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12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66496 , 5 pages
10.12677/TCM.2023.125171

基于苗医药理论辨治骨关节炎浅识

高小凤1,李红美1,王宝娟2,郑曙光2*

1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贵州 贵阳

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3年4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31日

摘要

骨性关节炎(ofosteoarthritis, OA)是以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损害为主的一类疾病,严重时可致残。通过查阅近年来苗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探讨苗医药针对该疾病的独特优势,以期为膝骨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

民族医药,苗医药,骨关节炎,基础理论

Brief Knowledge of Osteoarthritis Treat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mong Medicine

Xiaofeng Gao1, Hongmei Li1, Baojuan Wang2, Shuguang Zheng2*

1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Guizhou

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Apr. 17th, 2023; accepted: May 19th, 2023; published: May 31st, 2023

ABSTRACT

Osteoarthritis (OA) is a type of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degenerative joint changes and joint damage, which can be disabling in severe cases. 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by Hmong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Hmong medicine for this disease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eywords:Ethnic Medicine, Hmong Medicine, Osteoarthritis, Basic Theor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骨关节炎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患者在疾病早期表现为膝、髋、手等关节的疼痛、僵硬;随病情进展,严重者可在数年后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甚至畸形。因为本病发展缓慢,大众常常忽略此病导致后面病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近30年来,中国患有骨性关节炎的人数从2610万猛增到的6120万,即3到4名中国人患有骨性关节炎 [1] 。骨性关节炎(OA)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另外,在妇女中发生骨性关节炎的几率是男子的1.6倍。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30岁以内的小孩和青壮年很少发生,但大约20%的80或更高年龄层的老人会发生各种程度的骨性关节炎。除此之外,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存在着一些区域的分布特点,通过对中国卫生与养老跟踪调(CHARLS)数据中45岁及更高年龄层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确诊膝关节OA的发生率的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的患者发生率为13.7%,最低为北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为5.4%和5.5%) [2] 。苗医药在贵州、湖南等地应用广泛,本文将对苗医药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述。

2. 苗医药与骨关节炎的理论基础 [3]

2.1. 九架组学说

依据苗医九架组学说,医学上的骨肉与筋脉都归属于身架(捻松叽薄)一类。骨与筋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骨主要由石构成,质地坚硬,能对整个人体起到支撑、负重及保护内脏的作用;筋指坚韧、柔和的细长组织主要有连接骨肉各组织器官、组合关节、沟通内外同时还具有运行气血的功效。苗医有“筋行气,脉行血”和“筋为气道,脉为血路”的说法,接骨时有“接骨先接筋”的要点。

2.2. 三肚学说

苗医的三肚主要是指“大肚”(各气旮)、“手肚”(各气兜)和“脚肚”(各气糯),大肚指人体的腹部,手肚指人体的上肢肌肉,腿肚指人体的下肢肌肉。其中与骨关节炎关系密切的主要有手肚和腿肚,手肚为上身力量汇集处,手肚肌肉丰满,上肢力量充足,则能承担相应的劳动;脚肚为下半身力量的汇集处,脚肚丰满,则下肢力量充足,活动自如。三肚均为力气之征,且之间联系紧密,手肚、脚肚枯瘦无力,可从大肚施治,增强肚气,则食欲增加,营养充足,手肚、脚肚自然就会充盈。

2.3. 气血水三要素论

苗医认为气、血、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气”在三者之中占位第一,是人体能量表达的一种形式,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粹气、惠气、灵气、废气),对人体的代谢与生理具有重要功能;“血”主要是谷物消化后形成的精微物质,在人体有独特的循环规律(生血、熟血、瘀血、废血),具有润养全身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体的运行中具有不同的名称(原水、汁水、精水、废水),具有维持人体吐纳固新的正常生理代谢的作用。其中三者互相依存,苗医有“伤气必伤血,伤血也伤气”“水生血,血带水,血水相融。血无水则不能生,水无血则不养人”的说法 [4] 。如果“气”和“血”的生成及运行障碍,维持骨关节功能的物质基础的异常改变,最终会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2.4. 六大关节

人体有许多关节,但苗医对身体六个部位的关节特别关注,它们是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髂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苗医理论认为关节是“运动的节点,旋转的枢纽,屈伸之精要,筋脉之要冲”,是四大筋脉及人体气血在四肢上的汇聚之处,因而筋脉受损也亦导致关节受损,冷、热、风、湿诸毒常随筋脉而流注于六大关节引起相应病变 [5] 。

2.5. 四大筋脉

在苗族医生广泛流传着“四大筋脉”的说法,筋与脉是人体中两个关系十分密切的重要生理系统,常常合称为筋脉。人体的筋脉就像纵横交错的水系一样,从大河到溪流,从粗到细直至分布到全身每一个微观的局部,其中人体有四条筋脉干流,是人体躯干和四肢联系的主要通道,这就是苗医所称的“四大经脉”,主要功能是往全身输送“气”“血,联系整个躯干。筋,发之于脑主行于脊,分布四肢和全身,其主要功能是传导和执行大脑发出的指挥信,承受拉力,联系和牵动每一块肌肉和骨骼。”脉,发之于心,行于内脏,分布四肢,其主要功能是向四肢、脏器、大脑、全身各组织输送血液、精微和水分,是人体养分的补给线 [6] 。

