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 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1, 1, 164-170
http://dx.doi.org/10.12677/csa.2011.13032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1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csa)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CSA
A Consistency Test Method about TD-SCDMA/GSM
Handover Protocol
Yixuan Hao, Zhezhao Zeng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Email: hyx07@163.com; hncs6699@yahoo.com.cn
Received: Sep. 7th, 2011; revised: Oct. 16th, 2011; accepted: Oct. 29th, 2011.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a technique to achieve 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 (PCT), analyzed the fea-
sibility about this method, and presented the example of the approach about the TD-SCDMA Network System
handover to GSM Network System in protocol specifica tions by TTCN-2.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lexibility,
efficiency and high-logicality about the method in the field of PCT.
Keywords: TTCN-2; TD-SCDMA/GSM; PCT; T/G Network-Handover
一种 TD-SCDMA/GSM 切换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
郝逸轩,曾
吉吉
昭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沙
Email: hyx07@163.com; hncs6699@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11 年9月7日;修回日期:2011 年10 月16 日;录用日期:2011 年10 月29 日
摘 要:本文讨论了如何用 TTCN-2 实现 3GPP 协议一致性测试,分析了这种实现方法的可行性,给
出了如何用 TTCN-2 实现协议规范中的 TD-SCDMA/GSM 切换的具体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协
议一致性测试实现中的灵活性、高效性和逻辑清晰性。
关键词:TTCN-2;TD-SCDMA/GSM;协议一致性测试;T/G 网络切换
1. 引言
2009 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国内运营商
发放了 3G牌照,从此 TD-SCDMA 系统在我国正式进
入商用阶段。为实现从 GSM到TD-SCDMA 的平滑过
渡,国内外各终端制造商开始推出 TD-SCDMA/GSM
双模终端,以满足用户需求,并适应用户使用习惯。
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将面临着建
设和优化 GSM和TD-SCDMA 两张网络的局面,从网
络技术上 TD-SCDMA 属于3G 技术,可以给运营商带
来高速的数据接入服务,但因为 TD-SCDMA网络的
建设期才开始三年,相比之下,已经建设十多年的
GSM 网络有着更好的覆盖率,由此 2G 和3G 互操作
的课题应运而生,2G/3G 互操作不仅仅要求网络的融
合,更需要在融合中促进用户满意度和网络综合收益
的最大化[1]。这也是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近年投入的
重点课题。
在通信领域,为了确保进入消费市场的设备在使
用过程中不仅自身质量没有问题,而且不会对通信网
络中的其他设备带来不良影响,各国通信主管部门都
会对申请销售的电信设备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认证,
只有通过了这些测试并获取认证证书的设备才能进入
市场进行销售。在这些认证环节,协议一致性测试是
其中最重要也是测试内容最丰富的测试。传统的协议
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有 COT方案[2]和第一代 TTCN 方
