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4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1676 , 7 pages
10.12677/AP.2024.142099

坚毅与初中生学业抽离的关系:学业 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 并行中介作用

张小娟,赵振宇,张李斌,李丽娜,朱振强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收稿日期:2024年1月9日;录用日期:2024年2月20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29日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市中学59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坚毅品质对初中生学业抽离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 坚毅品质(p < 0.001)、自我概念清晰性(p < 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p < 0.001)及学业抽离(p < 0.001)之间两两相关;2) 坚毅品质可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p < 0.001);3) 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坚毅品质与学业抽离之间起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坚毅品质不仅直接影响初中生学业抽离,还可以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初中生学业抽离。

关键词

坚毅,学业抽离,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清晰性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it and Academic Disengag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Parallel Mediating Effect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elf-Concept Clarity

Xiaojuan Zhang, Zhenyu Zhao, Libin Zhang, Lina Li, Zhenqiang Zhu

College of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Received: Jan. 9th, 2024; accepted: Feb. 20th, 2024; published: Feb. 29th, 2024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95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 middle school in Hebei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grit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withdrawal, as well as the parallel mediating rol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elf-concept clar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ere pairwise correlations among grit (p < 0.001), self-concept clarity (p < 0.001), academic self-efficacy (p < 0.001) and academic disengagement (p < 0.001). 2) Grit can negatively predict academic disengagement (p < 0.001); 3)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elf-concept clarity play a paralle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grit and academic disengag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it quality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withdrawal, but also affect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withdrawal through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elf-concept clarity.

Keywords:Grit, Academic Disengagement, Academic Self-Efficacy, Self-Concept Clarity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学业抽离指学习活动中的分心、退缩、缺乏努力等消极行为,以及焦虑、无聊、厌烦等消极情感(King & Gaerlan, 2014; Zhang et al., 2018)。学业抽离现象会严重损害青少年群体的学业发展。青少年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必须给予其及时引导,保持其持续良性发展。近年来,作为强调坚持努力和持久热情的性格优势激起研究者们的研究热情(Duckworth et al., 2007),而坚毅正是这样的一种人格,坚毅品质在青少年的学业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坚毅的个体即便遭遇失败和困境,对于长远目标仍保有持久的兴趣并持续努力。因此,关注学生的坚毅品质对学业抽离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问题尤为重要。

自我验证理论认为,个体会寻求与自我概念一致的信息,进而影响对中性信息的解释,积极的自我概念会更积极的解释中性信息(Swann, 1992)。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有更肯定的自我概念,会寻求肯定的信息并更积极地解释中性信息。实证研究已表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业投入(沈永江等,201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否持续努力地投入,直到学习任务结束,也受到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朱丽雅,2012)。同时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具有追求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倾向(Ryan & Deci, 2000)。而坚毅品质有助于满足个体心理上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袁艳利,2021),且能够促进与学习相关的行为结果,如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表现等。故而提出假设1: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坚毅品质与学业抽离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自我调节理论指出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自我概念起着核心作用,个体对自我的理解越清晰,越能够知道如何调整自己来应对内在的心境或者外在的环境,进而表现有效的自我调节结果(Bandura, 2001)。自我概念清晰的个体,对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学业投入水平更高,以此获取好成绩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实证结果已表明,坚毅品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关系显著(黎晓娜,刘华山,2021),自我概念清晰性正向预测学业投入(梁浩,2020)。据此提出假设2: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坚毅品质和学业抽离间起中介作用。

目前,现有研究对坚毅品质影响青少年学业抽离的内部心理机制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拟选坚毅品质、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个体自身内部因素,采用横向调查的方法,探讨坚毅品质对学业抽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青少年的学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河北某所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600人为研究对象,最后获得有效问卷595份,有效率为99.2%。其中,男生278人(46.7%),女生317人(53.3%);七年级294人(49.4%),八年级301人(50.6%);独生子女119人(20.0%),非独生子女476人(80.0%)。

(二) 研究工具

1) 坚毅量表

采用谢娜等人(2017)翻译并修订的Duckworth等编制的12项目坚毅量表(12-Item Grit Scale),该量表由不懈努力和持久热情两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6道题,共12道题。采用Likert 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坚毅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9。

