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e
Vol. 10  No. 04 ( 2020 ), Article ID: 36116 , 9 pages
10.12677/FIN.2020.104029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Meijuan Li, Yuping L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aculty, Zhuhai Campu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Guangdong

Received: May 26th, 2020; accepted: Jun. 9th, 2020; published: Jun. 16th, 2020

ABSTRACT

Since 1996, China began to deregulate interest rat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5,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fully liberalize th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of deposits and loans of vario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is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 in China, marking that the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in China has been basically completed. It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commercial banks for making the interest rate in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determined by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market. And the fluctuation has been more frequent and fierce. It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commercial banks, but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s promoted commercial banks to further strengthen structural adjustment, chang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in a more orderly direction.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Secondly, the concept and theory a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it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the specific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n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n, the detailed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pecific model constructio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risk management, enhancing independent pricing capabilities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 it puts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commercial banks’ response to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

Keywords: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 Bank Performance, Financial Repression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 实证研究

李梅娟,蓝裕平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商学部,广东 珠海

收稿日期:2020年5月26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16日

摘 要

从1996年开始,中国开启了开放利率管制的进程。直至2015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各个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全面放开,这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此举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而且相对于以往来说波动更加剧烈。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结构性调整,转变发展战略和促使金融市场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以此为背景,本文开展了关于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文章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针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面以及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影响内容。然后构建具体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文章最后,从加强风险管理、增强自主定价能力、积极发展中间业务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银行绩效,金融抑制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利率是资金价格的重要体现,要想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一定要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着步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其中最早是1960年代在德国开始的,但最先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是于1980年代完成的美国。随后日本于1990年代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着手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经过前期妥善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各金融机构放开了管制,这使得利率市场化工作能顺利开展。

对于中国来说,商业银行总体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其发展走势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经济总体发展,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开展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能够进一步想到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和提升风险抵抗能力的对策。而且目前对于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在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这方面的论述不是很多。所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充实利率市场化微观层面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建议。

2. 文献综述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Mark J. Flannery (1981)就已经利用经济模型,选择美国多家资产在2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观察它们在市场利率剧烈波动情况下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得出了越大规模的银行,在利率波动情况下规避风险的能力越强。并且表明银行的成本收益与利率波动有关,而净利润与利率波动几乎没有影响 [1]。王仕豪(2006)将产权理论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存在着一定的产权制度缺陷,所以对于价格敏感度非常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率所起到的资金配置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所以要想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必须要完善企业产权制度 [2]。欧阳川和伍艳(2013)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方法,建立了以存贷利差反映利率变动与银行经营绩效(净利息收益率)之间的模型,用实证研究表明了一旦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恶化银行经营绩效 [3]。李济东和但迁(2014)通过运用2005~2013年14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并首次从存贷款利差收窄的角度分析,发现存贷款利差缩窄时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增长,但银行的经营风险却降低了。而且存贷利差收窄时,银行的风险与绩效呈正相关,且在风险一定情况下,经营绩效会提高 [4]。陈实,张欣,刘桂荣(2015)以2012~2014沪深股市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计算其EVA和EVA回报率,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绩效方面明显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过后者的EVA回报率高于前者 [5]。黄珊(2015)先以我国改革利率市场化的重要节点分等级评分再运用合成方法以及权重选择创造了利率市场化指数,并用实证分析说明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数值越大,表明政府对利率的管控力度越小,利率市场化程度越深,商业银行的ROA绩效越好 [6]。李勇(2016)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上市银行的盈利结构现状及问题,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的转型经验,提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加快调整“以块为主”的传统盈利结构,持续提高产品线盈利贡献 [7]。曾小春,钟世和(2018)通过对文献的整合,发现利率市场化会从存贷利差缩小、风险增加、竞争加剧三方面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如果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需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建立多元化经营模式 [8]。唐玺年,杨虎锋,武朝(2019)通过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并且基于盈利性、风险性、流动性,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对2011~2017年福建省6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得出在盈利性方面:短期内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不大,但长期下来,尤其是放开存款利率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这不利于农商行提高经营绩效 [9]。

3. 理论与研究方法

3.1. 基本概念

3.1.1.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即利用市场来自主决定利率具体数值的过程,其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由市场中的借贷双方来决定具体的利率多少,而政府不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具体限制,进而实现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作用。有学者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广义、狭义的划分,广义的利率除了存贷款利率外,还包括国债、再贴现、拆借、票据、债券回购等方面的利率;狭义的利率市场化则只是针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而言的。对于本文来说,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随着国家对于利率方面的逐步放松管控,通过金融市场中供求双方需求的变化来调节利率的机制。

3.1.2.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其经营的主要业务,一般被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负债业务跟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广义上包括吸收的外来资金与自有的原始资本。吸收外来资金主要指各种存款与其长短借款;自有资本主要部分是在其发行股份时所筹到的股本,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等。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商业银行外来吸收的资金,除了留存准备金以外,理论上全部都可以用来放款和投资,主要是其贷款业务跟证券投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按照会计准则不用记入资产负债表中,对银行当期损益产生影响且不影响负债总额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以及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3.1.3. 商业银行绩效