案[3,4],它们的提出为通信行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
道路,但他们在协议一致性测试的实现过程中,表现
出了系统总体框架不够严谨,抽象服务原语(ASP)的逻
辑性不够清楚,协议规范定义的个参数定义起来不够
灵活,对测试点(PCO)的检查也不够方便等不足。
郝逸轩 等 一种 切换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165
TD-SCDMA/GSM
本文提出一种运用第二代树表描述语言(TTCN-2)
来实现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方法,并针对其应用特点提
出一种新的分布式协议一致性测试模型。基于这种方
法,本文给出了一个实例,其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
TTCN-2 来实现 3GPP协议规范中从 TD-SCDMA 网络
系统到 GSM 网络系统的切换流程,从而达到实现协
议一致性测试的目的。此实例经过专用协议一致性测
试系统验证通过可行,从实现的过程可以看出,
TTCN-2 的方法对于测试点的检查非常灵活方便,其
对流程实现过程的逻辑性非常清楚。
2. TTCN-2实现协议一致性测试的
可行性分析
2.1. 协议一致性测试
协议一致性测试(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是一
种被广泛应用的测试方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应用黑盒
测试的手段来构造测试环境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通
过观察被测系统在不同测试场景下呈现于外部的反应
是否与协议规范保持一致来判定该测试系统是否符合
要求[5,6]。在本文中,协议即为3GPP 中所规范的,被
测系统则为由模拟的通信网络各网元设备以及手机终
端组成的模拟通信网络中的接入层系统。
协议一致性测试标准包括抽象测试集(ATS) ,协
议实现一致性说明(PICS)和协议实施附加信息(PIXIT)
等三个部分[7]。可执行测试集在以上三部分基础上生
成。图 1给出了一致性测试过程和原理。
Figure 1. The flow chart of 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ing
图1. 协议一致性测试过程
显然,协议一致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协议实
现是
2.2. TTCN-2
TTCN(Tree and Tabular Combined Notation)树表
描述
)
TTCN-2 来实现
TD-SCDM 议
否严格遵循相应的协议描述,判断通信产品的协
议实现是否符合协议的国际标准,确认产品遵从规范
要求,减少产品在现场运行时发生错误的风险性。因
此,中国移动明确规定所有上市的 TD-SCDMA/GSM
终端产品必须通过协议一致性测试才能上市。
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采用以树状结构和表格为
表现形式的测试描述方法,其中表格主要用于数据类
型、原语、协议观察点、约束等,树状结构则用于描
述测试集、测试例、测试步。根据定义,TTCN需要
满足以下几项需求:第一点,测试系统能够定义、构
造发送和接收被测试实体(IUT)的抽象服务原语
(ASP);第二点,能够定义和构造嵌入在 ASP 中的协
议数据单元(PDU);第三点,在指定控制和观察点(PCO
上,能够规定ASP 的发送或接收顺序和能够构造测试
例[8]。为了测试被测部分(IUT),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仿
真测试事件集合或交互行动序列,这个用于描述测试
任务的事件或行动的序列称为测试例[9],在3GPP 规
范TS 34.123中定义了大约 1000 个测试例用于描述通
信网络中的各种行为。TTCN 就是一种用于说明测试
例的符号集,它可以建立一个实际被测系统的抽象模
型,并说明测试例的执行过程。
本文采用第二代 TTCN 即
A/GSM 快速切换的协一致性测试,
TTCN-2 是在TTCN上扩展而来的,由ISO 和ITU提
出,它在实现协议一致性测试时需要一个体系结构框
架,即使测试模型,本文采用图2所示分布式测试模
型来替代传统的本地式测试模型。
Figure 2. The model of 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ing
图2. 协议一致性测试模型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CSA
郝逸轩 等 一种 切换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 TD-SCDMA/GSM
166
这样,TTC 发送和接收被
测实
切换的协议
众所周知,TD-SCDMA/GSM 切换分为 GSM 系
统切换
TD-
3
使用电路交换业务中(CS域)以及小区专
用信道
信
切换的实现
中所涉及到
的被
