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2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4211
,
6
pages
10.12677/SD.2022.124135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现状、问题及 对策研究
——以邵阳市横冲村为例
刘依婷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收稿日期:2022年6月17日;录用日期:2022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22年7月28日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当前各级政府一项重要、紧迫的工作。邵阳市横冲村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一目标要求,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创新思路的工作方针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横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产业服务型、村社结合型、项目促进型3类现有发展模式,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不完善、收入支撑少、政策落地难等矛盾问题,并从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为我省提高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乡村振兴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aking Hengchong Village, Shaoyang City as an Example
Yiting Liu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Received: Jun. 17th, 2022; accepted: Jul. 19th, 2022; published: Jul. 28th, 2022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work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of Hengchong Village of Shaoyang City closely aroun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village level collective economy, relying on superior resources, tak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innovative ideas to develop and expand the village level collective economy, and achieve the strategic purpos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engchong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analysing three existing development modes which are industrial service, village combination and project promotion,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imbalance, imperfect system, income support, policy contradictions, an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revitalize stock assets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and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Developmental Pattern, Rural Revitaliz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横冲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横冲村是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下辖的行政村,占地总面积5.1平方公里,由实地调查可知,横冲村第一、二产业发展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占比较小。其中,第一产业以村集体“特色黄桃产业”和“绿色蔬果”种植业为主,第二产业以村集体科技工业园和光伏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则以“百年祠堂”旅游业和文创产业为主,尚处于萌芽阶段。
此外,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运行模式为“村集体土地流转 + 公司技术引入和销售 + 农民种植/务工”,村集体、公司和农民三方按照“3:4:3”的比例划分收益。就横冲村村内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而言,伴随着区位产业、合作社和项目引领等综合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至2020年底,该村已从集体经济空白村一跃成为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第一的村。
2. 横冲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与成效
2.1. 横冲村集体经济现有发展模式
2.1.1. 产业服务型——科技工业园
横冲村以“优化外部投资环境,盘活内部存量资产,加快总体发展步伐”为思路,尝试发展“产业 + 服务”的模式,进行村内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地特色农产品、地理等优势,组建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以及专业公司,同时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前提下,吸引投资者在本村内开设工厂或承包一定业务,采取“公司 + 农户”、“村集体 + 农户”、“协会 + 农户”等形式,为本村农户提供多渠道的就业机会,增加横冲村村集体收入。自2012年起,横冲村村集体联合外来公司、协会,组建村内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结合本地地理和人口优势,逐步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土地流转 + 公司/协会销售 + 农民务工”的运行模式,以“3:4:3”为相应比例分成,遵循“盈利共享、风险共担、效益决定”的分配原则,开发了横冲村科技工业园区,现如今,横冲村科技工业园区内主要分布有4种类型产业。
这不仅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得村内闲置劳动力优势得到有效发挥,还打造了优势“区位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据调查数据显示,村级集体平均每年可取得40.6万元左右的租金和生产加工收益。
2.1.2. 村社结合型——“绿色蔬果”种植园和“特色黄桃”基地
就当地经济发展形式、情况和经济基础而言,横冲村大多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经济基础薄弱。因而,村级集体就此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市场。以本村的实际自然条件为基础,横冲村村委会通过多次调研论证,成立“绿色蔬果”专业生产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 基地(科技园/公司) + 农户”综合经营模式种植水果和蔬菜,为社员提供“种、管、销”一条龙服务。
