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1  No. 06 ( 2022 ), Article ID: 58823 , 5 pages
10.12677/ACPP.2022.116285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演进与 当代创新

毋立根,白清平

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8日

摘要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含着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目标、路径等相关问题的阐释,这些重要阐释成为其理论出场的重要标志。苏中两国早期主要领导人结合各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本国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当代创新的成果。因此,系统梳理其演进历程,全面阐述其当代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历史演进,当代创新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Innovation of the Marxist Thought of Common Prosperity

Ligen Wu, Qingping Bai

School of Marxism,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Received: Nov. 2nd, 2022; accepted: Nov. 22nd, 2022; published: Dec. 8th, 2022

ABSTRACT

The Marxist idea of common prosperity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innovation. Marx and Engels’s writings contain explanations of subjects, goals, paths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and these important interpretations have become important signs of his theoretical appearance. The early leaders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various countries to mak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idea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ir own countries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The theory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temporary innovation of the Marxist idea of common prosperity. 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its evolution process and comprehensively expound its contemporary innovation.

Keywords:Marxism, Common Prosperity, Historical Evolution, Contemporary Innov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共产党提上议事日程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1] 这是基于长期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不断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论断,标志着我国迎来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因此,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演进历程和当代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理论出场: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相关阐释

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在其很多著述中蕴含着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目标以及路径等相关问题的阐释。这些阐释是共同富裕理论出场的重要标志。

2.1. 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实现谁的共同富裕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特点的相关论述,深刻阐明了实现“谁”的共同富裕的问题。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阐明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2]。共同富裕代表着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实现共同富裕同样是人们追求自己目的的活动,为将人民群众确立为共同富裕的主体提供了历史依据。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特点的分析,进一步得出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共同富裕的主体的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3]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运动。因此,无论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特点来看,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4],阐明了人民群众作为共同富裕的主体的必然性。

2.2. 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论述中,提出了未来社会要实现共享生产生活资料的构想,蕴含了对在哪些方面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的问题的解答。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 [3] 这一论断表明了共同富裕不仅要使人们同等地享有日益丰富的基础物质生活资料,还要使人们同等地享有日益丰富的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资料,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内在地包含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理解,蕴含着对在哪些方面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问题的回答。

2.3. 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含着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个必由之路,即发展生产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坚持公有制。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动力。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创造充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还要处理好如何分配这些财富的问题,然而这些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对财富的合理分配必然离不开科学的生产关系,尤其是要处理好分配关系,然而这些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促进所有制关系的调整,变统治阶级的私有为社会的公有,力求发展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可见,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尽可能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

其次,人民群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 [2]。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断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历史活动,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是因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既需要正确理论提供指导,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一步步把目标规划变成现实,这其中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否则,共同富裕将只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能够平等得到一切所需生活资料是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因此,共同富裕的主要推动者、实践者就是人民群众。

最后,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不仅在于要将蛋糕做大,而且还要将蛋糕分好,保证分配公平,这就需要社会制度提供必要的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提出,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就是私有制的存在,明确将“消灭私有制”确立为共产党人的纲领,主张实行公有制。在公有制条件下,人们创造的财富才能成为社会的、共同的财富,才能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做到分配公平,从而进一步为实现共同富裕减少阻碍、保驾护航。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才能实现公平分配,突出了坚持公有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 初步探索:共同富裕思想在苏中两国的早期实践

苏中两国的早期领导人在深刻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问题的相关重要阐释的基础上,结合各国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

3.1. 共同富裕思想在苏联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率先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列宁通过揭示社会中存在的生产劳动者得不到应有劳动成果的现状,指明了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蕴含着其对共同富裕问题的思考。列宁提出:“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为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这就回答了实现谁的共同富裕的问题 [5]。斯大林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中,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要“为社会全体成员建立富裕的和文明的生活” [6]。这一论断不仅回答了实现谁的共同富裕的问题,还进一步指出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让人们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还体现在让人们过上文明的精神生活,暗含着对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问题的回答。

对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列宁主张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列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 [7]。”因此,列宁不仅通过计划经济手段,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坚持实行了按劳分配制度,促进了分配公平,为后人推动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斯大林在列宁所提观点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主张要坚持走集体化道路。斯大林认为,“不实行集体化……就不能使千百万劳动农民摆脱贫困和愚昧” [8],主张通过用集体化的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3.2. 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探索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作为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落后的农业国,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应首先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工农联盟,使广大农民对党充满信心的现实需要所做出的重大论断。这一时期党主要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两个方面来促进共同富裕。一方面,通过发展农民的互助合作运动,走集体化道路,逐步地实现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党通过提高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毛泽东指出:“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裕的。” [9] 因此,党特别注重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主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共同富裕。总之,党对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进行的早期实践和尝试,为我国解决农民共同富裕问题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4. 当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前人的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之上,不断与时俱进,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

4.1.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发展

改革开放后,党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见解和重大论断,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这一时期,党对共同富裕的原创性认识和见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首次将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应该存在贫穷,不然就不是社会主义。二是,党首次将共同致富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一项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共同致富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则,凸显了共同致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性。共同致富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0]。三是,党首次明确将人们精神层面的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这就进一步回答了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的问题。

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方面,这一时期,党主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促进共同富裕。一是,通过改革来发展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1]。在这里,改革主要是指对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完善。而新的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党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不断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使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逐步来推进,党采取了“先富带动后富”的主张,并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来解决先富带动后富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为推动共同富裕规划了明确的实践路径。三是,党主张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来助推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时期党特别重视社会公平,多次强调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在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可见,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各项要求和举措,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认识的深化。

4.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

新时代,党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内容。在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方面,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指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平均划一的平均主义” [1]。这一论断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内涵,表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党充分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要分阶段来实现共同富裕,致力于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除此之外,党还提出了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这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指导。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上,党从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关于共同富裕实践路径内容的重大创新。

综上所论,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现实的需要在不断的进行演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日趋完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进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使其在当代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引用

毋立根,白清平.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Innovation of the Marxist Thought of Common Prosperity[J]. 哲学进展, 2022, 11(06): 1670-1674.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6285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 求是, 2021(20): 4.

  2.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87+295.

  3.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26+411.

  4.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00.

  5. 5. 列宁. 列宁全集(第7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12.

  6. 6. 斯大林. 斯大林选集(下)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337.

  7. 7. 列宁. 列宁选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546.

  8. 8. 斯大林. 斯大林全集(第1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171-172.

  9.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共和国走过的路: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53-1956) [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4: 302.

  10. 10. 胡锦涛. 胡锦涛文选(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624.

  11. 1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37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