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0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71884 , 6 pages
10.12677/AR.2023.10309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

——以龙井镇D村为例

黄飞燕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3年7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5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6日

摘要

在农村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社会组织参与度低和社区照顾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因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才的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加重,致使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D村老年群体为服务对象,阐述和分析了该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社会工作方法介入该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总结出“互助式增能”的新型多元养老模式,为D村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社会工作,农村养老服务,实现路径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Rural Old-Age Service

—Taking D Village of Longjing Town as an Example

Feiyan Hu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ul. 12th, 2023; accepted: Aug. 25th, 2023; published: Sep. 6th, 2023

ABSTRACT

In rural areas, due to the slow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weakening of the family pension function, the low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weak community care 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outflow of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labor force and talents in rural areas, the problem of rural population aging continues to worsen, resulting in many problems to meet the needs of diversified pension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takes the elderly group of Village D as the service object,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of the villag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ocial work method to intervene in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of the village, and summarizes the new multiple old-age care mode of “mutual enhancement”,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of village D.

Keywords:Social Work,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Realization Path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一般认为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4%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一旦超过20%则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3.50%。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1由此可见,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且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另外,《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下一个十年的老龄化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预计到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总量将不断增长 [1] ,因而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其间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依据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产业、人才、组织、生态和文化振兴五方面的内容,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了阶段性规划,为我国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及破解养老服务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乐”等战略思想,都是促进广大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机遇,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2. 概念界定

“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指的是包含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服务,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帮助受助者走出困境的非牟利的专业化服务 [2] 。这一概念可界定为:由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关系和助人活动五要素构成,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以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为基础,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与技巧,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链接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协助老人及其家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度过晚年生活的职业活动。

“农村养老服务”是构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应对农村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3] 。这一概念可界定为:以具有农村户籍且长期居住在农村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旨在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协助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缓解和改善生活困境,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和整合社会资源,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能够促进农村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服务。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保障、健康维护、家庭辅导、老年教育、社区参与、宜居环境、心理调适、政策倡导、临终关怀、生命历程回顾、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

3. D村的基本情况

3.1. 地理空间

D村属于贵州省仁怀市龙井镇下辖村,处于龙井镇的东北方向,东邻茅坝镇立岩村,南抵本镇福泉社区,西邻本镇同联村,北靠赤水河,也称茅台河,距四川省古蔺县椒园乡20公里左右。另外,全村面积9.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居民以种养殖业为其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仅1796元;同时,该村共有8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小湾组,其中河坎上组和田头组邻近村委会,而刘家沟组和团山组相邻,位于村委会东南方向;胡家坡组、沙丰曹组和烂田沟组邻近,位于村委会西北方向,山路较多,距离较远。总体而言,村内风光旖旎,环境优美,有原生态段江河涧漕塘瀑布、锣锅塘瀑布和风岩塘瀑布群等旅游资源。

3.2. 人员结构

D村现有常住人口752户,总人口为2895人,存在207户建档立卡户(大都是家有老人、因病致贫)。随着农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及儿童青少年群体在外求学,使该村现有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三者总人口数量占比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就老年人而言,该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而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70人左右,也就是说在D村有大量老年人处在70岁到79岁之间,其中存在特困供养人员十一户(共计十二人,八人散居,四人入住养老院)。此外,该村村委会干部除去8个村民组组长外,常驻干部只有7人;设有一处卫生院,工作人员仅2人,每日轮流换班等,从行政人员设置上看,相关工作人员与村民数量之间存在巨大差值,不利于村民问题的及时解决、需求的有效表达以及社区的全面发展。

3.3. 养老现状

如果说一个人从60岁开始面临养老问题,那么在D村大量老年人只要还有劳动能力或仍有生活自理能力时,基本都是以地养老,或是自我养老,所以就该村老年人而言,养老的起点不在于是否到达60岁,而在于什么时候生活无法自理或行动不便时才有了养老意识。因而D村老年人仍以传统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思想观念的涌入与传统“孝”文化之间的冲突,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处于渐趋弱化的状态,该村家庭养老功能也存在相似问题,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与高龄补助等措施在D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老年群体自我养老的重要支撑之一,但其面临着养老保险金额不高以及养老转移支付数额少等问题。

