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10  No. 05 ( 2021 ), Article ID: 44997 , 6 pages
10.12677/TCM.2021.105084

历代治疫处方中连翘的本草考证

吴迎微,王文丽,赵汉青*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保定

收稿日期:2021年7月13日;录用日期:2021年8月27日;发布日期:2021年9月3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及治疫处方记载的连翘基原及功效进行考证,发现宋以前使用的连翘为藤黄科湖南连翘及其同属植物,具有散结消肿、利尿通淋之功,侧重于下焦,宋以后木犀科连翘逐渐成为主流商品,具有清心泻火解毒之功,侧重于上焦。连翘主因其清热解毒之功在宋以后广泛出现在治疫处方中,用于痄腮、白喉、麻疹、杨梅疮、烂喉痧等疫病。本考证可为临床疫病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翘,疫病,功效,本草考证

The Herbal Evidence of Forsythia in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s through the Ages

Yingwei Wu, Wenli Wang, Hanqing Zhao*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Received: Jul. 13th, 2021; accepted: Aug. 27th, 2021; published: Sep. 3rd, 2021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 and efficacy of forsythia as recorded in the Materia Medica and prescriptions for epidemics, and finds that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forsythia was used in the family of Garcinia cambogia and its allied plants, which had the function of dispersing nodules and swelling, diuretic and drenching, focusing on the lower jiao. After the Song Dynasty, forsythia was widely used in prescriptions for epidemics such as mumps, diphtheria, measles, prune sores and cholera. This testimon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epidemics.

Keywords:Forsythia, Epidemics, Efficacy, Herbal Examinations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arsythia suspense (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历代很多医书古籍都有连翘治疫病的记载,现代研究也表明连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历代本草及治疫处方中连翘基原及功效进行考证,可以将连翘更好地运用到疫病防治当中,为疫病用药提供参考。

2. 基原考证

连翘,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名医别录》曰:“一名折根,生太山,八月采,阴干” [1]。陶隐居云:“处处有,今用茎连花、实也” [2]。可见连翘最早以地上全草入药,与今木犀科连翘以果实入药不符。

唐代《新修本草》首次对连翘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此物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生下湿地,着子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翘子,不用茎花也” [3]。说明唐代时药用连翘有两种,多以全草入药,但在长安单以大翘果实入药,小翘与其叶、花、实都相似,二者可能为同属植物。《蜀本草》云:“苗高三、四尺,今所在下湿地有,采实,日干用之” [4]。《日华子本草》云:“所在有,独茎,梢开三、四黄花,结子内有房瓣子。五月、六月采” [5]。至此,连翘的形态特征可概括为:草本,高三、四尺,叶狭长,花3~4,黄色,果实似椿实,五、六月采收,虽无法据此判断此种连翘的科属,但可以确定绝不是木犀科连翘。首先,三、四尺约为1.0~1.3 m,而木犀科连翘为灌木,株高可达3 m;再者,以“茎连花、实”入药说明花期、果期相距时间不长,花果可共存,而木犀科连翘花期3~4月,果期7~9月,花果不可能共见。

宋代的《本草图经》对连翘的描述基本沿袭了《新修本草》,但记述更加详细,有:“连翘,生泰山山谷,今近京及河中、江宁府、泽、润、淄、兖、鼎、岳、利州,南康军皆有之” [6]。可见连翘在南北方均有分布。结合图经中的五幅药图,发现鼎州连翘与前述本草特征一致,谢宗万 [7] 先生认为此品种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湖南连翘(即大翘),且自汉至唐宋以来一直作为药用连翘的正品,吴立宏等 [8] 经调查考证认为小翘最接近于其同属植物贯叶连翘和赶山鞭。《证类本草》又载:“今南中医家说云:连翘,盖有两种:一种似椿实之未开者,壳小坚而外完,无跗萼,剖之则中解,气甚芬馥,其实才干,振之皆落,不着茎也……如椿实者,乃自蜀中来,用之亦胜江南者。据本草言:则蜀中来者为胜,然未见其茎、叶如何也” [9]。这些特征与木犀科连翘相符,且其附图中泽州连翘与木犀科连翘极似,而泽州(今山西)又为木犀科连翘的主产地,可据此推断木犀科连翘最早始于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曰:“连翘,亦不至翘出众草,下湿地亦无,泰山山谷间甚多。今只用其子,折之,其间片片相比如翘,应以此得名尔” [10]。质疑了先前“翘出众草”、“生下湿地”的记载,描述的实为木犀科连翘种子具翅的特征,药用部位为果实,可见他将木犀科连翘视为药用连翘的正品。可以说明,宋代出现了藤黄科湖南连翘与木犀科连翘混用的现象,且呈现出木犀科连翘逐渐取代湖南连翘作为主流商品的趋势。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将泽州作为连翘的道地产区,与今山西所产连翘为道地药材相符。李时珍《本草纲目》言:“连翘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 [11] 描述的是木犀科连翘果实由两心皮构成的特征。清代《本草备要》记载:“形似心(实以莲房有瓣)” [12] 也说明连翘以果实入药。可见,明清时期木犀科连翘已成为药用连翘的主流,而湖南连翘已退出正品市场成为地方习用品。

