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12 ( 2022 ), Article ID: 59756 , 4 pages
10.12677/ML.2022.1012422

中国古诗中的雪隐喻

晏雪,王海波

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27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20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9日

摘要

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可以反映在语言中;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论文拟通过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典型的雪隐喻进行分析,总结出“雪隐喻高雅艺术”,“雪隐喻高洁品格”,“雪隐喻男女爱情”,“雪隐喻女子之美”四种雪隐喻,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次意义和诗歌的内在美。

关键词

雪隐喻,概念隐喻理论,中国古典诗歌

Snow Metaphor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Xue Yan, Haibo W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Panzhihua Sichuan

Received: Oct. 27th, 2022; accepted: Dec. 20th, 2022; published: Dec. 29th, 2022

ABSTRACT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holds that metaphor is a systematic mapping from a concrete conceptual domain (source domain) to an abstract conceptual domain (target domain). Metaphor is a thinking problem, which can be reflected in language. Metaphor is a way of thinking and cognitive means.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typical snow metaphors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rough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summarize four snow metaphors: snow is elegant art; snow is noble character; snow is love; snow is beauty of women. With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the deep meaning of poetry and the inner beauty of poetry can be understood.

Keywords:Snow Metaphor,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研究理论

1.1. 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以来,Lakoff等语言学家提出了隐喻认知理论,并提出语言的本质是隐喻这一重要观点,从而将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研究推向认知研究的新领域。该理论认为,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隐喻可以系统地、对应地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因此,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1]。

所谓概念隐喻,是指用隐喻形式表达的概念。我们发现人类大多数的、普遍的概念系统本质上都是隐喻性的,并且我们发现一种方法开始具体地辨别是什么样的隐喻在构建我们的观察、思考以及行为方式。隐喻传递的是结构,认知模式内在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结构的映射。隐喻由两个域构成: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2]。

1.2. 诗歌隐喻与雪隐喻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原因就在于,诗歌中充满了被誉为诗歌语言生命的隐喻性的意象语言 [3]。隐喻是诗歌的生命,中国古典诗歌优美,充满了韵味,而含蓄委婉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典型特征,所以,中国古典诗歌本身具有丰富的隐喻性,通过中国古典诗歌雪隐喻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次意义和诗歌的内在美。

诗人建构诗歌意象语言时,其思维方式和语言修辞手段都是隐喻性的。在建构诗歌意象语言时,隐喻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段,也可以代指其他修辞手段,隐喻一词既是一个普通的术语,用于意象和思想之间所有形式的诗性连接,也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用于直接表达思想的连接(A is like B),而是用于以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的连接 [4]。

诗歌语言被称为“隐喻式的语言” [5]。中国古典诗歌有关雪隐喻的诗句中,很多都是将始源域(雪)的特征映射了目标域之上。如“雪隐喻高雅艺术”隐喻是将始源域(雪)的特征映射到了目标域(高雅艺术)的特征上;“雪隐喻高洁品格”隐喻是将始源域(雪)的特征映射到了目标域(高洁品格)的特征上;“雪隐喻男女爱情”隐喻是将始源域(雪)的特征映射到了目标域(爱情)的特征上。“雪隐喻女子之美”隐喻是将始源域(雪)的特征映射到了目标域(女子之美)的特征上。

2.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雪隐喻

2.1. 雪隐喻高雅艺术

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雪为源域、时间为目标域的诗句如: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神奇密谱》);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刘向《新序》卷二的《杂事第二》) [6]。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皆以雪喻高雅艺术,借雪的高雅来表达艺术的美。雪的高洁与艺术的高雅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认为“高雅艺术是雪”从而形成“雪”可隐喻“高雅艺术”这个认知。

2.2. 雪隐喻高洁品格

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雪为源域、悲伤为目标域的诗句如:松品落落,雪格索索(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冷冽苍黄风似劈,雪骨冰筋满瑶席(贯休《寄高员外》);雪胎梅骨,冷韵幽香(李渔《怜香伴·香咏》);谢客纔为别,陶公已见思,非关口腹累,自是雪霜姿(李端《赠岐山姜明府》) [6]。雪的颜色洁白,正如高洁的品性,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而雪给人触觉上的凉意又与高洁这种的品格带给人心上的相似,因而可以认为“雪隐喻高洁品格”,从而形成“雪”可隐喻“高洁品性”这个认知。

