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1  No. 05 ( 2021 ), Article ID: 45018 , 7 pages
10.12677/AE.2021.115250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小学教育方向为例

刘超,魏加加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收稿日期:2021年8月3日;录用日期:2021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21年9月6日

摘要

加强小学教育专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小学教师培养的关键。基于能力本位等理论,结合小学教育专硕育人实际,构建了理论课程注重实践取向、微格教学注重直接经验习得、教育实习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研究侧重区域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的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重视小学教育专硕实践智慧的培养,强化了小学教育专硕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的构建,促进了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也实现了高校与基地学校的协同合作,为兵团乃至新疆输送高素质教师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实践育人,教育情怀,教学能力,岗位自信力,科研素养

The Study on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ystem of Practical Education for the Master of Primary Education

—Taking Elementary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Chao Liu, Jiajia Wei

Teachers Colleg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Received: Aug. 3rd, 2021; accepted: Aug. 30th, 2021; published: Sep. 6th, 2021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of 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achieving high-level, high-quality and high-level prim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B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Master Education in primary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our in one “practical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in which theoretical courses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e orientation, microteaching pays attention to direct experience acquisition, educational practice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hot issues of regional basic education. This cultivation system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professional master in primary education,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and skill structure of the master’s degree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also realiz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ducation science foundation school,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XPCC and even Xinjiang to transport high-quality teachers.

Keywords:Practice Education, Feelings of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Post Confidence, Scientific Literac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操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自2009年起就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型。《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7)指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该方案进一步强调,在培养方式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第二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且教育实践、实习原则上不少于1个学年。这些指导思想强调了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性,也即,实践性始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点。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学习成效应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对理论的应用中;专业实践应凸显实践中的“研究取向”,应在积极参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增进自己对教育的个性化解释,积累对教育制度与文化的体验,提高教育的行动力,并通过反思获得个性化的教育知识与教育智慧,努力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会贯通。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以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小学教育专硕”)为例,从实践能力构成、实践育人体系建构以及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2. 小学教育专硕综合实践能力界定

费斯勒认为 [1],职前教师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理念,但未正式进入教育教学领域,缺乏教育实践,该阶段却是教师知识和技能体系打基础的关键环节。所谓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指“教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和展现出来的专业化的教育教学行为” [2]。它不能由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却离不开书本知识的学习;它不能由他人的经验直接转化而来,尚需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经由练习与反思而习得;它不能离开实践活动单独去展现,展现和培养共存于实践活动之中。邵光华教授认为,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并非单一能力因素,而是综合能力体系,至少应包含学科知识能力、教育专业素养、教学基本技能三部分 [3]。借鉴邵光华教授关于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结构的分析,界定小学教育专硕实践能力的构成如表1所示。

Table 1. Composi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of master of primary education

表1. 小学教育专硕综合实践能力构成

表1,小学教育专硕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将教育理论“实践化”和实践教学凸显“研究取向”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其核心是基于特定学科,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角度,养成研读课标、解读教材的意识,并在深度把握教学内容本质和学情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渗透、五育并举等育人理念的研究能力。

3. “四位一体”小学教育专硕“实践育人”培养模式的构建

加强小学教育专硕实践能力培养是培养高学历、高素质和高水平小学教师的关键,也是响应国家关于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号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育人路径。为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实践性”,贯彻“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打好专业理论基础为前提,以课程与教学实践导向为重心” [3] 的改革思路,本研究在对当前小学教育专硕实践现状调研,综合导师团队(包括实践导师)意见以及近三届小学教育专硕毕业前进行的实践教学反馈总结等的基础上构建了专硕研究生“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综合考虑了小学教育专硕研究生以间接经验获得、问题意识与能力培养为宗旨的实践取向的理论课程学习;注重直接经验获取的微格教学;凸显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教育实习;专注科研素养和思维品质培养的面向区域基础教育实际的教育研究等四位一体培养体系。

不难发现,该培养体系关注和重视小学教育专硕实践智慧的培养。具体地,在理论课程学习阶段,重视理论课程实践化,凸显课程学习实践经验的习得,包括应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间接经验的获得、立足课例、课堂观摩、视频案例赏析的实践问题意识与解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层面,通过微格教学、专业实习,培养专硕研究生的教育情怀、职业道德,深化其对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感知,培养其胜任小学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逐步提升解决基础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实践形式的有效性,落实双导师的指导职责,关注培养各方的服务成效,建立健全实践效果考核评价机制与培养各方问责体系。基于该“四位一体”的凸显小学教育专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育人体系,能较好地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整合、互相作用与提升,与此同时,进一步补充理论知识以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并将实践经历总结提升为研究议题,从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视角开展立足区域的教育研究,最终实现小学教育专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Figure 1. “Practical Education” program for master of primary education focusing on practical wisdom acquisition

图1. 聚焦实践智慧习得的小学教育专硕“实践育人”方案

4. 小学教育专硕“实践育人”实施过程分析

4.1. 理论课程学习凸显实践取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课程教学,在解读理论的基础上,凸显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生间接经验获得和问题意识与能力培养,凸出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充分借助文本课例、视频课例等形式加强对教育理论的深度理解;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小组研讨、合作学习等形式,注重应用教育理论诊断现实教育问题,注重案例分析与深度研讨。

