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2  No. 03 ( 2022 ), Article ID: 52027 , 12 pages
10.12677/SD.2022.123093

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永州特色旅游路线

唐基归1,杨子力2,李婷3,王爱民1,李成主4,鲁贞珏5,廖彬6,匡飞4,6*

1中共零陵区委组织部,湖南 永州

2湖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组中心,湖南 长沙

3中国零陵区荷叶塘小学,湖南 永州

4零陵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湖南 永州

5零陵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湖南 永州

6永州市零陵区自然资源局,湖南 永州

收稿日期:2022年4月21日;录用日期:2022年5月24日;发布日期:2022年5月31日

摘要

永州市作为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具有大量的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自然景观资源。针对目前永州市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情况,本论文提出以历史为足迹,以文化为引导,以自然景观为媒介,集中精力打造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资源。

关键词

潇湘,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遗迹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Resources to Create a Unique Tourist Route in Yongzhou

Jigui Tang1, Zili Yang2, Ting Li3, Aimin Wang1, Chengzhu Li4, Zhenjue Lu5, Bin Liao6, Fei Kuang4,6*

1Yongzhou Lingling District Committee of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Yongzhou Hunan

2Hu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gram Production Group Center, Changsha Hunan

3Lingling District Heyetang Primary School, Yongzhou Hunan

4Lingling District Talent Service Center, Yongzhou Hunan

5Lingling District Cultural, Tourism and Sports Bureau, Yongzhou Hunan

6Lingling District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of Yongzhou City, Yongzhou Hunan

Received: Apr. 21st, 2022; accepted: May 24th, 2022; published: May 31st, 2022

ABSTRACT

A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Yongzhou has not only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tails, but also a large number of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which are not available in other region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Yongzhou cannot effectively integrate and utilize existing resource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take history as a footprint, culture as a guide, and natural landscape as a medium, to focus on creating a tourism resource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Xiaoxiang, Historical Culture, Natural Landscape, Ruin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永州或古称零陵,得名于夏舜公葬地九嶷,是古我国的南方农业开发历史较为早久的一个地区名字之一。后因潇水、湘江在市内蘋岛汇合,雅称潇湘。永州城市的辖区总面积2.24万多平方千米,而永州市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南省一座十分著名独特的省级自然历史文化名城 [1] [2]。

据湖南省旅游局对湖南省各市州旅游资源统计结果发现,永州市旅游资源排名第二,仅次于张家界。而对于永州市内部分景区的空气监测结果显示,永州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非常高,可谓“天然氧吧”。然而现实是大部分人对于永州了解并不多,提到永州不知道有什么出名的地方,然而当提到永州八记、九嶷山、李达故居等地方时又非常清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引起的,而另一方面就是目前的景区的打造并不完善,对省内较远城市以及省外城市的旅游人员吸引度不高导致的。

本论文针对永州市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目前永州市旅游整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提出集中精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品牌,通过知名产品的打造,辐射周边的其它景区,从而带动永州市旅游文化的整体发展。

2. 历史悠久

永州市最早记载的历史地名文字记载时间延伸至大约4000多年前 [2] [3],从图1上绘制的永州市地名历史的变化及发展演变图上就应该可以清楚明确得看出,其中零陵是因远古尧舜葬九嶷山而得名。到了东汉中的汉武帝时代的汉高祖元鼎始六年时(公元前111)设置为零陵郡。在到隋朝开皇时又取消了原来的零陵郡,设置名称为永州总管府,从此,有了零陵、永州一地二名。

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3] 县级泉陵侯国在此筑城,到南宋末年,零陵城墙达到九华里多,据记载,城内辟有“南市、北市、腰市”三处集中贸易场所,店铺共76座。从汉代到明朝初年开始,零陵均为湖南仅次于长沙(潭州)的第二大城市,是楚南粤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驻军图》 [3] 清晰标明,西汉初期长沙国南境的“深平防御区”,即今永州南部的潇水流域,驻军九支,并建有指挥城堡。此后,晋、唐直至明清,永州一直处于中原王朝重兵把守的状态。

Figure 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Yongzhou

图1. 永州市历史发展

3. 历史文化丰富

永州是历史上文人墨客聚集的重要场所 [4] - [9],屈原、司马迁、蔡邕、谢脁、李白、杜甫、刘长卿、元结、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好问、张养浩、马致远、解缙、李梦阳、王夫之、袁枚等,都留下吟咏永州风物的作品。同时,永州本土文人辈出,如东汉末年零陵少年才俊周不疑;两宋时期周敦颐、陶岳、路振、周尧卿、陶弼、乐雷发;唐代狂草大师怀素;清代何绍基等。据道光《永州府志·艺文志》载,永州古代著述共1003种,其中经部213部、史部336部、子部220部、集部234部。同时永州还是国内文明的革命老区,李达、陈为人、李启汉是重要代表。

永州市的历史文化传承经统计(见表1),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作为文物传承下来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个(见表2),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6个(见表3)。

永州作为历史名城,对于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都做得非常好。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provincial and abov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in Yongzhou

表1. 永州市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情况统计表

Table 2.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of Yongzhou

表2. 永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able 3. Yongzhou provinci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表3. 永州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旅游资源丰富

永州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10] - [16],据统计,已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14个、国家AAA级旅游区1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5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具体详见表4

Table 4. Yongzhou core tourism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table

表4. 永州核心旅游资源分类表

5. 旅游开发现状

正是由于永州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导致旅游产业开发不集中,没有打得响的自己的品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管理足,特色产品无特色

永州土特产资源丰富,如:江永“五香”(香米、香芋、香柏、香菇、香姜)、异蛇王酒、阳明山雪莲泉、道州灰鹅、生态系列茶、祁阳石雕刻工艺品、斑竹笔、女书工艺品、砚台、蓝山油茶、瑶族服饰、祁阳凉席等等。但是这些产品无规范化管理,大路货多,能够体现本地特色的商品少。