商业银行绩效,顾名思义,其主要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经营成效,这个指标能够充分体现商业银行经营的效率。一般而言,银行绩效所指代的是财务绩效,也就是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财务性成果,比如综合净盈利,每股收益率等。目前,衡量商业银行绩效主要从总资产以及净资产的收益率来分析。相对于上述概念,广义的银行绩效除了针对经营内容外,还综合涵盖了银行资产质量、社会声誉、技术水平、管理内容等。

3.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现实分析

3.2.1. 中国利率市场化现状

二十年间中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6~2007年,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阶段;在这时期主要围绕债券市场以及同行拆借的利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同时,外币贷款利率也相应放松了管控,在外币存款特别是长期存款的利率上实现了市场化管理,但人民币存款利率仍然在实施上限限制的措施。第二个阶段是2007~2014年,快速发展阶段;尤其在2011~2014年,在贷款利率方面初步实现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第三个阶段是2014~2015年,完全市场化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加强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的突破,基本实现了大额定期存单以及人民币长期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攻坚。就目前来看,基本完成了货币利率品种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利率管理自主性极大提高。

3.2.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面的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受到多方面条件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大的商业银行能够通过收购、兼并获得丰厚的经营收益。

2) 银行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依靠自身的资源,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创造收益的能力。

3) 银行的成长属性:对于增长能力强,发展相对成熟的商业银行来说,由于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已经能够取得稳定的经营绩效,信赖度更高。

4) 银行的流动性:流动性反映该商业银行应付账款支付能力,是商业银行增强风险抵抗力的重要手段。

5) 银行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中间业务以及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运转有序,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造成重要的影响,而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新型手段。

6) 银行的安全属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的商业银行可以减少资金损失,增强资产保全能力。

3.2.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现实分析

1) 存贷利差缩小。结合上文提到的金融抑制理论,发展中国家严格把控利率市场势必会导致整体的利率较低。而一旦展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会逐步呈现攀升的状态,整体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会不断提高。就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大型企业,依靠其存款利息取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相对较高。在行业进入准则不断放宽,融资市场越来越活跃的情况下,银行方面没有议价优势,其贷款利率上升的空间不大。这就会出现存贷利差缩小,传统商业银行的收益会受到剧烈地打击。

2) 利率波动加剧。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益率随之下降;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利率波动幅度及速度相对于政府管控情况来说,利率市场化时更灵活,波动幅度更大。此时利率未来趋势很难准确预测,使得信用风险管理以及准确定价的难度提高,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等,最终对银行经营绩效造成一定影响。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理论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阅读和研究现有优秀作品,总结理论研究并结合实际发展。分析了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银行绩效的影响方面、程度等,介绍了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并通过理论分析,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理论阐述。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在收集文献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际绩效现状等,选定的相关变量、收集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通过数据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对内容进行实证检验。

因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都跟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有关,所以采取了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公式。在研究经济方面,面板数据因为拥有研究人员提供的大量数据,所以数据更加的自由,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从而提高了模型估计的有效性。面板数据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的统计方法,面板数据不仅不会像时间序列分析那般会受到多重共线性的影响,而且还有更充足的信息、更高的估计效率和更高的自由度。

3.3.2. 研究模型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由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受到众多效应的共同作用,两变量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本文将加入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平方项一同进行回归。且利率市场化指数将以同期的shibor利率与存款基准利率的差值来确定,而为使资产总额具有更好的统计性质,避免非平稳带来的虚假回归,本文将其做了对数处理。各变量描述见表1

构建的利率市场变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可表达为如下估计方程:

R O A = β 0 C P + β 1 N P L + β 2 L N + β 3 N I + β 4 D L + ε (1)

变量中包含的经济含义为:

ROA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2007~2018上述8家商业银行的绩效指标(资产收益率)。CP,NPL,LN,NI,DL作为控制变量,代表2007~2018上述8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资产总额、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存贷比。β0、β1、β2、β3、β4分别为CP,NPL,LN,NI,DL的弹性系数。ε作为随机误差项,代表该估计方程中除了已有控制变量CP,NPL,LN,NI,DL之外的,其他可以影响被解释变量ROA的因素,在本文中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程度值。

Table 1. Variable description table

表1. 变量描述表

4. 数据与实证分析

4.1. 样本数据选择及来源

为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中国A股市场上八家极具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各商业银行上市时间存在差异,为避免数据的缺失,故本文将以2007~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成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及各上市银行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的处理与运算则倚靠Excel及Eviews来进行。

4.2. 变量描述性统计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ain variables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中可看出,样本银行ROA的均值达到了1.13291,但两极分化较为明显,最大最小值分别为1.4748及0.6855,这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虽然普遍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个体之间亦存在较大差异,成绩优异及表现不佳的状况均有发生。反观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数值则已从期初的−0.202747升至近年来的峰值2.792609,由此可见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此期间已取得骄人成果。