3. 苗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

3.1. 苗药熏蒸疗法

苗药熏蒸疗法(喔台嘎雄吉),意思是用蒸煮后苗药的热蒸汽来熏蒸人体以防治疾病的疗法 [7] 。OA在苗医中属“风气症”范围,王兴桂多次采用苗药熏蒸的疗法治疗骨关节炎,检测OA大鼠血清中的NO含量,实验发现,模型组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在苗药熏蒸组的血清O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在OA软骨细胞凋亡方面,苗药熏蒸用药后发现,关节软骨中抑制细胞凋亡的Bcl-2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促进细胞凋亡的Bax表达较模型组降低 [8] [9] ,表明苗药熏蒸疗法可以延缓膝关节炎软骨的退变,对早期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3.2. 苗药弩针疗法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打猎时使用的“弩”,研制出了一种“弩针”,它是用一根竹子或一根树枝,将其折成一根15厘米长的锥形。

将其从中切开,长度2~3 cm,把缝衣针的末端插入筷子,留下2~3 cm的长度,再用棉线将劈开的竹筷端绑牢即可何锦采用弩针加苗药生草乌(包家利幼)、透骨香(斗珍空)、黑骨藤(嘎八叉赊)、八角枫(嘎炯豆丢劳)、大血藤(嗟尚)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显示:弩药针组有效率为83.33%,弩针组(不加药物)有效率为73.33%,弩药针组治疗前后IL-6、TNF-α、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血清皮质醇有明显降低,且加药组比不加药组值也有降低 [10] 。

3.3. 苗药纸火疗法

纸火疗法,是利用火焰的热量,将苗家的特色弩药液,迅速地渗透到疼痛的皮肤之中,让药液在火力的作用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然后将筋脉内的邪毒中逼出,达到舒筋通络、温散冷毒、祛除毒邪的作用,从而缓解局部疼痛。主要是依据火可通散、药可祛毒、酒可引药达病所的治病原理,具有“疏通筋脉、通气散血、拔毒祛风”的作用。齐爽爽采用苗医弩药液隔纸火疗法治疗骨关节炎,5次为1个疗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发现关节疼痛减轻,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自觉双膝活动自如,共计10个疗程后,患者关节症状明显好转,无任何不适症状,随访2个月后,患者双膝疼痛无复发 [11] 。

3.4. 苗药外贴膏药

膏药贴敷疗法,由熬制好的药物涂于纸张,皮革等物表面,贴于患部体表皮肤,以达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是苗族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斗争中的智慧产物,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改善人体局部循环,恢复受损组织,减轻疼痛肿胀的作用。周静应用苗药五藤膏局部外敷治疗寒湿阻络型骨关节炎,药物由黑骨藤(那怪松)、大血藤(那信妙)、雷公藤、络石藤(那信柔)和香血藤(那信清)等组成。实验结果发现,五藤膏组与基质组治疗后WOMAC量表和ISOA关节炎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苗药五藤贴膏治疗组WOMAC关节VAS评分和ISOA关节疼痛改善均优于巴布膏对照组,但关节功能障碍评分2组比较无差异 [12] 。

4. 小结

苗族医药作为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独特部分,是一门以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经验医学,在数千年的时间里,苗族人民对其进行了探索和创造,并在其积累和沉淀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医理、药理、诊断、治疗和防治理论。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上,目前西医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治疗为主 [13] 。而苗医尤擅长于外治法,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苗族医学将此病称为“冷骨风”,有“壅塞为病,通达为康”、“身不通则痛”的说法。治疗原则采用据“热病冷治,冷病热治;弱漏用补,邪重用攻”,这与中医学的治疗原则的理论是相通的,创造了“熏蒸法”“弩针药法”“纸火疗法”等外治法来治疗此类疾病。但是对于苗医药理论上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临床报道亦甚少,且大部分集中在湘、黔等地。因此,对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疗法,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加强对苗医学的进一步研究,对提高医学技术,造福于民,是非常有意义的。

文章引用

高小凤,李红美,王宝娟,郑曙光. 基于苗医药理论辨治骨关节炎浅识
Brief Knowledge of Osteoarthritis Treat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mong Medicine[J]. 中医学, 2023, 12(05): 1133-1137.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3.125171

参考文献

  1. 1. 李慕聪, 吴婵媛, 冷晓梅. 小症状, 大负担: 骨关节炎流行病学概述[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2, 16(3): 331.

  2. 2. 梅轶芳. 中国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规范[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8): 663-665.

  3. 3. 杜江, 张景梅. 苗医基础[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 16.

  4. 4. 郑曙光, 薛林山. 试述苗医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与疗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 18(7): 18-19.

  5. 5. 张丽平. 基于苗医方数据挖掘实证的自拟“痛风消”及其抗炎镇痛药效验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贵阳: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9.

  6. 6. 杜江. 苗医“四大筋脉”学说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10): 633-634.

  7. 7. 尚治汀, 胡万琴. 苗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7, 30(4): 270-271.

  8. 8. 张小珊, 王兴桂, 李佳, 等. 苗药熏蒸对骨关节炎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12): 3080.

  9. 9. 王兴桂, 王政, 郑曙光, 等. 苗药组方熏洗对家兔早期膝骨关节炎模型软骨细胞Bax、Bcl-2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2): 632-635.

  10. 10. 何锦, 张宏, 吴晓勇, 等. 弩药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HPAA的调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 38(9): 64-67.

  11. 11. 齐爽爽, 陈盼碧, 杨孝芳. 苗医弩药液隔纸火疗法配合盒灸治疗寒湿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验案举隅[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 15(3): 31-32.

  12. 12. 周静, 宁乔怡, 侯雷, 等. 苗药五藤膏外贴治疗寒湿阻络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7, 39(1): 53-56+71.

  13. 13. Lespasio, M.J., Piuzzi, N.S., Husni, M.E., et al. (2017) Knee Osteoarthritis: A Primer. The Permanente Journal, 21. https://doi.org/10.7812/TPP/16-18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