011).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1(6), 87-92.

  9. 9. 谢芳(2022).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 就业与保障, (10), 106-108.

  10. 10. 徐夏帆, 覃彩连(2022). 疫情背景下师范院校研究生就业实证分析与纾困路径. 广西教育, (33), 13-15+19.

  11. 11. 杨雪花, 陈万明(2016). 不同心理压力对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5), 758-761.

  12. 12. 于航(2017). 综合大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13. 13. Faber, C. J., Kennedy, M. S., Creamer, E. G. et al. (2022). A Grounded Theory Model of the Dynamics of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tudents’ Researcher Identity and Epistemic Think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59, 529-560. https://doi.org/10.1002/tea.21736

  14. 14. Horgos, B., Soria, K. M., Chirikov, I. et al. (2020).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or Mental Health Concerns or Condi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Center for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5. 15. Rahman, H. C. (2015). The Impact of Children and Family on the Graduate Student Experienc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