的测试例 8.3.7.1M2 测
试目
侧建立 GSM 网络和TD-SCDMA 网
络的
A网络系统中接电话;
到G
关键的过程
三,
成
TD-S
N-2 就能够定义、构造
体(IUT)的抽象服务原语(ASP);也能够定义和构
造嵌入在 ASP中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还能够在指
定控制和观察点(PCO)上,能够规定 ASP 的发送或接
收顺序和能够构造测试例,所以,TTCN-2 可以更精
确灵活的定义出测试过程中所需要的上行和下行消息
内容和顺序,并根据测试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情况做灵
活处理,很适合做消息格式和流程判断为主要内容的
协议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
3. TD-SCDMA/GSM
规范信令流程
到TD-SCDMA网络系统和 TD-SCDMA网络系
统到 GSM 网络系统,前者大多来自数据业务,后者
大多来自语音业务,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针对因语
音业务需要实现从 TD-SCDMA 网络系统到GSM网络
系统的切换提出基于TTCN-2 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针对语音业务,在 TD-SCDMA覆盖边缘,支持
SCDMA 到GSM 的切换,但因为系统间的切换掉
话率会高于系统内切换,所以不必支持系统的反向切
换。在 TD-SCDMA 的建网初期,其覆盖没有GSM/
GPRS 广泛,因此在很多没有 TD-SCDMA 覆盖的区域
需要利用 GSM/GPRS 网络来拓展 TD-SCDMA 的覆
盖,保持基本业务的连续性,保持 G与2G话务的平
衡性。而 TD-SCDMA 到GSM 的切换的信令流程关键
在于通信系统中手机终端(UE)和陆地无线接入网
(UTRAN)两个网元之间的信令通信[6],其流程如图 3
所示。
该流程在
(CELL_DCH)状态下,将 UE与UTRAN 之间的
连接转移至GSM网络系统时被启动,UTRAN发送一
条HANDOVER FROM UTRAN COMMAND消息,
UE 在接受到此消息后,即使在之前没有对目标小区进
行UE 测量,也会进行 TD-SCDMA/GSM 网络系统间的
切换。因为根据协议规定[6],在 TD-SCDMA/GSM 双
模系统下,这时 UE会执行息元素中的命令“INTER
SYSTEM TO UTRAN HANDOVER COMMAND”与
GSM 网络系统建立连接,同时携带与GSM网络系统
接入所需要的相关候选/目标小区标识和无线参数。在
TD-SCDMA 系统切换至 GSM 网络系统成功后,
UTRAN 应释放无线连接并清除相关UE 的全部上下
文信息。
4. TD-SCDMA/GSM
显而易见,本文中在协议一致性测试
测部分(IUT)为TD-SCDMA/GSM 切换的信令流
程协议规范,而在 3GPP规范 TS 34.123中定义了数个
与TD-SCDMA/GSM 切换相关的测试例,其中,较具
有代表性的测试例为8.3.7.1M2,本文将以此测试例为
代表,详细阐述如何利用TTCN-2 实现测试例中的
TD-SCDMA/GSM 切换步骤。
3GPP 规范TS 34.123定义
的为在 T网接收到语音呼叫信令,网络侧发送
TD-SCDMA/GSM 切换信令 HANDOVER FROM
UTRAN COMMAND,使得手机终端(UE)快速切换
到GSM网络系统进行语音业务,并向网络侧回发一
条网络切换完成信令用以确定[6]。整个测试例具体可
分为三个过程:
过程一:网络
小区,终端侧开机;
过程二:在 TD-SCDM
过程三:接电话后从 TD-SCDMA网络快速切换
SM 网络系统中,进行语音业务。
本文利用 TTCN-2 实现测试例中最
开发环境采用的是 Telelogic公司提供的 TTCN
TAU,其主要功能可以提供对 TTCN-2 用例的编辑,
修改,编译和执行,另外还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编辑所
生成的 C代码的功能,其实现过程如表 1所示。
lt_LocalTest 是这个测试例的主要分支,用来完
CDMA/GSM 的快速切换,按序号来描述 TTCN
中的各消息含义:
U
E
UTRAN
HANDOVER FROM UTRAN COMMAND
Figure 3. TD-SCDMA handover to GSM, successful case
图3. TD-SCDMA系统成功切换至 GSM系统的信令流程图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CSA
郝逸轩 等  一种 TD-SCDMA/GSM切换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CSA
167
ndover to GS
序号 行为描述(声明) 结论
Table 1. TD-SCDMA haM network with TTCN-2
表1. 实现TD-SCDMA/GSM 网络切换的 TTCN-2
约束
lt_LocalTest
1 [pc_GSM_EFR]
2
md := _8371_M2( '00001'B,
.
