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mmerce Letters
Vol. 13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8694 , 6 pages
10.12677/ecl.2024.132469

数据驱动下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段永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4年3月25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7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31日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科技领域的崛起,重塑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鉴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据驱动的基本概念,进而详细划分并讨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三大类别。分析了信息流、供应链和法规对金融科技公司运营安全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了数据驱动下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风险管理策略,旨在为金融科技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参考,特别是在优化风险预警和管理系统方面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关键词

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技术,数据

Research on Risk Management of Internet Financial Technology Companies Driven by Data

Yongdian D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Mar. 25th, 2024; accepted: Apr. 17th, 2024; published: May 31st, 202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financial industry has undergone unprecedented changes, especially the rise of Internet financial technology, reshap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providing financial service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first outlin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rnet finance, FinTech and data-driven, and then divides and discusses three categories of Chinese Internet FinTech companies in detail. 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flow, supply chain, and regulations on the operational security of fintech compan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of Internet financial technology companies driven by data, aiming to provide strategic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technology industry, especially in optimizing the risk war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FinTech, E-Commerce, Third-Party Payments, Internet Technology, Data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金融科技应运而生。在金融运行中,数据不仅提高金融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减少中间的交易环节,节约成本,还可以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接,带动了金融产品和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但是由于金融科技本身的一些限制,导致其带来了好多问题,如信用问题,产品同质,缺乏辨识度,这些问题等待解决。金融科技数据推动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对金融的垄断。给我国金融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新的机遇发展和思路。怎么应用数据进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把握金融科技的必然趋势,互联网金融将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

2. 互联网金融科技理论基础与数据驱动概述

2.1.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与云计算为基础,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金融方面,形成一种新的格局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很大的开放性,其自身带有的信息化金融、平台化金融特征。互联网金融借助信息技术为特征,对资金融通具有极其的方便性,对金融产品、业务的发展将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飞跃,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 [1] 。为金融创新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企业和国家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对于企业利润的增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普及移动支付、在线贷款和自动化投资顾问,互联网金融还极大地改变了普通消费者的金融活动方式。降低了服务获取的门槛,并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市场透明度,使得个人和小型企业能更容易地获得以往难以触及的金融资源。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和创新应用,互联网金融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服务选择,同时也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全球化,允许用户跨地域进行交易和投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性,通过引入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和创新产品,挑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和用户行为,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精准的风险评估工具,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

2.2.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或称FinTech,是利用最新的科技创新来挑战传统金融行业的一种方式。大数据对于数据的获取非常的便利,以网络技术作为支撑点,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大数据金融探索资金融通,支付、投资等业务模式,由大数据、云计算的带动给市场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与产品的革新 [3] 。这些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改善现有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而且也在创建全新的市场机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信贷评估流程,提高了信贷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此外,区块链技术通过其分布式账本特性,为交易安全和透明度提供了革命性的提升,尤其在跨境支付和智能合约的应用中表现突出。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还推动了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兴起,使消费者能够享受更加定制化的银行服务和投资策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个人需求,并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产品。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也加强了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使得原本无法得到充分服务的人群得以接触到更广泛的金融资源。因此,金融科技代表了金融服务领域内部的一次深刻变革,其影响远远超过了技术层面,塑造了新的商业生态系统,重新定义了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方式。

2.3. 数据驱动

通过互联网或者相关软件搜集数据,将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一定的有效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数据整合成一定相对自动化的决策模型 [4] 。数据驱动对于数据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数据驱动对于算法的要求也是很高。大量的数据加上先进的数学模型,这两者的结合对于互联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使互联网金融慢慢的克服互联网金融本身的一些缺陷。对于困扰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一些高科技产品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产品的便捷性、广泛性有较高的要求,这些高科技产品不可避免地与金融产品相结合。而数据驱动模式通过实时分析用户行为和市场动态,增强了金融服务的响应速度和个性化服务,如通过用户的购买历史和浏览行为,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推荐最合适的金融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并优化产品推广策略 [5] 。同时,这种大数据分析能力也助力于风险管理,通过预测分析模型来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降低信用风险。在合规方面数据驱动的应用帮助金融科技公司更有效地遵守监管要求,通过自动化工具确保业务操作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3. 中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类型分析

3.1. 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公司

以苏宁为代表,利用自身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自身的供应链组织,这样就可以有了很多可以操作的地方,因为京东的模式对于资金的运用就很有方便性,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一些条件发展金融,一方面可以让资金不至于闲置,发挥它的流动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一方便性发展自己的金融,而且以此来形成属于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具有更大的作用与方便性 [6] 。

