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Research Letters
Vol. 11  No. 02 ( 2022 ), Article ID: 51125 , 6 pages
10.12677/ARL.2022.112006

空间与景观:城市电影中的重庆影像建构

高鹏昊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2年4月9日;录用日期:2022年4月30日;发布日期:2022年5月10日

摘要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催生了电影艺术的产生,电影艺术又以城市为表征对象,用影像的方式对城市进行重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像。为在城市电影中发现城市的空间与景观,以及在城市空间与景观中建构城市影像,样本选取法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重庆城市空间和地域景观的典型性,以及历史文化和人文自然的独特性,可以在空间理论和景观理论的加持下,在典型特征与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电影的影像建构,并发现城市电影的建构基础和空间属性。

关键词

重庆,城市电影,影像建构

Space and Landscape: Chongqing Image Construction in Urban Films

Penghao Gao

School of Media Art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Received: Apr. 9th, 2022; accepted: Apr. 30th, 2022; published: May 10th, 202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has spawned the emergence of film art. Film art takes the c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bject and reconstructs the city in the way of image.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re images of each other.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urban space and landscape in the urban film and construct the urban image in the urban space and landscape, the sample selection method is a better choice. Because of the typicality of Chongqing’s urban space and regional landscape, as well as the uniqueness of history, culture, humanities and nature, with the support of space theory and landscape theory, we can study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urban films on the basis of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se studies, and find the construction basis and spatial attributes of urban films.

Keywords:Chongqing, City Film, Image Construc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电影之于城市,宛如镜子之于我们。福柯在《另类空间》中提出:“镜子像异托邦一样发挥作用,因为当我照镜子时,镜子使我所占据的地方既绝对真实,同围绕该地方的整个空间接触,同时又绝对不真实,因为为了使自己被感觉到,它必须通过这个虚拟的、在那边的空间点。” [1] 当我们注视着银幕时,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无法触碰到电影中的物体,因为它们是不真实的,是一种完全虚构出来的艺术。但同时,城市电影所展现给我们的往往是一种超越一般性的城市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比感受真实的城市还要更加真实。因此,城市电影与城市文化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和想象的关系,而并非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所以,对于城市空间的建构已经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建构,它同样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建构。

2. 城市电影中重庆影像的建构形态

拥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重庆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而且素来有着“两江文化历史名城”、“山水之城”、“英雄之城”、“桥都”、“雾都”等美称。重庆得益于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环绕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长江上游的航运枢纽,在1997年成为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年轻”的直辖市。随着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老城重庆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网红”城市,俨然以一副新姿态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凭借其多元杂糅且魔幻的城市特色以及豪迈泼辣且包容的城市性格,为电影中不同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现实场域。

2.1. 野蛮生长的游乐园

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表示:“城市是促成聚合过程的巨大容器,它通过自身的封闭形式将各种新兴力量聚拢到一起。” [2] 在城市中不同分工的个体(家庭)与空间(房子)产生联结,这是城市现代化运作过程的必然表现。当不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们集聚在一块固定的区域内时,社区这一都市型的“村落”便形成了。据史料可考,重庆历史上曾有过六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外来人口的大规模集聚以及重庆城市本身可用地面积紧张导致了中心城市生活居住空间的高密度挤压和城市生育率的大幅度增长。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被以地域和经济主导的无形的网格划分和集聚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迫于生计日渐繁忙的父母导致生活在城市空间内的青少年群体处在了被放任的位置。无论是在城市电影内或是现实生活中,这座城市成了青少年群体野蛮生长的游乐园。

