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Vol. 08  No. 01 ( 2019 ), Article ID: 28733 , 9 pages
10.12677/GSER.2019.81004

Analysis on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Yun County

Yang Che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Jan. 9th, 2019; accepted: Jan. 24th, 2019; published: Jan. 31st, 2019

ABSTRACT

In Yun County, Lincang City, Yunnan Province, due to historical and natural objective reasons,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ackwar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un County, 10 major indicator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ere selected as the data basis of the index system by taking 2005, 2010 and 2015 as the research sections. Entropy value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standardized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Yun County in the past decad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05 to 2015, the economic aggregate of Yun County was growing rapidly, and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constantly improved. Yun County was removed from the ranks of poor counties on September 29, 2018.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revealed b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un County,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at are conducive to it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Yun County, Index Weigh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云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陈杨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19年1月9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24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31日

摘 要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客观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为了了解云县经济发展的整体变化情况,以2005年、2010年、2015年作为研究截面,选取10个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作为构建指标体系的数据基础,运用熵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近十年云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2005年至2015年,云县的经济总量在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并于2018年9月29日退出贫困县行列;其中,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与政策环境是带动整体经济水平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根据云县经济发展情况展现的问题,提出有利于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县,指标权重,经济发展水平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但同时也明显表现出区域的不平衡性,许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以及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 [1],在各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以往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多采用单一指标,但由于单一指标的片面性,目前的研究多采用多指标评价 [2],研究方法从早期的数理统计分析,如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到融入了空间分析的马尔可夫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 [3]。程永静等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聚类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时序研究和空间分析,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将11个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 [4]。赵文亮等通过构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TOPSIS法对中原经济区2000、2005和2009年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并采用马尔可夫链和ESDA法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探讨 [5]。彭颖等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 [6]。陈利等人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表明云南省不同县域经济之间的差异悬殊,经济发展以滇中一极独大,其余大部分县市经济发展异常落后 [7]。云县坐落于云南省的边陲地带,区域资源条件在临沧市内相对较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发展制约性因素,培育其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有利于缩小与省内其它地区的经济差距,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因此,本文以2005年、2010年、2015年云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分析云县经济发展水平,将从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发展要素、社会发展等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及其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综合审视云县经济发展变化的状况,促进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概况

云县位于彩云之南的西南边陲,临沧市的东北部,是临沧市各县区东上省城昆明的交通咽喉,在临沧市的交通位置具有显要优势(图1)。临沧市重要的交通要道均穿云县城郊而过,地理可进入性强,因此云县在临沧市八县一区之中交通便捷程度最佳,是推进临沧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8]。云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大背景下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的立体气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澜沧江流经地区沟谷发育,自然落差大,赋予了奔腾的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云县因而成为了“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云县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在各乡镇均有分布。县域内各种自然地理景观星罗棋布,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Figure 1. Yun County geographical location

图1. 云县地理位置

县域土地总面积3658.69 km2,总人口438,076人。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8],充足的劳动力是利用其它资源以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基础。云县每年劳动力供给量在10万人次左右,绝大多数来源于各乡镇的农村。区域人口的数量越多,消费的各种物品也就越多,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就越大,由此对生产产生的刺激也就越大 [9]。云县充足的劳动力,是生产规模扩展的重要条件。

2.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5、2010、2015这三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截面,数据来源于2006年《云县统计年鉴》、2011年和2016年《云县领导干部工作手册》、2006年及2016年《临沧市政府工作报告》。

3. 云县经济发展水平计算方法

3.1. 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经济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因此全面真实评价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 [10]。从云县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常用的综合指标体系成果,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获得性原则 [11],从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发展要素、社会发展三个层面评价云县的经济发展,一共选取了描述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10项主要指标,综合成一个体系进行云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云县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其中,人均GDP数据由2006年《云县统计年鉴》、2011年和2016年《云县领导干部工作手册》中的云县生产总值和当年年末人口数相除获得。由以上数据组成如下指标体系(表1表2),评价云县经济格局的现状水平。

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Yun Coun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表1. 云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2. Values of each indicator in three sections

表2. 各指标在3个截面的值

3.2. 指标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的单位不同,且差异较大,所以最先要把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 X i 标准化,其处理公式为:

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安全): X i = X i min ( X i ) max ( X i ) min (Xi)

负向指标(数值越小越安全): X i = 1 X i min ( X i ) max ( X i ) min (Xi)

3.3. 指标权重求取

熵值法是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基础上计算出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它能够客观、准确的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熵值法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熵值大小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分项指标的计算,求得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为 [11] :

熵值法中指标信息熵计算: Y i = k j = 1 n D i j ln D i j ( i = 1 , , m ; j = 1 , , n )

