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08  No. 06 ( 2018 ), Article ID: 27567 , 10 pages
10.12677/AE.2018.8609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Learning, Service-Oriented and Innovativ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angfa Xu, Yue Liu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Oct. 26th, 2018; accepted: Nov. 9th, 2018; published: Nov. 16th, 2018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service-oriented and innovativ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In the new era, combining closely the reality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service-oriented and innovative” party organization will have great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rich connotation and interrela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service-oriented and innovativ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r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the “learning, service-oriented and innovative” party organization in six aspect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ype III”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echanism

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研究

许广法,刘悦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6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9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6日

摘 要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紧密结合高校实际,加强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对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加强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及内在联系,对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机制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机制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1]。围绕新形式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的目标与要求,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深入思考,主动谋划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研究思考的课题。认真研究“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丰富内涵及内在联系,分析梳理“三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构建科学有效的“三型”党组织建设机制,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 加强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承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要求,切实做好高校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

2.1. “三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思想向导和政治保障,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掌握新的理论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新方法,才能抢抓机遇,真正担当起向导的责任;只有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才能切实做到执政为民,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只有加强“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推进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实践载体创新,使党建工作充满活力。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在学习上争先、在服务上创优、在创新上突破,努力建设成为“三型”党组织,才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2. “三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建设高水平的党组织,其中,建设“三型”党组织是建设高水平党组织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中心任务( [2] , p. 94),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基本职能。通过“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高校五大职能的落实能力,进一步促进党建事业的发展,为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对推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 p. 95)。

2.3. “三型”党组织建设是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有效探索

在党建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党结合新环境、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的办法,探索出创建“三型”党组织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2] , p. 95)。高校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推动事业发展相结合,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同时,高校党建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总结党建工作经验,使基层党组织制度更加完善、基础更加扎实、群众满意度日渐提高,为实现高校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3. 准确把握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丰富内涵及内在联系

3.1. 准确把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丰富内涵

3.1.1. “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

“学习型”党组织是指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3] , p. 83)。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统一;二是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坚持党组织建设目标与高校发展目标的统一;三是具有健全的学习机制,坚持党员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的统一;四是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坚持理论学习与推动工作相结合。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强调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以建设“学习型”党员为基础,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关键,以创新学习方式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为重点,以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根本的发展模式。

3.1.2. “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

“服务型”党组织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 , p. 83)。它的基本内涵是服务基层、服务师生、服务发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是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础上的更高追求,是高校基层党建的科学定位和永保先进性的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目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为基层和师生服务的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努力做出表率。

3.1.3. “创新型”党组织的内涵

“创新型”党组织是指党组织要具有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充满活力,永葆生机。能够适应党情、国情、校情的变化,特别是能够应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3] , p. 83),建设能够适应党的建设的新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潮流,保障和推进高校事业发展的党组织。

3.2. 准确把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联系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使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形成制度、形成风气。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就是要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服务党员。强化宗旨意识,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的长效机制 [4]。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就是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善于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破解新难题,推动实践创新,使党的工作更富有生机活力 [4]。因此,在“三型”党组织建设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前提和基础,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核心和关键,建设“创新型”党组织是动力和保障,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目标体系,共同服务于高校事业改革和发展 [4]。

4. 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党员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委员、部分教工和学生党员等进行了走访、座谈,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就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4.1. 认识不够到位,目的不够明确

大多数认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形式比较单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首要的突出位置。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

4.2. 制度不够健全,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认为目前的考核制度、监督和保障制度等还不够完善,执行上还不够到位,应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使创建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与基层党组织考核、抓党建工作述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评选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职务(称)晋升等结合起来。

4.3. 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

对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核心是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点是以服务师生和发展为主题、关键是转变服务作风等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够到位。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正确理解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执政党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认为当前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不强,服务群众意识淡薄。