导演王小帅2010年的作品《日照重庆》讲述的是一位离去已久的父亲来到重庆寻找已故儿子记忆的故事。根据交代,已故的林波因为父亲的长期缺席与父亲过于严厉的小昊从小结识,二人高考双双落榜后一直在社会上游手好闲。偌大的城市中被家庭所抛弃的林波与逃离出家庭的小昊相依为命,度过了人生中最彷徨也最精彩的最后一段时光。影片中的小昊与家人缺乏沟通,穿着个性时髦,最爱的地方是家门外摆放了台球桌的露台和音乐嘈杂的夜店。在父辈的谈话中,小昊的父亲曾说过:“谁还顾得上孩子?”这座复杂的都市给予了他们一个容身之所的同时,却未曾指引他们方向,他们只能彼此依靠,随波飘荡,有的误入歧途离开人世,有的只能满怀悲怆平庸度日。两代人的个体生命被放置在重庆城市中,就像街巷中嘈杂的茶馆麻将铺与灯红酒绿的迪厅夜店一样,看起来是那么的疏离和矛盾,但却都属于并共同构成这座城市,这样的摩擦与冲撞在城市主体和个体生命中同时上演。

2019年大火的青少年题材电影《少年的你》则关注更加现实的问题——校园霸凌。影片中,重庆给予了故事很好的展现舞台,无论是暗无天日密密麻麻的筒子楼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楼梯,都为影片增添了压抑感和无助感。但这座城市并非只有负面情绪,繁华的都市中流淌的江水边有着小北安逸的小屋,雾霭蒙蒙的天空下车流涌动的大桥上有着陈念依偎在小北背后骑摩托车的身影,一切景语皆情语,重庆这座城市与电影情景交融,让身世凄惨的二人在满目破落和萧瑟时仍能有所依靠,寻得片刻的宁静。《少年的你》与《日照重庆》中对于青少年的描写有相似之处,同样是缺乏关爱和管教,同样是误入歧途却又无依无靠,我们在研究城市影像与文化的同时,不禁对现实中重庆青少年的成长教育问题产生关切。

2.2. 寻觅丢失的爱情地

在中国,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转变,爱情的发生不再局限于田野乡村或县城小镇,都市生活成为爱情片的主要内容。都市爱情片以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前卫的话语方式、时尚的视觉造型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赢得了广泛的受众基础,并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冲击力。重庆直辖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座新兴的都市,无疑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缩影。

改编自小说的爱情电影《周渔的火车》中的周渔每周两次来到陌生的重庆,搭同一班火车,走同一条路,找同一个男人。在周渔的生命中,重庆成为了陈清的代名词,正如陈清一样,重庆城是萧瑟苍凉的,是使人迷茫的,是浪漫热情的,也是无法把握的。可重庆又是庞大的,容易令人走失的,就像陈清曾经因自尊受挫在过江缆车上对周渔避而不见,爱情和缆车一样,都是单线程的运动,陈清选择了逃避与离去,留下周渔在重庆继续找寻,继续迷失。

2016年,张一白导演的都市爱情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再一次为重庆带来了人气和关注。影片讲述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爱情故事的同时,用大量镜头极力展示重庆都市魅力。整个重庆城呈现出的多维度空间结构,有一种魔幻主义色彩,爱情在其中慢慢发生,变得轰轰烈烈,最后又于指缝悄然溜走,被城市稀释到无处寻觅,无法感知,就像曾经丢失的那个人,淹没在3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中,无论如何遍寻也只能怅怅然于人海之中。

2.3. 快意恩仇的英雄场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成为转型期间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空间,重庆具备了大城市的外部构架,但进入它的内部,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城乡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与低矮破旧的房屋交相映辉,繁华的商业中心与条条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曲折山路让整个城市充满了神秘气息。正如《疯狂的石头》片尾曲的唱词:“船没有桥多,雾也没有雨多,看着汽车从那屋顶上的公路经过”,任意一个角落,无论什么角度都会有富有层次的画面,这种复杂层次呈现给观众的不止视觉观感上的“混乱”,更带来一种心理上的“迷乱”。乱能产生故事,乱亦能造就英雄,加之本地人特有的火爆性格,使重庆成为了众多剧情电影中的英雄场。

电影《疯狂的石头》的成功,离不开重庆的立体空间与交通网络,立体的空间为复杂的多线叙事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例如电影开始部分,谢小萌从高空扔下易拉罐,包世宏和三宝驾驶着面包车闲聊,以道哥为首的盗贼正在搬家,三件事同时发生,又通过易拉罐空间上的流转被连接起来,重庆的空间地形特点被充分利用的同时,也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可信的依据和切实的喜剧效果。此外,重庆的本土文化又为身处故事发展中的人物增添了许多性格特色。重庆这座城市所特有的火辣爽朗、坚韧乐观的草根气质,投射在电影中的一众小人物身上,使平凡甚至落魄的人物角色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种英雄的特质。

