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3 ( 2024 ), Article ID: 83518 , 11 pages
10.12677/ml.2024.123197

主体需求视角下双一流高校语言景观现状调研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陈景宇1,曾柔2

1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2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收稿日期:2024年2月5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18日;发布日期:2024年3月28日

摘要

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不同校区为例,从主体需求视角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类高校语言景观的现状。研究发现,华电各校区语言景观在定期维护和改善不足等方面存在问题。为给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借鉴,同时挖掘校园文化内核,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我们提出策略建议,探索高校语言景观建设的健康发展。其中包括创新制作方式,增强趣味艺术性;增强交流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体现宏观布局和理念传承,助力“双一流”建设等。优化路径和经验可推广至其他高校,实现双一流校园语言景观的改善。

关键词

高校语言景观,学生主体视角,功能分析,优化路径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Needs

—Taki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ngyu Chen1, Rou Zeng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Received: Feb. 5th, 2024; accepted: Mar. 18th, 2024; published: Mar. 28th, 2024

ABSTRACT

Taking different campuses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NCEP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 of industry-specif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bject’s needs. It is found that the language landscapes of the different campuses of NCEPU are problematic in terms of regular maintenance and insufficient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work,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explore the core of campus culture and influence th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 we put forward strategic suggestions to explo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e propose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innovative production methods to enhance fun and artistry, enhance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to form a virtuous cycle, and embodied macroscopic layout and conceptual inheritance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The optimization path and experience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double first-class campuses.

Keywords:Linguistic Landscape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Subject Perspective, Functional Analysis, Optimization Path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

为探索“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类高校语言景观的文本内容、语种选择置放方式、呈现比例等要素对学校的语言环境建设和对外形象建构的作用,充分从学生和老师等在校群体的主体视角出发予以观察,我们以华北电力大学三大校区为例,陆续开展了问卷发布访谈调查、拍摄及图片分类、标牌设计与制作等一系列调研实践工作。希望在挖掘校园文化内核的同时能够加深大学生等群体对语言景观概念的了解,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对学校文化的认同;通过在公众号等平台持续更新和接受反馈,使成果得到更多的关注并有效转化,为国内其余高校的语言景观建设改进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支撑和参考借鉴。

1.2.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这是最早由加拿大学者Rodrigue Landry & Richard Y. Bourhis提出的关于“语言景观”概念 [1] 。语言景观由语言符号和/或非语言符号组成,语言符号的书写体现为文字,非语言符号包括图形、图像、图示、色彩、灯光、载体等(刘丽芬、张莉,2021)。在社会现实环境中,以各种形式的标牌存在于公共环境之中。随着研究深入,一些公开但非正式的文字符号也成了语言景观的研究对象,如临时张贴的海报等。

语言景观研究是在公共场合下进行的,它不仅要考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各种语码的频度和用法,更重要的是深究语码形式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功能价值,例如引导功能、警示功能、教育功能等 [2] 。特别是在高校校园环境内,作为一个语言景观丰富的公共环境,校园内标牌数目众多,且语码形式各不相同,其内涵价值也大相径庭,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和优化空间。

校园文化是指“大学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材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相互作用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景观与校园文化相伴而生,如影随形、各具特色,是校园内的微型文化,也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是这所学校所具有的、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独特特征,并且还能体现出学校从建校以来所不断积累出的历史文化 [3] 。优质的高校语言景观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无形的资产,更是社会文化建设成果中最值得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校园文化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因此语言景观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稳定之中有变化,连续之中有发展,继承之中有创新。由于校园是集合了众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对高校语言景观的发展更新也有非常重要的反作用,因此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往往具有某些社会先导的作用。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高等院校是知识传播、思想传承、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场所。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教育语境,在行业特色高等院校发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更为复杂多元,语言风貌更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依托高等院校的行业特色语言景观进行多样信息采集,对不同典型语言景观、虚拟语言景观、边缘语言景观等语言景观开展研究,以华北电力大学的保定和北京两个校区的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两种形式以及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两个校区语言景观现状的方式,受众群体分为华北电力大学在读学生和其他高校在读学生两个部分。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的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相较于其他高校的语言景观更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风格。学校校部设于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且新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面临文化特色是否得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新性传承发展问题。建校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及新的规划建设能否完美融合需要充分的调研与研究。

