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3  No. 01 ( 2024 ), Article ID: 79561 , 8 pages
10.12677/ASS.2024.131039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问题及路径

白涵溪,张锦琳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28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8日;发布日期:2024年1月19日

摘要

科学家精神的弘扬与传播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使命。它既有利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时代新人培育又有助于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实施的资源不足,力度不够;教学评价机制刻板,评价结果失信;教师队伍僵化,新鲜血液能力不足。因此,新时代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思政课教学,价值,问题,路径

The Value, Problems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nto the Teaching of Civic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nxi Bai, Jinlin Zha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Received: Nov. 28th, 2023; accepted: Jan. 8th, 2024; published: Jan. 19th, 2024

ABSTRACT

The promo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s a new mission given by the times to the teaching of civic and political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ew man of the times, and also helps the teaching of civic and political science classes to keep abreast of the times. The main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nto the teaching of civics and politic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s; insufficient resources and insufficient effor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ereotyp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loss of trust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rigidity of the teaching team and insufficient capacity of fresh blood. Therefore, to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nto the teaching of civics and politic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team.

Keywords:Scientism, Teaching of Civic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s, Value, Problems, Path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提出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凝练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个方面。具体表现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1] 。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群体在科学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激荡下,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宝贵精神财富。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时代使命,应当将科学家精神这一鲜活的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光荣任务。

2. 科学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科学家精神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激荡下,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一代代科学家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使命。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家们报国、兴国的根本途径。求实、奉献是科学家所展现出的高尚品格。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学生个人成长和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1. 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3]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和治理秩序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必然选择。“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需要有科学家精神的守护和巩固” [4] 。高校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全契合。将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有效途径。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意味着思政课成为弘扬和传播科学家精神的有力载体,能够有力引导高校学子坚定社会主义信仰,科学处理好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积极投身国家科技创新实践,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3.2.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

广大高校学子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攻坚力量。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等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必须具备的素养,对高校学子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点强调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5] ,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之魂,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老一辈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学兴国、科学强国的责任担当。“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成长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以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筑起内核,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6] 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本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让高校学子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培育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蓄能助力。

3.3. 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应然之举

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的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如今,科技高速发展,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为了更好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与时俱进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科学家精神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助推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一方面,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促进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另一方面,科学家精神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能使大学生在思政课上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增强对科学家精神和思政课的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铸就新的创新丰碑和新的精神气质。因此,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就显得尤为必要。

4.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在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付出诸多努力,且有的高校出台了相关的课程方案,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思政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很多高校积极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但是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关于科学家精神内涵的理论阐述,并真正使科学家精神进入学生头脑。主要原因为以下两点:

第一,教学手段单一,低估了互联网技术的巨大能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现教学多样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观念和教学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有些学校缺乏充足的信息化教学的设备,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第二,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参与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一环,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建设的大我之中。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有些老师仍然只是“炒冷饭”、填鸭式地灌输教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走神,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将科学家精神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一部分老师虽然多设有提问和互动环节,但由于公共课人数众多同学们参与意愿不强烈等原因,导致整体参与度较差,并没有达到师生碰撞学术思想和共同感悟科学家精神的效果。

4.2. 实践教学实施的资源不足,力度不够

科学家精神离不开科学实践,离开了科学实践的科学家精神就犹如“断线的风筝”。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涉猎面广,涉及了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而教学效果的实现必须坚持理论渗透和实践体悟的统一。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逐渐普及,大部分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高校和思政课教师没有理清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总结起来有两种观点:第一,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从属论。实践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可有可无。第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论。即课堂教学就是讲授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就是动手操作,两者不能同时进行。这两种观点的存在既导致高校不能做出正确的顶层设计,也阻碍了思政课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其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很多高校实践教学配备的经费不足,所以很多实践教学活动得不到深度展开,甚至经费无法承担起一些实践教学项目,因此影响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们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些高校虽然开展了思政课教学,但在思想层面并没有真正接受实践教学,部分教师不能摆脱重理论的传统教学,在讲授科学家精神的时候,往往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习惯,只是一味地从理论层面对科学家精神进行阐释忽视实践教学的真正内涵,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4.3. 教学评价机制刻板,评价结果失信

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来看,全国高校虽然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缺乏有效性。针对性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高校存在评价主体混乱,过度强调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问题。评价的结果常常同教师的晋升、津贴等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评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是一种静态的评价而非动态的过程,不利于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也很难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是以学期末书面考核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这种僵硬陈旧的评价方式不能针对大学生在科学家精神培育前后的行为变化做出一个可靠的评价,也不可能真正搞清楚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成效如何。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方法缺乏多样性。检验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效,不能仅用一种教学评价方法,因为科学家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是一种思想性的教育与显性专业课教学具有很大差别。但是,目前对思政课的教学评价“通常只运用传统的评估标准、指标与方法,如师生填表、打分,或召开座谈会,或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家提意见等。这些往往很难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貌,评价的偶然性、主观性较大,不能深入、客观、准确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7] 。

4.4. 教师队伍僵化,新鲜血液能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才能越办越好” [8] 。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政课教师素质和思政课教学效果均有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一,思政课教师队伍总量不足。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 [9] 。目前,大多数高校积极贯彻相关规定,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来吸引更多思政课教师的加入,但实际效果却不如人意,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仍缺口较大。