《火锅英雄》一定程度上致敬了经典《疯狂的石头》,同样是多股势力对抗的复杂叙事,影片中的主人公刘波有在利欲诱惑面前的无奈与彷徨,更有敢于凭着一腔热血手无寸铁地与歹徒搏斗的勇敢。在面对良心道义、利欲诱惑及恶暴势力时,他最终断然地选择捍卫自己也是重庆人的尊严与正义。影片真实而精彩地突显了在重庆特殊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形成并稳固下来的现代市民的性格特点,这既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所有人的共同特征,也成为重庆人的人格符号,更成为重庆城市符号的组成部分。

3. 城市电影中重庆影像的景观符码

1967年居伊·德波在著作《景观社会》中写道:“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各个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直接经历过的一切都已经离我们而去,进入了一种表现。” [3] 景观作为被展现出的图景,是一种由感性的可观看性建构起来的幻象,它的存在由表象所支撑,以各种不同的影像为其外部显现形式。在文化地理学理论中,景观也被解释为可以看见、形成印象和想象的地理。在电影世界中,影像不只是真实世界简单的视觉重现,它通过影像构形对景观进行了再生产,并通过符码的运用将文化意义附在其中,进一步强化了地域景观的象征意味。重庆的影像空间构形离不开银幕上充满隐喻的景观与符码,这些景观符码使重庆城市成为区别于其他任何城市的独特存在。

3.1. 江峦环抱的重庆山水

重庆之所以被称作“山水之城”,是因为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并且境内江河纵横,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整个重庆,嘉陵江自西北而去,三折入长江。山石至刚,江水至柔,地理上的山水相间造就了重庆刚柔并济的城市景观,为都市电影的取景拍摄提供了多元和谐、风景宜人的场地。

重庆江峦环抱的地貌造就重庆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韧性格的同时,也留下了独特的人文景观。重庆人因地制宜,在这片本不适宜居住的山地江滩之上建造了一座恢宏的都市。依山而建的高楼,深入地下的洞子,使原本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形更加立体魔幻。《火锅英雄》中的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有时在重楼之上,有时又在地底之下,使未到过重庆的观众对重庆的城市空间产生无限的遐想。

除此之外,重庆上下起伏的山峦,分隔城市的江流催生了重庆多种多样,世间罕有的交通方式。无论是曲折绵长的斜坡梯坎,亚洲第二长的扶手电梯,如游龙般穿梭的城市轨道,还是跨江而建的宏伟大桥,空中飘浮似的索道缆车,水汽氤氲的营运渡轮,他们共同组成的现代城市交通系统既构成了一个交通环境,又成为了支撑城市运行的重要动力,将流动或移动的价值和意义赋予城市空间。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离不开交通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撑,城市空间和社会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它们。在光影的流动中,交通工具犹如一面镜子,即从某种程度上还原了城市生活,又映照出创作者的想象空间。重庆的缆车、轻轨和渡轮,曾不止一次的出现在都市电影中,它们既是趣事发生的场景,也是爱情滋生的地方,更是堆满孤独和惆怅之感的容器。而骑摩托穿过跨江大桥也在重庆都市电影中成为了一种特色的表达,《火锅英雄》中的刘波以及《少年的你》中的小北都曾身骑摩托跨越大桥,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贴合人物本身的境遇,也能体现他们对于自由的追求。浩大的城市里,茫茫的江面上,川流的车阵中,电影主角们目视前方,径直穿行。城市之大与个体之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小人物对个人命运的坚持与执拗。