3. 功效考证

3.1. 历代本草中的连翘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寒热、鼠,瘰、痈肿,恶创,瘿瘤,结热蛊毒。”后世本草多沿用此记载,并在此基础上对功效进行补充。《名医别录》又增“去白虫”一效。《华佗神方》中有很多方剂将连翘用于妒乳、小儿急惊风、胎热丹毒、痈疽瘰疬等症。可见早在秦汉时期医家对连翘的功效就有了一定的认识,主要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唐·甄权《药性论》对连翘功效有了新的认识:“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13]。与《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有些许差异。而《集验方》有用连翘洗痔的记载“以连翘煎汤洗讫,刀上飞绿矾,入麝香贴之” [14]。《本草衍义》云:“治心经客热最胜。尤宜小儿。”可见最早使用的湖南连翘功效在于散结消肿、利尿通淋,侧重于下焦。

张元素认为:“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 [15]。《药类法象》云:“治寒热瘰,诸恶疮肿,除心中客热,去胃虫,通五淋” [16]。《汤液本草》云:“治疮、疡、瘤、气瘿起、结核,有神。与柴胡同功,但分气血之异耳。与鼠粘子同用,治疮疡别有神功。”丹溪云:“泻心火,降脾胃湿热,治血证,为中使” [17]。

明《滇南本草》记载:“除六经实热,泻火,发散诸风热,咽喉疼痛,内、外乳蛾肿红,小儿腮,风火虫牙肿痛,清热明目” [18]。李时珍认为:“连翘乃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主药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而兼治手足少阳手阳明三经气分之热也。”可以看出明代所使用的木犀科连翘功效更侧重于清心火、散上焦之热。

清《本草崇原》从性味等方面对连翘功效作了更详细的说明:“鼠起于肾脏之毒,留于心主之血脉。瘰因天气之寒,伤人身之经脉。连翘形象心肾,故治鼠瘰也。痈肿恶疮,肌肉不和。瘿瘤结热,经脉不和。连翘味苦,其气芳香,能通经脉而利肌肉,故治痈肿恶疮,瘿瘤结热也。受蛊毒者在腹,造毒者在心。苦寒泄心,治造毒之原。芳香醒脾,治受毒之腹,故又治蛊毒” [19]。此外,日本汉医学家汤本求真先生的《皇汉医学》首载了连翘止呕的功效,曰:“牛山治套曰:大人小儿呕吐不止,可用连翘加入任何药方之内。此家传之大秘密也,口授心传,非其人则勿传” [20]。而后止呕功用被近代中医用于临床后取得良效。

张锡纯对连翘的使用颇有心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连翘原非发汗之药,即诸家本草,亦未有谓其能发汗者。惟其人蕴有内热,用至一两必然出汗,且其发汗之力缓而长……且能舒肝气之郁,泻肺气之实,若但目为疮家要药,犹未识连翘者也。用连翘发汗,必色青者方有力。盖此物嫩则青,老则黄。凡物之嫩者,多具生发之气,故凡发汗所用之连翘,必须青连翘。”“连翘之性凉而宣散,凡遇脉象之浮而有力者,恒得之即可出汗” [21]。