4. D村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村民养老观念固化

“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它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共识,尤其在农村地区。就D村而言,老年人深受“百善孝为先”“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4] ,认为自身的生活照顾问题就应由其子女来承担,让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行为是子女不孝的表现,同时部分高龄老人都是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对于养老服务的界定并没有特别清晰,总觉得有地方住有饭吃就已经足够了,因而在该村老年人大都以自我养老与土地养老为主;此外,“老无一用”的思想观念导致老年人对自身的价值持否定的态度,以至于其抱着不愿给子女或他人增添麻烦的想法 [5] ,依靠微薄的养老金或后代部分的赡养费用,在家中便可安度余生,不愿入住对经济要求较高的养老院的现象在该村普遍存在。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D村经济社会有了显著变化,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老年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并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急剧的变化,因此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人才的持续流出,老年群体面临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其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4.2. 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

当地仅镇上设有一家养老院,入住的都是五保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并不是针对所有镇上有需要的老年人,故对老年群体的包容性不强,但是就我所知,全镇总共就有7个村,49个村民组,常住人口4012户,19,815人,2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比30%左右,由此可见当地仅一家养老机构并不能满足全镇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另外,养老院虽接近幼儿园并在集市附近,但生活气息并不强,整体氛围很压抑、冷清,走进院内会发现老人大都待在自己房间,眼睛里失去光彩和对生活的向往,院内缺乏针对老人的休闲娱乐项目,换言之,该养老院存在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管理体制亟需改革与资源配置不到位等问题,致使该养老院并不能给予老年人良好的养老服务,以及不能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更重要的是养老机构依附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财政投入不多,并且一旦政府财政政策失灵,并没有相应的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4.3. 经济能力难以支撑

老年人经济条件越好或家庭总收入越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相对而言,D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仍以种养殖业为主,村集体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所以该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另一方面,在该村低龄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而高龄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其子女的支持,即定期支付的赡养费用,但是随着老年期的到来,农村家庭的权利中心会逐渐转移为其子女,老年人受到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除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对其他需求的经济投入并不大,这往往容易造成子女对其经济支持有限,以及其养老问题常会被子女忽视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家庭结构中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子女教育成为家庭的核心即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之前最重要的是满足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往往许多家庭由于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其获取的经济收益并不能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如此说来,这就容易导致许多家庭缺乏支持老年人接受养老服务的经济能力,从而使老年人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5. 社会工作介入D村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

5.1. 基于孝养结合,转变固有观念,推动多元养老模式的发展

传统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的思想观念在D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在该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养老模式就此淡出历史舞台,相反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D村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模式,即在文化振兴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该村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结合村委会人员、公告栏及互联网等宣传途径在村民心中重振孝道文化,加强青年一代对于百善孝为先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D村中打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孝养结合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设,重新建构道德伦理规范与秩序,树立孝道而非功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在村民之间积极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榜样评选活动,大力宣扬村民中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典型事迹,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在D村培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推动家庭养老功能的延续。

同时,D村可以借鉴上海市政府曾推出具有互助性质的“老伙伴”计划 [6] ,整合社会资源,利用老年组员或邻居老人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澄清关于村民对老年养老服务存在的误区,改变人们对于养老服务的固有看法及其老年歧视,协助老人去感受“老年人”的不同生活姿态,恢复及改善老人的社会功能,促进老年人的社区参与,体验老年生活乐趣,在自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的同时,减轻村委会及其工作人员与家庭成员身上的压力。此外,在D村加快建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建立更加有效和充满活力的农村治理新机制,基于组织振兴,帮助D村提升“村两委”的组织领导能力,培育和发展村庄自组织,积极引导和培育老年协会、老年教育等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有着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因需引入外界慈善公益社会组织,构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为D村养老服务提供多种选择,帮助提升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村民的社区融入,推动D村养老服务的多元与可持续发展。