语言是人类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校园中,语言的作用更为重要,校园语言是学生建立交流和认知的桥梁,而校园语言景观则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与语言景观发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潜意识、偶发性语言习得。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设置的校园语言景观都发挥着自己的特定功能。校园语言景观为大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现了丰富、真实的语言生活;促成了潜意识、偶发性语言习得的发生;提供了多模态语言学习环境;营造了良好校园人文环境。基于语言景观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前期已经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关于语言景观的了解情况和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数据回收后将检查数据一致性、去掉无效值和缺失值,再将数据可视化处理。面向的学生范围分为本校学生和外校学生两大类,借以达到发现问题——通过本校学生不同视角下对校园语言景观的评价、建议,最大限度地发现校园语言景观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此进行总结,一并反馈给管理部门,同时可以了解其他高校存在的问题,避免了未来各高校在语言景观建设同类型问题的再次发生;总结经验——大数据的帮助下,可以最快获取校园语言景观出色的建设情况,问卷弥补了调研无法到达现场实地考察的短板,且能够收集到各个地区的语言景观精华之处,达到传承创新校园语言景观建设发展的目的。

3. 调查现状

团队面向华北电力大学收集了242份问卷数据,面向其他高校则共收集了84份问卷数据,结合以视频和文字形式记录的十余份访谈资料分析,我们深化了对校园语言景观现状和各类主体需求的认识。近年来高校建设飞速发展,扩大面积,增加建筑物等,但逐渐对校园语言景观有所忽视,多数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不注重辨识度、审美等,使得校园文化底蕴变差,语言景观生硬呆板,逐渐失去校园精神的体现。同时在各种文化冲击下校园语言景观开始出现各种风格的结合,并不注重师生的实际体验。

基于前期调研工作得知,华北电力大学当前校园内的语言景观未能较好反映师生群体需求,整体存在着文化断裂、元素分散、主体参与性不强、人文气息有待浓厚等问题。一个校园语言景观的形成是群体与个体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学校文化的符号化呈现,体现了其文化特点。多样化的标牌也可以成为代表校园丰富文化内涵的靓丽风景,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5] 。因此,在语言景观的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各类语言景观的多重功能,特别是学校管理部门要兼顾公共标牌的文化属性与审美属性,从主体需求视角出发打造双一流高校特色语言景观。

3.1. 盲目借鉴,缺乏自身校园文化特色

相当大一部分的大学在新校园语言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校园语言景观的视觉效果,以及语言景观形式上的丰富多样,忽视了对学校自身所固有的校园文化特色,当日的借鉴其他大学的语言景观,并不考虑这些语言景观是否能与本校的整体历史脉络和文化氛围相互融合衬托。对于理工科类的学校,其校园语言景观应当具有本校专业的鲜明的特色,而不是单纯地借鉴其他学校的语言景观。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发现,很多建成的校园语言景观缺乏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也更加谈不上对校园内在文化的传承。一味地借鉴其他大学的语言景观,忽视本校固有的校园文化和历史,使得新校园的语言景观变得缺少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失去了传承校园历史文化的意义和活力。

3.2. 校园语言景观缺乏人文底蕴,没有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层面来讲,很多大学新校园已建成的和在建的校园语言景观都是十分精美的,但是校园语言景观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底蕴、人文理念却少之又少,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更是体现得不足够。而语言景观作为校园整体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当发挥出其本身的作用,优秀的校园语言景观是往往能够直观地充分地展现出校园文化和历史的,它能传递出的整座校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使得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校园的文化氛围与老校园相比是较为淡薄的,而校园文化氛围本身就是以一种无声无形的方式向在校师生和更多的人展现出本校在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优秀的校园语言景观能够恰如其分地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新校园中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有最直接作用的语言景观是横幅、宣传牌、标语牌以及电子显示屏,但在实际上这些语言景观所展现出的内容大多与本校的校园文化相关性不大,多为响应国家政策,宣传牌基本上是国家新闻或是校园安全知识,有的更是贴满了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海报,电子显示屏大多是滚动播放各种会议或是讲座的通知。因此,在营造校园氛围这方面大多数新校园中的语言景观的设置是不太恰当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这也对充实在校师生以及更多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新老校园之间的内在文化延续被割裂

每所大学校园或多或少都历经了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积累与沉淀,最终都形成了具有本校自身独特性的校园文化、深厚的校园历史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但在大学新校园的语言景观设计建造过程中,老校园长久以来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优良传统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抛弃,反而被现代化的各种元素所替代。比如说新校园中的建筑名称和道路名称多是新命名出来的,雕塑纪念石碑多为名人或校友赠送,横幅标语多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口号等,这些语言景观与本校的校园文化相关性不大,没有发挥出语言景观彰显和继承校园文化的作用,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割裂了新老校园之间的联系,造成本校内在文化延续性的断裂。如图1所示,针对问卷主观题的词云图分析结果。

1)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您希望看到的校园语言景观是什么样的?