4.4. 创新动能不足,潜能发挥不够

认为目前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对实施创新的风险,激发党员的创新潜能,以事业发展实践为依托、推进工作创新等创新渠道,认识还不够清晰。在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工作责任落实上不够到位;重技术性、事务性工作,轻理论性、系统性思维;重守成轻创新,在推进党建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还相对保守,严重影响了高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5. 构建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机制的途径与措施

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具有自身独特的目标和要求,必须进一步夯实“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检验党建看发展”的理念,把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五大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习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构建“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的“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机制,实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员工、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

5.1. 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抓手,夯实“三型”党组织建设的“保障工程”

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健康、有序开展,必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完善基层党建组织落实机制,为“三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5.1.1. 建立建全组织领导机制

高校党委和下设基层党组织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是“三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要成立“三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工作。发挥高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三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着力解决“三型”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三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党委职能部门、学院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等分工协作的“三型”党组织建设机制,使“三型”党组织建设形成合力。高校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必须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自觉实践,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主持制定建设规划、确定实施方案、具体安排部署、实施相应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格局,以率先垂范的行动和狠抓落实的举措来推动“三型”党组织建设( [5] , p. 92)。

5.1.2. 建立和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成员联系支部制度,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三型”党组织网络体系( [5] , p. 92)。使全体党员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班子成员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按照所联系的部门单位,经常深入联系点,参加联系点的有关活动,了解掌握工作动态,指导解决具体工作和问题,就联系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建设中提高推进学校和学院事业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三型”领导,把联系点建设成“三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点。

5.1.3. 完善基层党组织落实机制

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有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三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专门部署,列出责任清单,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强化实施党内民主。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创新“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活动载体,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使党员的学习环境得到逐步优化、服务热情得到持续激发、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尊重,保证基层党组织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和谐氛围中充满生机与活力,切实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二级学院党委委员要把自己所在的党支部作为联系点,积极参加本支部的有关活动,具体指导“三型”党组织建设,力争把本支部联系点建设成“三型”党组织的示范点。

5.2. 以“三新”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创新与完善“三型”党组织的学习教育机制, 夯实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

在“三型”党组织建设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增强思想引领能力、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5.2.1. 以“新形式”落实好学习教育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员学习制度,使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着力营造崇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坚持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学习活动的持续、有效进行,确保学习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以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热情。以读书会、专题研讨、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作主题发言、专题调研、重在解决1~2个层面的实际问题等“新形式”落实好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修订完善校、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学年列出具体学习计划,修订完善并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三会一课”应结合本部门实际,将日常工作融入党日活动,增强党建与日常工作的融合度,确保“三会一课”能够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提高会议效率和授课效果。

5.2.2. 以“新媒体”强化好学习教育

利用新媒体技术,使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有效结合,传统载体与新媒体有效互动,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通过新媒体平台和有效载体抢占“话语权”阵地,使学习教育从单一向多维转变,从死板向生动转变,形成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确定学习的主题要与具体工作相结合,选择一些党员比较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QQ群、党建微信平台等的功能与优势,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学习平台,将学习教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和校园活动、多元文化交流、教学科研活动等相结合,将新媒体技术融于到党建学习教育活动之中,主动强化舆论引导的能力,顺势而为,在师生中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2.3. 以“新方式”开展好学习教育

善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因此,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还要在创新学习模式、学习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保留读经典、读原著、学文件等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模式和方式,完善学校党校、二级学院分党校和网上党校三级教育体系,采取讲党课、作学术报告、先进事迹宣讲、齐鲁文化进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方式,加强对党员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员“四个一”学习活动,即:阅读一本党的知识丛书;联系一名弱势群众;认领一个责任岗位;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5.3. 以“三准”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创新与完善“三型”党组织的服务机制,筑牢党组织建设的“民心工程”

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师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服务理念。关心、关注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是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和谐校(院)建设的目标和推进高校事业发展的民心工程。