以《小学课程与教材研究》为例,本课程主要是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现实,探讨课程理论和教材研究分析方法等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始终贯彻和落实课改所指向的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旨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课程研究与教材分析的实践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课程理论的同时,渗透课例分析。具体做法是紧跟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热点,充分应用国内重点期刊和小学教育类期刊的资源。国内重点期刊(如《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中国教育科学》等)所刊发文献全面而又高屋建瓴地解读了基础教育的理论问题;小学教育类期刊(如《中小学教材教法》、教学月刊(小学版)、教学与管理(小学版)等)则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关注了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与案例分析。整合应用这些期刊资源,较好地实现了专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还能有效整合“教研网”等微信公众号以及“人教社”官网资源,根据期刊文献的脉络或者提供的“线索”,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为小学教育专硕深刻理解教育理论以及开发教育研究选题打下了基础。

在《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专题》等实践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和加强课程与小学教育教学的关联。在充分解读《课标》、充分解读与研讨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基础上,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更多的是进行实践分析。具体地,分两步走。第一步,结合小学相关学科及教学实际,从学科内容解读、学科内容整合、跨学科教学内容改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深度理解与把握,为实施和评价小学课堂教学打下学科基础。这一步的落实主要是以授课教师择选专题讲解为主,布置相关任务、学生课下总结梳理以及课上汇报为辅;第二步,充分地将线上线下资源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对于线上优质资源,择选包括“千课万人”在内的优质资源,从资源应用前的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再到资源学习与解析,集中研讨与研究选题提炼等全过程贯穿。线下资源应用方面,充分参与一线学校的现场教研活动以及赛课活动,准确感知、学习、把握小学教学与改革动态,学习与参与教研活动,用教育理论解读和分析公开课对最新教育理念的渗透、对学科思想的感悟,“照本宣科”而又灵活又有技巧地进行深度评课议课等。经由与教师以及小学生的交流研讨,进一步加深对基础教育的认知和反思。

4.2. 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合理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形式方面,主要包括课程学习阶段的微格教学以及至少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这两类实践教学形式对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在微格教学实践层面,在进一步加强基本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小学教育专硕立足基础教育教学实际的、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解读认知的、立足课堂教学实际的、渗透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基于知识充分解读并与生活、小学生实际进行联系的真正意义上的“模拟”课堂教学。为更有针对性地评价微格教学技能的训练水平,全面考察小学教育专硕对学科教学、日常教学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常规等内容的习得与训练,课程组联合一线教师研制了《小学教育专硕教学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生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涉及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探究指导、课堂反馈强化等二级指标进行赋分量化评价,并实时反馈以促进小学教育专硕教学技能与能力提升。该评价体系将基本教学技能训练水平与专硕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了有机整合,使评价更客观、问题反馈更聚焦,有利于学生在多轮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修正与提升。

教育实习层面,实习前,制定详细实习计划以及评价机制,基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监管,使基地学校全面理解专硕实习实际上是双方共同培养的有效方式,消除仅仅为了实习而实习的狭隘认识。高校细化实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上课、听课、教研、双导师指导记录填写等的次数和要求,与基地学校进行无缝对接,进一步明确其责任和义务,明确基地学校管理职责、导师指导职责,并将其作为发放指导费前考核评价的关键指标。在实习过程中,强化培养各方责任意识,重视双导师协同指导作用的发挥。基于双导师的定期交流沟通,畅通高校与基地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尤其是向基地学校明确,研究生实习与本科生实习的区别,明晰研究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任务,明晰基地学校责任和义务,首先是避免研究生实习走过场、只“打杂”(带班出操、批改作业、看自习)的情况;其次是通过双导师的定期沟通,使得基地学校指导教师适应和熟悉专硕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促进资源整合与指导方式优化,双导师在实习过程中共同指导、诊断和再指导,协力帮助专硕研究生习得教学实践能力、发展教育专长、增强未来教师岗位自信力、以及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能力。实习结束时,重视运用科学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与问题反馈。基于人才培养要求实际,制定科学、完备的实习效果考评体系,加强对“学生和学习”、“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和“沟通与合作”等维度的过程与终结考核,将教育情怀与职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加强基地学校指导教师、实习生本人、实习同伴、任教学生以及学校主管在内的教育实习评价团体的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诊断、反馈与提升实习效果。

4.3. 立足基础教育实际,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提升科研素养和思维品质

基于国家对专硕人才以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的要求,小学教育专硕作为未来承担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的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对其立足区域的基础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关键方面。如上所述,学生经由理论课程学习以及参与一线学校教研实践,综合上述多种资源的梳理、学习与解析,能逐渐地总结出当下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议题;并能经过学习、反思,领会传统经典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逻辑关系;在众多课例、示范课、案例分析等线上线下资源综合学习的基础上,深刻领悟教育理论的真谛,为开展基础教育研究总结经验并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面向新疆、立足兵团的基础教育调查与研究,以梳理相关期刊文献为前提,经历研究选题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调查与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立足地域现实的改进对策等研究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学术规范的要求和考核。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以学术论文为主,充分践行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格式、语言表达、引用规范、参考文献格式等论文写作过程,并熟悉基本研究范式、熟练应用SPSS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师范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自主研究的态度和兴趣,掌握所教学科最新发展研究的前沿知识,熟悉关于如何教与学的最新研究,以研究的态度开展学习,在学习中理性分析并保持开放态度 [3]。

