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4  No. 01 ( 2024 ), Article ID: 79772 , 6 pages
10.12677/AP.2024.14103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的路径研究

王卢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收稿日期:2023年12月11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17日;发布日期:2024年1月24日

摘要

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包含物质层面的振兴,更包含精神文化层面的振兴。加强乡村心理健康服务是促进农村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对于提振乡村民众的精气神、激发乡村振兴的内驱力、赋能乡村共同富裕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可以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顶层设计,构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手段数字化,从而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

Study on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sation Strategy

Lu Wang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Received: Dec. 11th, 2023; accepted: Jan. 17th, 2024; published: Jan. 24th, 2024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s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encompasses not only material revitalisation, but also spiritual and cultural revitalisation. Strengthening 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ural people,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lifting the spirits of rural people, stimulating the internal drive for rural revitalisation, and empowering the common wealth of the countrysid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rural revitalisation strateg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top-level design to build a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for rural residents, popularise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mong rural residents, and promote the digitisat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mong rural residents.

Keywords:Rural Rejuvenation, Rural Resident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精神需求也日渐得到重视。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包含物质层面的振兴,更包含精神文化层面的振兴。生活富裕并不仅仅指农民物质生活富裕,也包含了农民精神生活富裕的含义。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需要物质“振兴”与精神“振心”双管齐下,同频共振。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主体作用,农村居民身心健康才能更好推动农村建设,因此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的必要性

2.1. 乡村振兴对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有内生性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要缩小城乡居民综合素质的差距,而心理素质提升则是居民综合素质提升的必要内容,是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切实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径。以人民为中心是乡村振兴鲜明的价值导向,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作为一种主要由政府提供的新型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普惠性等特征,是一项事关民众健康、教育、医疗、发展等的民生工程(吕小康,汪新建,2018)。着力推进乡村层面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这有利于缩小城乡、人群之间相关资源配置与服务能力的差异,提升社会心理服务的乡村可及性、便利性,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有助于切实维护农村人口的福祉与利益,凸显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农村人口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得感。

2.2. 加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

健康是每一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发展、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标志,更是广大民众的共同追求。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关键指标,农村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在增大,一些人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乡村健康服务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经济负担、人际关系问题等,加强乡村心理健康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农民的心理压力,预防和建设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

2.3. 加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贫困的定义和消除贫困的举措都在发生变化。贫困不只是缺乏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或资源,还包括缺乏医疗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和政治权利等资源。消除贫困也不再靠单一的物质投入,而是正在转向物质投入与非物质投入相结合的减贫举措(陈雪峰,2020)。贫困地区的居民往往面临多种心理压力,如贫困恶性循环、生活压力、就业问题等,这些压力容易导致农村居民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加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不仅帮助农村居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持续发展自身优势,避免再次陷入贫困,而且能够推动广大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将更多社会资源吸引到农村地区,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农村人口就业,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2.4. 加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有助于激发乡村振兴内驱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凝聚”是社会发展与和谐的基础,“人心所向”是引导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动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的需求有物质生活富足转向精神、心理需求的丰富与满足,农村人口的心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村现代化转型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将有利于推动新时代农村社会发展、激发农村人口发展的内驱力(王一云,2022)。乡村振兴内驱力主要来自与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可以增强他们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动力。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农村居民解决心理困扰和压力,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增强内心的积极能量。这将使农村居民更加有信心面对乡村振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激发他们对乡村振兴的热情。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激发村民的内驱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构建良好的乡村社会环境,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2.5. 加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问题在农村地区往往被忽视,但它们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农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可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些变化,更好的融入新的环境,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向农村地区,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农村居民提高心理健康素养,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繁荣。首先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人,还可能影响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例如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如家庭暴力、酗酒和吸毒等。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在维护农村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同时,也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有助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因此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对于整个社会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农村居民,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 当前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的问题