5.3.1. 准确把握制度标准

从制度建设入手,细化党建制度细节,完善党政工作规范和党建工作流程,提高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构建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三重一大”问题决策程序。参照学校有关制度文件,修订完善《学院党委会(党总支)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实施细则》《学院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学院党委成员党建责任清单》《学院党支部书记目标责任书》《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谐学院建设实施办法》《学院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等制度文件,提高执行力。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持之以恒,持续推进。

5.3.2. 准确把握问题导向

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既不是形象工程,也不是应景之作,而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要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校事业发展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使基层党组织与师生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使各种需要解决的难题及时进入组织决策程序。通过建立领导信箱、设立意见箱、班子成员接待日、党务院务公开、问卷调查、热线电话等方式,为听取党员及师生意见提供平台。及时收集党员及师生对校、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师生需求,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时限并及时加以解决,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根据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整改方案和基层党委(党总支)及其书记年度问题、整改及责任清单;基层党委(党总支)民主生活会问题、整改及责任清单,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并及时通报整改落实情况,接受监督。

5.3.3. 准确把握“为民服务”这条主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高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践行党的宗旨同自己的工作和言行紧密联系起来,一切从师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着力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建立并完善《和谐校(院)建设落实方案》,落实《学院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建立党员干部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一对一联系和帮扶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推行日常谈心交流、党员服务承诺制、群众参加党组织活动、结对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具体措施,搭建起党群互动平台。营造“组织温暖党员、党员凝聚群众、群众靠拢组织”的良好氛围,在服务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5.4. 以“三优”打造“创新型”党组织,完善“三型”党组织的创新机制,推进党组织建设的“品牌工程”

创新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天然优势和发展动力,“创新型”党组织必须具有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充满活力,永葆生机。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智力等方面的优势,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实践推动创新。

5.4.1. 优化思维方式,推进党建工作进社区

探索建立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站,以学院公寓为主成立党小组,设立党员责任区。通过倡导“树立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批群众”的“五个一工程”,逐步推行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在此基础上,在社区试点建立学生党员服务站、示范岗、党员之家及社区党员挂牌制度,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5.4.2. 优化组织设置,完善党支部运行机制

一是调整党支部设置方式。探索试点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学科专业为基础,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建的一体化党支部建设模式。依托学院学术团队、协同创新中心等学术平台,按照“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设置原则,设立学术团队、协同创新中心党支部。逐步探索以专业方向、专业工作室为依托,纵向建立党支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能力。二是完善党支部工作运行机制。试行“一结合(推动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两培养(把党员培养成学术骨干,把学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双促进(促基层党建为学科建设提供政治保证,促学科建设为党支部提供建设载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互促、共建、双赢的良好局面。三是深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实行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励,实行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津贴制度。

5.4.3. 优化活动载体,创建党建品牌

一是开展创建活动。各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确定党支部的工作侧重点,并明确不同的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每个支部确定1~2项年度重点活动,作为本支部的品牌项目,以此来凝聚全体党员力量,并辐射更多的非党员同志。二是培育典型。以“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推进工作”的党建工作方法,挖掘和培养党员先进典型,把他们在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向广大党员和非党员进行推广。同时,注重重点培养和发掘有潜力的同志,吸引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加入党组织。三是建设特色品牌。结合“创青春”、“互联网+”等国赛项目、各类专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党的重大节日等活动,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课题组形式为管理模式,采取品牌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品牌化项目建设热情,创建党建品牌示范点。

5.5. 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为“三型”党组织建设注入内在活力

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为“三型”党组织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5.5.1. 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

要把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服务师生、工作创新、成果运用等情况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要积极开展“学习标兵”、“服务标兵”、“创新标兵”、党员“三型”标兵、“三型”党组织的评选和表彰活动。通过设立课题研究奖、建设成效奖、创建成果奖等专项奖励,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加强研究,多出成果,提高实效。让学习勤奋、服务得力、创新有效、综合素质高、工作业绩突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得到认可,受到表彰,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内在活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同时,对学习不主动、服务意识差、创新能力弱的党组织和个人要采取有关措施,实行奖优罚劣,以激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勤奋学习、热情服务、努力创新、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积极性,形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上进的良好格局。