从另一方面来说,激励学生利用所学开展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调查研究,一定程度地激发学生对本地区教育事业的热爱。通过与调研学校师生交流、与教育部门管理人员深度访谈等立足实际的充分的调研,能使学生亲身感触教育发展的迫切性,也为学生日后投身边疆教育事业奠定了感情基础。

4.4. 重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校内实践效果的评价,立足实践类课程教学与研讨实际,制定符合相关课程大纲和人才培养实际的评价体系。以微格教学课程为例,考核评价重点在于小学教育专硕在相关理论课程学习、对当前核心素养育人理念全面把握前提下,对从事未来教育教学的“语言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强化技能”等基本技能习得现状的评价层级划分与考核诊断,以提问技能为例,可以划分为四级评价指标。一级为提问有明确意图和一定的启发性;二级为提问由易到难,能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三级为对解答进行及时反馈;四级为提问能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同化或顺应改变等。考核形式上,由小学教育专硕结合特定学科主题进行模拟讲课,邀请基地学校的相关校外导师参与担任评委,对应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并结合微格教学过程模拟授课视频资源对授课过程进行全面检查诊断,并及时反馈,以促改进。

基地学校实践教学的评价,基于“U-G-S”三方协同合作,基于小学教育专硕人才培养要求实际,由高校牵头制定科学、完备的实践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与完备的量化指标,加强对小学教育专硕“学生和学习”、“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和“沟通与合作”等维度的过程与终结考核,将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班级管理能力、教育学生能力、情境创设与学情分析能力、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开发与课程资源建设能力、课程实施与评价能力、课堂教学关键问题设计能力、学生学习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技能、观课、评课能力、“五育并举”育人理念渗透教学、同伴互助与自主反思能力、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能力、教育调查研究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将“U-G-S”三方在小学教育专硕培养过程中的职责进行评估考核,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基地学校的工作进行评估量化,实施严格的问责与激励措施。同时,加强基地学校指导教师、大学导师、实习生本人、实习同伴、任教学生以及学校主管在内的教育实习评价团体的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从而为全面、准确诊断、反馈与持续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5. “四位一体”实践效果分析

经过几年的实践,“四位一体”实践模式成效显著。

第一,小学教育专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成为一个体系,实现了小学教育专硕研究生立足小学学科教育教学实际,应用教育理论分析基础教育规律、课堂教学实际并反思和提炼基础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进而通过教育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专硕研究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化、整合以及深度理解;实现了学生对基础教育现实、小学课堂教学与管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了解与认知;实现了学生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塑造了学生热爱边疆教育事业、服务边疆教育事业的情怀。

第二,增强了小学教育专对基础教育的了解和认知,教育研究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小学教育专硕的培养定位在于小学学科教学以及教育研究。经由上述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的教学与实践,使得研究生对新疆、对兵团基础教育的发展具备概括性认识,能清楚地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学习过程中丰富的实践,能自主地从基础教育改革理念解析、基础教育热点问题提炼、立足边疆教育现实的学科教学研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多维度开展教育研究。据统计,近三届小学教育专硕发表的涉及基础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有十几篇,相关毕业论文选题也较多。

第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共赢,尤其是实现了高校导师团队与一线中小学的紧密联系与互帮互助。课题组在不断地加强与兵团第八师以及南北疆中小学教研合作、参与并指导其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渐与一线学校建立起互助互惠的合作关系。课题组及部分专硕研究生深度参与了部分小学的有关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工作,从课题选择、申报书撰写、研究过程指导参与、课堂教学深度参与设计与评价等方面全程参与,能及时地将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结合教改进程有机渗透,指导一线教研员及骨干教师撰写教改研究报告以及学术论文,专硕研究生还参与相关修改工作。这些实际工作也为课题组教师申报课题、专硕研究生论文选题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 结语

教师是课改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讲,其意义更为重大。教育援疆的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应将新疆本土高校教育专硕作为一支加强新疆教育扶贫的“生力军”,要协同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一线中小学共同发掘其应有价值,让其为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兵团向南发展、服务南疆基础教育的石河子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构(XJ2019GY18);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双导师”协同培养为依托的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2018Y-JGSJ05);石河子大学研究生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专题》。

文章引用

刘 超,魏加加.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小学教育方向为例
The Study on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ystem of Practical Education for the Master of Primary Education—Taking Elementary Education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1, 11(05): 1624-163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5250

参考文献

  1. 1. 肖丽萍. 对教师发展阶段问题的理论思考[J].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3): 72-74.

  2. 2. 夏永庚. 教师实践能力结构及其培育:职前教育的视角[J]. 上海教育科研, 2016(3): 59-62.

  3. 3. 邵光华, 魏侨.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10): 29-3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