3 d ( tsc_CellA )
(tsc_CellA)
7 AM ! RLC_AM_DATA_REQ
s_HandoverFromUTRANCommand_GSM
overToGSM Info, SM
string(tcv_G
8 CRTU_G ! CRTU_G_Act_REQ
CANCEL t_TTCN2CRTUG ASS
(tcv_GSM_HO_C
cs_G_HandOverCmd_FH
tsc_G_TimeSlot, tcv_G_CellInfoA.tSC ,
tcv_G_CellI nfoA.ncc, tcv_G_CellInfoA.bcc, 20,
'000010'B, '000010'B, tsc_G_HoRefD,
c_G_ChModeSpeechFROrHRV2, tcv_G _CellInfoA
cipherMode))
+ts_IdleUpdate
4 +ts_CC_EnterU10_MT_Speech
5 +ts_RRC_Delay(400)
6 +lt_FreqBand
ca
(tsc_CellDedicated,
tsc_RB2,
cbs_InterSystemHand
(tcv_CellIndInfo.dl_IntegrityCheck
cb_HandoverFromUTRANCommand_G
(tcv_RRC_Ti, c_RAB_Info_T314,
tcv_FreqBand,o_TTCN_HO_CommandToBit
SM_HO_Cmd))))
cas_CrtugActReq
9 CRTU_G ? CRTU_G_Act_RSP_CNFcar_CrtugActrsp P
1) 根据协议规范的第4步要求,需要网络侧检测
PIXI
要求,通过 GSM_HO_Cmd 来配
置一
侧在小区1的空闲状态。根据协议规
范要
用
一个
的时延分支,用以确保网络
侧各
求,
此用
PCO 名称,“AM_DATA_REQ”是ASP 名称,表示
所操
的
一个
的确认新消息,如果终端此时已经
成功
T中的 pc_GSM_EFR 信息来知晓 UE 在GSM中
的EFR 支持情况。
2) 根据协议规范
些所需要的参数,比如 GSM 网系统网络中的时
隙(tsc_G_TimeSlot)为’010’B,小区1中的各个信息
(CellInfoA)等。
3) 更新网络
求,网络侧需要更新终端对于电路域移动性管理
(MM)和分组域 GPRS 移动性管理(GMM)的状态。
4) +ts_CC_EnterU10_MT_Speech(tsc_CellA)是
分支进行小区 1的电路域呼叫管理(CC)相关流程
的处理,在这个分支中,网络侧和终端侧将在
TD-SCDMA 网络系统中对呼叫请求,鉴权,呼叫应答
等流程做相应的处理。
5) 进入一个 400毫秒
个网元的同步,保证网络系统的稳定性。
6) 进入一个频段配置分支,根据协议规范要
例的频段(Frequency Band)需设为 GSM/PCS 1900,
但如果这个频段已被使用,则设为GSM/DCS 18 00。
7) AM ! RLC_AM_DATA_REQ 中的“AM”是
作的原语名称,其含义是,确认模式下(AM),在
无线链路控制层上发送一条数据请求消息给 UE,消
息的内容为 HandoverFromUTRANCommand,即为
TD-SCDMA/GSM 网络切换请求消息。该消息中包含
了之前根据协议规范定义的一些列参数信息(如:相关
候选目标小区标识、无线参数以及频道参数等)。
8) CRTU_G ! CRTU_G_Act_REQ中的 CRTU_G
为PCO 名称,代表观测点为模拟GSM 网络系统中
网元——基站设备,Act_REQ为ASP 名称,代表
GSM 网络系统中的 CRTU 网元发送一条动作请求消
息(CrtugActReq),这条消息的目的是测试 GSM网络
侧是否有响应。
9) CRTU_G ? CRTU_G_Act_RSP_CNF代表网络
侧期待接收终端侧
从TD-SCDMA 网络切换至GSM 网络,则终端会
回一条 GSM 网络侧的响应消息(CrtugActrsp),网 络 侧
收到此消息后认可TD-SCDMA/GSM 切换成功,将结
论判为 PASS。此时,整个TD-SCDMA/GSM 切换流
程将结束,TTCN-2 将会结束相关的定时器,释放相
关的资源,完成lt_LocalTest这个主体分支。
郝逸轩 等 一种 切换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 TD-SCDMA/GSM
168
其验证
过程
tion)中,描述了此用例是用于测试网络系统
(UE)关闭,此时的模拟基站系统将配
置此
此TTCN-2 设计流程在专用的协议一致性测试系
统下验证通过可行,验证过程如图 4~7 所示,
为:
图4:选取测试例8.3.7.1M2,可以看到在用例描
述(Descrip
从TD(UTRAN)切换到 GSM,并判定是否按照协议规
范成功切换。
图5:终端
测试例中,UE所需的基站,建立所需要的小区,
并初始化相关数据等。
Figure 4. To chose test case 8.3.7.1M2
图
4. 测试例 8.3.7.1M2 验证选取用例图