2) 旅游资源开发自身特点不足

近年来九疑山、语溪碑林、阳明山、舜皇山景区开发项目积极推进,阳明山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己列为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很大突破。但永州在开发旅游景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身特点量身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很多方面存在模仿、克隆其他地区的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制约了属于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3) 宣传力度加大,长期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永州举办了阳明山“和”文化节暨杜鹃花会、祁阳漂流文化节暨湖南笑星喜乐会、舜皇山湖南国际漂流大赛、全省公祭舜帝大典等节庆活动,吸引众多外地旅游人士和主流媒体前来参加,签署一批旅游合作协议。同时,编印了《永州旅游导游图》,建立了《永州旅游网站》,积极向外推介。在这些常规宣传之外,永州还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先后与广西、广东些周边省市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但永州作为个新兴的旅游市场,在旅游宣传时,旅游宣传与产品经营有脱节的现象,一些节庆活动热闹一阵后恢复平静,长期效果不明显。

6. 旅游开发建议

鉴于永州市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一优点导致的资源开发齐头并进,自身特色不明显,限制了本地文化旅游的发展。鉴于此种情况,建议集中精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品牌,通过知名产品的打造,辐射周边的其它景区,从而带动永州市旅游文化的整体发展。具体措施如图2所示。

1) 以文化为基础

旅游文化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打造一个永州市历史博物馆,以福岩洞遗址和玉蟾岩遗址为起始,以历史为足迹,介绍历代名人事迹、传统文化等,直到解放时期的红色文化,不仅能够增加本市市民对本市历史文化的了解,而且对于旅游人员来说还可以增加对永州历史的了解和文化探索的热情,为后续旅游开发奠定基础。

2) 重点打造几个历史、自然景区旅游点

对于历史、自然景区的旅游点的打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深度开发后再逐步开发周围景点,让游客不需此行,后期有兴致再参观其它景点。

建议以福岩洞遗址、玉蟾岩遗址、九嶷山舜帝陵景区为起始,重点打造萍洲书院,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名人;祁阳浯溪碑林景区、谈文溪古村、周敦颐故里等保留较好的文化特色景点;李达故居、烈士陵园等革命参观学习景点;双牌阳明山旅游区、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开发的自然景区开发;辅以女书、祁剧、零陵渔鼓等自己的传统文化,加深对永州文化的了解,打造一个突显集自身文化传承和自然景色相结合的有永州特色的旅游资源。

3) 集中打造永州本土产业

永州市政府牵头,针对永州市本地知名物产永州美食东安鸡、永州血鸭、潇水鱼、唆螺、“五香”系列、异蛇王酒、阳明山雪莲泉、道州灰鹅、生态系列茶、祁阳石雕刻工艺品、斑竹笔、女书工艺品、砚台、蓝山油茶、瑶族服饰、祁阳凉席等等进行深度开发,提升产品质量,形成自身产业,成为永州市自身特色的知名产业。

Figure 2. Yongzhou tourism development map

图2. 永州市旅游开发思路图

基金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留金法[2017] 5086);贵州省科学技术厅重点项目(黔科合基础[2018] 1421);贵州省教育厅青年项目(GZZJ-Q2017014);永州市社科基金项目(YZSK2164)。

文章引用

唐基归,杨子力,李 婷,王爱民,李成主,鲁贞珏,廖 彬,匡 飞. 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永州特色旅游路线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Resources to Create a Unique Tourist Route in Yongzhou[J]. 可持续发展, 2022, 12(03): 824-835. https://doi.org/10.12677/SD.2022.123093

参考文献

  1. 1.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湖南省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2): 95-96.

  2. 2. 永州历史文化概说, 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永州[EB/OL]. 永州新闻网.http://www.yzcity.gov.cn/cnyz/rwls/201811/1b4f681338b34c579e27416f05f1efb6.shtml, 2018-11-18.

  3. 3. 蒋政平, 张泽槐, 杨金砖. 永州历史文化述略[J]. 船山学刊, 2019(3): 61-67.

  4. 4. 黄昊, 王越. 基于永州零陵古城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可持续性旅游发展[J]. 旅游与摄影, 2020(2): 64-65.

  5. 5. 蒋聘煌. 美术视角下的永州历史文化之价值探析——以永州民俗文化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11): 106-107.

  6. 6. 林常君, 卢丽红. 特色文创提升永州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质与魅力[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19(4): 13-14.

  7. 7. 黄绮. 文化旅游视角下永州祁剧文化的产业化思考[J]. 大观(论坛), 2020(8): 76-77.

  8. 8. 蒋海鸥. 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以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综合利用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18(39): 74-75.

  9. 9. 张雨桐. 居民感知视角下永州市柳子街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优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衡阳: 南华大学, 2021.

  10. 10. 刘进, 潘曌, 李洁. 产业振兴视角下永州市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旅游与摄影, 2021(6): 51-52.

  11. 11. 张宜剑. 永州全域旅游“两微一端”平台文化育人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4): 64-65.

  12. 12. 伍先禄, 蒋井泉. 永州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瓶颈与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6): 66-77.

  13. 13. 田治影. 全域旅游背景下永州市零陵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20.

  14. 14. 包红光. 论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与传承[J]. 法制博览, 2017(21): 35-37.

  15. 15. 胡蒙师, 段文军, 韩璐. 基于网络文本的永州旅游感知形象与官方传播形象对比分析[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 36(1): 29-34.

  16. 16. 杨韬. 从“永州国宝展”看永州地方历史文化的类型和特征[C]//湖南省博物馆学会. 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3年会暨陈列展览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128-136.

  17.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