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Vol. 10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9407 , 5 pages
10.12677/APS.2022.104105

“双减”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然与必然

叶玉华*,宋淑华#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16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15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3日

摘要

研究目的:落实“双减”政策,探讨云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改革,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的结果为依据。研究结论及结果:首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角度概述云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困境,最后基于“双减”政策背景对云南省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出相关建议:1) 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2) 针对性地拓展知识维度;3) 丰富并创新课程内容体系;4) 加强技能理解及运用能力;5) 增强校际合作,真正实现体育教师快速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

双减,云南省,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The Re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the Reform of Sports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in Yun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Yuhua Ye*, Shuhua S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Nov. 16th, 2022; accepted: Dec. 15th, 2022; published: Dec. 23rd, 2022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s: To implemen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results: 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n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policy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 Yunnan Province: 1) Clearly locate talent training goals; 2) Targeted expansion of knowledge dimensions; 3) Enrich and innovat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4) Strengthen skill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5) Strengthen inter-school cooperation to truly achieve rapid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eywords:Double Reduction, Yunna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ing Plan, Reform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2020年,云南省体育局提出“将中考体育分值提升到100分;改变教学模式、;同时要移风易俗转变观念”等一系列新举措,这不仅对云南省体育教师教学提出挑战,也是对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一次警醒;202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进一步强调“课后延时服务一般由体育教师承担,要保证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 [1],再一次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挑战。人才培养方案革新质量决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程度更是决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否实现“一专多能”的政策需求,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云南省12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理分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双减”对云南省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新启示,力求为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路径。

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各高校为云南省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云南省体育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然而,随着社会理念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需要改革与创新的方面,所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刻不容缓。本文在各校官网收集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整理、分析,将云南省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及问题整理为如下几点:

2.1. 培养目标发展特点

通过整理云南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到,培养目标呈现如下特点,1) 培养目标丰富,要求师范生具备教学、管理、科研、社会指导等多种能力,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要求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2) 培养目标缺乏特色,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发展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只有“文山学院”在培养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的专业核心竞争力;3) 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红河学院”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高校具有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任,所以体育教育人才的发展必须得到重视,基于此,各高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体育教学人才。

2.2. 课程体系设置特点

课程体系设置应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有效衔接,才能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 [2] [3],据调查可知,1) 云南省各高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了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以及专项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符合国家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 课程体系设置系统性高。学生不仅学习关于专项的理论和技术,而且还学习运动生理与人体结构的相关知识,课程体系的安排符合教师人才培养的要求,但课程体系缺乏新的创新。3) 重技术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不能将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从凸显“坐而论道”到强调“学科实践”,构建实践性的育人方式,以学科实践为抓手,在情景、问题、任务、项目中将“死去的知识”转为“活性知识”,从而使学生将学科知识从理解–记忆–应用–创新依次递进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3. 供需失衡: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是基于我国教育失衡现状提出的,“双减”重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并强调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起着一定推动作用。通过对云南省中小学体育老师的教学理念、专业化教学能力、场地器械等方面进行访谈了解到以下几种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3.1. 传统培养理念制约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

“双减”政策的推进,让体育教师组织课后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这就让高校将培养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的目标放在更高得位置,然而受到我国传统体育教师培养理念的影响,体育教师具备的知识、技能都大同小异,不具备新颖性,造成具有特长技能的体育教师配额不足的现状,同时受到“路径依赖”的心理作用的影响,要改变这种传统培养理念的难度较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理念不断更新,我们必须对这种传统培养理念进行重构,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所以先从思想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然后再落实到实践,加速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

3.2. 教学能力难以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目标

从云南省各高校培养目标可知高校仍是以培养体育教师为主,他们对保障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据调查,云南省中小学生的血压偏髙检出率为12.54%较2014年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7.51%有所上升 [4],表明体育课程的实施并未实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这就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质疑,所以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我们要不断反思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以促进高质量教师团队的建设。

3.3. 场地器械的数量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挑战

场地器械等硬件设施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但是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中小学存在场地不足,器械不全,农村学校存在资金不足,城区学校存在地面不足等现实问题,导致中小学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难以开展,体育教师想教授新技能但受到场地器械受限的想法受阻等现实窘境,从而导致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开展受阻,制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健康素养的养成。

