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6 ( 2022 ), Article ID: 53158 , 5 pages
10.12677/CES.2022.106231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何兵*,王紫凝

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收稿日期:2022年5月30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22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30日

摘要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化信息体系与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有机融合,形成了“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也给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与挑战。基于“互联网+”大背景,本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展针对主流互联网教学软件的运用培训以及优化课程思政综合考核与评价机制等提升措施,为新发展格局下的我国外贸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综合性的国际贸易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Major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Bing He*, Zining Wang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

Received: May 30th, 2022; accepted: Jun. 22nd, 2022; published: Jun. 30th, 2022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th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 organically integrated with social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rming the era background of “Internet+” and also bring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talent training and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major, then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arrying out training on the use of mainstream internet teaching software and optimizing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 as to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s.

Keywords:“Internet+”,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各层次、各类型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于2022年末完成全部课程的思政规范化建设。此外,学校积极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重点培养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于“思政”,要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除了专门的思政课以外,在专业课程知识中也要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得到“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真正实现“三育一体”(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信息体系已经与人们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等各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给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与挑战。

2.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内涵

“互联网+”是指利用最新的智能化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与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互联网+”能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调度优化与集成作用,提升相关行业的生产效率及发展潜力。课程思政是在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知识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实现“三育一体”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是在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塑造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三观”,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现代化教育目的。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就要求高校教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升级 [1] [2]。只有这样,课程思政建设才能突破时空格局的限制,达到跨时空的教学互动,也更有助于学生高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上各类教学资源丰富且容易获取,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也能提供帮助。特别是在疫情爆发以来,互联网技术不仅使得线上授课成为了可能,也通过其大数据收集功能帮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得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得以实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嵌入,“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得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效率和效果也得以保障 [3]。

3.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处理日常事务及涉外经济贸易的专业化人才,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及《海关实务》等。在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关于国际经贸往来、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较多,可用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素材丰富。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思想高度尚不成熟,无法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到国际经贸往来及国际政治关系背后的实际问题,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关于“互联网+”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单独研究较多,而“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程思政的新范式仅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因此,目前充分结合“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融合深度不够、推进进度慢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5] [6] [7]。

3.1. 课程思政方法单一,“为思政而思政”问题显著

“互联网+”课程思政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思政意识提出了严格要求,对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新形势下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推进,绝大多数教师已经理解并充分认识到在专业知识中融入和突出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知识有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由于对互联网技术运用不熟练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内容过于生硬,“为思政而思政”的现象十分明显。不仅无法做到“润物细无声”,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烦排斥心理。实际效果不佳的原因并非国贸专业专任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高,主要是相关教师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及应用经验不够,无法很好地驾驭“互联网+”教学。因此,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一大重要前提是,学校必须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培训与交流,特别是几个主要的教学应用平台,例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腾讯课堂和智慧树等。

3.2.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的课程思政无法有效配合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一定程度上是对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的承接和辅助。在国贸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国际贸易实际案例的分析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让原本经过高度总结的思政理论得以具体的阐述和深入理解。目前,由于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方面缺乏沟通和交流,不能有效的进行配合、形成合力,未能产生优势互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为了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不能各自为政,必须相互配合。尤其是专业教师要一定程度上根据授课对象所处年级了解其正在学习的思政内容,主动地配合思政教师进行教学,强化思政教学效果,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3.3. 综合考核与评价机制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激励

作为为国家培养从事国际商务、跨国贸易人才的经贸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中涉及外贸易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较多。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贸易政策,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思政教育的需求要明显强于普通专业,当然国贸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基础也相对丰厚。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并未取得更好的思政教学及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目前的思政育人考核机制不完善,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对专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形成有效激励。因此,要想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任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评级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综合考核与评价机制的以评促建作用。

4.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升举措

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实现从重专业教育向专业教育与品德教育并重转化的最优路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深入融合,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改革,在保障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学科体系的科学设计。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嵌入课程思政教育,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专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也将有利于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深入探究,具有极强的现实应用意义。

4.1.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前提是重视与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体系的顶层设计。只有从顶层设计出发,才能有效解决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的课程思政无法有效配合、难以形成同向合力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课程思政的目标一致性与效果同向性。因此,国贸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应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后疫情时期的社会经济大背景,综合考虑新时期涉外企业对从事国际商务与跨国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落实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思政建设计划的顶层设计。深化“互联网+”课程思政理念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新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国贸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质量。

4.2. 开展针对主流互联网教学软件的运用培训,探索多元化课程思政方法

新时期,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专业知识及思政内容教育教学效果不仅受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受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所限制。在很多地方高校,由于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对新兴互联网线上教学APP掌握能力和运用程度有限,无法有效开展“线上 + 线下”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难以深入推进。因此,为了深入推进“互联网+”大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必须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针对主要线上教学应用平台的培训与交流,例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腾讯课堂和智慧树等。对于主流线上教学应用平台的熟练掌握,不仅能帮助相关教师高效搜集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素材、推进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很大程度上也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思想动态、合理把握课程进度。

4.3. 优化课程思政综合考核与评价机制,实现有效激励的效果

除了完善顶层设计和针对性的开展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外,优化课程思政综合考核与评价机制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另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在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学任务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针对全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综合性奖惩考核机制,教师运用多元化技术手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不高。很多院校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仅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课程思政建设检查的内容停留在教案、PPT、教学大纲及教学案例中是否有明显体现课程思政的字样。这样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必须要健全与优化课程思政综合考核与评价机制,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提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才能有效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与原创新,实现提升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基金项目

江苏海洋大学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后国际化下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文章引用

何 兵,王紫凝.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Major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6): 1450-145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6231

参考文献

  1. 1. 张纪凤, 牟亚静.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对外经贸, 2020(12): 153-155.

  2. 2. 陈伟芝.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10): 19-20.

  3. 3. 刘冬霞, 李国新.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课程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J]. 智库时代, 2019(24): 38+60.

  4. 4. 宣昌勇, 晏维龙. “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6): 51-53.

  5. 5. 郭云霞.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品位•经典, 2021(6): 145-148.

  6. 6. 周经, 冯德连.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探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3): 47-49.

  7. 7. 赵明. 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 时代经贸, 2021, 18(1): 118-120.

  8.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