3.2. 雨雾缭绕的重庆气候

重庆作为中国“雾都”,每年平均雾天数达104天,比世界闻名的雾都伦敦还要更多。重庆多雨雾的气候特色有助于都市电影中复杂气氛的营造,《少年的你》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都有较多的下雨天段落,其中电影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虽有不同,但是其实都是在构成一种孤独和相伴的并置效果。瓢泼的大雨中,人物们分别手持雨伞,人物之间的空间被分隔开来,产生了相对的距离,但同时他们又是这场雨中,这个萧瑟的世界里彼此唯一的陪伴。而雾天在都市电影中的出现就更为频繁,雾天所特有的凄凉、迷茫和悬疑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完美背景。《日照重庆》中,失去儿子的父亲曾不止一次的身处雾中,也曾茫然地望向一片迷雾。人到中年的他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命题,就像身处在雾中,如此迷惘凄凉却又无法摆脱。《周渔的火车》中周渔与陈清也曾在江边的一片迷雾中争吵和拥吻,这部电影中的雾气显得更加富有诗意,他代表了诗人陈清浪漫飘忽而又无法把握的心境,也象征了身处爱情中的两人对这段关系以及生命的迷茫。《疯狂的石头》中重庆城市的雾气或者说是烟火气,是电影多线人物复杂叙事的背景,雾气带给人们视觉上的阻碍,使事物的全局无法被全面展现,人物只能根据眼前看得到的东西来进行思考判断和行动,悬疑感由此产生。

3.3. 火热惬意的重庆民生

重庆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造就了重庆人民特色的生活习性和脾气性格。艰难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重庆人民性格彪悍火爆,也促使重庆地方方言十分直接且具有江湖气息。不少电影中都有展现,《疯狂的石头》以包哥、四眼、谢小萌等人物为首的重庆人物口中操持的重庆方言,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帮助,也为电影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火锅英雄》中,刘波为首的老同学三人组以及讨债帮派口中的重庆话则更能体现重庆人的江湖气,为人物的行动做了很好地铺垫,也形成了鲜明的电影特色。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电影使用重庆方言,重庆话已经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符号,使用方言让影片更加地域化,代入感极强。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与重庆民生相关的元素就是火锅,重庆火锅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重庆一度成为了火锅的代名词。《火锅英雄》之所以被视作最能表现重庆城市影像的都市电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火锅,火锅可以体现重庆人火辣的热情,也能体现重庆人团结好客的温情。火锅很好地反映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特色,成为了重庆无法替代的城市标志。

川渝地区的人们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享受生活,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悠然惬意是其他地区人民所难以比拟,这种悠然惬意不是优越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而是源自川渝人民骨子里的乐观精神。麻将就是川渝地区人民乐观精神的写照,在描写重庆市井生活的都市电影中,麻将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无论是《日照重庆》还是《少年的你》或是《火锅英雄》,我们在不同题材的电影中都能看到麻将的身影。麻将作为一种玩乐的工具,成为了重庆人社交的必要手段,符合了重庆人乐观、追求刺激的性格,迎合了电影中极力塑造的重庆影像的市井烟火与江湖气息。

4. 结语

城市是母体,电影是城市的孩子,城市空间是群体情感记忆的载体。面对日渐提高的观众审美和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重庆城市电影不仅应将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城市景观作为重要展示对象,同时也需要将重庆城市文化的精神和精髓注入电影创作中。如此,重庆城市电影才能实现城市与人、城市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影像。未来的重庆城市电影应当更加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同时注重电影中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兼具,推动电影艺术走向通俗化、大众化。重庆城市也应更好的传承已有的优秀文化,不断在文化创新和传播上寻求突破,为城市电影的创作与拍摄提供更肥沃的土壤,使都市电影中重庆城市影像更加多元和丰富。

基金项目

本文为重庆市艺术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项目批准号YJD19004)及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融媒体时代下丝绸之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与实践》(项目批准号:CYS20276)的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高鹏昊. 空间与景观:城市电影中的重庆影像建构
Space and Landscape: Chongqing Image Construction in Urban Films[J]. 艺术研究快报, 2022, 11(02): 26-31. https://doi.org/10.12677/ARL.2022.112006

参考文献

  1. 1. 米歇尔·福柯. 另类空间[J]. 世界哲学, 2006(6): 54.

  2. 2. 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 起源, 演变和前景[M]. 倪文彦, 等,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75.

  3. 3. 居伊·德波. 景观社会[M]. 王昭凤,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61.

期刊菜单