3.2. 互联网金融管理工具类公司

这类公司通过一系列的金融产品来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平台,但是这类公司对于信用的要求非常的高,由于现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非常的不完善,对于这类公司的约束倒不是很大 [7] 。

这类公司利用互联网金融的风口迅速的发展壮大,但是其本身具有非常大的管理问题,对于信用的要求非常的高,否则就会出现很大的金融问题,其利用互联网客户端销售金融产品,更好的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让更多人接触到金融,满足人们的需求 [8] 。

3.3. 互联网金融技术类公司

利用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等技术,结合自身的发展来打造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以大数据技术等为基础,发展金融技术类公司。其中支付技术就是很有代表性,这类公司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有作用。适合现在的发展途径,而且随着IT行业的发展,这类公司很可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也会慢慢的被解决。

4. 影响金融科技公司风险管理的因素

4.1. 信息流与平台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涉及许许多多方面的数据,其中有企业、客户、平台等,涉及到的信息流量十分巨大,这些流通的信息流量在网络中流传,被各个主体掌握,让金融成为其中介平台,通过各个网状结构汇集到上下游,达到对信息的各种有效利用 [9] 。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的,一旦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造成信息的缺失,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生,导致信用危机的发生。打破了传信息流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十分的重要,完整的平台信息使得公司平台得以健康的发展,对风险的规避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保障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转。因此,保证金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展,降低平台的风险,使得平台对于风险产生抵抗力。

4.2. 供应链与平台风险管理

收入、利润等等静态历史信息,评出一个授信金额,这就逐渐形成了做大客户,好客户的理念,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就被排斥在外,但由于调查手段和信息来源的单一,经常出现被客户用假报表、假材料骗贷的情况,导致识别失效,出现坏账 [10] 。而供应链金融更多是看重“链”信用,具体月中使用债项信用,是把链条客户放在供应链中去识别资质,对处于真正优质供应链场景中的客户来说,这种方法的效果相当不错,因为链条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一定会在供应链中有所体现,且其只是供应链中的一环,供应链的整体信息是难以被某一环节客户修改的,所以真实性也比较有保障。

4.3. 法规与平台风险管理

我国在对于互联网金融征信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规定,对于征信所处的法律方面的地位还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界限,使得消费者的权益不能得到保证,此外互联网金融虽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私人信息也收不到有效的保护,很多金融机构不经过本人同意,对信息进行大数据推理,严重的损害了各个人的隐私。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政府积极的推动会创造出许多的机会,且让平台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下降很多。法律法规对平台运行的金融产品做出严格的规定。互联网金融科技作为虚拟产业,其高风险性受到好多人的关注。

5. 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5.1. 违约信用问题

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于资源要求非常的强,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数据作为支撑,随着互联网金融慢慢走向正规的发展,对于一些小平台来说,就会面临淘汰问题,其违约风险就会变得很大。导致违约风险的产生有很多原因,这里重点讨论三个重要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效应太明显,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方便性,但是这往往也是其缺点,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虚拟性质,使得对需要服务的客户信息不是很了解,同时由于法律建设没有跟上,使得违约的成本很低,因此违约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由于各个平台差异巨大,行业自律性也很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很快,产生的利润很多,导致很多人加入,但是没有与之匹配的金融基础设施,法律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也缺乏征信体制,因此导致违约大量产生,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大量倒闭。但是自从2018年以后国家开始实施相应的措施,因此情况得到好解决。

5.2. 供应链问题

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埋下了祸患,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一定会造成整个互联网金融供应链出现问题,给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风险传递迅速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涉及各个方面,使得银行、企业何第三方机构产生紧密的联系,一旦出现问题,那么风险将快速传递,造成很大的破坏性。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术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风险,通过设计机理弱化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但作为直接承贷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人员更替频繁、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已发生根本改变,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5.3. 法律法规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步伐非常的快,但是法律却没有跟得上发展,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处于一个原始的发展阶段,对于投资者的保护非常有限,使得互联网金融科技发展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与传统的金融领域相比,互联网金融科技适用的法律处于一种没有明确界限中,导致很多法律问题不能得到有限的确认。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的监管具有很大的困难,借助于金融创新等一系列金融规避手段,使得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的监管处于一个很模糊的界限,我国在对于互联网金融征信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规定,对于征信所处的法律方面的地位还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界限,“京东白条”等金融工具对消费者进行征信,但是这些行为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使得消费者的权益不能得到保证,此外互联网金融虽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私人信息也收不到有效的保护,很多金融机构不经过本人同意,对信息进行大数据推理,严重的损害了各个人的隐私。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政府积极的推动会创造出许多的机会,且让平台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下降很多。法律法规对平台运行的金融产品做出严格的规定。互联网金融科技作为虚拟产业,其高风险性受到好多人的关注。