5.5.2. 建立健全督查指导机制

在“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督查督导制度和办法,使“三型”党组织建设向制度化、常态化发展。一是检查“三型”党组织建设责任落实情况、方案实施情况和具体建设计划。领导小组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履行好对开展组织活动的组织指导。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内容,细化到各项工作和每个党员。二是学校“三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和各基层党组织,对照“三型”党组织的建设标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等方式,通过听汇报、看材料、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详细了解“三型”党组织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设意见。三是高校党组织要通过设立书记信箱、校长信箱、书面公示、网上公示等方式,使高校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师生意见和建议等通过高速的网络传输,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把党员干部开展“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变外在的“要我建设”为内在的“我要建设”。四是为解决学校、学院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建设的实效性,可以把形成的建设成果在适当范围内进行交流研讨,加强指导和舆论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建设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5.5.3. 建立“回头看”机制

在“三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经常对督查督导中限期整改落实的相关问题进行“回头看”。进行“回头看”,首先看问题的解决情况,其次查找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区分自身执行力不强造成的原因、外部条件不具备造成的原因、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原因等,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5] , p. 93)。通过“回头看”这一有效途径,使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步入和谐发展、谋划发展、优化发展、统筹发展的健康轨道,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

5.6.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在“三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

为有效保障“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应把“三型”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列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考评体系,列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容之一。

5.6.1.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考核评价要遵循领导小组评价、单位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考评指标包括“三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途径方法、执行情况、取得的实效等。考评可以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座谈交流相结合、汇报交流和总结报告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与措施。在考核评价之前公开考评标准、考评程序,考评之后及时公布考评成绩和结果,接受监督,保证考评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考评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

5.6.2.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党委和“三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型”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分别对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制定建设标准。考核评价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可以包括“组织与领导”、“创建与实施”、“机制与保障”、“效果与成效”、“特色与创新”等五大板块,分别考核各级党组织对“三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情况、创建与实施情况、相关制度和执行情况、建设的效果与成效、特色和创新情况等 [6] ,二级指标是第一层次的细分和具体,三级指标是具体的考核内容。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细则要合理分配权重,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坚持把考核评价与促学习促思考相结合、与促进工作相结合、与创建特色品牌相结合,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推动“三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进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健康开展。

5.6.3. 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对“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考核评价,其目的是促学习、促工作、促发展,而不是为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 [6]。为此,建设“三型”党组织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党建日常工作、校(院)中心工作、助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与激励政策相结合;与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相结合;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党建述职评议相结合;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相结合。把学习态度、理论素养、服务水平、创新能力、工作实效等作为重要依据,突出在奖惩、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真正把建设与不建设、建设好与坏区分开来,从根本上防止创建工作走过场、形式化,以此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建设热情,全面推动“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6. 结论

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纵向连通、横向联动的“学习 + 服务 + 创新”有机统一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模式。坚持边建设、边探索、边思考、边完善,不断总结、深化“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经验,在形成合力、理论提升、实践创新、强化运用上见成效,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务实清廉、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坚强核心,推动高校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文章引用

许广法,刘悦. 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Learning, Service-Oriented and Innovativ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教育进展, 2018, 08(06): 615-624. https://doi.org/10.12677/AE.2018.86099

参考文献

  1. 1.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 [R], 2017-10-24.

  2. 2. 陈文浦, 何中辉. 关于构建“三型”基层党组织的若干思考[J]. 黑河学刊, 2015(3): 94-96.

  3. 3. 王弘, 张兵, 张宁. 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 5(6): 82-84.

  4. 4. 李锦斌.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N]. 陕西日报, 2012-12-09.

  5. 5. 谢振安. 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建设[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 92-94.

  6. 6. 高颖. 学习型党组织考核体系建设研究[N]. 金融时报, 2011-1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