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 12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76344 , 5 pages
10.12677/VE.2023.126174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护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苏霖,汪淼芹*,汪爱茹,冯亮,税文婷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学校,四川 南充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30日

摘要

中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德育教育是关键。我校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围绕新时代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通过实施课程改革、强化师资培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开展实践活动等深化感恩教育,帮助中职护生建立良好的人生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培养其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护校,德育教育

The Application of Gratitude Extension-Construction Theory in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Lin Su, Miaoqin Wang*, Airu Wang, Liang Feng, Wenting Shui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Received: Oct. 7th, 2023; accepted: Nov. 21st, 2023; published: Nov. 30th, 2023

ABSTRACT

The key to fully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s is to practice moral education. Our school, based on the gratitude extension-construction theory,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paths of gratitud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is done through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 training enhancements, deepening the school’s 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raging the combined efforts of home and school education, and carrying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deepen the gratitude education. It helps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establish excellent attitudes towards life, world view, and values, as well as cultivate a healthy personality.

Keywords:Gratitude Extension-Construction Theory,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Mora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提高和产业迭代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素养,将大量就业困难的低技能人口转化为市场短缺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肩负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任,更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线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是我国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了中职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1] 。他们的理想抱负、价值取向、精神品格与行为准则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也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民族伟大复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感恩教育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格完善和情绪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 [2] 和道德建设的发力点 [3] [4]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5] 。通过感恩教育,我们可以培养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的心灵更加宁静和和谐,激发“上游生成”的活力 [6] ,并且具有多重个体性和社会价值 [7] ,以及道德意义 [8] 。因此,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对中职生群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十分必要。

3.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内涵与功能

传统的感恩教育只是在日常教学中传递相关的理念和价值,输出的感恩内容是碎片化和零散性的,不够系统和完整,也不具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对学生的思维导向和行动引领的效果不明显,呈现出一定的形式化和浅层化特征 [9] 。

B.L. Fredrickson [10]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应用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并将这种理论引入到感恩研究中,他发现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不仅可以扩展个人瞬时的思维–行动范畴,消除负面情绪,而且还能够构建一种长久的正面心理资本,从而帮助个人建立高认知水平,丰富社会资源,从而提升个人的适应性,改善对整体生活的评价,保持对未来生活的积极期待。感恩拓延–建构理论 [11] 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一) 拓展功能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特征,不仅能激发和拓展个体的认知,而且还能扩大其注意范围和思维–行动范畴,提升其灵活性,更新和拓展认知地图,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 建构功能

感恩能构建个体正性心理资本,可以帮助个体建构持久的身体、智力、心理和人际资源有效适应和抵抗逆境,这种建构的功能是在“拓展”的基础上实现的 [11] 。拓展思维–行动范畴,为个人建设提供了可持续资源,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激发潜能,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增加幸福体验感。感恩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它不仅能够给个人带来间接的、持久的回报,还能够加强个体与社会的联结,并且成为未来社会支持的重要基础。

(三) 缓释功能

感恩可以消解负面情绪的影响,利于修复和缓解抑郁和PTSD,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创伤后成长。充满感恩之心,能够让我们拥抱更多的正面情绪,减轻由疾病带来的消极、沮丧、抑郁等负面情绪,使我们的身心健康都得以提升。

4.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 发挥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拓展功能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渗透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正向情绪,进而完善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

1. 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课程设置

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挖掘感恩作为个体积极情绪特质的拓展功能,将感恩教育有机、自然、灵动地融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尤其是思政课程中。多维度增强中职生的认知灵活性,扩大个体的认知和思维–行动范畴,通过感恩教育引导中职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2. 厚植教师感恩教育理念

“育人先育己”,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发挥感恩拓延–建构理论拓延功能的主要力量。首先要强化师资培训,深化教师对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摒弃“填鸭式”单向灌输和“照本宣科”说教,积极拓宽感恩教育途径,将感恩教育融入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和事务管理中言传身教,在入学教育、日常教学、学风建设、心理健康、评优评先、内务管理、就业指导、毕业鉴定等各个环节中,通过感恩教育扩大中职生的认知范畴,更新和拓展个体对人事物的认知。

(二) 发挥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建构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对中职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深厚的影响,将感恩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有利于个体长远和可持续身心资本的累积与构建。