2) 学业抽离量表

选用行为和情感的学业投入和抽离问卷(Behavior and Emotional Engagement and Disaffection Questionnaire)中的学业抽离分量表测量(Skinner et al., 2008),该问卷的信效度已在中国样本中得到了验证(Zhang et al., 2018)。问卷中行为抽离(如缺乏努力和退缩)与情感抽离(如焦虑和无聊)各5题。采用5点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记为1~5分。将行为和情感抽离合并成一个抽离分数。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5。

3) 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

采用由Campbell在1996年编制,牛更枫等人(2016)翻译和修订的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量表共计12题,其中,除第6题和第11题外,其余题目均反向计分。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记为1~5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性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6。

4)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梁宇颂(2000)参考Pintrich等人的量表,自编而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量表共包含22个题项,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其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11个题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11个题项。该量表使用Likert 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量表得分越高,代表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5。

(三) 实验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调查前向被试告知测试的相关事宜,被试独立填写全部问卷,约用时20分钟。使用SPSS 26.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一)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的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共有12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1.55%,低于临界值40%,表明本次研究中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温忠麟等,2022)。

(二) 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坚毅、自我概念清晰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抽离之间的关系,各维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1. 相关性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结果表明,坚毅、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清晰性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坚毅和学业抽离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抽离呈显著负相关。

(三) 回归分析

用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坚毅、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初中生学业抽离的影响,结果见表2。方程1和方程2显示坚毅、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均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抽离。在未加入中介变量时,坚毅负向预测学业抽离(β = −0.43, p < 0.001),加入中介变量之后坚毅仍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抽离(β = −0.16, p < 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抽离(β = −0.57, p < 0.001; β = −0.08, p < 0.05)。

Table 2.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表2. 分层回归分析

(四) 并行中介作用检验

在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中的Model 4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及置信区间的估计。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如表3。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坚毅对学业抽离的直接效应为−0.229。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坚毅品质与学业抽离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39,95%的置信区间[−0.076, −0.003],不包括0。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坚毅品质与学业抽离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333,95%的置信区间[−0.409, −0.263],不包括0。说明以上路径均显著,并行中介模型成立,这表示坚毅品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抽离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间接影响学业抽离。并且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间接效应占比要大于自我概念清晰性间接效应占比。

Table 3. Parallel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表3. 并行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坚毅品质负向预测学业抽离,坚毅水平越高,学业抽离行为越少。坚毅水平高的青少年,能够持续付出精力,面对挫折不退缩,越挫越勇,最终在学业发展中可以克服学业困难,拒绝学业抽离。坚毅品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清晰性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与以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黎晓娜等,2020;王梦华,2023)。高坚毅水平的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更加清晰和明确,能够知道如何调整自己来应对内在的心境或者外在的环境,进而表现有效的自我调节结果,因此不容易出现学业抽离行为。高坚毅水平的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更强,学校生活满意度更高,可帮助减缓学习倦怠和拖延等消极学业行为(刘玉敏,2022a)。坚毅品质作为一种优秀的人格特质包含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久的热情等积极特性(魏怡,胡军生,2017)。坚毅的个体有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增强了学习效能感。因此,即便中学生面对强大的学业压力,高坚毅水平的学生也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刘玉敏,2022b),通过不断地努力战胜学习过程的阻力,积极应对学习上的失利,化解负面学业情绪,从而集中精力向着设定的目标前进,有效降低了出现学业抽离行为的可能性。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本研究考察了坚毅品质与学业抽离的关系,并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坚毅品质与学业抽离之间的中介作用。中介分析显示,坚毅品质对学业抽离能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抽离产生间接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学业抽离产生间接影响,即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坚毅品质与学业抽离之间起并行中介作用。坚毅水平越高,自我概念越清晰(黎晓娜等,2020),学业抽离行为也越少。坚毅品质有助于个体长远目标的实现,从而有助于中学生的学业发展。高坚毅水平的青少年,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也越高,也会采用更有成效的学习策略,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和学习能力(Vantieghem et al., 2014)。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坚毅品质的长期培养,鼓励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不轻言放弃,要勇敢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田文妮,2021)。