3.2. 在治疫处方中的使用

3.2.1. 痄腮

痄腮,即西医学中流行性腮腺炎,在古代又被称为雷头风、大头瘟、蛤蟆瘟、时毒、大头天行等。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现代中医认为是由感受风温邪毒所致。连翘用于痄腮首见于《华佗神方》中华佗治雷头风神方,后有名方普济消毒饮治痄腮。风热疫毒上攻,致患大头瘟,故普济消毒饮中以连翘为臣,配伍牛蒡子、薄荷、僵蚕疏散上焦风热(《东垣试效方》)。明·陶华在《伤寒六书》中以芩连消毒汤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治天行大头病发热恶寒,头项肿痛,脉洪者。方中连翘清热消肿。明·龚信的大力子汤治大头天行病,腮颊颈项肿胀,头疼发热,以连翘清热解毒(《古今医鉴》)。清代《外科大成》中的葛根牛蒡子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的通圣消毒散、《外科医镜》的犀角消毒饮、《外科正宗》的柴胡葛根汤及黄连救苦汤等方剂都利用了连翘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之功。

3.2.2. 白喉

白喉,在古代又被称为喉痹、缠喉风、白缠喉等,由外感时疫毒邪引起,以发热、喉痛、咽喉鼻处出现假膜为主要症状。明《杏苑生春》所载升麻连翘汤有解毒利咽之功,外感疫毒之邪自口鼻入而犯肺,循喉咙之上下,故宜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方中连翘、升麻共用为君,连翘能清热解毒,亦能透邪外出,为治时疫热毒喉痹之良方。清《白喉全生集》用连翘饮治白喉热证尚轻之“初起白见于外关,或簿或小,淡红微肿,略痛,声音响亮,牙关饮食稍碍,口干头闷目胀,舌苔与小便微黄” [22],并以清咽利膈汤治白喉热证渐重之白见于关内,两方均是以连翘清上焦之热。

3.2.3. 麻疹

麻疹,又名麸疮、糖疮、痧、疹、麻子、肤疹等,俗名疹子,是由外感麻毒时邪所致。麻毒自口鼻而入,侵犯脾胃,以发热、咳嗽、咽痛、流泪、皮疹等为主要症状。在治疗上以透疹为要,使邪透达于外。连翘用于治疗麻疹主要是在清代。明《痘疹全书》以化斑汤治疹子之出,浑身如锦纹者,方中连翘用以清热解毒。清·吴砚丞的《麻疹备要方论》中十余种方剂均用到连翘,如柴连解毒汤治麻出不透,热极而致目红,发痰作喘者,用连翘可透热达表;甘桔汤中用连翘清热解毒治麻疹之咽喉肿痛。《麻科活人全书》中用宣毒发表汤治麻发热欲出未出,以连翘清泄上焦之热。此外,葛根解肌汤和连翘生地黄汤治麻也均与连翘清热之功有关。

3.2.4. 杨梅疮

杨梅疮即梅毒,又名时疮、棉花疮等。景岳曰:“大都此证,必由淫毒传染而生。”薛己认为是湿邪致病。故治宜清血解毒,连翘用以治杨梅疮也盖因其清热解毒之效。连翘治杨梅疮的记载起于明代,如明《古今医鉴》中三黄败毒散和神仙汤、《景岳全书》中仙遗粮汤及龚廷贤的《寿世保元》等。清《外科正宗》用防风必效散治杨梅疮之湿热太盛,疮高稠密,元气素实者。陈修园由“诸疮痛痒皆属心火”悟一方,以连翘配伍蒺藜黄、金银花等治杨梅疮,亦是利用连翘泻心经客热之功。

3.2.5. 烂喉痧

烂喉痧,在古代又被称为丹痧、疫痧、烂喉丹痧等,即西医所谓猩红热,是因感受温热时毒所致的温毒温病,治则以清泄热毒为主。连翘用治烂喉痧始见于清代。《喉科集腋》记载清肺饮治痧点已透,喉烂渐轻,神爽热淡而咳嗽者,以连翘清里热而解毒。《疫痧草》中有名方犀羚二鲜汤治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口渴神烦,舌绛唇干,脉弦大,火炽液涸者,用连翘配伍生石膏、金银花、黄连、焦栀子清气分邪热,解血分热毒,使壮热、烦渴之症得解。《绛囊撮要》的丹痧喉烂神效煎方、凌晓五的《凌临灵方》也均有连翘治烂喉痧的记载。

