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59984 , 5 pages
10.12677/ACPP.2023.121004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启示

肖建国,谢娜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3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1月4日

摘要

立足当下,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不断关注的焦点与重点,追溯过往,可探得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予以我们建设启迪。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包含着自然、人类和社会三个层面的物质变换内涵,它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生态学的结合,具有相当丰富的生态意蕴内含其中,深入探究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核心思想,把握其深刻内容,对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遵循。

关键词

马克思,物质变换,生态文明

Marx’s Theory of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Jianguo Xiao, Na Xie

College of Marxism,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Received: Dec. 3rd, 2022; accepted: Dec. 23rd, 2022; published: Jan. 4th, 2023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and focus of human attention. Looking back, we can find that Marx’s theory of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can enlighten us in our construction. Marx’s theory of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contains the connotation of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at the three levels of nature, human and society.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terialistic view of nature and ecology, and has quite rich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To deeply explore the core idea of Marx’s theory of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grasp its profound content, and provide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Marx,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当今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二十大报告中亦着重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1],始终注重对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核心内容,其解释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物质变换理论对当今我国如何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丰富内涵

“物质变换”在生物学层面上原是指“生命活动过程中有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和从体内排出废料的过程”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多次使用“物质变换”这个概念,他所理解的“物质变换”并没有局限在原有的理论框架内,而是对其的描述从自然范畴逐渐赋予了其经济上的含义,并用于研究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故马克思指出,所谓“物质变换”,就是指“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变换,实现物质的循环往复、不断再利用的过程” [3]。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社会间的物质变换三方面的内容。

2.1. 自然界的物质变换

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是具有自发性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代谢,在整个物质变换过程中是其它物质变换的前提。自然界中无机的物质变换是指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主体,依自然本身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即马克思认为:“机器不在劳动过程中服务就没有用。不仅如此,它还会受到自然界的物质变换的破坏力的影响。铁会生锈,木会腐朽。” [4] 自然界中有机生命界的物质变换是指有机生命体这一主体,一方面摄取食物资源,另一方面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以此而引起的物质变换过程,即马克思指出,“生命,即通过摄食和排泄来实现的新陈代谢” [5]。生命体为保障自己的生存而需要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产出的废弃物排出体外而输送到大自然中,自然界也由此获得不可缺少的养料,以此实现两者之间的物质变换 [6]。因此,人类在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时候,要以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规律为前提,不可违背自然,以此平衡的状态才能实现。

2.2.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中介,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7] 也就意味着,人类通过劳动实践来对大自然进行改造,以此来满足作为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在此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值得注意的是,人依据自己的目的通过劳动实践在对自然进行改造时,由于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改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在某种程度上的约束和限制,所以说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不是人单方面的改造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双向的过程,人类的劳动活动是在自然规律的约束下进行的 [8]。而当今人类不合理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如过度开采、资源滥用、污染加深等使得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逐渐出现了“裂缝”,人类与自然界平衡的关系受到影响,在某些方面亦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双向关系,改变人类不合理、不科学的生产方式,才能保证物质变换的行稳致远。

2.3. 社会间的物质变换

马克思指出:“交换过程使商品从把它们当作非使用价值的人手里转到把它们当作使用价值的人手里,就这一点说,这个过程是一种社会的物质变换。” [9] 故马克思所认为的社会间的物质变换是指商品的流通与交换,即商品–商品(W-W),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交换过程中加入了货币,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也就是商品–货币–商品(W-G-W),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物质变换流通进一步的扩大,之前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媒介的货币,变成了人们追逐的商品,故社会的物质变换由于在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中掺入了货币,使之发生了异化 [10]。加之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竞相追逐的对象,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他们生产更多的产品,而生产规模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大。他们不顾自然界的承受压力而争相掠夺资源、制造污染,给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就直接造成社会间物质变换的“裂缝”。同时,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也会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比如商家买卖交易过程中有毒气体、化学用品、农药产品等的泄漏与乱用,都会产生某些污染源,使得社会间的物质变换遭到破坏。因此,社会间的物质变换要明确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可过度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而肆意破坏大自然,否则社会间物质变换的“裂缝”将难以弥补。