6. 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对金融科技公司的满意度调研,从接下几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科技的风险管理问题,我们从信息流、供应链、法律法规以及人力资源入手,从而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信息流和供应链是重中之重,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因此提高对这两个因素的重视程度可以最大的减少风险的产生,对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6.1. 提高信息流的信用度

信息流在互联网金融科技占有很大的位置,通过对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料的整理,通过信息的传递共享,使得上下游企业在市场上容易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合作。传统金融存在很大的弊端,门槛很高,而且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个重大的缺陷,从而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需要,隐瞒一些重要的信息,从而埋下很大的祸患,但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信息公开透明,使得各个企业主体业务很真实的展现出在人的面前。通过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分析,发现信息流的产生源于信用,是各个企业合作的保障。对于信用度的提高,可以设置三级有效的运作程序:第一级在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公司通过严格的选择可以进行一系列的信用度测评,通过对其公司各个方面进行一定的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屏蔽掉一定的风险。第二级别的信用运作系统由公司、客户、合作商组成的,通过这些主体之间的业务往来来确定不同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通过长时间的一系列合作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从而了解其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第三级系统是根据其他公司的反馈来调整信用度。

6.2. 建立信用风险预警与管理

风险预警与管理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存在的核心,是重中之重。对于信用风险的预警与管理是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不了避免的一件事。建立完善的信用预警与管理系统是个必须的事,如果发生一些风险,公司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反应措施。在互联网金融科技中,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对于用户的审核放松,可能导致金融欺诈。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合作,是有效解决互联网金融科技风险的重要措施。由于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自身对于风险管理不是很专业,因此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第三方机构具有很强的金融运作经验与过硬的金融素质,对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很强的保障作用。

6.3. 促进供应链系统的有效运作

供应链在在互联网科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各个环节对互联网科技公司风险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提高供应链系统运作具有很大的效用。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加强供应链方面的各个审核工作,对于其交易记录与财务数据进行审查,提高供应链的运行,需要与银行展开深入层次的合作,统一业务发展。此外,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追踪能力,确保每一笔交易都可被验证,从而减少欺诈行为和提高操作效率。实施智能合约,能自动执行、控制或文档化法律相关行为,进一步降低了合规成本和时间延误。利用大数据以及其他计算机技术促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此类型技术整合不仅优化了供应链管理,还增强了客户服务,提供了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推荐,同时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支持企业决策,使得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和客户行为。从长远角度来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供应链系统的有效运作有助于从根本上加大金融科技公司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规避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创新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改变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互联网金融科技在各个国家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发展的还不够成熟,而我国的金融仍然处于发展中,如何克服互联网金融科技存在的风险问题。本文这些建议对促进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参考。在研究中,由于现有的理论不全面、不深刻以及实践调查受到制约,这一领域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章引用

段永点. 数据驱动下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Research on Risk Management of Internet Financial Technology Companies Driven by Data[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02): 3848-385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2469

参考文献

  1. 1. 宋华, 韩思齐, 刘文诣. 数字化金融科技平台赋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信息处理视角的双案例研究[J]. 管理评论, 2024, 36(1): 264-275.

  2. 2. 龚露.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完善[J]. 法制博览, 2024(5): 157-159.

  3. 3. 李新洋.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24(3): 111-113.

  4. 4. 夏嘉慧.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4): 64-66.

  5. 5. 袁峰, 许凌珠, 邵祥理. 数据驱动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研究[J]. 保险研究, 2022(3): 29-43.

  6. 6. 程雪军. 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综述:基本理论框架[J]. 兰州学刊, 2023(5): 56-74.

  7. 7. 谢泗薪, 薛冰欣, 徐何思. 乌卡时代基于云模型的互联网物流金融风险评价与战略防控——基于中小型物流企业视角[J]. 价格月刊, 2023(9): 83-94.

  8. 8. 许静. 双循环格局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动态关联效应[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16): 182-184.

  9. 9. 丁晓蔚, 季婧, 赵笑宇, 等. 互联网金融安全情绪感知及风险预警应用研究——基于BERT所作的探索[J]. 情报杂志, 2023, 42(9): 57-70.

  10. 10. 刘敏, 任钟媛, 周德才, 等. 基于混频数据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测度及预测研究[J]. 管理学报, 2022, 19(12): 1847-185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