3.2.6. 其他疫病

早在汉代就有连翘用治鼠疫的记载,如《华佗神方》载华佗治核子瘟神方。李东垣以补气泻荣汤治气虚血瘀型麻风,连翘配伍升麻、桔梗入气而解其热。明《外科理例》以连翘(一两半)配伍全蝎等解麻风之风邪疠毒。此外,尚有名方银翘散治温疫,以银花、连翘为君,辛凉轻宣,疏热散邪,清热解毒。连翘也广泛用于治痘疹,如六味消毒饮、搜毒煎(《景岳全书》)、白虎化斑汤(《张氏医通》)等,用以清解热毒。

4. 小结

唐宋以前所使用的连翘为藤黄科湖南连翘及其同属品种,宋代出现了木犀科连翘,并和湖南连翘混用,而后木犀科连翘逐渐成为药用连翘的正品。湖南连翘功效在于散结消肿、利尿通淋,侧重于下焦,木犀科连翘功效在于清心泻火解毒,侧重于上焦。连翘广泛用于疫病是在宋代以后,明清最多,主要用治痄腮、白喉、麻疹、杨梅疮、烂喉痧等。治疫方剂中的连翘大多为木犀科连翘且多借助其清热解毒之功效。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QN2020272),河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1262)立项资助。

文章引用

吴迎微,王文丽,赵汉青. 历代治疫处方中连翘的本草考证
The Herbal Evidence of Forsythia in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s through the Ages[J]. 中医学, 2021, 10(05): 626-631.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1.105084

参考文献

  1. 1. (梁)陶弘景, 集. 名医别录[M]. 尚志钧, 辑校.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2. 2. (宋)唐慎微, 等, 撰.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上) [M]. 陆拯, 郑苏, 傅睿, 等, 校注.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3. 3. (唐)苏敬, 等, 撰. 新修本草[M]. 上海: 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7.

  4. 4. (五代)韩保升, 撰. 蜀本草, 辑复本[M]. 尚志钧, 辑复.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5. 5. 常敏毅, 辑注. 日华子本草辑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

  6. 6. (宋)苏颂, 编撰. 本草图经[M]. 尚志钧, 辑校.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7. 7. 谢宗万. 古今药用连翘品种的延续与变迁[J]. 中医药研究, 1992(3): 37-39.

  8. 8. 吴立宏, 胡海燕, 黄世亮, 等. 连翘与贯叶连翘的本草考证[J].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27(8): 612-616.

  9. 9. (宋)唐慎微, 撰. 证类本草[M]. (宋)曹孝忠, 校, 寇宗墹, 衍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10. 10. 寇宗奭, 编撰. 本草衍义[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1. 11. (明)李时珍, 著. 本草纲目[M]. 楼智勇, 编译.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

  12. 12. (清)汪昂, 辑. 本草备要[M]. 陈赞育, 点校.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3. 13. (唐)甄权, 尚志钧, 撰. 药性论, 辑释本[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4. 14. (北周)姚僧垣, 撰. 集验方[M]. 高文铸, 辑校.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15. 15. 朱克俭, 朱沛, 王凤雷, 主编.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助读[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6. 16. (金)张元素, (元)李杲, 编著. 珍珠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附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药类法象、用药心法[M].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11.

  17. 17. (元)王好古, 撰. 汤液本草[M]. 陆拯, 郭教礼, 薛今俊, 校点.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18. 18. (明)兰茂, 撰. 滇南本草[M]. 陆拯, 包来发, 陈明显, 校点.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19. 19. (明)张志聪, 著. 本草崇原[M]. 刘小平, 点校.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

  20. 20. (日)汤本求真, 编著. 皇汉医学[M]. 周子叙, 译.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

  21. 21. 张锡纯, 著. 河北医学衷中参西录[M]. 新医大学《医学衷中参西录》修订小组, 修订.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57.

  22. 22.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时疫白喉捷要、白喉全生集合编[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59.

  23.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