2.3. 雪隐喻男女爱情

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雪为源域、爱情为目标域的诗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诗中《上邪》);我寄白雪三千片,君报红豆应以双(张泌《逢雪寄人》);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 [6]。在这些诗句中,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大雪,还是静静飘逸的小雪,都曾被诗人用以表达或浓烈奔放或温柔缱绻的爱情。雪,时而平静,时而翻涌,正如爱情有时热烈,有时平淡。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爱情,它最初的单纯美好都如同雪本身一般晶莹清澈。由雪与爱情之间种种相似的性质,可以认为“爱情是雪”,从而形成“雪”可隐喻“男女爱情”这个认知。

2.4. 雪隐喻女子之美

在认知语言学中,拟人也是隐喻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雪为源域、人为目标域的诗句如: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脣,一半点胭脂(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6];用“雪霜姿”来形容女子有霜雪般的容颜。雪的洁白美丽与女子的动人风姿有了巧妙的联系,雪的纯洁与古代贞洁的女子有相似的联系,由此雪和女子之间的联系也油然而生,由此可以认为“雪隐喻女子之美”,从而形成“雪”可隐喻“女子之美”这个认知。

3. 结论

3.1. 研究结论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雪隐喻高雅艺术”,“雪隐喻高洁品格”,“雪隐喻男女爱情”,“雪隐喻女子之美”四种雪隐喻,其中,“雪隐喻高雅艺术”中,可通过雪高洁或者清澈的特点来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雪隐喻高洁品格”中,可通过雪的颜色洁白来理解高洁的品性;“雪隐喻男女爱情”中,可通过雪的晶莹清澈来理解温柔缱绻和单纯美好的爱情;“雪隐喻女子之美”中,可通过雪的纯洁来理解女子的纯美。这四种雪隐喻都支持隐喻的工作机制是“由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另一个事物的推理认知过程”。

人们可通过熟悉的具体的雪来理解“高雅艺术”、“高洁品格”、“男女爱情”、“女子之美”这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概念,可通过结构清晰、界限分明的雪的概念来构建“高雅艺术”、“高洁品格”、“男女爱情”、“女子之美”这些结构模糊、界定含混的概念,证明这四种雪隐喻既是本体隐喻,也是结构隐喻。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中雪隐喻的研究,本文总结出了“雪隐喻高雅艺术”,“雪隐喻高洁品格”,“雪隐喻男女爱情”,“雪隐喻女子之美”这四个雪隐喻,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与领悟提供了借鉴,也支撑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这一观点。

3.2. 中国古典诗歌中涉及到的其他雪隐喻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种雪隐喻,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其它雪隐喻,因为雪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带来的是严寒和一种艰苦的感觉,如:“餐风茹雪”“啮雪吞毡”,此句以雪为源域,艰苦处境为目标域。“雪喻艰苦处境”这个隐喻非常巧妙地以雪这一自然现象来表现艰苦处境,让抽象的哲理变得生动而可理解了。类似的隐喻还出现在“雪窗萤几”“雪窗萤灯”中,这些表达都是雪隐喻冬天寒冷而又艰苦的环境。综上所述,雪隐喻还有其它更加丰富的内涵尚待研究。

文章引用

晏 雪,王海波. 中国古诗中的雪隐喻
Snow Metaphor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2): 3137-314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2422

参考文献

  1. 1. Lakoff, G. and Turner, M. (1989)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https://doi.org/10.7208/chicago/9780226470986.001.0001

  2. 2.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3. 3. Rogers, R. (1973) Metaphor: A Psychoanalytic View.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4. 4. Scholes, R., Klaus, C.H. and Silverman, M. (1978) Elements of Litera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5. 5.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7.

  6. 6. 鄢子梦. “风、花、雪、月”的文化隐喻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