4. 政策导向:“双减”对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新思路

从培养目标可知,云南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培养专业的体育教师,为此,研究从利益相关、供需关系、政策导向等角度考察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并围绕“双减”背景下学生、教师、家长的需求对各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提出建议,以期为促进云南省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4.1. 需求化:明确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需求化反映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培养专门性人才的一种追求,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学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努力的诉求 [5]。“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刘桂丽等人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课后体育延时服务质量提升路向研究中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或“几专多能”的新型体育教师团队,以提高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质量 [6] [7],基于此,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时,应该围绕政策导向、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需求等多个视角定位培养目标,使目标更明确具体,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促进专业人才的发展。

4.2. 系统化:拓展并更新知识维度

新课标(2022版)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提出大概念、大单元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系统化的知识,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需要将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与课程内容结合考虑,将课程内容系统化、结构化组织教学,这就对体育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提出一定挑战。但是现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内容各地区、各院校都无明显的区别,并且对培养专门性体育教师未开展针对性的课程,导致小学、中学教师学习内容杂糅没有太大的区别,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培养规格的基础上还应根据地方特点增设地方课程,拓展师范院校学生的知识维度,为社会输送专门性人才。

4.3. 品质化:丰富并创新教学内容体系

品质化是指教学内容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诉求,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增强教学服务质量要求等特征,最终目标是提高每个个体满意度,个体满意度的核心在于教学内容体系既要丰富确保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又要具有创新培养学生挑战新事物的能力。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要求学校引进“一专多能”或“几专多能”的体育教师,所以高等院校要依据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培养专门性人才,而品质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培养专门性人才提供保障,所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除了学习原有的运动项目外,还应该引进更多新兴的运动项目,并根据学生就业趋势的不同将运动项目选择性的传授给学生,以达到培养专门性人才的目的 [8] [9]。

4.4. 实践化:促进并加强技能运用能力

新课标(2022版)指出要凸显学科实践,构建实践性的育人方式。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执行者,作为体育课程的实施者,所以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制约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双减”背景下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迫在眉睫,为此,体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将会受到巨大考验,所以在培养体育教师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具备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以及对技术动作进行简化或加难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政策导向提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所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多增加学生“讲解 + 示范”、技术动作创编、模拟上课等教学情境 [10] [11]。

4.5. 合作化:加大并增进校际合作

聚焦质量提升,增进校际合作,深化合作化办学,是目前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据课后服务供给体系建设的角度来分析,课后课程的开展需要大量专业的体育教师,为此,体育教育师范生就获得了更对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从利益相关的角度来探究课后延时服务的不仅解决了目前体育师范生实践机会少的现实问题,还解决了中小学体育师资薄弱的问题,基于此,要加大各高等体育院校与当地中小学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到各中小学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这为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质量提供契机,并且各中小学将师范院校学生的实践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各大高校,有利于学校了解最新的教学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培养方案,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所以增进校际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人才的持续发展。

5. 总结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人们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观念从“体育无用”到“体育有用”的转变,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双减”政策的落实,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同时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此背景下,学校应该抓住时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体育教师团队,解决我国专业体育教师供不应求的现状,提高我国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

第二批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文章引用

叶玉华,宋淑华. “双减”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然与必然
The Re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the Reform of Sports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in Yun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J]. 体育科学进展, 2022, 10(04): 731-735.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2.104105

参考文献

  1. 1. 岳文果. 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双减”落地见效——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解读[J]. 发展, 2022(1): 39-43.

  2. 2. [德]沃尔夫风·布列钦卡, 著.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批判和建议[M]. 胡劲松,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96.

  3. 3. 徐少华.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8(4): 31-34.

  4. 4. 赵锦平, 杨云娟, 常利涛, 刘宏, 杨帆. 云南省中小学生血压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9, 35(9): 775-779+785.

  5. 5. 郭晓光. 试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5(11): 151-153.

  6. 6. 刘桂丽. “双减”背景下初中课后体育延时服务质量提升路向研究[J]. 新课程, 2022(2): 2-3.

  7. 7. 代薇, 谢静, 崔晓楠. 赋权与增能: 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减负增效”路径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3): 35-40.

  8. 8. 彭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 39(6): 115-117.

  9. 9. 毛丽红, 彭勇, 康春兰. 基础教育改革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5): 80-84.

  10. 10. 李秋菊, 李天明, 李春芳. 督导视角下的云南省体育教师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 5(9): 31-34.

  11. 11. 章超平.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 就业与保障, 2020(16): 102-103.

  12.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