3.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三个层面的物质变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其物质变换的顺利实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故以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为依据,以解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纲领,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为旨要,促进在生产上、治理上、生活上的物质变换。

3.1. 生产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发展方式的改变,即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循环经济的全面实施。首先,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即加快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减少第二产业所带来的物质消耗。第二产业的重工业、钢筋、水泥等都是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资源消耗严重浪费的产业,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极大影响,而目前来看我国第二产业发展的比重还比较大,可推进第二产业走集约化道路,建设经济型房业、发展公共性交通,以此节约土地资源、限制污染排放。第一产业的农业中的农产品以及相关资源是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发展受滞,故还需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其的扶持,以此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二是这些产业物质消耗少。因此,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进行调整,对粗放、消耗的经济方式进行改变,使产业发展顺利的进行物质变换,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其次,要实施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意指将生活生产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根据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要使得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施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不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垃圾,未经利用就排放到大自然使得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通过循环经济,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物质的属性得到全面开发,以此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变换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3.2. 治理上: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环境污染的防治,即要打好防卫战,提升稳定性。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因为人们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排出到大自然环境系统内,给系统带来了一定污染和损害,生态环境系统由于这些污染和损害,其原本的结构与物质变换出现破坏 [11]。故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要通过防护为主,治理为辅,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坚持防护,采取制度性、法律性规章措施从源头把控,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以此在防护过程中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注意以治理为辅,加强水源、土壤以及大气的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理,对土壤污染进行修复等,全面治理污染源,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构建多方位的环境治理体系。以此,通过对环境污染的防护与治理,从源头上、过程中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界的正常物质变换。

3.3. 生活上:树立生态消费节约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思潮的冲击,人们的不良消费理念与行为也日益突显,购买商品不再是单纯追求其用途,而是要面子、求时尚以及情绪化消费,加之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诱导消费者进行超额消费,这就逐渐造成了消费的异化,且消费者购买的“高级”产品多是对环境有一定破坏性。故我们应该建立生态消费观,改善不合理的消费方式来缓解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出现的断裂。首先,要倡导绿色消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待一次性用品、塑料用具等对环境易产生污染的产品理应减少或者拒绝使用,个人要倡导衣食住行的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其次,要倡导循环节约。在生活消费中,要树立物尽其用原则,有些产品或资源可以进行循环利用与节约使用,如废弃的家用电器、家具等则可参与循环再利用,洗脸水可以用来浇花施肥等。以此,在约束人类消费行为上来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与生态文明建设。

4. 小结

一言概之,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中探得的生态环境意蕴,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启示意义,为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物质变换在自然、人类、社会的顺利实现,以此为依据,在生产上、治理上、生活上实施相应举措,以求一定程度上解决环境问题。故此,以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为遵循,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友好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健康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活源。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健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长效机制研究”(20BKS140)、2022年度江苏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研究”(2022SZZD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肖建国,谢 娜.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Marx’s Theory of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J]. 哲学进展, 2023, 12(01): 15-1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004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 2. 金炳华. 哲学大辞典(修订本) [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667.

  3. 3. 毛新. 基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2(7): 10-15.

  4. 4.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1.

  5. 5.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1.

  6. 6. 刘希刚, 郭凯.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视阈下的新时代绿色发展探析[J].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0, 36(2): 90-96.

  7. 7.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 8. 卢倩云, 王萍. 论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及当代意蕴[J]. 甘肃理论学刊, 2015(7): 125-128.

  9. 9.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0. 10. 臧立. “物质变换”概念歧见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2(1): 47-52.

  11. 11. 刘丰. 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的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3): 2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