Figure 5. Config the cell UE need in test case 8.3.1M
图5. 测试例 8.3.7.1M2验证配置终端所需小区过程图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CSA
郝逸轩 等 一种 切换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169
TD-SCDMA/GSM
Figure 6. UE power on and cho s e n e twork in test case 8.3.7 .1M2
图6. 测试例 8.3.7.1M2验证终端开机选网过程图
Figure 7. The final verdict in test case 8.3.7.1M2
图7. 测试例 8.3.7.1M2验证最终判定结果图
图6:UE 被开启,并选择协议所规
可以
TD-
的无线资源,并最终根据每一步的判定结果给出最终
DICT),当且仅当每一个步骤
设计的流程高效可行。
范的网络,图中 的判定结果(FINAL VER
看到在消息台中显示了之前基站相关的配置信息。
图7:通过 TTCN,使得终端按照协议规范从
SCDMA 系统成功切换至 GSM 系统后,释放相应
在规定时间内都完成协议规范要求时,最终判定结果
则为通过(PASS)。从图中可以看到,最终判定结果为
PASS,且在规定时间 600 s内完成,说明用此 TTCN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CSA
郝逸轩 等 一种 切换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实现方法 TD-SCDMA/GSM
170
行。通过观察实例的实
现此方法通过树状分支的方式来实现协议
规范
基础[M]. 北京: 人民邮电出
, 2003.
通信世界, 2005,
oject; Technical
[2] 赵会群等编. 通信软件测试技术
版社, 2004.
5. 结论
本文用TTCN-2 来实现 3GPP 协议规范的
TD-SCDMA/GSM 网络切换的流程,用协议一致性测
通过,方法可试系统验证
程,可以发
现过 [
中的相关流程、定义以及参数配置,然后将它们
用表格的形式对其行为进行统一描述。这种方法对于
测试点(PCO)的检查非常方便,实现的过程逻 辑非常
清楚,对于测试过程中所需要的上行和下行消息内容
和顺序定义起来也非常的精确灵活。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张平. Beyond3G 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J]. 北京邮电大学学
报, 2002, 25(3): 1-6.
[3] 李小文等.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4] 王鹏, 孙嘉晨, 项文胜, 谢永斌. TD-SCDMA终端一致性测试
技术研究[J]. 29(3): 56-59.
5] ISO/IEC9646-3. Informationtechnology-opensystems interconne-
cttion-conformance esting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part 3: The
tree and tabular combined notation (TTCN), 1997.
[6] 3GPPTS34.123-1 920.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
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User Equi-
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Part 1: Protocol confor-
mance specification, 2010.
[7] 3GPPTS25.331.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 Specificat ion Gr 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Part 1: Protocol conformance speci-
fication, 2007.
姚明菊, 李小文. 几种基于[8] TTCN的TD-SCDMA 终端协议测
试方法介绍[J]. 通信世界, 2007, 138: 11-12.
[9] 罗一静, 段红光. 利用 TTCN进行协议测试的一种方法[J]. 广
东通信技术, 2006, 26(6): 41-45.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CSA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