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0155 , 5 pages
10.12677/ACPP.2023.121035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顾琪,范晓倩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1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1月11日

摘要

马克思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观研究新的里程碑,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逐渐成熟。马克思劳动观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在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马克思劳动观的内涵更加丰富,历经超百年的历史洗礼而长久不衰,时至今日,马克思劳动观依然焕发着强大生机和活力。因此,坚持马克思劳动观不仅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而且有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关照。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观,时代价值

Marx’s View of Labor and Its Analysis of the Values of the Times

Qi Gu, Xiaoqian Fan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Received: Dec. 10th, 2022; accepted: Jan. 1st, 2023; published: Jan. 11th, 2023

ABSTRACT

Marx’s concept of lab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 and it is a new milestone in the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labor, which has gradually matured after a long period of difficult exploration. Marx’s concept of labor not only created man himself, bu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connotation of Marx’s concept of labor is richer, and it has endured for a long time afte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ical baptism, and today, Marx’s concept of labor is still radiant with strong vitality and vitality. Therefore, adhering to the Marxist concept of labor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but also helps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ca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Keywords:Marx, Labor View, Value of the Tim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劳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劳动定义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过程,是以人自身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1]。马克思劳动观是马克思立足实践,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有关劳动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劳动学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促进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明确劳动的内涵,把握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总结马克思劳动观的主要内容,从而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观在新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 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态’,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得以完善的。” [2]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哲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等关于劳动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基于唯物史观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提出的不同于此前理论家的新劳动理论。马克思劳动观正确把握了劳动的丰富内涵和本质,明确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具体来说,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共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1. 奠基阶段:提出异化劳动理论

1844年之前,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劳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全面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然而,劳苦人民的生活并未因此得到改善,甚至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两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结果。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剥削的本质,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详尽分析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基本内涵、环节、形式、主要现象及其关系的详细阐述,概括了劳动的结构与功能、发展阶段与趋势,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进而对共产主义劳动进行展望。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发展阶段:创立唯物史观

从1844年到1848年,伴随着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此时,无产阶级逐步觉醒,从自发走向自觉,组织了多次工人运动,并从工人运动的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了工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开始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工人运动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因此,如何为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关心的问题。他们在深入考察和研究现实的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劳动是唯物史观的立论基础,生产劳动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明确了劳动的作用,强调了生产劳动在促进人类历史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的积极意义,为劳动价值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马克思劳动观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哲学奠基。

2.3. 成熟阶段:形成劳动价值论

从1848到1871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对抽象的资本主义劳动的分析转变到现实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分析上,劳动的理论不再局限于哲学领域,而是关注社会生活实际,拓展到经济学领域,旨在通过社会现实来剖析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了劳动理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把马克思的劳动观推向了成熟阶段。马克思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的理论,核心标志为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创立。马克思主要从商品出发,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阐明了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为世人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神秘面纱,同时还为消灭异化劳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方式。

3. 马克思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劳动最初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生命的需要,随着劳动的不断发展,劳动作为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曾一度沦为被剥削、强迫、惩罚的工具,直到近代人们才正确认识其本质、价值和意义。但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工人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却无法完全获得全部商品,仅获得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马克思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科学分析了劳动的本质和内涵,马克思劳动观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劳动对与人、社会和历史的创造。

3.1. 人是劳动的产物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界以维持肉体生存需要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属性,从而区别于动物本能且被动地适应自然活动的本质。一方面,劳动创造人本身。马克思认为,人类在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和用简单工具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使劳动成为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独有的有意识有目的实践活动。“劳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占有自然因素,是促成人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的活动” [3],他认为劳动的过程就是使自己获得主体性的过程,人作为主体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劳动创造人本身。另一方面,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马克思认为劳动决定人的类本质,是人成为人的本质特质,只有在劳动活动中,人才能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而且,马克思认为,劳动关系是最基础的社会关系,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劳动与人的本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总而言之,人是劳动的产物,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人本身,而且还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2. 劳动创造人类社会

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的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4]。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人们改造自然进行物质生产从而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产物,但社会的产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所以,劳动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社会起源于生产劳动。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与自然产生联系,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又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社会联系,人类社会在人的劳动过程和自然生成中逐步形成,劳动是社会中的劳动。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活动还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离开了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将戛然而止,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总而言之,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理想状态的“人类社会”,是指自由人联合体,劳动者将通过劳动来解放自身,达到劳动作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3.3. 人通过劳动创造历史

马克思以劳动为切入点,深入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并剖析了剥削工人获得的剩余价值,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只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而且这一阶段必将被取代,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论断。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将历史从理性精神的抽象外衣中解救出来,明确了劳动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即人通过劳动创造历史。首先,劳动是人类历史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活动,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历史。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最后,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5],可以说,历史是人的目的性意识性活动和历史发展自身遵循的规律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

4. 马克思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劳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劳动观是人类劳动学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促进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马克思劳动观的内涵更加丰富,历经超百年的历史洗礼而长久不衰,时至今日,马克思劳动观依然焕发着强大生机和活力。因此,坚持马克思劳动观不仅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而且有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关照。

4.1.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主要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执着追求,不断完善技艺、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马克思的劳动观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 [6],人只有通过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在劳动中获得乐趣,主动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和作风融入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全过程,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始终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更要以马克思劳动观为指导,在各行各业劳动者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实现我国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供人才支撑。而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广大青年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练就过硬本领。因此,应重视培育新时代青年“工匠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并在马克思劳动观的指导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4.2.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马克思劳动观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劳动的科学认识。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创造了人类社会和历史,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彰显了劳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商品价值” [7];“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生产使用价值” [7]。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平等性,劳动虽然有不同分工,但没有贵贱优劣之分,任何劳动都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都是人们劳动力的消耗,都生产一定的价值。因此,在新时代,坚持马克思劳动观,强调只要是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劳动都应被尊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也应当被尊重;强调劳动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源泉,有利于青年正确认识劳动,从而将“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的劳动理念融入青年自身成长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牢固树立青年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选择观;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的传统美德。

4.3.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关照

在马克思那里,和谐劳动指公平正义的、快乐体面的、自由创造的劳动。和谐劳动对缓和劳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让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公正与平等,体会到乐趣,通过劳动创造幸福和财富,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让劳动者更加体面和更有尊严地劳动与生活。当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完全避免生产领域的劳动异化,不足以达到马克思为我们描绘的共产主义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高度和谐的美好前景,仍需通过调整劳动关系以减小异化劳动对劳动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然而,马克思的劳动观对我国构建公正合理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关照。在马克思劳动观的指导下,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让劳动者平等地享有劳动成果。新时代,只有坚持马克思劳动观,才能真正让劳动者品等体面地劳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5. 结语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对劳动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形成有关劳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劳动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变化而呈现动态式发展的趋势。在新时代,深入分析和探讨马克思劳动观,将其融入教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而且有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关照,最终让劳动者平等地享有劳动成果,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基金项目

网络消费文化对青年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影响研究(2022QN35)。

文章引用

顾 琪,范晓倩.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Marx’s View of Labor and Its Analysis of the Values of the Times[J]. 哲学进展, 2023, 12(01): 189-19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035

参考文献

  1. 1. 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207-208.

  2. 2. 高耀芳. 马克思劳动观及当代价值[J]. 中共云南省党校学报, 2016, 17(3): 14-19.

  3.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39.

  4.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45.

  5.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95.

  6. 6.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38.

  7.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03, 10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