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07 No.01(2018), Article ID:23446,3 pages
10.12677/VE.2018.71004

A Brief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Push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Design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Xiu Li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School of Medicine,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Gansu

Received: Dec. 29th, 2017; accepted: Jan. 11th, 2018; published: Jan. 18th, 20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hilosophy—Education Curriculum Concept which is based on work process, we have made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design method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ur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job tasks of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and post groups,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the learning situ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is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cognitive learning and career growth.

Keywords:Needle Push,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ing Process, Course Design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针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

李秀

河西学院医学院中医与药学系,甘肃 张掖

收稿日期:2017年12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1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18日

摘 要

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内涵为出发点,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课程理念,对针灸推拿课程的设计方法做了一些总结。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立足于工作过程,按照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来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关键词 :针推,职业教育,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是一个设置时间不满十年的专业,课程的设计如何符合现代医疗市场的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门型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重点。而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高职高专教育来说,由于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很大差异,课程的建设一直是各个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ITB)在所长菲利克斯·劳耐尔(Felix Rauner)教授的带领下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作,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称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并于本世纪初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推广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同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开始在我国本土化,并迅速成为指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理论。我校也很早就开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对课程的设计,比对其它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的经验借鉴,对针灸推拿课程的设计方法做了一些总结。

(一) 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这个过程要由学校和医院共同完成。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等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医学职业教育以服务患者为宗旨、以医疗保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使课程的设计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的工作任务相一致,即做到课程与岗位的零对接,那么工作任务分析就成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工作任务分析主要包括两步:1) 实际的工作任务分析,在医院完成。可以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由医院医护人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课程专家来共同完成,包括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目标设立。如推拿治疗学中对各类疾病的治疗,设立符合要求的学习目标。推拿手法学对松解类手法和整复类手法的学习,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2) 整合的工作任务归纳,在学校和医院完成。可以采用医院见习、学校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也是由医院医护人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课程专家来共同完成 [2] 。结合每章学习内容,对工作任务进行有条理的归纳、总结。例如对推拿手法学中运动关节类手法的学习,课堂讲授,学生学习时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进行。可举例常见的推拿科的主要病症——各型颈椎病的治疗,要求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两人一组,模拟诊疗过程:主诉颈项部疼痛病人的接诊、临床诊断、手法治疗,各基础环节一个不缺。教学生在采用已学内容进行基础手法放松后,联系授课内容,说明运动关节类手法中摇法、拔伸法的操作技巧,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归纳总结适应症、禁忌症,完成工作任务分析这个步骤。

(二) 立足于工作过程,按照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来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由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来完成。学习情境要满足这几个条件:1) 每个学习情境都对应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2) 各学习情境都属于同一范畴;3) 各学习情境之间应满足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和由生手到熟手的职业成长规律,可以呈平行、递进或是包容关系。例如推拿治疗学的学习,我们设计了头部保健推拿、全身保健推拿,颈肩综合征的推拿治疗、腰骶部病变的推拿治疗五个学习情境。这五个学习情境即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来设计的,呈递进关系。而在推拿手法学的学习中,设计了成人基本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其他推拿手法三个学习情境,呈平行关系。总体来说,递进、平行或是包容关系等设计思路的选择依课程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三) 恰当选择载体。载体是各学习情境之间的联系纽带,对成功的学习情境设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载体可以是产品、风格、目的、品种、工作场所、任务、功能等,同一门课程由于载体的不同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学习情境。如推拿手法学中,以目的为载体时,设计了放松类手法和整复类手法的学习情境。他们的服务对象不同,医疗保健以松解类手法为主,疾病治疗以整复类手法为主。以操作对象为载体时,设计了成人基本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其他推拿手法三个学习情境。操作对象不同,手法的名称、力量的大小、施术者的操作部位都有所不同。成人手法偏单式,小儿推拿重复式手法,其他推拿用到了脚等不同的操作形式。在三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可见,成功的学习情境设计来自恰当的载体选择。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有益体验。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课程理论是当今高职高专教育的前沿理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德国高职教育的成功证明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是成功的。在我国的本土化中,一些已经采用该理论实施教学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我校针灸推拿专业的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在临床实践中,学校所学内容和医院的工作实际不脱节,所学知识拿来就可用,很快适应了临床实践工作。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没有进入临床后无所适从的感觉。结合学校学习的知识,面对病患时不紧张慌乱,处理过程条理清晰。明显提高了学生快速投入实践工作的速度,缩短了适应时间。可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已经成为了深化教高16号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力培养模式和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实现方式,我们应该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对针灸推拿专业各专业课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自己的精品课程。

文章引用

李 秀.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针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
A Brief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Push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Design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J]. 职业教育, 2018, 07(01): 16-18. http://dx.doi.org/10.12677/VE.2018.7100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赵居礼, 刘向红. 基于学分制制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2): 65-66.

  2. 2. 程云燕.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 中国大学教育, 2009(3): 67-6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