另外,上述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CP、非利息收入占比NI与存贷比DL的标准差分别为5.136、8.547与10.611,这说明中国不同商业银行在成本控制、盈利构成及资本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除了农业银行曾在2007年有着高达23.57%的不良贷款率,其余数据均未超过4.32%,而均值仅有1.66%,这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运营状况良好,资产质量健康且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4.3. 变量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可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过高的变量可能会带来虚假回归或多重共线性等的问题,导致模型设定不准确,结果分析失去意义。根据表3相关系数矩阵的结果所示,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均未高于0.8,不存在高度相关性。同时结果还表明现阶段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ROA与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关联性仍较弱,主要与总资产对数呈正相关,而与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占比及存贷比存在负相关关系。

Table 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4.4. 面板模型回归

模型设定检验

随机效应模型的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Cross-section RE test对应统计量的伴随概率虽为1.0000,但附注显示豪斯曼检验失效,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并不恰当。而如表5所示,由固定效应模型的LR似然比检验结果可知,Cross-section FE test对应的p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有理由相信该模型在个体上存在固定效应。故本文将以个体为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后续研究,面板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Table 4. Hauseman test

表4. 豪斯曼检验

Table 5. Likelihood ratio test

表5. 似然比检验

Table 6. Fixed panel data model regression table

表6. 固定的面板数据模型回归表

表6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调整的可决系数高达0.5986,拟合优度较好,同时也显著地通过了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总体显著。同时研究的主要解释变量——利率市场化指数及其平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地通过5%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即说明在本文构建的模型中,利率市场化程度对商业银行ROA的影响是显著的。最终的回归方程即为:

R O A = 3.680181 0.064665 N P L 0.119741 L N 0.020777 C P 0.004278 N I 0.003180 D L + 0.147385 R 0.064665 R ² (2)

由于本文着眼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商业银行效益性间的关系研究,故只重点分析二者相互间的影响,其余变量不做分析。在表6中可见,利率市场化指数及其平方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474与−0.0647,这代表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联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指数及其平方值每增加1%,商业银行的ROA将平均变化0.1474%及−0.0647%,说明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效益并非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将在到达某一峰值后出现倒U型反转。

根据历史情况来看,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指数提高的状态下,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不良贷款率将有所下降,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将会有所提升,但是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比及存贷比也会下降。

5. 建议–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5.1. 加强风险管理

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应当从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扩大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和建设人才梯队几个方面进行干预。通过对利率市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适时调整利率从而降低不利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而且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杠杆性、复杂性和高收益性。适当的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实现交易保值,从而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为了满足利率风险管理的长远需求,需要培养一批具有风险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应注意培养人才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梯队。

5.2. 增强自主定价能力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把双刃剑:商业银行既有了市场主动权,又承担了更多的市场风险。在目前相对自由的金融市场上,高定价带来高利润的同时还可能损失市场占有率,而低定价扩大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银行亏损。所以如何平衡市场、定价、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商业银行应当着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建立健全定价体系,在高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支撑,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定价,投放市场的同时再根据市场反馈,结合原始定价规则进行深入分析,直至形成科学完善的定价体系,从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5.3.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中国各个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这方面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资本投入的粗放式经营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而成本率相对较低的中间业务对于提高资本收益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银行的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并不总是处在两个对立面,反而有时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通过传统业务,银行能够收获一大批优质客户资源,一旦银行中间业务实现良好发展,将会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参与银行的传统业务,这样就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6. 结语

从以上检验数据结果来看,政府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管制,让市场自由调节利率会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因为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资产管理能力,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其资产收益率才能够提升。而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增长主要是因为其零售业务利润的高速增长。为了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需要加强和创新金融科技能力。该能力不仅可以增强银行整体运营效率,而且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手机银行等扩大经营渠道。这样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度,实现了探索战略转型成功的第一步。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本身存款基数大,整体抗风险意识较强,拓展渠道多样化以及创新能力强,所以它们在发展中转型迅猛。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单纯长期依靠同业业务,在转型模式上依旧以“快速赚钱”为经营理念。所以除招商银行外的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均轻视零售业务的拓展,从而导致整体经营绩效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

文章引用

李梅娟,蓝裕平.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J]. 金融, 2020, 10(04): 282-290.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0.104029

参考文献

  1. 1. Flannery, M.J. (1981) Market Interest Rate and Commercial Bank Profitabilit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36, 1085-1101. https://doi.org/10.1111/j.1540-6261.1981.tb01078.x

  2. 2. 王仕豪. 利率市场化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 中州学刊, 2006(2): 52-54.

  3. 3. 欧阳川, 伍艳.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 时代金融, 2013(21): 145-147.

  4. 4. 李济东, 但迁. 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风险和经营绩效关系检验[J]. 商业时代, 2014(34): 96-97.

  5. 5. 陈实, 张欣, 刘桂荣.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EVA模型[J]. 金融经济, 2015(16): 117-119.

  6. 6. 黄珊. 中国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 商, 2015(41): 205-206.

  7. 7. 李勇.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探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6(6): 73-85+126.

  8. 8. 曾小春, 钟世和.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研究进展与启示[J]. 管理学刊, 2018, 31(4): 27-35.

  9. 9. 唐玺年, 杨虎锋, 武朝.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盈利性、风险性、流动性的考量[J]. 农村金融研究, 2019(12): 41-4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