Figure 1. Campus language landscape expectations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subject

图1. 基于主体需求的校园语言景观期望

2) 关于华电未来新校区建设中语言景观建设,您有哪些期望?主体反馈关键词云如图2所示。

Figure 2. Prospec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landscape for the new campus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图2. 对华电新校区的语言景观建设展望

3) 您认为大量纯文字语言景观有存在必要吗?理由是什么?有什么建议呢?主体反馈关键词云如图3所示。

Figure 3. Percep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text-only language landscapes

图3. 对纯文字语言景观存在的看法

4) 您觉得我校有哪些语言景观可取?主体反馈关键词云如图4所示。

Figure 4. Preferred parts of the existing linguistic landscape

图4. 对校园内现有语言景观的认同部分

4. 功能体现(学生主体视角需求、可取之处和问题不足)

基于实地考察所拍摄的语言景观图片,两份分别针对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以及其他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对学生的随机访谈,立足于学生主体视角,分析总结出以下校园语言景观现状中可取之处和问题与不足。

4.1. 可取之处

(一) 积极正向文化借语言景观之形化教育之风。皮亚杰(Jean 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中,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接受信息的主动建构,而语言景观潜移默化中发挥了这种作用 [6]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通过语言景观进行宣传,于无形之中,注入、巩固大学生的思维之巢。调查数据显示,前者宣传力度得到学生的肯定之外,双碳战略以及市政的宣传有所欠缺,理应一并加强。

(二) 办学特色与校园语言景观相结合。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以及办学特色,不论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还是其他参与调研的高校,超过半数的学生都反馈校园内语言景观能够让人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校园语言景观的构建应该突出校园本身历史的元素,以此提高学生们的集体认同感。关于语言景观和学校特色融合度问题,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能源电力特色突出,在语言景观上也应该有所体现,但仍有35.54%的学生认为能够体现这一特色的语言景观并不多,说明除了将理念融入语言景观设计之外还需注意数量的增加,问卷调研相关成果如表1~5所示。

您认为学校里有关能源电力特色的语言景观多吗?【单选题】

Table 1.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表1. 结合办学特色的调查情况

您认为目前校园的语言景观能让您很好地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吗?【单选题】

Table 2. Presentation of the school’s development history

表2. 对学校历史的展现情况

您认为学校里有关“双碳”战略的语言景观多吗?【单选题】

Table 3. Embodiment of the “Dual Carbon” strategy

表3. 与双碳战略的融合情况

您认为校园内现有的语言景观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多选题】

Table 4. The role played by the existing linguistic landscape

表4. 现有语言景观发挥的作用

您理想中的校园语言景观环境应该是怎样的?【多选题】

Table 5. Ideal campus language landscape features

表5. 理想的校园语言景观特点

4.2. 问题缺陷

【数据来源】您认为学校是否需要对语言景观进行专业的维护和改善?(面向华北电力大学)

Table 6. The need to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language landscape (NCEPU)

表6. 维护改善语言景观的需求程度(华电结果)

(一) 欠缺定期的维护和改善。超过80%的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和超过70%的其他各大高校的学生都认为校园语言景观需要专业的维护和改善,此项数据(来源于团队发布的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6表7)表明,语言景观破损和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各大高校内普遍存在。在收集到的校园语言景观图片中,不难发现石刻形式的语言景观存在字迹不清晰、风化,纸质的张贴告示被损坏等问题,进一步表明,语言景观的建设并不是一劳永逸,对建设材质的选择,实体景观的维护都需要落实。

您认为学校是否需要对语言景观进行专业的维护和改善?(面向其他高校)

Table 7. The need to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language landscape (other universities)

表7. 维护改善语言景观的需求程度(其他高校结果)

(二) 用语生硬且疏离感明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中参与调研的人员有67.95%认为校园内部语言景观存在着用语生硬、不够亲切的问题,占比最大。这种现象说明站在学生角度,更倾向于有温度,具有人文关怀的语言景观。大学校园应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生在此并不止于学习,更是生活,如同另一种意义上的家 [7] 。生硬、强制性的标语容易给接受者无形之中增添一份压力,甚至适得其反,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除必须严肃的内容外,请示类、语气轻松活泼类语言景观可适当增加(见表8)。