1. 加强对学校历史的传承和宣传

通过对学校历史沿革的研究和梳理,重视校史馆的建设和维护,展示一代代前辈接力奋斗建校的历史;在校徽、校训、校歌的设计中,融入对前辈们的感激和哀思,体现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学校的精神面貌,含有丰富的感恩元素,加强对学校历史、校徽、校训、校歌的宣传和弘扬。

2. “外化于形”的人文景观

在校园建筑和人文景观设计中融入感恩元素,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让建筑“说话”,让花木“传情”;在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区域悬挂张贴宣传感恩的标语和挂画等,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耳晕目染,督促中职生常怀感恩之心,自觉养成感恩习惯。

3. 强化感恩宣传阵地建设

在学校官方网站开辟感恩专栏、官微设置主题板块,利用好微信、QQ、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感恩文化、历史中尤其是党史中的感恩故事、社会上和校园内的感恩事迹广泛宣传,鼓励中职生像这些事迹中的主人公学习。

4. 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支持,尤其是中职学生,他们更加迫切地想得到家人的关注和关爱。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培训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设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丰富和分享学校感恩教育资源,邀请家长共同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感恩教育措施,开展家校共育感恩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家长走进校园与教师、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切实增强感恩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 发挥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缓释功能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缓释功能体现在充满感恩之心的人会感到更多积极的情感,使人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情感获得可抵消个体因疾病困扰而产生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其身心健康更为有利 [10] 。研究表明,将感恩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第二课堂,能够使大学生对感恩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报恩、施恩能力 [12] 。

1. 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渗透感恩教育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二十大精神”宣讲,组织中职生参观。

通过参观爱国主义、党史、国防等教育基地,我们可以缅怀那些曾经为了实现梦想而付出艰辛努力的先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以及他们无畏的奉献精神,从而激励我们更加珍视这段和平的历程。

2. 多种形式实施感恩教育

通过学生党团员大会、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辩论赛、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汇演、运动会等,结合热点话题实施感恩教育,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提升教育成效。

3. 特殊节点开展感恩教育

节假日期间,我们应该向亲戚朋友致以问候,并参与志愿服务,以此来表达我们对党、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深深感激。

4. 劳动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开展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以将感恩教育作为要件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在完成劳动教育任务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劳动教育中的感恩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感恩劳动育人成效。

5. 小结

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感恩教育,能够持续、系统和有针对性地输入感恩内容,杜绝形式化和浅层化。保持感恩高感知水平的学生个体,积极情绪更加丰富,在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人际关系的形成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同时感恩还能建构个体陪伴一生的正面心理资本,在中职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提升了个体适应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积极期待。

基金项目

南充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项目(20YFZJ009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发展计划项目(2020SK013)。

文章引用

苏 霖,汪淼芹,汪爱茹,冯 亮,税文婷.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护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atitude Extension-Construction Theory in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J]. 职业教育, 2023, 12(06): 1121-112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6174

参考文献

  1. 1.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厅〔2019〕7号[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1912/t20191203_410649.html, 2019-11-21.

  2. 2. 秦维红. 试论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J]. 思想教育研究, 2014(4): 52-55.

  3. 3. 黄铁苗. 道德建设从感恩教育入手[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2): 97.

  4. 4. 何芳. 感恩教育: 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 中国教育学刊, 2005(7): 32-36.

  5. 5. 柳礼泉, 张红明, 吴红艳. 感恩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 2009(2): 3-6.

  6. 6. Froh, J.J., Bono, G. and Emmons, R. (2010) Being Grateful Is beyond Good Manners: Gratitude and Motivation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among Early Adolescent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4, 144-157. https://doi.org/10.1007/s11031-010-9163-z

  7. 7. 何安明, 刘华山. 感恩的内涵、价值及其教育艺术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30(4): 92-95.

  8. 8. 向康文, 吕耀怀. 感恩的道德价值与当代大学的感恩教育[J]. 现代大学教究, 2012(1): 77-80.

  9. 9. 齐鑫.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职生感恩教育研究——以武汉市S学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汉江大学, 2022.

  10. 10. 雷卫勇, 杨芳, 朱碧华, 等.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 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新视角[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2, 28(2): 195-198.

  11. 11. Fredrickson, B.L. and Losada, M.F. (2005) Positive Affect and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Human Flourish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 678-686.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60.7.678

  12. 12. 尹国胜, 刘潇. 新时代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J]. 工程技术研究, 2022, 7(19): 138-140.

  13.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