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11
(
2020
), Article ID:
38609
,
5
pages
10.12677/ASS.2020.911239
全人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郭海鹏,黄匡忠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广东 珠海

收稿日期:2020年10月25日;录用日期:2020年11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6日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北师港浸大)作为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第一家合作设立的综合性大学,为我国的大学生设计了独特的全人教育必修课程,体验了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理念的高度结合。全人教育是博雅大学教育的基本精神,也是中西共通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培养“自由人”和先秦时期儒家的“君子”之教。全人教育的课程化,计算学分作为必修课程学生不完成不能毕业,已超越了欧美大学的重视程度。“体验式学习”作为全人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也丰富了大学教育的多样性,加上寒暑假的延伸活动,让全人教育与终身学习连接。全人教育的课程已托展到校青少年和在职社区青年。
关键词
全人教育本土化,体验式学习,君子之教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Whole Person Education
Haipeng Guo, Hong-Chung Wong
BNU-HKBU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 Zhuhai Guangdong
Received: Oct. 25th, 2020; accepted: Nov. 9th, 2020; published: Nov. 16th, 2020
ABSTRACT
As one of the pioneer universitie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the mainland of China and Hong Ko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UIC) has designed a unique Whole Person Education (WPE)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WPE at UIC witnessed a gradual process of integrating international and Chinese education philosophies. Whole person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ing ston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is fully recognized by educators in both East and West. 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cultivation of “Dynamis”, the man with a free will in ancient Greece and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Junzi”. As a compulsory component,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courses of Whole Person Education for graduation. Through teaching method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whole person education enriches the modalities of learning life. In addition, extending optional learning programs to winter and summer breaks in the form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onnect Whole Person Education with student interests and develop habits for lifelong learning. Whole Person Education is also shared with local secondar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Keywords:Localization of Whole Person Educati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junzi”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欧美博雅教育的传统与诠释
欧美各知名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培养,包括哈耶牛剑在内的实行的都是博雅教育。另外,还存在大量专注于博雅教育的小而精的博雅学院。博雅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两部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包括文、史、哲、数学、科学、艺术等无论任何专业的学生均需修读的共同科目。博雅教育旨在养成知识广博、通达文雅的人,而非仅限于某狭窄领域一技一艺的专才或匠人。
博雅教育其实是中西共通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培养“自由人”的教育和先秦时期儒家的“君子”之教 [1]。欧美的博雅教育传统在民国时期曾被移植入中国,其与中国传统“君子不器”培养通才的理念也有相当的契合度。遗憾的是,自五四以来,中国一步步切断了自己悠久的教育传统,并在五十年代实施全盘苏化,输入了前苏联一整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体制和理念,形成了培养片面专才、尤其是工具化理工科专才的教育体制和理念,这一影响直到今天仍具主导地位。
在过去二十年间,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又重新引起了内地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在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下,零星的、小规模的试验在各地启动 [2]。联合国际学院在创校之初即确定以美式博雅教育(Lliberal Arts Education)为模范,建立内地首家小而精的博雅大学的目标。联合国际学院重新尝试博雅教育的全方位实验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不仅表明中国能以更开放胸怀吸纳其他优秀文化资源,更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的复兴与创新提供了一个契机。