您发现的校园语言景观问题中,包含以下哪些类型?【多选题】(面向华北电力大学)

Table 8. Type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ampus language landscape

表8. 校园语言景观现存的问题类型

5. 优化策略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影响大众,推广理念,必须首先尊重校园内部主体的感受、喜好、品味和价值观等,使用更加能引发共鸣和服务长远目标的文化代码。

5.1. 立足主体需求视角,探索校园语言景观建设

大学传播的是先进的科学文化,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校园活动的主体是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年轻学生,为了发挥宣传和教育作用,应使用青年人的话语方式,摈弃过去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和枯燥呆板的表达方式,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手段和表现形式构建校园语言景观的新风景,譬如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号、开通官方微博平台以及设立校园留言板等互动平台,通过文字、图片和小视频等形式不定期推送校园新闻要闻,以趣味打卡的形式鼓励学生为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献计献策,引导学生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一份子。

5.2. 创新制作方式,增强趣味艺术性

语言标牌不仅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美化装饰功能。大学新校园中语言景观需要熟练巧妙地运用多种元素,例如针对不同的语言景观的具体形式,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造型,运用跳跃的色彩、文字和图片进行合理的搭配,将这些具有文化艺术性的元素添加到新校园的语言景观中,带给在校师生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语言景观吸引在校师生以及更多的人观看和欣赏,从而引起人们对新老校园文化的怀念和思考,这样语言景观中包含的校园文化内涵也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传递。本团队研究初衷是基于华北电力大学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策略,积极反映学生需求,建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校园语言景观标识,更好地发挥校园语言景观“润”心的作用。

5.3. 增强交流互动,形成优良循环

本研究团队以自创的公众号为载体,通过选择题等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心目中理想的校园景观模样,持续记录和有效输出校园内语言景观的更新变化。成员共同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已制作出雏形花木吊牌,并联动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社团组织交流投放使用;拟以SVG动画形式,设计专属于华电校园的花木地图视频,保存珍贵独特的校友记忆,以此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共同助力建设美丽校园。

5.4. 体现宏观布局和理念传承,助力“双一流”建设

随着教育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育互动、学术交流以及科技合作等行为日渐频繁,互动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渐增加。校园语言景观的文化内涵应当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来展现,使得在校师生以及更多的人在欣赏语言景观的过程中能够想象出美好的意境和唤起对于老校园的怀念和记忆,同时还应当满足语言景观与空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统一。通过我们实地考察发现,校园路灯、草丛等显眼位置多置放有关国家宏观政策标语,体现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政策,助推“双一流”高校建设和发展。

6. 总结展望

针对华北电力大学校园内语言景观的系列调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参考价值,其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对应优化路径同样对以行业特色类双一流为代表的其他高校有借鉴意义。校园语言景观最直接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为基数最大的学生群体,立足主体需求视角及时收集反馈,同时适当让学生参与到语言景观建设和后期维护等工作之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校园语言景观的功能和用途。理想的校园语言景观建设应该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能体现校园独有的深厚文化、具有合适的布局、具有更加生活化、规范化并且制作材料更加环保的特点,以更好地启迪育人。

文章引用

陈景宇,曾 柔. 主体需求视角下双一流高校语言景观现状调研——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Needs—Taki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3): 243-25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3197

参考文献

  1. 1. 姚重阳, 张剑平. 湖北工业大学语言景观的调查与思考[J]. 汉字文化, 2023(19): 16-18. https://doi.org/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3.19.065

  2. 2. 李卓然, 余华. 河南高校语言景观研究——以河南某高校为例[J]. 新乡学院学报, 2023, 40(5): 42-44 73.

  3. 3. 杜维威, 许雅慧, 蔡校阳, 等. 高校校园语言景观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 海外英语, 2023(4): 70-73.

  4. 4. 王晓梅, 刘敏娜, 张怡名. 高校校园语言景观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内语言景观为例[J]. 新楚文化, 2023(5): 81-84.

  5. 5. 刘畅, 王英杰. 高校语言景观的语码使用和排列方式探析——以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为例[J]. 现代交际, 2021(20): 102-104.

  6. 6. 金怡. 高校校园语言景观构建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9(2): 115-118.

  7. 7. 王艺菲. 校园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大学新校园语言景观研究[D]: [硕士或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2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