5. 结论与不足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探讨坚毅品质、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学业抽离的关系,发现坚毅品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清晰性、学业抽离之间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坚毅品质与学业抽离之间起并行中介作用。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被试都来自于初一初二的学生,年龄相近,并且只是在河北省廊坊市的一所普通初中取样,被试来源比较单一,样本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局限。未来可以选取更具代表性的大样本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和拓展。其次,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设计,无法得到确切的因果关系,未来的研究如能做一个追踪研究,将能更好的解释坚毅品质对学业抽离的影响。此外,还需探究其他中介变量的作用,以构建更加复杂的多变量模型来深入理解学业抽离,让青少年在面对学业考核时变得能更加坚毅更加快乐,从而更好的实现个体的学业发展。

文章引用

张小娟,赵振宇,张李斌,李丽娜,朱振强. 坚毅与初中生学业抽离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并行中介作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it and Academic Disengag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Parallel Mediating Effect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elf-Concept Clarity[J]. 心理学进展, 2024, 14(02): 778-784.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2099

参考文献

  1. 1. 黎晓娜, 郭蒙蒙, 刘华山(2020). 大学生坚毅人格对追星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作用. 集美大学学报, 21(5), 41-48.

  2. 2. 黎晓娜, 刘华山(2021). 专制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坚毅品质: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教育研究与实验, (5), 84-90.

  3. 3. 梁浩(2020). 中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4. 4. 梁宇颂(2000). 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5. 5. 刘玉敏(2022a).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坚毅的调节作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38(4), 93-99.

  6. 6. 刘玉敏(2022b). 高中生成长型思维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坚毅及其维度的中介作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42(2), 99-112.

  7. 7. 牛更枫, 孙晓军, 周宗奎, 等(2016). 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 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39(1), 97-102.

  8. 8. 沈永江, 姜冬梅, 石雷山(2014). 初中生自我效能对学习投入影响的多层分析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2), 334-336, 340.

  9. 9. 田文妮(2021). 初中生坚毅人格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10. 10. 王梦华(2023). 中学生努力坚持性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和失败心态的链式中介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11. 11. 魏怡, 胡军生(2017). 坚毅性人格: 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结果. 心理技术与应用, 5(1), 52-61.

  12. 12. 温忠麟, 方杰, 谢晋艳, 等(2022). 国内中介效应的方法学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30(8), 1692-1702.

  13. 13. 谢娜, 王臻, 赵金龙(2017). 12项坚毅量表(12-Item Grit Scale)的中文修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5(6), 4.

  14. 14. 袁艳利(2021). 初中生学业坚毅与数学成绩之间关系的纵向研究: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15. 15. 朱丽雅(2012). 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模式探析.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16. 16. Bandura, A. (2001).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 Agentic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1-26. https://doi.org/10.1016/B0-08-043076-7/01340-1

  17. 17. Campbell, J. D., Trapnell, P. D., Heine, S. J. et al. (1996). Self-Concept Clarity: Measurement, Personality Correlates,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0, 141-156.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0.1.141

  18. 18. Duckworth, A. L., Peterson, C., Matthews, M. D., & Kelly, D. R. (2007). Grit: 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 1087-1101.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92.6.1087

  19. 19. King, R. B., & Gaerlan, M. J. M. (2014). 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More Positive Emotions, Better Engagement, and Higher Achievement in School.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9, 81-100. https://doi.org/10.1007/s10212-013-0188-z

  20. 20. Ryan R. M., & Deci, E. L.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68-78.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55.1.68

  21. 21. Skinner, E., Furrer, C., Marchand, G., & Kindermann, T. (2008). Engagement and Disaffection in the Classroom: Part of a Larger Motivational Dynamic?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0, 765-781. https://doi.org/10.1037/a0012840

  22. 22. Swann, W. B. (1992). Seeking “Truth,” Finding Despair: Some Unhappy Consequences of a Negative Self-Concept.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 15-18. https://doi.org/10.1111/1467-8721.ep10767800

  23. 23. Vantieghem, W., Vermeersch, H., & Van Houtte, M. (2014). Transcending the Gender Dichotomy in Educational Gender Gap Researc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der Identity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9, 369-378. https://doi.org/10.1016/j.cedpsych.2014.10.001

  24. 24. Zhang, Y., Qin, X., & Ren, P. (2018). Adolescents’ Academic Engagement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Classroom Achievement Norm.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89, 299-307. https://doi.org/10.1016/j.chb.2018.08.01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