北师港浸大意欲把博雅教育移植于中国内地,必须按照中国的现实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加以诠释,其成果就是“课程化的全人教育模式”。全人教育学科的课程设计必然是一个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教育创新、文化创新的过程。北师港浸大的全人教育课程一方面在教育目标上是传承了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在教育内容上又针对了中国内地的具体情况,文化传统和时代特点等,也补充了东方的哲学思想。从2005年开始,北师港浸大已经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全人教育课程,关注学生的整全发展,强调从体验中学习,知行合一。北师港浸大全人教育课程标志着一种结合中西博雅理念,创新的全人发展教育模式已初见成效。全人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北师港浸大在创新博雅教育道路上的核心理念和灵魂。
2. 全人教育的国际化及本土化
在西方,全人教育作为一股带有“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美国。人们当时开始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如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核武威胁、战争频仍、人的异化、消费至上等的种种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教育界意识到需要纠正现代工业文明过于看重技术理性的功利主义,认为需要重新反思教育的目的,避免教育片面化倾向,从而形成以“追求人的整体发展”为要旨的全人教育运动。
这一思潮,一反西方传统关于人性本恶的假设,转而认可人性中善之存在,以有机整体观(organic holism)为哲学基础,视人和社会、自然为一有机生命共同体,视教育和学习为人内在善性的有机成长和人之潜能的全面发展,追求达至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自我的和谐 [3] [4] [5]。
如同博雅教育,全人教育也是中西共通的教育理念。如孔子的教育理想,是人的教育,全人的教育。孔子的教育宗旨,即为全人类中每一个人的全生命而教育。树人的教育宗旨,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主流趋向。王国维早于1903年提出“人是知情意的综合体”;这一全人定义,并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模式 [6]。其后钱穆先生也曾言:“中国教育特所注重,乃一种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乃是其人之内在全部生命言。贯彻此内在全部生命而为之中心做主宰者,乃其人之心情德性。故孔子虽以六艺教,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教人终以道德为重,才艺为轻” [7]。由此可知,强调人之内在全部生命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之精髓,正是全人教育。可惜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先为科举八股所害,后受苏联模式过度重视应用型教育体制的束缚,再加上应试教育和市场化、拜金主义等功利思想之冲击,渐渐被国人遗忘。
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急速发展,但片面追求个人成功,学业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回报,轻视学生整体发展,重智育轻德育的功利主义成为了社会和家长的倾向。另外,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令“独生子女”这一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形成。部分独生子女出现了较低的独立生活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和他人缺乏关爱等行为,成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最后应试教育的风气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长达12年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和题海苦战经历,扼杀了学生开发自身兴趣和人生规划的主动性,减少了他们与社会接触和全面发展的机会,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产生了抑制作用 [8]。
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or Holistic Education)是香港浸会大学一贯秉承的育人理念,也是北师港浸大创新博雅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全人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宗旨是培养博雅通达、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即所谓的“全人”。全人教育既是人本身全部内在潜能的自由、完整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生活、生命以及终身学习的整体需求。由于与香港浸会大学的渊源,联合国际学院在全人教育学习的安排上,针对内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做出了较大调整,形成了独立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加系统化,更加强调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的运用。
综上所述,北师港浸大的全人教育理念体现了较强的包容性,对“合内外、通人己、一天人”等中国传统文化命脉中的核心概念的重新肯定 [9] [10],同时也与我国目前所提出的目标:“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相呼应。
3. 全人教育的内容及体验教学法
3.1. 全人教育的内容
于2009年7月,经过严格的课程设计和审核,香港浸会大学校务会正式批准北师港浸大设立七门课程的全人教育体验学科,所有同学必须按规定修满至少4个课程方可毕业。全体学生一年级必须修“情绪智能”和“体验拓展”;二年级学生要在“义工服务”或“环境意识”课程选修其中之一,及在“体育文化”或“艺术体验”选修其中之一;三、四年级还可以选修之前没有修过的课程或“逆境求存”课程 [11]。具体安排是(见表1):
Table 1. Whole-person education university four-year course plan (minimum 4 credits required for graduation)
表1. 全人教育大学四年课程计划表(毕业最低要求4学分)
3.2. 全人教育的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全人教育中教与学方法的特点。透过亲身经验和反思体验学习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放下书本,在做中学,学中做,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体验学习的环节包括:学习理论、社会实践、书写反思、寻找价值。在体验学习中老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带领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解难。