(m为指标数10;n表示研究年份数3)

D i j = X i j j = 1 n X i j , k = 1 ln n

(假定:当 D i j = 0时,令 D i j = 0.00001)

指标权重: W i = 1 Y i m i = 1 m Y i ( i = 1 , , m )

根据以上过程,求出 X 1 ~ X 10 各项指标的权重,得到表3

Table 3. Weights of indicators

表3. 各项指标权重

3.4. 综合评价法

单项指标得分: S i = W i X i ;综合实力得分: F = i = 1 n S i 。由综合评价法的计算结果得出云县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变化图(图2)。

Figure 2. Time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Yun County

图2. 云县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变化

4. 云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特征

4.1. 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特征

2005年,云县生产总值246,628万元,年增长率15.23%;实现财政总收入33,218万元,年增长率29.39%;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云县整体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06,708万元,首次突破90亿元。2005年到2015年,云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在这期间仍位于全市前列,人均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人均GDP在快速增长,说明GDP总量在持续扩大。由表2得知,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在2010年有略微下降,到2015年有所回升并达到十年内的最大值。虽然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在2010年有所降低,但其总量比重0.537仍超过工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且2010年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依然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1.5个百分点,因此2010年云县的工业发展相对于农业来说对经济增长仍具有较大贡献。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说明对一个长期以来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县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其工业较难取得快速发展,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所占权重0.0753在地区生产总值层面4个指标中排列第三,说明其对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仍小于其他指标,不占主导地位。

4.2. 经济发展要素变化特征

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519万元,比2004年增长了6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23万元,年增长率17.74%。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云县整体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0,571万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2,484万元,年增长率15.4%;外贸进出口总额752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0.38亿元。由此可见,全县消费需求规模日益扩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实现了投资和消费的发展共同促进云县的经济增长。

据《2006年临沧市政府工作报告》及《2016年临沧市政府工作报告》得知,整个临沧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5年的169亿元达到2015年的729.2亿元,年均增长率增加了6.9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27.8亿元跃升到2015年的154.6亿元,年均增长率从12.9%上升至16.3%。十年间投资增长率快于消费增长率3.5个百分点。在整个临沧市的变化趋势背景下,云县从2005至2015年十年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9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全县消费的增长速度慢于投资的增长速度,两者增长不平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更大。

4.3. 社会发展要素变化分析

在不考虑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区域内市场的容量和潜力,从而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8]。由表2可知,非农人口比重由2005年0.074上升到2015年的0.213,说明2005~2015年农业人口非农化发展趋势对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逐渐扩大。云县人口总数在临沧市各县区中位列第二,同时云县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境内有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缺乏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因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较缓的地区人口增长能增加该地区劳动力供应,人口总量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中贡献显著。

十年来,云县人口总量缓慢增加,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缓慢且趋于稳定,自然增长率在稳定下降,这种趋势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云县,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被农业人口占据,分析非农人口比重的变化,有利于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此非农人口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人口总量的扩大,非农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促进了云县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影响突出。

4.4. 云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变化特征

表2中,2015年与2005年相比,X2、X3、X5、X6、X7、X8、X9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X4有轻微起伏,X10则持续轻微下降。而2005年的GDP增长率为15.23%,到2015年则下降至10.1%,下降了5.13%。在表3的10项指标权重中,云县人均GDP及非农人口比重两者都超过了0.1,两者权重值分别为0.1667和0.1766,说明地方生产总值及非农人口比重是影响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两大主要因素;其中,人均财政收入所占权重0.0683,在10个指标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小;从三大综合指标权重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发展两者权重值共占指标体系的0.7324,是影响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根据熵值法的计算过程,首先对30个原始数据(表2)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出这10个单项指标的权重值(表3),从而推断影响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最后计算出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值(图2),得到云县经济发展水平近十年来的变化情况:云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持续上升,2005年到2010年间变化不明显,上升较小,2010年比2005年仅增长0.1361,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在缓慢提高;2010年到2015年间则从2010年的0.2611上升到2015年的0.9157,增加值高达0.6546,上升幅度较大,说明2010年到2015年这一时期云县经济水平提高最为显著。