第二,思政课教师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不过关。思政课涉及的知识特别广,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包括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讲好理论并用理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但有的思政课老教师政治意识不强,学习能力弱化,全靠吃以前攒下的“老本”,不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注重前沿知识的学习与更新,无法承担科学家精神等新知识的讲授任务。而且部分学校为了实现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标准,在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指标,进行校外招聘和校内转岗担任思政课教师的过程中,存在降低准入门槛,放低招聘要求的现象,部分新进思政课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体系不全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科研水平不够,难以实现突破和创新。

第三,缺乏对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培训。思政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所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集体培训、集体备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需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以及一定的行政任务导致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进修培训的相关事宜缺乏顶层规划,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体制机制,导致培训课效能低下,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表现。

5.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通过对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潜在问题的反思,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可以从创新教学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更好地促进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5.1. 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恰当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和获取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来促进科学家精神的融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改变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立足学生真实的知识需求,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打开思维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严谨治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科学家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案例进行演示教学,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隐姓埋名数十载,只为我国核武器事业;数学家陈景润勇攀科研高峰,验证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素材,能够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讲清楚科学家精神的理论实质,使科学家精神的表达更具温度,更能引导广大高校学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

第二,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一是要更新思政课授课理念。要树立“科学家精神 + 互联网 + 思政课”的理念,以网络平台为媒介,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科学家精神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二是积极发挥直播,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可以通过VR技术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科学家们生活工作的场景,让他们更加直接生动地感受科学家精神的理论内涵。三是搭建课程延展平台,增强科学家精神教学的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运用智慧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云课堂”,开设科学家学习专栏,上传有关科学家精神的课件、视频、学术文献等,满足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形成传统课堂和“云课堂”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5.2. 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实践教学提质增量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他认为“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10] ,倡导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知行合一的重要保障。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进而提升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不能局限于只讲清楚科学家精神的基本内涵,停留在分享科学家事迹的层面,而更应该注重用理论教学来指导,让学生带着现实的问题去运用理论,也根据理论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问题,使科学家精神成为大学生们新的思想武器。

第二,高校要整合各类实践资源,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整合校内实践资源。高校要打通组织部、学生处、共青团等部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壁垒”,着力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联合举办科学家精神学习分享会、主题演讲比赛、科学竞赛和展览等活动,通过各式各类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让科学家精神的思想价值引领功能“活起来”,真正提升广大高校学子对科学精神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利用好校外实践资源。推动高校与当地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工程,使当代大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更好地领悟、践行科学家精神,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有科研能力、有理想抱负的新时代青年;高校可以邀请当代科学家走进校园,通过讲座等形式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感染大学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大学生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可以锻炼同学们脚踏实地、行稳致远的实干精神、可以培育同学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5.3.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为思政课教学保驾护航

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构建高效的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准确的教学评价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科学的参考,对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只有动态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公正的评价,才能对学生和老师起到正向的效果。

第一,构建更为科学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科学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需坚持方向维度、理论维度、转化维度和服务维度。评判科学家精神是否真正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更加关注老师上课过程中是否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是否善于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关注大学生有没有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把科学家精神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其意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和持续行为习惯。处于新时代,我们必须让科学家精神转化为现实力量,助力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

第二,选用更为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高校思政课成绩考评大多采用传统试卷考试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缺少了主客体之间的对话、缺少了第三方的合理参与,忽视了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既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也不能准确的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我们应该引入更为多样的评价方法,如请教学督导进课堂,客观评价教师的上课效果;可以通过教师互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法来更为准确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

5.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思政课教学供给充足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 [11] 。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是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和亲和力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质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包括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高校要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科学家精神培训会、研讨会,通过集体学习拓宽思政课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在教学中更为透彻地讲解科学家精神。

第二,挖掘校内师资潜能。每一位老师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每所高校都拥有许多专业不同的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教师无法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而很多思政课教师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难以掌握科学家精神的全部要点。因此,高校可以根据思政课教学的需要,邀请不同专业的相关教师一同讨论出与学生专业知识有关且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将科学家精神的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形成一批有关科学家精神的特色课程,让科学家精神真正融入到思政课当中。

第三,聘请思政课兼职教师。办好思政课不单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高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邀请各学界知名科学家、各企业的科技工作者、科技馆宣传员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邀请他们走进学校、走上讲台,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好科学家精神的特殊理论内核和精神实质,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和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兴趣和热情,为进一步加快国家现代化步伐、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做出新贡献。

文章引用

白涵溪,张锦琳.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问题及路径
The Value, Problems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nto the Teaching of Civic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01): 281-28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039

参考文献

  1. 1.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2.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9.

  3. 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4. 4. 丁俊萍, 李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及其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 255(3): 66-72.

  5. 5. 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6. 6. 潘建红, 赵萍.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 318(12): 109-112.

  7. 7. 骆郁廷.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之深化[J]. 思想理论教育, 2007, 269(21): 44-50.

  8. 8.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1).

  9. 9. 马志宇.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J]. 社会主义论坛, 2020, 427(7): 25-26.

  10.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11. 11. 孟富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与关键[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2): 56-5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