其中,“种”由横冲村驻村干部队伍按照劳动力类型和质量进行划分。“管”则由横冲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领导,联动周边村级基层组织合作互通,在科学统筹和调控下,按照市场预计量分配任务,同时,按时为合作社内成员开展免费的相关知识和对应技能培训,提高村内劳动力质量。
“销”则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相结合进行,线上以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淘宝网店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展开宣传,结合本村和周边村级共同发展的绿色物流产业,售往全国各地,不断扩大知名度,线下则由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进行统筹,集中统一销售至本市及其周边地区市场。此外,在蔬果成熟的时期,会有大批消费者自费到横冲村“绿色蔬果”产业生产地进行采摘,自行购买。这一新模式,使得横冲村“绿色蔬果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不仅在本市及其周边地区富有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通过线上宣传、线下物流等畅销全国。
自2016年起,在各级单位帮扶和政府拨款支持下,横冲村集体累计投资300万元,建设500亩“特色黄桃”种植基地,并根据当地黄桃“虽小但精”的特点,围绕深加工进行黄桃产品的拓展,生产有黄桃罐头、黄桃干等一系列产品,预计与多家市场知名零食品牌合作,推动黄桃深加工,实现黄桃产品全年供应。
截至2020年,横冲村“特色黄桃”产业和“绿色蔬果”产业零售市场规模达到43.64万元,同比增长14.2%,深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0.96万元,同比增长17.1%,零售市场规模和深加工市场规模增速保持上涨趋势,影响力不断增强,本村参与其中的村民所得收益也在逐年增加。
2.1.3. 项目促进型——文创与光伏发电项目
除了依托于本村的自然资源条件,横冲村集体还充分挖掘当地的丰富文化资源,在重新修缮本村著名“朱氏百年祠堂”的同时,村集体积极开展把朱氏宗祠申请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通过打造人文景观、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业,并延伸相关的IP形象,制作特色周边文创产品,招募人才推进文创项目,向文创市场进军,向“一年四季有收入”努力。
此外,依托横冲工业园区的产业优势,横冲村集体引入清洁能源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7亩,2016年装机26千瓦,2016年装机40千瓦,共计66千瓦,投入使用后,月收入在九千元左右,天气好的时候月收入可达万元左右,年收入可超过10万元,并且计划进一步扩大装机功率,探索在枯水限电季节支撑工业园区的工业用电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工业园区招商创造优势条件。
2.2. 横冲村集体经济成效概括
在横冲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至2020年底全村实施了D级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66千瓦光伏发电、雨露计划等多方位的发展项目,同时,横冲村集体积极建设专属网络销售平台,“绿色蔬果”种植园和“特色黄桃”基地的影响不断扩大,几乎达到了“一产即销”,深受消费者喜爱,工业园区的营业值也逐步上升。
据有效数据统计,2020年横冲村集体经济收入规模达到100万元,2020年下半年,横冲村也实现了全面脱贫。预计未来3年后,横冲村集体经济收入规模将达到120万元以上。
3. 横冲村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横冲村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3.1.1. 支出负担较重,化债难度较大
目前由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公共事业等费用支出部分需要由村级承担,如基础设施、民生福利保障等,村级支出的负担比较重。经统计,邵阳市清产核资产后,村均债务798.9万。此外,由于前期开发产业和项目需筹集的资金量大,横冲村村内集体资产很难满足,因而村集体进行了债务借贷,加之农村道路修建和村庄环境整治,到了后期,村集体支出负担重,同时化债难度较大,这致使集体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3.1.2. 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不善
据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可得,横冲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过程中,部分财务收支未能及时记录在相应账中,且村内集体经济的信息公开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弊端,如未能及时跟踪财务信息、披露信息的内容含糊不清等,加之监督环节较为薄弱,由此导致在具体经营中呈现混乱局面。
3.1.3. 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尽管村集体经济在过去5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比当下市场,村内的各项产业项目仍旧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横冲村如今所谓的产业项目“创新”效益是短暂的,与市场上的其它产业几乎趋同,在不久后这种效益便会消失。并且,在人才支撑和科技水平两方面而言,相对于其它更为发达地区农村的集体经济,也表现出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特点。
3.2. 横冲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实质
据调查发现,横冲村集体经济总体发展情况较好,但其资产管理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后续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有待增强。基于调研成果,笔者认为可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现状中的问题实质概括为以下两大点。
3.2.1.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不善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机制运行的关键在于对农村集体经济日常运作所需资金的有效、规范化管理,这其中就包括对村集体现金以及其他货币资产收支的有效分类和记录。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财务收支情况无法及时记录在分类账中,因此,这就存在部分的非账户性问题。此外,一般而言,村集体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监督环节也较为薄弱,公开的信息内容含糊不清,而由于监督管理不善而引起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问题不断堆积,日益严重,就进一步造成了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行,更可能成为滋生贪腐的温床。
3.2.2. 农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
首先,当前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对厂房的租赁需求减少,村集体原先购建的厂房等出租风险增大,与此同时,受网购冲击,部分门面资产的出租也面临困境。其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中村和城郊村持有的经营性资产也在拆迁中不断减少。最后,尽管我国对帮扶机制的落实较为重视,但并未对村集体经济深度涉足,村集体本身就存在群众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加之村集体经济发展易出现固化思维等现象,惯于对好经验模式进行照搬硬抄,无法真正立足于当下状况,对发展模式进行科学分析和量“村”定制,因而也容易呈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前期发展的项目和产业也容易走向“破产”。