5. 云县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驱动力分析

5.1.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 [12]。云县的工业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达到858,570万元,对云县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较大,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总体工业化水平仍然很低。2010年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5.1:37.3:27.6,2015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调整为30.4:40.5:29.1,全县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二产业比重突破40%,第三产业也即将到达30%,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加。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变化休戚相关。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截止2015年云县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比重仍占据30%以上,地理环境提供了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这使得云县成为了绿色农产品基地县,以核桃、烤烟、糖、茶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优势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开发了一系列茶叶品牌、核桃加工公司,吸引外来资本在本地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充足的资金来源推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5.2. 政策环境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5.2.1.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政策环境直接影响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聚集的因素之一 [13]。战略政策因素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一定财政政策的影响,相关优惠财政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状况。云县在“桥头堡”和“云凤增长极”战略的积极推动下,不断调整产业转型促进增收,全县财政总支出在10年间持续提高,由2005年的29,593万元增加至2015年242,800万元,十年间翻了8.2倍,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使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走势。直至本世纪初,县城主要河流南河、北河、罗扎河一到雨季仍然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于是县政府走上了“荒滩建企”的道路,采取政府与企业共同治理河道的措施,随着近十年来河道治理的不断完善,城内的南河流淌出了一道秀丽的美景。边缘区是城市快速扩张的前沿阵地,若不进行有序控制,则会直接导致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粗放式的土地利用以及土地的破碎化 [14],在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下,城郊的河道两岸不断有企业工厂入驻,如汇智源食品有限公司、三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均在城郊罗扎河两岸落脚,云县甘化公司也搬迁至此。“荒滩建企”既治好了河,又发展了工业。

5.2.2. 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8]。云县的文化教育状况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且县内劳动力资源充足,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使云县成为临沧市的工业强县。但根据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观点,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会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增加环境压力。面对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情况,国家出台了计划生育的政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蓬勃发展且取得一定成果,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所提升,“少生优生”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果优势逐渐体现,2005年至2015年间云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正是计划生育政策在云县落实的成果。随着近十年来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缓慢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人们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6.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影响云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受政策环境影响,依靠投资和消费等经济发展要素拉动经济发展,其中投资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自2005年以来,云县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发展迅速,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缺乏工业基础和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以及受到深处我国西南边疆高山峡谷中的地理区位限制,云县的经济发展还是会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因此,为了促进县域经济水平健康、稳定的发展,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设建议。

6.1.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云县应立足于自身薄弱的工业基础,依靠较强的农业生物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改变长久以来农业生产的粗放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核桃、茶叶、甘蔗的加工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加快制造业的发展,在城郊建设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共享园区基础设施,发展矿产及林木产品加工、基础建材制造、以及光伏产品等新能源制造业。依托自然地理环境赋予的资源优势,在保护好现有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业,系统、科学地开发建设风景区,使旅游开发对自然风光的破坏降到最低。在舒适的气候条件下,适当开发房地产,建设旅游度假区,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满足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

6.2. 加强对外合作,刺激消费

较高投资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从长远看,消费率提高和投资率降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5]。通过开展区域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既可实现优势互补,又可拓宽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云县经济的发展 [5]。因此,要实现云县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域外合作,引进技术和人才,运用自身在临沧市的区位优势,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及省内外的丰富资金、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增强云县招商引资的能力。另外,消费能力是以收入水平为基础的,居民收入水平受到就业率的影响,因此要刺激消费,就要以扩大就业为目标,提高收入水平;政府应出台适当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建设本地特色消费平台,吸引外来群众消费。还要充分发挥云县在临沧市的区位优势,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交通网,同时开发县内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文章引用

陈 杨. 云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Analysis on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Yun County[J]. 地理科学研究, 2019, 08(01): 27-35. https://doi.org/10.12677/GSER.2019.81004

参考文献

  1. 1. 欧向军, 沈正平, 王荣成.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 地理科学, 2006, 26(6): 641-648.

  2. 2. 彭宝玉, 覃成林. 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1): 45-49.

  3. 3. 赵明华, 郑元文. 近10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经济地理, 2013, 33(1): 79-85.

  4. 4. 程永静, 师谦友. 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动态分析[J]. 河南科学, 2014, 32(11): 2360-2365.

  5. 5. 赵文亮, 陈文峰, 孟德友.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J]. 经济地理, 2011, 31(10): 1585-1591.

  6. 6. 彭颖, 陆玉麒.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J]. 经济地理, 2010, 30(6): 912-917.

  7. 7. 陈利, 朱喜钢, 李小虎. 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J]. 经济地理, 2014, 34(8): 15-22.

  8. 8. 崔功豪, 魏清泉, 刘科伟, 主编.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7-86.

  9. 9. 杨小玲, 范小燕. 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5): 242-242.

  10. 10. 余静. 山东省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4.

  11. 11. 董永康, 李巍, 石培基. 甘南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1): 41-42.

  12. 12. 李建钊, 主编.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指南[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4: 25.

  13. 13. 李小建, 主编. 经济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7-48.

  14. 14. 宋金平, 赵西君, 于伟, 主编. 北京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与重组[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255-255.

  15. 15.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临沧: 临沧市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探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报, 2010, 11(4): 132-13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