全人教育体验学习帮助同学养成完整的人格,课程以学生为本,为他们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自我发展框架。可以看出全人教育体验学习课程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涵盖了如下方面:伦理道德、身体、文化价值、审美、社会责任、环保、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意志力等。
课外全人教育
除了学分课程外,全人教育还为同学设计、组织丰富多彩持续3至4周的暑期项目,包括义工服务、环境考察、登山潜水,文化之旅等。全人教育暑期项目走进国内的贵州、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内蒙、宁夏、西藏偏远山区农村,以及国外的泰国、韩国、柬埔寨、日本等地,开展各种全人教育体验学习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自豪感 [12]。
北师港浸大的学生事务工作的开展也是贯彻落实了全人教育和体验学习的理念,目的是要把全人教育体融入到学生四年住校的学员生活中,培育学习型舍堂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这除了是一种生活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学生事务工作范围涵盖很广,包括宿舍管理、领袖才能发展、公民意识建立、兴趣社团发展、学业辅导、专业的心理辅导、择业辅导等等 [13]。
在理想的状态下,作为学校核心教育理念的全人教育,应该于教学、行政和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弥漫。坦白而言,这方面工作的推进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如何在专业教学和行政服务中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学校的教职员工来自许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教育及工作经验也不尽相同。作为新理念,大家对全人教育的理解和认同有差异是在所难免的,需要花费的沟通成本也很大。即便如此,北师港浸大在这方面也在不懈地努力推进。例如,学校专门设立了“全人教育体验学习委员会”,召集不同专业、学部的老师一起,来统筹协调全人教育和体验学习相关工作。
3.3. 全人教育的社会效应
自2008年起,随着各全人教育课程的开设,北师港浸大开始尝试向社会上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推广全人教育的课程和理念,以满足更多人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的需要。2008年4月30日,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先生率珠海市中学校长团到访北师港浸大,体验了全人教育的部分活动。2009年2~12月,北师港浸大与珠海市高新区国税局签约,为之提供整年的全人教育培训活动。2009年5~10月,又与珠海市万山区国税局签约,为之提供主题为“海洋文化”的全人教育培训活动。此举开创了公务员培训的先河,标志着全人教育开始走出校园,得到社会人士的认可。经过全人教育培训之后,高新区国税局队伍面貌为之一新,服务水平提升,成为2009年度珠海市唯一一个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荣誉的公务员单位。
大学教育何为?中国教育改革路在何方?这些都是历久常新、不容回避的问题。北师港浸大不断以自己的创新实践探索为这些问题提供着答案。值得鼓舞的是,很多毕业同学都经常对他们在北师港浸大体验过的全人教育课程引以为傲。北师港浸大校董事会主席许嘉璐教授在2005年11月学校成立暨奠基典礼时订下的目标是“北师港浸大要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北师港浸大全人教育应无愧是这条新路的其中一个特色。至于未来北师港浸大的创新博雅教育和全人教育理念能否对中国和社会文化有更大贡献,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文章引用
郭海鹏,黄匡忠. 全人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Whole Person Education[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11): 1704-170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11239
参考文献
- 1. 金耀基. 大学之理念[M]. 上海: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2. Hvistendahl, M. (2010) Less Politics, More Poetry: China’s Colleges Eye the Liberal Art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Less-Politics-More-Poetry-/63356/?utm_campaign=Feed:+chronicle/news+(The+Chronicle:+Top+Stories)&utm_medium=feed&utm_source=feedburner
- 3. Miller, R. (1997) What Are Schools For? Holistic Education in American Culture. Holistic Education Press, Brandon, VT.
- 4. Miller, J.P. (1988) The Holistic Curriculum.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Toronto.
- 5. 谢安邦, 张东海. 全人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6. 王国维. 论教育之宗旨[J]. 教育世界, 1903(56).
- 7. 钱穆. 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国史新论[M].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出版社, 2018: 230-271.
- 8. UIC全人教育办公室. 全人教育体验式学习模块[EB/OL]. https://center.uic.edu.cn/cn/wpe/courses/study-plan, 2020-3-24.
- 9. 黄俊杰. 从古代儒家观点论全人教育的涵义[C]//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 1996: 101-123.
- 10. 汤一介. 论儒学的复兴[C]. 中国人民大学-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香港浸会大学年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四届会员大会.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2009.
- 11. UIC全人教育办公室. 体验式学习[EB/OL]. https://center.uic.edu.cn/cn/wpe/courses/course-description, 2020-05-18.
- 12. UIC 全人教育办公室. 校外活动[EB/OL]. https://center.uic.edu.cn/cn/wpe/activities/off-campus-programs, 2019-10-31.
- 13. 黄匡忠. 五年回首–联合国际学院学生工作[Z].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五周年纪念刊,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