3.1. 农村居民心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农村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的同时,村民们原本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在经济压力和城市与农村孩子教育水平差距等现实情况的影响下,农村居民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农村居民心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农村居民心理问题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部分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信息渠道,导致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较为匮乏。同时,在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中,心理问题往往会与“疯子”、“精神病”等词语相联系,他们对心理问题持有较为保守的态度,往往将其视为个人意志力的问题。即使有人知道有心理问题也不会去看医生,因为他们觉得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因此存在心理问题的农村居民及其家人往往会感受到深深的“病耻感”,从而选择隐瞒和自我消化(张薇,2022)。其次,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匮乏。相比城市地区丰富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专业人才,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相对不足。再次,长期以来,公众对农村居民心理问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媒体和社会舆论普遍倾向于关注城市居民的心理问题,因此农村居民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较低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我国农村居民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农村居民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农村居民中有几个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一是空巢老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在乡村60岁以上老人家庭中,独居老人户及只与配偶同住的空巢家庭比例已达到59.41%。研究表明乡村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疾病发病率较城市老年人高,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贾缨琪,许效群,2023)。由于农村留守老人长期独居,很难得到家庭成员的陪伴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期的孤独和无助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再者由于缺乏社交和陪伴,农村留守老人容易陷入心理压力当中,无法与人分享内心的苦恼和烦闷,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留守儿童。2021年中国首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儿童的总体抑郁检出率为25.2%,焦虑检出率25.7%,超过3%的乡村儿童“想自杀”。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感受到家庭的缺失和孤独感,他们与父母分隔两地,长时间没有亲密的陪伴和关怀,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这种情绪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和自卑等。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的路径分析

4.1. 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顶层设计,构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无论是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愿景来看,还是从农村人口社会心理的实然状况来看,急需构建乡村层面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顶层设计,构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第一,出台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增加乡村振兴部门在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规划中的参与度。可以围绕针对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做出政策部署,制定远期目标和方向,明确工作要求,系统指导农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出台整体性指导方案,为基层乡镇构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李志强,2021)。第二,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解决农村心理健康问题。卫生、教育等部门可以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

4.2. 加强农村心理服务队伍建设,为农村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心理健康服务力度,必须全面加强农村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在农村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包括让农村居民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识别特定心理问题的能力,获取心理健康信息、认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的能力,自我治疗和专业帮助获取的能力等等,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帮助农村居民加强人们对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和观点的认知。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和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的人员,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农村心理服务队伍。这些队伍可以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组成,他们将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利用好高校资源,可以号召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走进农村,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开展培训等形式,向农村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这包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掌握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方法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村庄广播电台、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将知识传递给农村居民。

4.3. 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手段数字化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网络通信技术正加速融入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驱动着传统医疗卫生服务向数字健康发展阶段迈进(王一云,2022)。为此,乡村心理健康服务也应与时俱进,改良优化服务手段:研究和开发适应农村特点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远程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为农村居民提供个性化、有效的心理支持。同时,关注农村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的心理健康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心理学、社会学、农业科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的跨学科发展。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提高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提供有效的农村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科学支持。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后,国家十部门于2018年联合出台了试点工作方案。目前,全国50多个地区已完成了为期3年的试点工作,一些地区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心在基层,乡村是其建设的重要场域,服务于乡村治理与发展是乡村层面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例如绍兴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23年8月,绍兴市建立健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四级平台,建成市、区(县、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9家,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实现社会心理服务站全覆盖,村(社区)心理辅导室覆盖率到97.80%,并将心理服务引入信访超市、矛盾调解中心。同时努力创新思路,打造绍兴心理服务特色品牌。此外绍兴还建设了心理健康线上平台,铺盖全市185个站点,并且配置5G移动心理服务车,通过平台对服务车内设备进行管理、数据传输等功能,为偏远乡村提供移动式心理服务,社会心理疏导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群众心理健康意识也普遍提高。

5. 结语

乡村振兴与加强乡村心理健康服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关注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态。乡村振兴与加强乡村心理健康服务相互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而乡村心理健康服务则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使农村居民在经济社会变革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因此,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缓解农村居民的心理压力,促进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更好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健康中国。

文章引用

王 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的路径研究
Study on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sation Strategy[J]. 心理学进展, 2024, 14(01): 251-25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1035

参考文献

  1. 1. 陈雪峰(2020). 心理服务助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 中国科学院院刊, 35(10), 1290-1297.

  2. 2. 贾缨琪, 许效群(2023). 乡村社会心理服务的推行与优化路径. 农业开发与装备, (6), 66-68.

  3. 3. 李志强(2021). 基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3(3), 51-55.

  4. 4. 吕小康, 汪新建(2018). 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构想. 心理科学, 41(5), 1026-1030.

  5. 5. 王一云(2022).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村心理健康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上虞区55个乡村心理服务点的调研分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 33(18), 139-141.

  6. 6. 张薇(2022).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农村心理健康工作的路径. 现代农业研究, 28(7), 56-5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