4. 横冲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4.1. 盘活存量资产,加强资产管理
首先,农村资产监管需要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入农村资产管理工作,并将其列入乡镇科学发展考核。此外,村级相关部门要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同时注重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创新“村级财务和村级管理”模式 [1],明确工作职责、考核机制等,详细记录村集体资金流向,实现资产和资金的有效公开透明,确保村集体资金安全。
最后,还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监督维权意识,加强村内财务管理教育,转变村民传统观念,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适配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4.2. 坚持多元发展,实现抱团联动
在村内集体经济发展进程中,要坚持多元发展,坚持产业带动、村办实体和置业投资有机结合,因村施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当地农民流转土地、林地,集中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村集体通过订单收购、产品加工等方式实现农民增收,并与企业等进行合作,保证常态化运营,同时完善好网上销售联动平台,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村与村之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要发展合作联动经济,实现村集体间的抱团联动。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树立开发合作、抱团联动的思路,加大统筹力度,引导各村联建共同发展。鼓励各村集体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村集体名义创办各种新型农业合作主体,或是直接参与各类经济服务项目的运作,也可以以资金、土地等为条件,入股经济项目的建设和开发,通过分红方式获得较稳定的收益。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各类有效资源的整合和人口力量的汇聚,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4.3. 加强上级扶持,强化人才支撑
4.3.1. 加强上级扶持,增强发展活力
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其根本保证为国家的关注与政府的支持,且政府的引导地位不容忽视,因此改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应该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态的关注,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相关专业人员报酬扶持。相关地方政府应通过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对村书记评定等级,村书记领取的基本报酬标准则依据评定的等级可以提高到1.4~1.6倍不等,从而有效提高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 [2]。
二是专项活动经费扶持。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要进一步形成市区镇村各级共同出资的局面,减轻村集体的支出负担,降低村集体的化债难度。
三是民生建设和特色项目扶持。生态乡村建设等项目,根据建设级别的不同,相关责任部门加强各项资金的支持,同时配以严格的资金审查和监督制度,确保资金投入落到实处,促进各类村集体经济项目有序开展,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
4.3.2. 吸引人才回流,强化人才支撑
任何时候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大量年轻人外流,“空心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留住年轻人,吸引优秀人才迫在眉睫。
一是要加大返乡农民工“凤还巢”支持力度 [3],在各个农村建设更多的项目孵化基地,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更多的知识技能培训机会,提高就业与创业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返乡人才提供无阻碍、对等有效的创业就业信息资源。
二是要用好互联网这个当今最大最有效的平台和优势,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补贴,完善乡村网络信息站,搭建有效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服务上线,带动村内及周边农民增收,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增强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实力。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的集体经济获得感不断提升。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途更加光明,意义更加凸显,任务也更加明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夯实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它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邵阳市横冲村经过近五年的探索,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村集体性质项目运行管理机制,集体的经营性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日趋完善,也慢慢形成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发展模式。但同时横冲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需要一一破解。面对新形势,当地集体经济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转变思想,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多元发展,实现抱团联动,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方式,促进现代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发展。最后,村集体经济管理人员要发挥好村庄资源、人文、环境等优势,因村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坚持村庄经营、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并重,从而促进区域整体发展,实现未来农村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文章引用
刘依婷.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J]. 可持续发展, 2022, 12(04): 1193-1198. https://doi.org/10.12677/SD.2022.124135
参考文献
- 1. 杨似慧. 浅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21(9): 79-81.
- 2. 裴戌锋.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 南方农机, 2021, 52(6): 18-19.
- 3. 朱性哲. 乡村振兴战略下南阳市乡村“引凤还巢”现象的人才发展机制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9): 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