5.2. 整合社会资源,培育专业队伍,建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D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构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及其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内容及工作模式单一和村民就业观念固化等,都对该村养老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前两年贵州省民政厅成立全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但入选的七所高校和职校均为医药或护理学院,即为医药护理人才培训,针对老年群体的医养康复需求,因而在该村发展高水平的养老服务、高质量的生活照护仍需要专业的综合性人才队伍。该村可通过搭建社会工作平台,构建以乡镇社工站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盘活D村的剩余劳动力,动员与支持农村妇女、中低龄老人、灵活就业人员或待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通过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方案来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育开发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好返乡人士中有意从事农村养老服务的人员,比如党政干部、医生教师、退伍军人、志愿者等,通过职业岗位津贴、定向定点培训计划、就地就近安置等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增强养老服务工作弹性和专业吸引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上,D村可借鉴龙井镇某村创立的“四知诗社”,按照“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的方式,建立起集学习娱乐生活医疗照顾等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活动中心,利用该村长期未有人居住的闲置住房,支付户主租费,在减少建设成本的同时增加户主收入,通过“社会工作 + 老年教育 + 社区参与”的方式,为该村老年人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该村老年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养老需求,为老年人争取相应资源,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压力。总的来说,D村可依托于产业振兴,带动养老服务业与康养产业的发展,该镇政府可以整合民政、卫健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依托“互联网+”、“五社联动”机制,以村庄、乡镇等为平台,针对该村全体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发展集生活照顾、医疗康复、精神慰藉、老年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5.3. 依托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家庭养老服务购买力

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3传达的主要精神中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做大乡村养老产业将对D村扩大养老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为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7] ,不仅可以吸引部分青壮年群体回乡就业,解决其就业问题,同时也间接地提高了家庭养老服务的购买力,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提供新鲜活力,使其享有较高水平的养老生活。通过“社会工作 + 宜居环境”途径提升广大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乡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依托生态振兴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兴市”的战略要求,坚持“调结构、强基础、重民生、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主线,利用该村现有的原生态锣锅塘、涧槽塘和风岩塘三个连续瀑布群自然生态资源及传统村落发展绿色旅游、绿色康养业等新兴业态,打造出农民安居乐业、绿色清洁的美丽家园,让优良生态成为D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支撑点。

同时基于该镇现有的核桃之乡的美誉、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柚子产业以及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的高粱产业,社会工作者可以推行增收帮扶项目,帮助D村村民自主发展的实践。一是推动党建资源、社会组织、社区群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保障农民种植农产品的销售;二是鉴于经验主义或闭门造车的限制,社工可组建交流群组,促进农户实时交流种植情况及经验分享会,同时邀请专家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提高农作物的质量,达到优产增收的效果;三是注重培育村民的自主性,打破村民僵化的状态,引导其转变思维方式,发展其主体性,挖掘自身优势,增强村民权能,使其积极参与产业振兴。总之,坚持“社会工作 + 社会资源 + 产业发展”,即以提高D村村民收入为抓手,整合现有资源与社会力量,促进该村产业升级,积极扩大生产,实现增产优产的效果,依托线下及互联网壮大核桃、柚子等订单,同时拓展“生态+”通道,带动D村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展村民的收入途径,促进村民优产增收,实现经济收入与养老照顾的双赢。

6. 结语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讨了D村在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下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路径。基于上述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对于D村而言,养老服务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不仅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起步,也是养老服务产业上的起步,因而该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解决该村老龄化问题,促进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本文中,作者认为该村养老服务的发展依托于乡村振兴可趋向于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互助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通过理顺其适用范围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该村养老服务发展,基于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及社会力量等资源,打造“互助式增能”的新型多元养老模式。

文章引用

黄飞燕.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以龙井镇D村为例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Rural Old-Age Service—Taking D Village of Longjing Town as an Example[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03): 710-715.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3092

参考文献

  1. 1. 张庆杭.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以鲁西南为例[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 13(5): 68-74.

  2. 2.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8.

  3. 3. 姜耀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短板与补齐策略[Z]. 养老与服务, 2019: 66.

  4. 4. 李永萍. “养儿防老”还是“以地养老”: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2): 103-112.

  5. 5. 贾冰, 姜兆刚.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贫困老人的养老危机与对策研究——以辽宁省X村为例[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 14(3): 57-61.

  6. 6. 马东东, 关阳. 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析[J]. 管理纵横, 2016(18): 25-27.

  7. 7. 周冉冉.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从最基本问题入手破解农村养老难题[J]. 中国社会报, 2022(3): 1-2.

  8. NOTES

    1该数据来源于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201/18/t20220118_37264987.shtml.

    2该数据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仁怀在线”。

    3该文件即《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